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叫人是沒禮貌?錯,細分1-6歲孩子怕生的6大原因、10大對策

2020-12-21 右右細毛和爸媽

大家庭聚會,可我家族裡4個不同年齡的小寶貝,都怕生不叫人,這可尷尬了。

0111月齡-6歲的孩子都怕生,不叫人

在飯店門口,表妹11個月大的孩子,被我表哥一把抱過去,孩子大哭不止。我阿姨納悶了,說:「從國外回來那天,在機場出入境大廳那麼多人,孩子都沒怕沒哭呀,怎麼見著親舅舅,反而怕了。」

表哥又來逗我家2歲的雙胞胎。哈哈,2個小傢伙害羞地躲我身後,不讓舅舅抱。大家還評論什麼「男孩子太黏媽媽了不好」之類的。

再輪到表哥自家6歲的小男孩了。要他叫各位姨奶奶、舅爺爺,他就是不吱聲,自顧自地玩手機。我哥都作勢要打了,被大家攔住了。

吃飯結束時,6歲小哥哥卻抱住了姨奶奶,撒嬌賣萌。2歲的雙胞胎兄弟和其他姊妹也玩得很開心,11個月大的小寶寶也展露笑顏。

這些孩子是怎麼了?自家親戚,為什麼會怕生,會沒禮貌不叫人呢?

02孩子不叫人不是沒禮貌,1-6歲怕生有緣故,也有對策

8-24月齡孩子怕生的原因:分離焦慮症接觸生人時會緊張是孩子情感發育的第一個裡程碑。【1】

孩子3個月時可以很平靜地跟不認識的人接觸,而8-12個月開始,見到曾經不怕的親戚突然接近他,都會啼哭不止。

到了1歲半,孩子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對於不熟悉的人,他會排斥。和不很熟的人交流,往往處於被動狀態,一般不會主動和別人打招呼。【2】

大約同一時間,孩子也會更依賴平時帶他更多的人,這就是分離焦慮症的開始。媽媽可能會發現,哪怕媽媽只是上廁所洗澡,孩子也蹲門口啼哭不止,誰也勸不開,好像媽媽會跑了一樣。我孩子1歲時,我得上班,早上孩子醒了,只能推推車帶孩子到廁所門口等著我,看我刷牙,誰帶都哄不住。

這個年齡的孩子時間感很差,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或是否會回來。他只能意識到當前這一刻,所以每當你離開他的視線,即使只是去隔壁房間,他都會驚慌地哭起來。【1】

我哥沒和11個月的侄女說,直接從她媽媽手裡抱過她的做法,嚇壞了小侄女。她會覺得媽媽會離開了。

分離焦慮症通常會持續多久?這種症狀通常在10個月~1歲半時達到頂峰,然後在1歲半~2歲逐漸消失。【1】

漸漸地,他會懂得你離開時不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只要你說會回來就總是會回來。

我們要儘量淡化你離開時的氣氛,下面提四點對策:

8-24月齡歲孩子怕生的四大對策:家長溫柔以待,選好分離時間,練習短暫分離第一,當孩子生病時,儘量不要離開他。當孩子疲倦、飢餓或生病時,分離焦慮症會加重。將主要哺育者的離開時間,安排在孩子吃飽睡足後。

第二,離開時動靜不要太大。讓其他人陪孩子玩,轉移他的注意力。然後和孩子道別,迅速離開,甚至不讓孩子反應過來。

第三,要堅定離開,短暫道別後不要回頭。孩子的眼淚在你離開幾分鐘後就會停止,他只是以此想要你留下來。你離開他的視線後,他很快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陪著他的人身上。

第四,做一些短暫的分離練習,幫孩子學會應對分離情緒。

當孩子爬到另一個房間(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時,不要立刻跟過去,等上1-2分鐘,在另一個房間,告訴孩子:你要去哪裡並很快就會回來。如果他鬧起來,不要趕緊跑過去,可以先大聲叫他的名字。

我家雙胞胎1歲時,我每天上班回家,會告訴孩子:「媽媽回來了,媽媽說過下午會回家的,沒有騙你們,對吧?」

親戚聚會上,如果孩子反對其他親友抱,不用強求,父母還是抱過來,給孩子及時的安撫。

2-3歲孩子怕生的3大原因:自我意識增強,幻想期,害羞個性第一,自我意識的增強。

2—3歲的孩子,開始使用代詞(我、你、我們、他們)時候,而且理解「我的」的概念(「我要我的被子」「我看到我的媽媽了」)。孩子慢慢地培養起一種自我意識【1】

大部分時間他都希望事情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也就是:「我不願意叫人,不管是不是沒禮貌,是不是正確,是不是父母要求的,我就是不叫人。」

