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0~6歲孩子5大敏感期,成長路上父母不迷茫,孩子更聰明!

2020-12-21 胡蘿蔔媽媽育兒說

敏感期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經常聽到,可是怎樣把握孩子敏感期的成長,助孩子一臂之力,讓孩子更聰明呢?看到一個小故事,讓我心生悲哀,又強烈感受到孩子敏感期教育的重要性。

「義大利小男孩託蒂有一隻十分奇怪的眼睛,說「十分奇怪 」,是因為眼科大夫多次會診得出的結論都相同:從生理上看,這是一隻完全正常的眼睛,但它卻是失明的。一隻完全正常的眼睛何以失明了呢?原來當小託蒂呱呱墜地時,這隻眼睛因輕度感染被繃帶纏了兩個星期。正是這種對常人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治療,對剛剛出生、大腦正處於發育關鍵期的嬰兒託蒂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他的大腦由於長時間無法從這隻眼睛接受任何外界信息,原先該為它工作的大腦神經組織也隨之衰退了。小託蒂遭遇的不幸並非偶然,後來研究人員在動物身上做了很多類似的實驗,結果都一樣,生命的器官都嚴格執行著「用進廢退 的規則。「

試想,如果在孩子的成長敏感關鍵期,父母加以科學引導訓練,孩子身體的各個器官將會發育良好,是一種理想的成長狀態。不給孩子留下成長的遺憾,因為欠缺的總是會在某一個階段補回來。

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都在哪些階段,如何訓練呢?

01口腔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在6個月左右,持續到1歲。寶寶喜歡把手放到嘴裡咬,各種玩具都要放在嘴裡嘗一嘗,身邊的物品不知什麼是乾淨的不乾淨的,看見就想往嘴裡放。

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環境,允許孩子用口去探索周圍的世界,給寶寶洗淨手,孩子把手放在嘴裡不必強行將手拖拉出來,寶寶肯定會哭鬧,幹擾了他專注用心的世界。

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不要讓孩子接觸到有毒有害物品,以及一些小零件。在寶寶長牙期間讓孩子吃一些較堅硬的餅乾,鍛鍊咀嚼能力。

有些寶寶上了幼兒園喜歡咬人,啃堅硬的桌角,往往是在口腔敏感沒有得到滿足,那就要幫助孩子補上這堂課,提供不同質地、軟硬皆宜的物品,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一些不良現象也會慢慢消失。

02手的敏感期

手的敏感期和口腔的敏感期差不多都在嬰兒6個月左右出現,而且總是喜歡手口並用。

寶寶會用手能抓握,能靈巧地把一個小東西準確地放到另一個物品內,甚至寶寶會把手放到嘴裡,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一件神奇和了不起的事。

想想看,寶寶最初並不知道手用來做什麼,兩隻手一般都是張開,差不多三個月時會努力將兩隻手合攏,執著地把手放進嘴裡,當寶寶發現手能放到嘴裡時會是多麼的驚喜,這是寶寶的一項娛樂和訓練活動,寶寶樂此不疲。

寶寶在八個多月時很喜歡撕紙,隨心所欲地扔得到處都是,媽媽跟在後面忙個不停;不要感覺孩子浪費,把紙當成孩子的玩具,也省得另外花錢買玩具了。給寶寶提供各種材質的紙,軟硬不同,盡情地讓孩子觸摸感受,記得不要放在嘴裡吃就行了

在這個階段訓練孩子手部的靈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獨自吃飯,有的寶寶會自己使用小勺,喝湯不灑,甚至會使用筷子,有的到了幼兒園自己還不能很好地獨自吃飯,還需要老師幫忙餵一段時間逐漸適應熟練,孩子們之間的差異還是蠻大的。

孩子想自己動手吃飯,那就讓孩子大膽地使用雙手吧,即使孩子飯湯灑到全身,抓東西滿把抓,總有一個過程,從滿把抓到三指抓、兩指抓,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越來越提高。

可以給寶寶一個紐扣,讓寶寶用兩個手指捏起,放到小瓶裡;或者給寶寶買一些玩具,不吃飯的時候練習用小勺盛東西,利用身邊的一切,孩子想動手探索這個世界,滿足孩子的欲望,「心靈手巧」,大腦思維越來越靈活敏捷。

