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731字,閱讀時間2.5分鐘
鄰居樂樂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男生,但一直困擾樂樂媽媽的問題是: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在家裡想吃什麼、想做什麼,重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家人就會懂。但是在幼兒園,他與老師、小朋友交流時,總是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
比如,他想與小朋友一起遊戲,同齡的小朋友會直接說:"請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而樂樂的表達方式通常為:"我們、我們,玩"。常常因為表達上的問題,小朋友聽不懂而不理他,樂樂經常會因為參與不到小朋友之間和班級的活動中而難過。
樂樂擔心:"現在孩子4歲,如果表達能力不好的話,是不是會直接影響到上小學?"我跟她說,答案是會的。家長應該考慮的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
孩子表達能力差的表現
在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之前,先一起來分析,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不斷重複,表達不清自己的意思。
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孩子通常有一個共同的表現,就是說話不流暢,容易卡殼,說完這一句之後,不知道自己的下一句要說什麼。
經常一句話要重複好幾,導致原本簡單的一個意思,因為不斷地重複表述變得沒有條理。孩子表達複雜,聽的人也會感覺雲裡霧裡,儘可能想理解孩子所說的意思。
其次,理解能力比較弱
王奶奶為了方便帶孫子,經常會讓孩子看動畫片,自己在忙別的事情。動畫片不斷地輸出內容,不需要孩子思考。
所以,逐漸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就變得很差,表達能力也比較差。到了3歲多上幼兒園後,媽媽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繼而針對性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理解能力是表達的基礎,而思考是理解能力的核心。如果一個孩子不懂得思考,那麼他的邏輯能力,理解能力就會變得很差,自然就會影響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如何改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
1、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蒙特梭利認為3歲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關鍵。抓住這個敏感期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紐西蘭瑪格麗特·麥克來根教授也表示:"0-6歲是孩子語言的關鍵期,錯過這個時期,語言裝置系統將會卸載"。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仔細觀察孩子,如果發現孩子某一個階段,特別喜歡模仿家長說話、或者輸出表達能力比較強的時候,就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到了。
有的語言發育比較早的孩子,2歲半以後就會進入敏感期。因此,語言敏感期需要父母及時發現,並針對性進行引導。
2、與孩子多進行交流,引導孩子表述自己的想法
上文中樂樂媽媽提到的情況,有一點就在於家長平時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有問題。樂樂媽媽表示,孩子只要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家長就了解孩子的動態,把所需要的東西拿給孩子。這樣的方式會阻礙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遇到孩子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與孩子多交流。
比如當孩子手指向水果時,家長應該問:"寶寶要自己說出來需要什麼,這樣媽媽才能知道你的意思"。有了這樣的引導,孩子才能學會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3、多閱讀、多重複故事,發展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從1歲半開始,媽媽就會每天給孩子讀繪本故事。兩歲多的時候,他可以跟著重複一些重要的詞語。慢慢地從詞語變成幾句話,雖然一開始並不能講出完整的故事情節,但是經常重複這樣的方式。
到了上幼兒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同齡人中很強。經常老師講完一個故事,柚子就可以隨著老師的思路複述一遍了。
因為經常受到家人和老師的表揚、鼓勵,柚子不僅能完整地敘述故事,還能夠遍很多有趣的故事,語言組織能力很強。其實孩子在不斷地重複故事,改編故事的過程,他的語言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都在一步步提高。
所以,多陪孩子閱讀,引導孩子重複故事內容,對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比如這套書,非常適合跟孩子親子共讀。書中有10大主題,涵蓋幼兒階段所需要培養的行為習慣、情感引導、情商培養等等,每天睡覺前跟孩子一起讀一下,一套書10本,反覆閱讀能看個把月,少叫一頓外賣就能帶走了!
凌晨媽媽來叨叨:
孩子表達能力差,如果沒有特殊的生理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孩子的成長環境有關。我們會發現,經常與孩子交流的家庭,孩子有很強烈的表達欲望。並且會在小小,就爆發出很多新鮮有趣的詞彙,讓周圍的人大吃一驚。所以,不要小看表達能力對於孩子的影響,從平時點滴與孩子的交流重視起來,你的孩子會更喜歡說話,喜歡表達的!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孩子做題時,總是詢問大人「對了嗎」,該如何輔導?
相關連結二:兒童為何專注力差?別再冤枉孩子不乖,責任在家長身上
相關連結三:家暴對孩子的影響,避不開5個結果,家長要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