2歲以下孩子的社交能力特點之一是:更加喜歡跟其他孩子在一起。【1】

所以我家2歲的雙胞胎,會迅速和孩子們玩得很好,卻對長輩不打招呼。

第二,孩子處於幻想期。

孩子2-3歲時常無法分清想像和現實。【1】

孩子的內心世界充滿無窮想像力,總覺得父母和親密養育者以外的其他人,其他什麼物體可能是會傷害自己的怪獸,「我不知道他們會幹什麼,他們的過於熱情,讓我害怕,我只能躲起來。」

第三,害羞的孩子。

有些孩子天生對陌生人和新環境很恐懼。他們會先退縮,觀察等待一段時間後才會參加集體活動。剛碰到陌生人時,他們會黏在家人身邊。

比如我家細毛,就是這種超級慢熱型。熟絡起來了,就非常嗨。

針對以上三種原因,分別有三種處理對策。

2-3歲孩子怕生的3大對策:帶孩子多接觸生人,給足安全感,多正面鼓勵、不要批評。第一,多帶孩子外出走走,接觸更多的人。

固定相處對象。親戚、小區、或村裡的鄰居家孩子多走動走動,讓孩子一起玩一玩,或者相約去誰家玩。

不固定相處對象。帶孩子到公園、植物園、遊樂場、圖書館接觸更多人。也可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來一場親子旅遊。

接觸更多的人,讓孩子看到不同的世界,也能夠慢慢學會與人相處尤其是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讓孩子慢慢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

第二,「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抱抱我」。

兒歌裡唱出了孩子的心聲。才3歲不到的孩子,為什麼要吝嗇給他的身體上的親密接觸,我們只有給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才會不那麼「怕」。對孩子最好的鼓勵和獎勵,其實不是食物,而是口頭的表揚和擁抱。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他足夠的關注和愛撫,是讓孩子重新安定下來的最好辦法。

肌膚接觸有助孩子的生長發育,幾乎所有哺乳動物幼崽都需要撫摸接觸,這是行為科學家多年研究結果證實的。【1】

最有名的實驗是心理學家哈利·哈洛(Harry Harlow)博士對恆河猴幼崽做的研究。

關在籠子裡的恆河猴幼崽有2個媽媽,一個燈泡供它取暖,奶杯奶頭給它餵食的媽媽,一個用毛巾布和塑料泡沫蓋著的「媽媽」。恆河猴寶寶大部分時間選擇蜷縮在後者這個更柔軟的「媽媽」懷中。這表明對靈長類動物而言,撫摸擁抱和食物,同樣重要。

第三,「孩子不是害羞、膽小,只是有點慢熱」,家長要維護孩子的自尊。

2-3歲的孩子可能不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所有想法,但大多數話基本聽得懂了,最主要能夠看懂大人的表情了。

作為家長,我們自己不要批評孩子不叫人,當有其他人批評自己孩子時,也要勇於維護孩子的自尊,為他辯解:「我家孩子不是害羞,不是膽小,只是有點慢熱,熟了就好了。更不會黏媽媽沒出息:1歲11個月會自己洗碗,怎麼可能是媽寶男。愛玩機械車,怎麼可能娘炮。請不要給我孩子亂貼標籤。」當然是長輩或者同輩親戚,不想撕破臉不好看,對方如果沒有反覆說,我們就說孩子是「慢熱」就好了。

當孩子知道你是維護也保護他時,會更信任父母,也會更勇敢和獨立。強迫或批評只會令害羞的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行動。給他所需的時間來適應新環境,不急,不催。

3-6歲孩子怕生的2大原因:接觸長輩較少,家長示範不夠。第一,生活中接觸長輩較少。

現在像過去一樣大家庭生活的還是比較少,孩子接觸到的幼兒園、學校老師是一對多的,不會過分關注自己。而家宴上,自己平時沒在一起生活的親戚,基本屬於親密關係以外的人,突然對自己的關注,讓孩子手足無措。只有通過不開口,自顧自玩手機來逃避自己內心的緊張感。

第二,家長沒有提前在家演練。

家長沒有在家宴前一天晚上,提醒孩子,或者出門路上給孩子做示範:「待會要跟著媽媽叫人,這些都是我們的親人。」孩子突然接觸這麼多「陌生人」,平時沒生活在一起,又沒提前告訴他是親人,自然有點懵。