03空間的敏感期

空間的敏感期的發展從0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歲。

有沒有發現寶寶在1歲左右,很喜歡扔東西,把東西扔在地上,媽媽撿起來,還是繼續扔。其實這是兒童最早的對空間的感受,這個物體和那個物體是分離的。

寶寶喜歡壘積木,然後推倒,樂得哈哈笑,這也是對空間感受的一種過程。寶寶還努力實現對空間的探索,喜歡爬高,凡是能攀爬的地方,都會捕捉到。

父母最害怕寶寶爬高了,寶寶懷著一腔熱情爬上去,卻往往平衡力有點兒差,很容易摔倒。我家二寶就喜歡爬到床頭上再跳下來,跳不穩也曾經摔到地上,跟她說不要爬,寶寶充耳不聞。只好伸開雙手,做好保護。

媽媽需要有一顆承受危險的心臟,支持寶寶的探索,鍛鍊寶寶的膽量和勇氣,不強行禁止寶寶玩耍的快樂,可以在孩子附近保護他,而不要反覆嘮叨。空間敏感期的探索,是寶寶自我創造,突破極限的過程

04語言的敏感期

從出生到6歲都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

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大致有三個階段:

階段一:0-1歲咿呀學語和語言辭彙的儲備階段。從簡單發音到連續發音再到學話萌芽階段,寶寶的模仿能力大大增強,將自己的發音與實際的事物開始聯繫起來。

階段二:1-3歲這個階段語言能力大爆發,詞彙量增加,逐漸學會使用複雜句,喜歡提問。媽媽同寶寶多說話,鼓勵孩子用長句表達自己。

階段三:3-6歲語言發展成熟期,說話流利,和成人能夠進行無障礙交流,語言豐富,慢慢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有很大的差異,有的是「小話癆」,不吐不快,顯得機靈活潑;有的十分木訥,很少主動說話,父母也很著急。

如何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呢?

從孩子一出生就把孩子當做一個懂事的小娃娃,每天和她溫柔地對話,有人說這麼小的寶寶能聽懂什麼,可時間長了,就能看出孩子的差別了。

看到什麼說什麼,牆上掛上畫冊,給孩子指認各種物體,給孩子念唐詩、講故事、聽音樂等等,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得到非常好的發展。

經過父母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掌握的詞語豐富,會說連貫的句子,理解能力強,喜歡看書,比同齡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要迅速。

語言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至關重要,口齡伶俐,表達能力強,能給人留下最初的好印象,並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積極主動地位。

05

兒童的數字敏感期,一般發生在4歲左右,對數名、數量、數字產生了興趣,也有一些孩子對數字非常敏感,會提前。

寶寶喜歡詢問東西的價格,現在是幾點鐘,對數字非常感興趣,喜歡辨認紙幣的金額,這說明寶寶對數字的敏感期來到了。

有句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數學是提分項,也是拉分項。學好數學,從小抓起,從小培養寶寶對數字的敏感和興趣。

數字的敏感期有這幾個階段:

1、學會認識數字

同學習語言一樣,從小培養寶寶對數字的敏感,只要對孩子經常念數字就可以了。我家的牆上掛了好幾張帶有數字的掛圖,從1到100,還有從1到10的有趣圖畫,邊指邊念,念的時候有點兒節奏感,寶寶很喜歡聽這種聲音呢,從小就對數字不陌生。

帶寶寶出去遊玩,碰到紅燈時就停下給寶寶念數字,讓寶寶對數字有一種親近感,如果媽媽忘了念,寶寶還會提醒你。

持續訓練,寶寶很快就會數數,並認識數字,剛開始可能「6」和「9」分不太清,熟能生巧,不斷地識念,數字的概念將會深深地印刻在寶寶的腦海裡。

2、具有計數能力

會指物數數,並說出總量,有明顯的分類能力。父母教給孩子按物品的顏色、形狀、名稱等分類,並有較明顯的度量衡概念,區分高矮、胖瘦、長短、輕重

有時候我跟寶寶說反義詞的遊戲,我說「高」,她對「矮」,寶寶很喜歡玩這個遊戲,拿著小畫本讓我念,看來寶寶的學習能力是不能低估的,孩子感覺不到學習是枯燥的,把學習當做快樂,融入到生活當中。

3、能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

能看鐘表,知道幾點了;認識貨幣的大小與用途。父母可以帶寶寶買東西時,可以訓練讓寶寶算一算,給了多少錢,應該找回多少錢。

從小給孩子很好的數字啟蒙,能給孩子上學後打下一個很好的學習數學的基礎,但並不代表一勞永逸。即使小學和初中階段數學成績非常優異,到了高中階段數學仍然會讓你汗顏。

我家大寶數學啟蒙算是不錯,也學過簡單的奧數,小學和初中階段數學成績都很好,雖經歷過小小的困難,但也都順利通過。但到了高中,數學難度明顯加大,成績不佔優勢。

有些是心理上的原因,有些是學習方法的原因,前一段時間自己在家跟著網絡學了一段課程,感覺比以前有進步。不管什麼科目,只有全身心投入,並有想提高的決心和信心,才能夠進步,有所突破。

