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經常聽到,可是怎樣把握孩子敏感期的成長,助孩子一臂之力,讓孩子更聰明呢?看到一個小故事,讓我心生悲哀,又強烈感受到孩子敏感期教育的重要性。
「義大利小男孩託蒂有一隻十分奇怪的眼睛,說「十分奇怪 」,是因為眼科大夫多次會診得出的結論都相同:從生理上看,這是一隻完全正常的眼睛,但它卻是失明的。一隻完全正常的眼睛何以失明了呢?原來當小託蒂呱呱墜地時,這隻眼睛因輕度感染被繃帶纏了兩個星期。正是這種對常人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治療,對剛剛出生、大腦正處於發育關鍵期的嬰兒託蒂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他的大腦由於長時間無法從這隻眼睛接受任何外界信息,原先該為它工作的大腦神經組織也隨之衰退了。小託蒂遭遇的不幸並非偶然,後來研究人員在動物身上做了很多類似的實驗,結果都一樣,生命的器官都嚴格執行著「用進廢退 的規則。「
試想,如果在孩子的成長敏感關鍵期,父母加以科學引導訓練,孩子身體的各個器官將會發育良好,是一種理想的成長狀態。不給孩子留下成長的遺憾,因為欠缺的總是會在某一個階段補回來。
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都在哪些階段,如何訓練呢?
01口腔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在6個月左右,持續到1歲。寶寶喜歡把手放到嘴裡咬,各種玩具都要放在嘴裡嘗一嘗,身邊的物品不知什麼是乾淨的不乾淨的,看見就想往嘴裡放。
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環境,允許孩子用口去探索周圍的世界,給寶寶洗淨手,孩子把手放在嘴裡不必強行將手拖拉出來,寶寶肯定會哭鬧,幹擾了他專注用心的世界。
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不要讓孩子接觸到有毒有害物品,以及一些小零件。在寶寶長牙期間讓孩子吃一些較堅硬的餅乾,鍛鍊咀嚼能力。
有些寶寶上了幼兒園喜歡咬人,啃堅硬的桌角,往往是在口腔敏感沒有得到滿足,那就要幫助孩子補上這堂課,提供不同質地、軟硬皆宜的物品,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一些不良現象也會慢慢消失。
02手的敏感期
手的敏感期和口腔的敏感期差不多都在嬰兒6個月左右出現,而且總是喜歡手口並用。
寶寶會用手能抓握,能靈巧地把一個小東西準確地放到另一個物品內,甚至寶寶會把手放到嘴裡,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一件神奇和了不起的事。
想想看,寶寶最初並不知道手用來做什麼,兩隻手一般都是張開,差不多三個月時會努力將兩隻手合攏,執著地把手放進嘴裡,當寶寶發現手能放到嘴裡時會是多麼的驚喜,這是寶寶的一項娛樂和訓練活動,寶寶樂此不疲。
寶寶在八個多月時很喜歡撕紙,隨心所欲地扔得到處都是,媽媽跟在後面忙個不停;不要感覺孩子浪費,把紙當成孩子的玩具,也省得另外花錢買玩具了。給寶寶提供各種材質的紙,軟硬不同,盡情地讓孩子觸摸感受,記得不要放在嘴裡吃就行了。
在這個階段訓練孩子手部的靈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獨自吃飯,有的寶寶會自己使用小勺,喝湯不灑,甚至會使用筷子,有的到了幼兒園自己還不能很好地獨自吃飯,還需要老師幫忙餵一段時間逐漸適應熟練,孩子們之間的差異還是蠻大的。
孩子想自己動手吃飯,那就讓孩子大膽地使用雙手吧,即使孩子飯湯灑到全身,抓東西滿把抓,總有一個過程,從滿把抓到三指抓、兩指抓,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越來越提高。
可以給寶寶一個紐扣,讓寶寶用兩個手指捏起,放到小瓶裡;或者給寶寶買一些玩具,不吃飯的時候練習用小勺盛東西,利用身邊的一切,孩子想動手探索這個世界,滿足孩子的欲望,「心靈手巧」,大腦思維越來越靈活敏捷。
03空間的敏感期
空間的敏感期的發展從0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歲。
有沒有發現寶寶在1歲左右,很喜歡扔東西,把東西扔在地上,媽媽撿起來,還是繼續扔。其實這是兒童最早的對空間的感受,這個物體和那個物體是分離的。
寶寶喜歡壘積木,然後推倒,樂得哈哈笑,這也是對空間感受的一種過程。寶寶還努力實現對空間的探索,喜歡爬高,凡是能攀爬的地方,都會捕捉到。
父母最害怕寶寶爬高了,寶寶懷著一腔熱情爬上去,卻往往平衡力有點兒差,很容易摔倒。我家二寶就喜歡爬到床頭上再跳下來,跳不穩也曾經摔到地上,跟她說不要爬,寶寶充耳不聞。只好伸開雙手,做好保護。
媽媽需要有一顆承受危險的心臟,支持寶寶的探索,鍛鍊寶寶的膽量和勇氣,不強行禁止寶寶玩耍的快樂,可以在孩子附近保護他,而不要反覆嘮叨。空間敏感期的探索,是寶寶自我創造,突破極限的過程。
04語言的敏感期
從出生到6歲都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
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大致有三個階段:
階段一:0-1歲咿呀學語和語言辭彙的儲備階段。從簡單發音到連續發音再到學話萌芽階段,寶寶的模仿能力大大增強,將自己的發音與實際的事物開始聯繫起來。
階段二:1-3歲這個階段語言能力大爆發,詞彙量增加,逐漸學會使用複雜句,喜歡提問。媽媽同寶寶多說話,鼓勵孩子用長句表達自己。
階段三:3-6歲語言發展成熟期,說話流利,和成人能夠進行無障礙交流,語言豐富,慢慢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有很大的差異,有的是「小話癆」,不吐不快,顯得機靈活潑;有的十分木訥,很少主動說話,父母也很著急。
如何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呢?
