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果媽閱讀的創始人果媽李璇,很開心能夠與你在這裡相遇。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
昨天我們分享了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三個方面,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兒童與生俱來的一種表達自我的語言方式,那就是繪畫敏感期。
一、繪畫是一種螺旋狀的敏感期
繪畫敏感期不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段才會出現,他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很多個時間點都可能會出現。
比如說:有的小孩在兩歲多的時候就會出現,三歲多還會出現,所以,如果你一開始忽略了孩子的繪畫敏感期也沒有關係,只要你細心的去觀察,孩子在後面還會出現敏感期。
果果的敏感期基本上會從手指畫,然後到會用畫筆去塗鴉。我們家裡面的有一面牆壁,還有沙發,從白紙到地面都曾在他的敏感期被他「禍害」過。
對於孩子的敏感期,有一本非常經典的育兒作品,叫做《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這本書它分為一和二兩本,它把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和家長應該如何來做,解釋得非常的透徹。
這本書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兒童美育當中,深度的去解析過。
二、如何保護孩子的繪畫敏感期
今天我就從孩子繪畫敏感期的角度,來講一講他們是怎麼樣來表現的,我們又應該如何的去保護他們的繪畫敏感期。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這樣描述繪畫敏感期的重要性,他說如果一個孩子在6歲之前沒有握過畫筆,那麼這個孩子的繪畫天賦很可能就會泯滅。
所以真心的不要去過孩子的繪畫敏感期。我們先來看一看繪畫對於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有著怎樣的幫助作用。
1、繪畫可以同時開發左右腦
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是左腦右腦一起開工的,因為他會用大腦去思考畫什麼、怎麼畫,以及對手部運動的控制,這些都會促進左腦的智力開發。
同時,他在繪畫的過程當中,還無意的去培養了對顏色、形狀、空間、位置的判斷認知能力,這些對於右腦的智力開發也很有益處。
2、可以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孩子一開始塗鴉,他是對於自己內心當中一些事物的描繪,慢慢的他們就會加大自己的觀察力度,他的畫作當中就會有一些更細緻、更具體的內容了。
3、繪畫是可以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我們現在都常說一句話: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實際上對於未來的世界,我們並不知道它會發展到何種程度,人工智慧這樣時代的來臨可能是我們現在都無法預期的。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人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一定是未來的競爭力,因為這些活動一定都是由人類來控制著的。
4、繪畫讓孩子去學會表達他的情緒
前幾節我們講到孩子的執拗敏感期、完美敏感期、秩序敏感期,都會講到一不順心的時候,孩子有可能就會大哭大鬧。
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發育並不完善,他們也沒有辦法去更好的在前額葉發育不完善的情況下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願意用畫筆去發洩他的情緒,其實這是對於他來講有著非常好的療愈作用。
而且在兒童心理學的治療裡面就有繪畫的運用,因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諮詢師可以通過兒童的畫來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動。
5、繪畫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還有一點,繪畫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你會發現孩子的畫裡面都是有故事的。
《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這本書的作者,日本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畫家鳥居昭美也說,在孩子小時候我們是聽他畫畫,而不是看。
當孩子拿著一幅畫過來讓你看的時候,你可以讓他講給你聽,在孩子說的過程當中,無疑就會提升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在組織語言的過程當中,也會鍛鍊著孩子的思維能力。
聽到這裡,你是不是對於繪畫敏感期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了解?
既然繪畫敏感期對於孩子這麼重要,作為家長,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應對孩子的繪畫敏感期呢?