孩子的敏感期需要父母好好的把握,發現寶寶的天賦,加以科學引導訓練,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大孩子小寶寶的育兒知識盡在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6歲寶寶能英文對話?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你家寶寶也行
    而每個人的語言發育是在幼兒時就開始的,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優秀。朋友前幾天在群裡發了一個小視頻,視頻內容就是她6歲的女兒在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口語非常標準,並且語言表達很流利。
  • 蒙特梭利育兒法 | 寶寶成長路上的6個敏感期你了解嗎?
    我家的angel自從上次如廁期訓練漸入佳境以後,作為在育兒路上奮發向上的我,最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育兒學習。我在學習蒙特梭利育兒法的時候,get到了原來寶寶從0-6歲,大概會經歷6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1-3歲)、語言敏感期(0-6歲)、感官精緻化敏感期(0-5歲)、細小食物的敏感期(1.5-2歲)、動作協調敏感期(1.5-4歲)、社會性行為敏感期(2.5-6歲)。
  • 別再做無知父母了,了解孩子的兒童敏感期,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相信很多父母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斷地摸索,磕磕碰碰總是難以避免,大家也是在積極尋求多種方法來提升教育的效果。但是,最後的結果就是,做了很多事情,例如培訓班、講座等,但是孩子照樣是一邊耳朵進、一邊耳朵出,教育總是事倍功半,家長的教育積極性也下降。
  • 孩子9歲前,家長要抓住這5個教育「黃金期」,影響孩子一生
    生下來孩子之後,父母不僅要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承擔起把孩子順利拉扯大的責任,而且,還要耗盡心血的去教育孩子,儘量的把孩子領上「正道」,讓孩子「成才成器」,能夠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有立足之地。
  • 孩子不說話,你覺得是貴人語遲?抓住語言敏感期,寶寶金句頻出
    其實不然,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自身情況不一樣,說話會有早晚之分,而且通常女孩比男孩說話要早,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擔心,一般4-6個月的差異都是正常範圍,但如果滯後時間太長,建議家長們要及時就醫。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除了一部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另一部分就是在孩子語言敏感期時,家長是否有進行正確引導。
  • 0-2歲半寶寶行走敏感期,學步車看似方便實則危害大
    導語: 0-2歲半寶寶行走敏感期,學步車看似方便實則危害大提到孩子行走敏感期,不得不講兒子小時候的故事。記得那個時候孩子剛剛八個月左右,因為在家裡幹個體診所,孩子沒有人照顧,比較省事的辦法就是為孩子準備個學步車,這不但能節約我的時間,孩子也能不那麼拘謹。無拘無束,只要在家裡面設定的範圍就可以自由活動。
  • 孩子喜歡鑽小洞洞?6歲之前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父母別過多保護
    01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有哪些表現?孩子的空間敏感期,一直從出生要持續到6歲。父母即使把東西放回原位,第二天可能還是依舊那樣。孩子其實在這個時候正是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初級階段,意識到了物體之間都是分離的。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把對孩子有危險的東西收起來,但不要制止孩子的探索行為。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蒙特梭利在20世紀初提出了兒童「9大敏感期」的概念。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有助於抓住兒童健康成長的生命發展規律。如果家長能夠了解並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就能激發孩子內在生命力;如果家長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靈和人格的發展。每一個敏感期來臨,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一開始就做對,勝過後期最努力的彌補!
  • 0-6歲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3不要、4培養、5訓練,讓孩子更聰明
    0-6歲的孩子學習能力是很強的,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於知識非常的敏感,因為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因此就需要去學習。這些「知識」讓孩子慢慢的適應世界,也正是因為這些,孩子學習起來還是很快的。比如有的孩子10個多月的時候就可以慢慢的走幾步,而在10個多月前他還是一個嬰兒,一個生活在媽媽肚子裡的孩子,實在是太令人驚喜了。
  • 孩子膽小、怕生、內向,該怎麼引導?