這個年齡段孩子,也是最好引導學禮儀的階段。

3-6歲孩子怕生的3大對策:第一,多帶孩子參加家庭聚會,和同齡孩子家長一起出門玩。

平時多帶孩子和家人聚一聚,不是年節,其他時間也打打視頻電話,聯繫下。可以和同齡孩子家長,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可以就在家裡或樓下,也可以去旅遊。平時接送孩子上幼兒園時,也多和孩子同學的父母聯繫聯繫,讓孩子能懂得和長輩相處。

第二,家長做好示範作用。

在家可以讓孩子形成習慣,和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道早晚安,孩子也會慢慢學禮懂禮。家宴前,可以事先告訴孩子明天會見到什麼人,我們要和大家打招呼,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一定做得到的,對嗎?給孩子心理暗示,一定做得到。

給孩子介紹親戚時,可以說:「這是舅舅,媽媽的哥哥,是曉曉大哥哥的爸爸,叫舅舅」。這樣介紹,孩子也親近多了,也不害怕一些。

第三,「愛我你就誇誇我」,表揚要表揚細節,批評只會讓孩子更逆反。

想要孩子表演節目,很多家長會直白說:「小寶貝,你不是街舞跳很好嘛!給大家跳一個看看。」但是這樣,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乖乖跳。

可以這樣說:「奶奶看過你跳舞的視頻,那是什麼動畫片裡面的曲子吧?有一段手腳動作變化好多好快的,做得好漂亮呀!是不是你們班上,你跳得最好呀?」

要多表揚孩子,獲得他的好感;表揚也要找小的切入點,讓孩子有話可說;還可以表明你確實看過,很有興趣。這時候你不說,孩子都會主動滔滔不絕地介紹,甚至主動表演自己擅長的特長。

03結語

孩子不叫人、怕生,不同階段,各有原因。

家長不要吼孩子,不要急;耐心陪伴引導,多帶孩子外出走走,「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有禮又嘴甜可愛的孩子,一定也會是你們家的寶貝!

參考文獻:

【1】《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6版),(美國)斯蒂文.謝爾弗(主編)

【2】《你的N歲孩子套裝》,(美國)路易斯.埃姆斯,(美國)弗蘭西斯.伊爾克,(美國)卡羅爾.哈柏,格賽爾人類發展研究所(著)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已籤約「維權騎士」、「百度授權」,侵權必究。