畢卡索曾說:我花了一輩子學習怎樣像孩子那樣畫畫。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他告訴我們,其實藝術活動是一種靠直覺與本能的活動,理性往往是它的敵人。
在面對孩子的繪畫敏感期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給他創設一些環境,給他提供繪畫的材料,放手讓孩子去畫,不要去糾結他畫的是否像,因為獨特性更加重要。
如果我們給孩子設定一個條條框框,讓他參照著各種各樣的範畫進行繪畫活動,其實就擾亂了孩子依靠本能的直覺進行繪畫的思考與表達,反而就幹擾了孩子繪畫創作的自由。
其實任何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擁有繪畫的能力,孩子的繪畫作品真的不是教出來的,而是保護出來的。
三、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繪畫敏感期的表現
我們下面就講一講在各個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繪畫敏感期的表現以及我們的一些應對的方式。
1~3歲的時候,孩子會拿著蠟筆,這樣比較粗一些的筆進行他們的繪畫活動,他就是通過繪畫來描述著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所以你就任由他去自由的發展就好。
可能他的作品就是一些特別簡單、抽象的符號,我們根本看不懂是什麼樣的內容,這都表露著他們最初的認識和最原始的一個記憶。
如果這個時候,你擔心孩子到處亂塗亂畫,你可以給他規定一個區域,讓他可以進行任意的塗鴉。
比如說:找一面牆,在牆上貼上大大的紙,你可以告訴他在這些紙上你都是可以任由去畫的,這樣就給了孩子一個自由釋放的空間。
慢慢的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逐漸就會畫出來一些三角形、四邊形、圓形,這對於孩子的繪畫能力來講是一次飛躍,因為能夠畫出形狀,這件事本身會還帶給孩子巨大的成就感。
當然我們不需要去教孩子,隨著他在這個過程當中的發展,他自然而然的會去習得,這個時候也不要去嘲笑孩子或者糾正他,更加不要把孩子之間的畫進行比較,因為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打擊。
孩子四五歲的時候,他可能會進入一段非常痴迷的階段,他可能慢慢的開始能夠畫出一些小人了,描繪出一些事物的基本輪廓,他的繪畫當中也逐漸的有了故事,而且這個時候他也開始關注事物細節的方向。
如果你發現孩子沉浸在他的繪畫當中,不要去打擾他,保持這種痴迷和熱忱的狀態,讓孩子能夠達到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
可能這個時候你會問:果媽,我的孩子是不是要送到各種繪畫班裡面去學習呢?
這個事情你一定要去考察,如果在培訓班當中,給孩子提供了一些大量豐富的繪畫材料,允許孩子自由的去探索,每一個孩子畫出來的畫都是不一樣的。
那麼,這樣的培訓機構你當然可以選擇,但如果說,培訓機構的老師是在指導孩子,畫範畫給孩子看,教他畫簡筆畫、畫形象、指導他用色。
然後你會發現這個班裡面出來的孩子,畫的畫幾乎都是一樣的,這樣的培訓班你可以不用去選擇。
因為等到孩子過了9歲之後,系統性地教授繪畫的技巧才開始變得有意義。
如果在這之前去教孩子畫畫,反而是一種拔苗助長的表現,會毀掉孩子的天資。
因為繪畫其實就是一種藝術表達的方式,孩子就是在用畫筆表達著他獨一無二的思想,展示著他獨一無二的想像力,以及講述著他獨一無二的故事。
所以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明白了,有時候不是父母做的太少了,而是我們做的太多了。
在繪畫的這件事情上,給孩子創造好環境,給他提供豐富的一些材料。讓他去感知鉛筆畫出來是怎樣的、毛筆畫出來是怎樣的、蠟筆畫出來又是怎樣的?
水彩筆、馬克筆各種各樣的筆,它的軟硬度、質地不同,那麼它畫出來的畫的感覺就是不同的。
孩子自由的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去探索,自然的就會發揮出來他自己的想像力,所以不如就靜下心來保護好孩子的繪畫敏感期。
學會用你的內心去感知你孩子的畫作,不評判、不指責,傾聽他在畫作當中的故事,就是你們溝通最好的橋梁。
如果你想要每一期家庭教育100講的文稿,可以去關注微信公眾號【果媽閱讀】,每個工作日我們都會去分享當天的家庭教育100講的文稿和錄音,過期的也可以在我們的公眾號當中,去回復關鍵詞【100講】而得到,方便你來進行搜索查找。
也歡迎你加入果媽閱讀的媽媽專屬社群,聽見我們的小助手的微信號就可以了。這樣我們的小助手就會把你邀請到我們的媽媽社群當中來,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育兒。
-作者-
果媽李璇:果媽閱讀創始人&CEO,知名育兒講書達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讀碩士研究生、正面管教家長認證講師、歐盟認證蒙臺梭利中級教師、平和式教養法課程認證講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認證高階講師、家長幫高效閱讀訓練營課程講師。還曾經受邀到中國太平,中國平安、索尼電子,還有各大高校學校、幼兒園、企事業單位開展講座,前後在50餘座城市舉辦了200多場講座。新浪微博@果媽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