    0—6歲的敏感期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實際上, 0-6歲的兒童,就是依靠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來發展自己的。蒙臺梭利認為:孩子在其成長的特定階段,會表現出對某特種技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或學習能力,這就是敏感期。研究表明,從翻、滾、走、跳大動作的發展,到抓、捏、撕、擰精細動作的完成,再到自我意識、秩序、人際、邏輯的建立。抓住孩子成長的敏感期,所有的養育都能事半功倍!
  • 若想提高孩子的心智水平,請重視成長中的12個「敏感期」!
    4、手臂發育的敏感期(6~12個月)寶寶喜歡扔東西,並且樂此不疲,這是最早的手眼協調發育。家長不僅不要拒絕,反而要主動給寶寶東西,讓他們扔個夠。5、大動作發育的敏感期(1~2歲)喜歡扶著、站著、走路,而且特別的活潑好動。此時應該給他充分的恐懼,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熟悉更多的肢體動作,和他一起做各種遊戲,使肌肉得到鍛鍊。
  • 4歲孩子只會說2個字詞語,錯過了語言敏感期,家長卻不自知
    樂樂擔心:"現在孩子4歲,如果表達能力不好的話,是不是會直接影響到上小學?"我跟她說,答案是會的。家長應該考慮的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孩子表達能力差的表現在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之前,先一起來分析,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首先,不斷重複,表達不清自己的意思。
  •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這是因為孩子不喜歡太大的空間,在用被子搭建的帳篷裡面內心會比較平和有安全感,同時還可以用身體來探索空間。孩子喜歡用身體來探索空間,是因為他們到了空間敏感期。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指出:「這是因為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到了。喜歡狹小的空間正是孩子在空間敏感期裡的一種表現。
  • 佟麗婭:拍戲也把孩子帶身邊!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是最大的幸福
    明星的工作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其實壓力很大,想要兼顧家庭和孩子,並非易事。可佟麗婭願意壓縮工作量,寧願自己辛苦一些,也要時刻把孩子帶在身邊,不缺席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是一名非常合格的媽媽。有娃的這三年,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帶孩子的不容易。白天上班,晚上帶娃,一度搞的我心力交瘁。
  • 怎麼做好孩子的英語啟蒙?抓住語言敏感期,英語記得又快又牢
    印象最深的就是當Neinei吃早飯時不小心把花生醬塗到了手上後,說的那句:"I accidentally touched the peanuts just now."就這句英語的語法,估計現在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會。明星子女之所以能說出這麼好的英語,自然與父母和學校的教育密不可分。
  • 善用感官敏感期,抓住孩子發展關鍵點,蒙臺梭利教育在家就能操作
    出現這兩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父母沒有把握住孩子學習的關鍵期,也就是敏感期。 蒙臺梭利關於敏感期的定義是這樣的: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機。所謂感官敏感期,即與孩子各項感官相關的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關鍵的階段,比如與眼睛相關的視覺敏感期。
  • 家長質疑:孩子到底有沒有敏感期?5000字長文給你講清楚蒙氏教育
    ——出自《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一、 我們眼中的「小麻煩」,正處於「感官敏感期」0-6歲階段的孩子,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攪得新媽媽們忙翻各種育兒寶典,還是沒弄明白孩子小腦瓜裡裝的是什麼。"我要自己來!"
  • 3-6歲的孩子算數,掌握「湊十法」5大口訣,讓孩子告別「掰手指」
    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的數感,讓孩子可以從1數到10,那麼從1到100也不是什麼難題,孫杰教授曾說過:9個月到5歲的孩子對數學記憶的敏感期。6歲之後對數字的敏感度有所下降,所以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孩子的能力,使孩子在簡單提醒下可以完成查數。
  • 1歲萌娃看書超認真一次30分鐘,如何訓練0-6歲孩子專注力?
    1歲寶寶看書超認真,每次看書30-50分鐘,驚人專注力如何練成的?媽媽:0~6歲專注力敏感期,尊重發育規律進行有效幹預,從小養成專注好習慣。可可六個月後,我堅持每天讀繪本故事,一開始彩色卡開始,後來開始過渡到布書再到有趣繪本。從看彩色卡、聽音樂、講故事再到一起讀繪本,她的專注力很驚人。
  • 了解孩子的敏感期,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笨」標籤
    雖然明明今年已經三歲了,但在語言表達方面卻不如甜甜,說話常常沒頭沒尾,語言邏輯不清楚就罷了,甚至有的發音都不清楚。那天,甜甜和明明因為一個玩具爭吵了起來,看見這個場景,我們趕緊過來勸架。在詢問明明原因時,明明吞吞吐吐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