@右右細毛和爸媽3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爸爸IT男,項目管理師,善於篩選育兒知識,去偽存真;媽媽人力資源管理師,曾經職場,如今全職,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寶寶怕生怎麼辦?——0-4歲怕生原因、對策大分析,不用東奔西走找答案啦!
    毛豆媽的後臺這幾天收到了很多媽媽留言,反映說寶寶很認生,害怕陌生人,不開朗,從幾個月到三四歲的都有。寶寶極度內向認生?陌生人一逗就哭?2歲了還很怕生人怎麼辦?不肯和陌生小朋友玩怎麼辦?今天毛豆媽就帶您分析一下怕生這個問題,看完了這篇文章,您會知道:1. 認生在什麼時候會出現,什麼時候更嚴重2. 什麼環境下的寶寶更容易怕生3. 如何教0-4歲的寶寶不怕生4.
  • 孩子不愛叫人不是他沒禮貌,是你的問題!
    「多多,叫一聲阿姨。」多多扭過頭,一聲不吭。「多多乖,叫一聲阿姨,媽媽就給你買小蛋糕吃。」「不叫阿姨,媽媽,買小蛋糕吃。」 多多奶聲奶氣地回答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小的時候可不是這樣。」媽媽在友人面前尷尬又無奈,這孩子在外頭怎麼這麼不長臉?
  • 孩子膽小、怕生、內向,該怎麼引導?
    0—6歲的敏感期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實際上, 0-6歲的兒童,就是依靠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來發展自己的。而這,離不開對孩子6歲前的各個敏感期的了解和學習。當孩子對什麼都說「不」,他的「倔強不聽話」很難不讓人抓狂。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原來這是孩子自我意識敏感期的特有表現,你就會少些較真,多些包容。
  • 「宅孩子」和「不著家」孩子 6歲之後差別大
    可是隨之而來的是令家長們十分頭疼的事:不是孩子出去「瘋」,玩的不著家,作業好像與自己無關。就是放假秒變「小宅男」「小宅女」,叫著一起出去玩也不出門,整天窩在家裡。孩子們不是「宅孩子」就是「不著家」,這可擔心壞了家長們。不過這兩類孩子的性格,真的是差的不少。李老師是一名小學的班主任,在學校除了上課之外,還會注意觀察孩子們的情況,漸漸的李老師觀察出一個問題。
  • 孩子不叫人就是不禮貌?沒禮貌的到底是誰!
    又有什麼辦法,能緊急給娃補上春節禮儀這一課吧——孩子在春節的社交 「大翻車」家長應該多反思自己嗯,每每遇到這些情況,大家就覺得很心塞:娃你能不能給點面子給點力?突然見到這麼多親戚朋友輪番上陣,有點害羞、不肯叫人,是不是也挺正常的?這個時候,你要是還想讓娃唱一個、跳一個來秀一把才藝,娃不和你翻臉鬧情緒才怪!
  • 低情商孩子的10大特徵,家長注意了!
    低情商孩子的10大特徵 1、經常抱怨 2、總是發脾氣 有些家長反應孩子像是提前進入了叛逆期,才兩三歲就開始經常的發脾氣了,而且還是一言不合就摔東西、打人、罵人等。其實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的安全感還沒有完全的建立,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還有就是家裡面的因素,導致孩子的脾氣暴躁。
  • 3-6歲的孩子算數,掌握「湊十法」5大口訣,讓孩子告別「掰手指」
    3-6歲孩子對數的認知有哪些?1、能口頭數到1003-6歲的孩子腦部發育到了一定的時期,可以擁有自主數數的能力了。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的數感,讓孩子可以從1數到10,那麼從1到100也不是什麼難題,孫杰教授曾說過:9個月到5歲的孩子對數學記憶的敏感期。6歲之後對數字的敏感度有所下降,所以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孩子的能力,使孩子在簡單提醒下可以完成查數。
  • 七歲孩子智商低的10大特徵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可愛,以後能有大出息,但是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智商是偏低的。嬰兒的智力發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年輕的爸媽其實不會判斷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智力問題。智力低下主要是指新生兒在生長期的智力和運動水平明顯低於正常人的一種表現,孩子智商低的10大特徵,一起來看一下。
  • 抓住0~6歲孩子5大敏感期,成長路上父母不迷茫,孩子更聰明!
    01口腔敏感期口腔敏感期在6個月左右,持續到1歲。在這個階段訓練孩子手部的靈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獨自吃飯,有的寶寶會自己使用小勺,喝湯不灑,甚至會使用筷子,有的到了幼兒園自己還不能很好地獨自吃飯,還需要老師幫忙餵一段時間逐漸適應熟練,孩子們之間的差異還是蠻大的。
  • 娃不愛「喊人」有心理學原因,可不是害羞沒禮貌,別因誤解傷了他
