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笨,而是過了「兒童敏感期」,家長可以這樣補救

2020-12-18 巧媽育倆娃

文丨巧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同事小李的女兒今年已經兩歲多了,而她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孩子也放棄了工作,在家裡面安心的當起了全職太太。小李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學習,每天都會花很多的心思在女兒身上。

但是有一天他在家裡教女兒學習數字的時候,卻發現無論怎麼教孩子都學不會。小李非常的鬱悶,因為她知道其他的孩子在女兒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能夠輕鬆地學會這些了。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女兒會有這樣的情況。

小李自己心裏面也是非常的著急,她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甚至還開始懷疑起了女兒的智商。後來她帶女兒去醫院檢查以後才發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女兒的智商有問題,而是因為小李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錯過了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家長如果沒有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沒有讓孩子及時的在這件期間內進行學習。孩子在之後進行學習可能就會比較困難了。家長們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千萬不要把它歸結於孩子的智商問題,而是應該掌握好方法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彌補。

家長們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錯過這種敏感期,那麼就應該先提前了解好孩子敏感期發展的階段和特點

兒童的7個敏感期:

1.感官敏感期

孩子在零到六歲的時候是他們的感官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內他們會接觸自己的五官來熟悉周圍的環境,認識周圍的事物。著名的幼兒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在這個階段內,家長們可以準備一些比較特別的教材,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聲音或者是認識顏色。

2.動作敏感期

零到六歲也是孩子的動作敏感區。在這個階段裡孩子比較敏感的兩個區域,一個是身體方面的,另外一個是關於手的動作的。在這個階段內,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無論走到哪裡手都會隨意的亂動。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處於飛速發展的階段,他們也會因此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

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多到戶外去運動,使他們的肢體得到充分的訓練。與此同時,家長們還可以準備各種各樣益智開發類的遊戲,使孩子的左右腦都能夠得到均衡的發展。

3.語言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一般發生在零到六歲。在這一時期內,孩子會從模仿大人的說話口型開始,然後在發出一些比較基礎的聲音。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學習一門語言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家長們也應該抓住這個敏感期,幫助孩子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特別是在孩子一歲半左右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們剛剛學會開口說話。父母們應該經常與孩子進行對話,即便是孩子說的不清楚,家長們也應該給予積極的回應,讓孩子對於說話保持充分的熱情。

4.對事物的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通常發生在一歲半到四歲左右。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對於周圍一些細小的食物都會非常的敏感,家長們也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鍛鍊孩子的敏感觀察能力。

5.秩序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通常是在孩子兩到四歲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內孩子們可能適應能力會變得越來越敏感,他們常常難以適應周圍陌生的環境。家長們對此也應該調整好自己的耐心,多引導孩子適應周圍的環境。

6.書寫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通常發生在三歲到四歲左右。孩子們在這個時候可能會拿起筆來開始塗塗畫畫。家長們對於這種行為千萬不要進行嚴厲的阻止,而是應該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進行規範,讓他們的這種能力得到良好的訓練。

7.社會規範敏感期

孩子兩歲到六歲時,在這個階段內孩子會漸漸地擺脫自我意識,開始融入周圍的生活。家長們在這個時候要幫助規範他們的行為,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如果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錯過了他們的某些敏感時期的教育,也千萬不要心急,因為這種情況也是可以進行彌補的:

(1)再次創造條件

孩子錯過了敏感期或許在後期學習會變得比較困難,但是這不代表著他們就不能學習了。家長們可以適當的創造一些條件,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彌補他們某種能力的缺失。

(2)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孩子在非敏感期內進行學習,可能效率和效果都不會很理想。家長們不要因此就開始責備孩子,因為這不僅會阻礙孩子繼續學習,可能還會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在這個時候家長們最應該做的是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繼續鼓勵支持他們學習。

(3)給予正確的引導

孩子在敏感期內的學習可能是相對比較自覺的。而如果一旦錯過了這種敏感期,家長們也能通過後天的正確引導來彌補。家長們在引導的時候,不僅需要保持耐心的態度,使用科學的方法也是非常關鍵的。

這種方法不僅需要適應孩子的學習情況,而且還要和孩子的學習能力相對應,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的刺激孩子進行學習。

孩子在每一個階段內的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們不要給孩子隨意的貼上「笨蛋」、「愚蠢」這樣的標籤,因為這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還有可能會中斷孩子的學習。只有家長們能夠正確的認識孩子敏感期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的能力以及成長得到充分的保證。