從孩子一出生就把孩子當做一個懂事的小娃娃,每天和她溫柔地對話,有人說這麼小的寶寶能聽懂什麼,可時間長了,就能看出孩子的差別了。
看到什麼說什麼,牆上掛上畫冊,給孩子指認各種物體,給孩子念唐詩、講故事、聽音樂等等,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得到非常好的發展。
經過父母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掌握的詞語豐富,會說連貫的句子,理解能力強,喜歡看書,比同齡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要迅速。
語言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至關重要,口齡伶俐,表達能力強,能給人留下最初的好印象,並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積極主動地位。
05
兒童的數字敏感期,一般發生在4歲左右,對數名、數量、數字產生了興趣,也有一些孩子對數字非常敏感,會提前。
寶寶喜歡詢問東西的價格,現在是幾點鐘,對數字非常感興趣,喜歡辨認紙幣的金額,這說明寶寶對數字的敏感期來到了。
有句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數學是提分項,也是拉分項。學好數學,從小抓起,從小培養寶寶對數字的敏感和興趣。
數字的敏感期有這幾個階段:
1、學會認識數字
同學習語言一樣,從小培養寶寶對數字的敏感,只要對孩子經常念數字就可以了。我家的牆上掛了好幾張帶有數字的掛圖,從1到100,還有從1到10的有趣圖畫,邊指邊念,念的時候有點兒節奏感,寶寶很喜歡聽這種聲音呢,從小就對數字不陌生。
帶寶寶出去遊玩,碰到紅燈時就停下給寶寶念數字,讓寶寶對數字有一種親近感,如果媽媽忘了念,寶寶還會提醒你。
持續訓練,寶寶很快就會數數,並認識數字,剛開始可能「6」和「9」分不太清,熟能生巧,不斷地識念,數字的概念將會深深地印刻在寶寶的腦海裡。
2、具有計數能力
會指物數數,並說出總量,有明顯的分類能力。父母教給孩子按物品的顏色、形狀、名稱等分類,並有較明顯的度量衡概念,區分高矮、胖瘦、長短、輕重。
有時候我跟寶寶說反義詞的遊戲,我說「高」,她對「矮」,寶寶很喜歡玩這個遊戲,拿著小畫本讓我念,看來寶寶的學習能力是不能低估的,孩子感覺不到學習是枯燥的,把學習當做快樂,融入到生活當中。
3、能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
能看鐘表,知道幾點了;認識貨幣的大小與用途。父母可以帶寶寶買東西時,可以訓練讓寶寶算一算,給了多少錢,應該找回多少錢。
從小給孩子很好的數字啟蒙,能給孩子上學後打下一個很好的學習數學的基礎,但並不代表一勞永逸。即使小學和初中階段數學成績非常優異,到了高中階段數學仍然會讓你汗顏。
我家大寶數學啟蒙算是不錯,也學過簡單的奧數,小學和初中階段數學成績都很好,雖經歷過小小的困難,但也都順利通過。但到了高中,數學難度明顯加大,成績不佔優勢。
有些是心理上的原因,有些是學習方法的原因,前一段時間自己在家跟著網絡學了一段課程,感覺比以前有進步。不管什麼科目,只有全身心投入,並有想提高的決心和信心,才能夠進步,有所突破。
孩子的敏感期需要父母好好的把握,發現寶寶的天賦,加以科學引導訓練,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大孩子小寶寶的育兒知識盡在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