    文|文兒晚上下樓,樓道上碰見鄰居,鄰居招呼自家孩子跟我打招呼「快喊阿姨啊,別那麼沒禮貌」,孩子不情不願地擠出了聲「阿姨」,我笑笑,走了還聽見鄰居小聲警告孩子「以後見人要主動喊,別磨磨唧唧的!」作為幼兒園老師,跟家長們聊起孩子時,有的家長會因孩子不愛打招呼而懊惱,覺得自家孩子害羞、沒禮貌,還有的家長則會說「沒事,孩子還小,我家老大小時候也不喊,大了之後跟變了個人似的,嘴可甜啦!」還別說,我也見過這樣的例子。那麼,從小不願喊人的孩子,長大知道喊人,真的是孩子從內向轉變為外向了嗎?娃不愛「喊人」有心理學原因,可不是害羞沒禮貌,別因誤解傷了他。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對待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可用系統脫敏法
    很多家長都喜歡乖巧外向的孩子,遇到熟人都能主動打招呼,不會總是躲在父母的身後不敢見人。這樣"外向型"的孩子都是比較受歡迎的,相對來說比較害羞的孩子可能會遭受父母更多的碎碎念。事實上,孩子怕生不敢見人並不是少數孩子才有的問題,很多孩子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態,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可能出現短暫的"社交恐懼症",相對於其他孩子來說,他們在和別人交往過程中會比較小心、拘謹,但這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家長不應該簡單地給孩子貼上標籤或逼迫孩子去與他人交往,這樣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大大的傷害。
  • 6歲女孩突然發育,3個月胖10斤!媽媽不敢相信:這樣是害了孩子
    6歲女孩琪琪宅家3個月,身高沒怎麼長,體重卻增加了快10斤。「孩子有點提前發育了,她媽媽說,疫情期間,為了增加抵抗力,女孩跟著大人吃了不少海參、蟲草等保健品。」圖源:視覺中國6歲女孩3個月增重10斤,胸部出現腫痛「女兒宅家3個多月,沒看她怎麼長高,體重卻增加不少,這幾天出現胸部腫痛,長了什麼東西,還是……」琪琪(化名)媽媽一到診室就焦急地問吳美珍主任。吳美珍詳細檢查了琪琪身體、骨齡、B超、性激素等,告訴琪琪媽媽,琪琪確實有點發育了。「怎麼可能呢?琪琪才6歲,怎麼出現發育了?」
  • 孩子怕生並非害羞?或者考慮「陌生人焦慮症」
    父母用心去養育一個孩子,並非單純地給孩子提供優質的生活條件,更多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有些孩子面對陌生人總是保持距離,害怕去接觸甚至直接躲在父母背後,完全不喜歡這種陌生的社交模式,只有在熟悉的人面前才表現出比較舒心。
  • 孩子沒禮貌惹人煩?可能是「禮儀教育」出了錯,家長要及時糾正
    其實這跟以下孩子的3種表現一樣,都是因為孩子不懂禮貌,而惹人嫌棄。二、孩子沒禮貌的行為1、與人說話理直氣壯,無敬語很多孩子在與人說話的時候,非常的沒有禮貌,他們說什麼話的時候從來不考慮後果,也不看自己說話的對象是誰,說話也從來不用敬語,想到哪裡就說哪裡,邏輯全無。
  • 6歲女孩3個月長胖10斤,突然發育了!媽媽不敢相信:這樣做是害了孩子?
    6歲女孩琪琪宅家3個月,身高沒怎麼長,體重卻增加了快10斤。「孩子有點提前發育了,她媽媽說,疫情期間,為了增加抵抗力,女孩跟著大人吃了不少海參、蟲草等保健品。」圖源:視覺中國6歲女孩3個月增重10斤,胸部出現腫痛「女兒宅家3個多月,沒看她怎麼長高,體重卻增加不少,這幾天出現胸部腫痛,長了什麼東西,還是……」琪琪(化名)媽媽一到診室就焦急地問吳美珍主任。
  • 擔心孩子沒禮貌,就逼孩子打招呼?聰明的家長只用這三招……
    生活中,作為家長的你一定遇到過這種情況:家裡來客或是上門做客時,孩子碰人總不願打招呼,這時,很多家長動不動就會以「怎麼不叫人?那麼沒禮貌……」的口氣來責備孩子、逼他們打招呼,但其實這樣的做法反而適得其反,教孩子禮貌其實有著更好的做法。要不要叫孩子打招呼?
  • 6歲女孩胸部突然發育了!媽媽崩潰:這樣做是害了孩子?
    6歲女孩琪琪宅家3個月,身高沒怎麼長,體重卻增加了快10斤。「孩子有點提前發育了,她媽媽說,疫情期間,為了增加抵抗力,女孩跟著大人吃了不少海參、蟲草等保健品。」6歲女孩3個月增重10斤,胸部出現腫痛「女兒宅家3個多月,沒看她怎麼長高,體重卻增加不少,這幾天出現胸部腫痛,長了什麼東西,還是……」琪琪(化名)媽媽一到診室就焦急地問吳美珍主任。
  • 孩子撒謊成性?4個原因3大對策,解決孩子撒謊問題
    鄰居家的寶寶今年4歲,最近出現了一個非常讓人頭疼的問題:孩子開始學會撒謊了。前兩天鄰居發現放廚房裡的零食少了好些,問了自己的丈夫和保姆,都說沒有動過。於是鄰居又問了自家孩子,寶寶也是回答沒有。直到後來給孩子收拾床鋪的時候,鄰居發現孩子的床上出現了好多薯片碎屑,鄰居又問了孩子一遍,拿著床單和他當面對質,孩子才點了點頭。
  • 【媽媽】所有女人都怕生孩子,好嗎?!
    作為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以及正在身懷二胎的職業女性,我想說:每個人有自己養孩子的方法,只是我不會選擇用她這種方式養孩子,並且自詡為「這就是獨立女性」。但如果這樣的文章,可以成功的讓直男癌意識到以下兩個問題,我很樂見這種文章火遍朋友圈。所有女人都怕生孩子第一,時代早就不同了。
  • 國外6歲孩子在App Store消費1.6萬餘美元,父母不知情
    IT之家 12 月 14 日消息 住在康乃狄克州威爾頓市的一個名叫喬治 - 詹森的 6 歲孩子犯了大錯,在過去的這個夏天,喬治在蘋果應用商店為他最喜歡的電子遊戲《索尼克力量》悄悄花費了 1.6 萬多美元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