本文由巧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學得慢就是笨?可能是過了「兒童敏感期」,家長應這樣補救
    看著孩子苦苦哀求自己的樣子,鄰居覺得自己的教育遇到了危機「這孩子將來數學成績肯定差!這腦子也太笨了!」晚上入睡前,鄰居忍不住和丈夫如此抱怨道,顯然這個結論會讓鄰居更加睡不好了。一、孩子學得慢就是笨?可能是過了「兒童敏感期」林俊傑是著名的歌手,在音樂領域他的表現非常出眾。可是在他小時候,父母一度覺得他腦子有點笨。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蒙特梭利在20世紀初提出了兒童「9大敏感期」的概念。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有助於抓住兒童健康成長的生命發展規律。如果家長能夠了解並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就能激發孩子內在生命力;如果家長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靈和人格的發展。每一個敏感期來臨,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一開始就做對,勝過後期最努力的彌補!
  • 了解孩子的敏感期,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笨」標籤
    當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時,常常會認為是孩子智力發育有問題,從而導致孩子與同齡人出現了如此大的差距。其實,並不是如此。1、敏感期有個人差異,並不是都在同一時期孩子的智力和心理髮育都是因人而異的,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相同的發展時間,所以父母要及時觀察孩子,這樣才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敏感期,從而進行有效的指導。
  • 【家庭教育線上課堂】第六講:兒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知多少?
    【家庭教育線上課堂】第六講:兒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知多少?面對這樣的情景,父母不要嘲笑譏諷,其實「結婚」只是孩子們表達愛和喜歡的一種方式,他們也會因為某種情感得不到滿足而痛苦,父母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 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下面我們從人際關係的敏感期來解讀孩子的「情感」心路歷程。人際交往敏感期人際交往敏感期,是兒童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
  • 別再做無知父母了,了解孩子的兒童敏感期,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只有抓準時機,家長才能真正地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會總是多做無益。義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指出,孩子的發展是存在敏感期的,在某些特定時期孩子就在發展特殊的能力,對於特定的事物高度集中,這些都是孩子發展的重要時期。
  • 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著名的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論」中曾提到:2-6歲是兒童的人際關係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處尋找相同興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可當孩子在交往發生矛盾時,會有許多家長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為孩子出頭。
  • 孩子隨便把東西送人怎麼辦?家長應注意,孩子進入了人際關係敏感期!
    孩子在4到6歲會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這個時候孩子會特別喜歡交朋友,也比較樂於參與群體活動。最容易出現跟朋友交換玩具,或直接贈送玩具的行為,這些行為背後的潛意思就是:我送給你東西,咱們兩個就是好朋友。這個時候孩子交朋友也是比較直接單純的。 有研究表明:人際交往的敏感期,是兒童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
  • 兒童繪畫的「基本功」不是技巧,而是創意!
    但是不少教學專家卻建議,臨摹繪畫已經不再適合孩子的藝術成長了。當你的孩子愛上畫筆,也許是天賦,但更多的可能卻是他的繪畫敏感期來了。科學家早就發現,孩子從3歲、4歲就開始了畫畫敏感期。孩子在畫畫敏感期到來時,往往通過塗鴉和畫各種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是孩子在表達能力不夠完善時的一個補充,也是孩子充分發揮自己想像力和兒童獨有創意的一種方式。
  • 家長質疑:孩子到底有沒有敏感期?5000字長文給你講清楚蒙氏教育
    而是耐心地等兒子自己爬起來後繼續走。這位爸爸收起了長者那種不可一世的姿態,而表現出尊重孩子的行為,這正是一位教育家的所為。在敏感期間,兒童受到一些不可抗拒的內在力量的推動,刺激他對周圍環境不同物體產生興趣。 實際上,這種內在的力量就是對環境的「愛」。並不是一種情緒上的刺激,而是一種知性的欲望或愛,促使兒童去看、去聽、去發展。用很形象的比喻,敏感期就像"手電筒照在那裡一樣」,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事物上,對該領域的學習感受特別敏銳。
