每個人都曾有過理想,美好的或者偉大的。在現實的滾滾紅塵中,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個人的成長,這些曾經的理想,有的與現實妥協被湮沒了,而有的無論世事滄桑如何更迭始終在心中未曾磨滅。
蘇格拉底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然而,什麼是人生理想呢?富貴榮華?名利財富?抑或聲色犬馬的豪奢生活?
平凡人的理想大多是相似的,無足道也!對於蘇軾這樣的人物來說,他在看盡世間權欲之爭後,曠達通透的他給出了屬於他自己的理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寫的一首《臨江仙》詞中的最後兩句。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謫貶黃州期間,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後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還在這裡築屋名雪堂。蘇軾被貶黃州原因在「烏臺詩案」,這件事情對蘇軾內心的打擊是很嚴重的,陰影很深,他因此案差一點丟掉了性命!雖是被貶,也算是劫後餘生吧!
因為無端因寫詩被冤,他內心是極度悲憤痛苦的,但他常常表現出一種超人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精神。他把自己的形骸放浪於山水之間,寄情於自然,一邊療心理創傷,一邊從大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領略人生的哲理。
蘇軾漸漸從陰影中解脫出來,在黃州第三年,與友人開懷暢飲之後,在醉歸途中回想往事,百般感慨,他寫下了這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夜裡,與友人在東坡喝酒,大家喝得都很歡暢,「醒復醉」三字點出喝酒之多、時間之長!醉了醒,醒了又醉,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如此,反反覆覆,可見是開懷暢飲、無拘無束,醉意很濃!
「歸來仿佛三更」,喝到什麼時候呢?到家的時候好像已經是半夜三更了。「仿佛」,又傳神地描繪出醉意朦朧的姿態,因為醉酒了,不知道究竟是幾點才到家?大概是三更天吧,總之天色已經很晚了!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接著還是從側面敘述到家有多晚?家童已經困得等不下去睡著了,睡得很沉很香,鼾聲如雷鳴了!以至於蘇軾無論怎麼敲門,都沒有回應。無奈,只好拄杖佇立江邊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
這時候,讀者眼前好像浮現出一位風神蕭散的人物形象,那是位遺世獨立的「幽人」!
正是因為聽江聲,才引發了蘇軾對往事的回憶,對人生的思考,「倚杖聽江聲」這是句轉折,自然引出下片內容。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面臨江水,思緒萬千,捫心自問: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難道之前受的傷還不夠嗎?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在江邊絲絲涼風的吹拂下,蘇軾的醉意已消幾分,原本因酒精麻痺而迷茫的心念,在瞬間復又變得清明起來,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也是他要堅守的心中理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今後,要像這逐漸平息的江水一般,讓一顆心歸於平靜,不為塵世浮名所累,寄情於自然江海之中,去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
這首詞寫出了蘇軾的真性情,在人生面臨低谷之時,保持一顆樂觀豁達的心態是多麼地難能可貴!也因為這真性情,深厚的感情蘊含其中,才賦予詞一種感人的力量,引人共鳴,令人讚嘆!
這本蘇軾詩詞集推薦給大家,喜歡蘇軾或者對蘇軾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橫幅買下收藏閱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