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巧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同事小李的女兒今年已經兩歲多了,而她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孩子也放棄了工作,在家裡面安心的當起了全職太太。小李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學習,每天都會花很多的心思在女兒身上。
但是有一天他在家裡教女兒學習數字的時候,卻發現無論怎麼教孩子都學不會。小李非常的鬱悶,因為她知道其他的孩子在女兒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能夠輕鬆地學會這些了。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女兒會有這樣的情況。
小李自己心裏面也是非常的著急,她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甚至還開始懷疑起了女兒的智商。後來她帶女兒去醫院檢查以後才發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女兒的智商有問題,而是因為小李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錯過了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家長如果沒有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沒有讓孩子及時的在這件期間內進行學習。孩子在之後進行學習可能就會比較困難了。家長們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千萬不要把它歸結於孩子的智商問題,而是應該掌握好方法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彌補。
家長們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錯過這種敏感期,那麼就應該先提前了解好孩子敏感期發展的階段和特點
兒童的7個敏感期:
1.感官敏感期
孩子在零到六歲的時候是他們的感官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內他們會接觸自己的五官來熟悉周圍的環境,認識周圍的事物。著名的幼兒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在這個階段內,家長們可以準備一些比較特別的教材,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聲音或者是認識顏色。
2.動作敏感期
零到六歲也是孩子的動作敏感區。在這個階段裡孩子比較敏感的兩個區域,一個是身體方面的,另外一個是關於手的動作的。在這個階段內,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無論走到哪裡手都會隨意的亂動。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處於飛速發展的階段,他們也會因此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
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多到戶外去運動,使他們的肢體得到充分的訓練。與此同時,家長們還可以準備各種各樣益智開發類的遊戲,使孩子的左右腦都能夠得到均衡的發展。
3.語言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一般發生在零到六歲。在這一時期內,孩子會從模仿大人的說話口型開始,然後在發出一些比較基礎的聲音。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學習一門語言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家長們也應該抓住這個敏感期,幫助孩子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特別是在孩子一歲半左右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們剛剛學會開口說話。父母們應該經常與孩子進行對話,即便是孩子說的不清楚,家長們也應該給予積極的回應,讓孩子對於說話保持充分的熱情。
4.對事物的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通常發生在一歲半到四歲左右。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對於周圍一些細小的食物都會非常的敏感,家長們也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鍛鍊孩子的敏感觀察能力。
5.秩序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通常是在孩子兩到四歲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內孩子們可能適應能力會變得越來越敏感,他們常常難以適應周圍陌生的環境。家長們對此也應該調整好自己的耐心,多引導孩子適應周圍的環境。
6.書寫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通常發生在三歲到四歲左右。孩子們在這個時候可能會拿起筆來開始塗塗畫畫。家長們對於這種行為千萬不要進行嚴厲的阻止,而是應該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進行規範,讓他們的這種能力得到良好的訓練。
7.社會規範敏感期
孩子兩歲到六歲時,在這個階段內孩子會漸漸地擺脫自我意識,開始融入周圍的生活。家長們在這個時候要幫助規範他們的行為,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如果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錯過了他們的某些敏感時期的教育,也千萬不要心急,因為這種情況也是可以進行彌補的:
(1)再次創造條件
孩子錯過了敏感期或許在後期學習會變得比較困難,但是這不代表著他們就不能學習了。家長們可以適當的創造一些條件,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彌補他們某種能力的缺失。
(2)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孩子在非敏感期內進行學習,可能效率和效果都不會很理想。家長們不要因此就開始責備孩子,因為這不僅會阻礙孩子繼續學習,可能還會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在這個時候家長們最應該做的是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繼續鼓勵支持他們學習。
(3)給予正確的引導
孩子在敏感期內的學習可能是相對比較自覺的。而如果一旦錯過了這種敏感期,家長們也能通過後天的正確引導來彌補。家長們在引導的時候,不僅需要保持耐心的態度,使用科學的方法也是非常關鍵的。
這種方法不僅需要適應孩子的學習情況,而且還要和孩子的學習能力相對應,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的刺激孩子進行學習。
孩子在每一個階段內的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們不要給孩子隨意的貼上「笨蛋」、「愚蠢」這樣的標籤,因為這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還有可能會中斷孩子的學習。只有家長們能夠正確的認識孩子敏感期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的能力以及成長得到充分的保證。
本文由巧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