  • 真實原因不是你太笨
    不是大人太笨,而是孩子太聰明。長大以後,我越來越發現,大人太笨,而是孩子太聰明了,很多事情他們看幾眼,上上手就會了,他們學東西太快了,快到我以為讓人覺得他們天生就會。我媽媽小的時候都沒見過自行車自然也不會騎,有的時候去不遠的超市,騎個自行車是最方便的。
  • 兒童繪畫敏感期的表達自我的語言方式|家庭教育100講「28」
    昨天我們分享了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三個方面,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兒童與生俱來的一種表達自我的語言方式,那就是繪畫敏感期。對於孩子的敏感期,有一本非常經典的育兒作品,叫做《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這本書它分為一和二兩本,它把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和家長應該如何來做,解釋得非常的透徹。這本書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兒童美育當中,深度的去解析過。
  •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1歲以內的嬰兒處於口腔敏感期,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用嘴探索世界,可以盡情的讓孩子吃,啃。過了1歲,不用制止,讓他吃可能孩子也不會吃了。如果孩子到了2~3歲還經常吃手,那可能因為他有其他的心理壓力,這時候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注。
  • 捕捉兒童敏感期 捕捉兒童敏感期第三章讀書心得
    捕捉兒童敏感期兒童敏感期是指:由於兒童在這一階段智力、秩序感、節奏感、行走、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而產生的一段對環境,秩序,感官,動作,社會規範等一系列的敏感情況,而這一時期被稱為兒童敏感期。一、空間敏感期從2歲起孩子開始進入空間敏感期。
  • 幼兒教育:詞彙敏感期,孩子學大人說話是沒有禮貌嗎,父母要注意
    兩三歲的孩子通過自己的模仿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語,處在詞彙敏感期的幼兒會建立自己的「詞彙庫」,並以他們自己的認知和感覺與生活中實際的物體和場景、畫面聯繫起來。可他們的「詞彙庫」經常運轉的不是很順暢,有時候就出現了錯誤的匹配,也可以說是「詞不達意」。
  • 孫瑞雪微課 第一期關於兒童敏感期微課實錄
    基本上尤其是在0—6歲期間,有的孩子的敏感期是在幾個月內完成一個敏感期的發展,有的孩子甚至一個月、兩個月就會完成一個,我們並不知道這樣的敏感期的完成對這個生命的未來究竟會產生怎樣的一個特殊的品質,或者獲得究竟怎麼樣的一種能力,我們是不知道的。這就是人類的複雜性,這也是人類生命最高級的地方,但是有一點我們是可以確定的。
  • 孩子說髒話家長尷尬,過了詛咒敏感期,從這四個方面糾正
    爸爸媽媽心裡沒有一點底氣,但是又不能隨時跟著孩子,時刻監督孩子。孩子說髒話如果是在4歲左右,可能是進入了詛咒敏感期,具體表現在說髒話,說類似咒罵的語言。詛咒敏感期的孩子通過說髒話,感受語言的力量,並讓自己成為焦點。
  • 「人際關係敏感期」,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能力
    浩宇的這種行為,正是人際關係敏感期的表現,而浩宇媽媽這種不強行介入、保持傾聽的態度,讓孩子自由發展,有助於孩子順利度過人際關係敏感期。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提到:要讓兒童把人際關係的敏感期發展好,就要讓他自己完成這樣一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直到孩子需要成人才介入。
  • 「秩序敏感期」是存在的,家長別再責怪小朋友,這並非無理取鬧
    你家孩子有沒有經歷這個階段,所有的東西都要找到所對應的主人,如果給東西換了位置,孩子就不願意,不吃大哭大鬧,就是一直跟你理論,直到你把東西放回到原來的樣子才肯罷休。其實家長也不用過分的苦惱和擔心,孩子這是一個敏感期的階段-秩序敏感期,上面提到的正是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一些表現,等到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 孩子不打扮好看不出門,愛美敏感期,更需要家長的合理引導
    孩子愛打扮,從愛美敏感期就開始了,這是一種本能,也是逐漸建立起審美觀的成長過程。家長如果能正確引導,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提高審美境界,在當下這個精彩紛呈的社會裡,審美能力已經是每個孩子不可或缺的。01關於愛美敏感期孩子的審美能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萌芽的?家長如果足夠細心,會發現孩子2歲左右,就到了秩序敏感期,身邊任何一樣事物都必須是完整的,鞋子要擺整齊,就連送他上幼兒園時家長穿的衣服也要是固定的。
  • 【Gymbo分享】別再錯怪你家「較真」的寶寶了,孩子秩序敏感期如何應對?
    這種情況下耐心的家長可能會進行引導,或者教育,著急的家長估計就會直接斥責孩子了,認為這是典型無理取鬧,其實你是完完全全的錯怪孩子了。孩子這種「較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表示他們進入了秩序敏感期,這事就和學習走路一樣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只不過悲催的是很多家長不知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