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畫敏感期的表達自我的語言方式|家庭教育100講「28」

2020-12-13 果媽閱讀

你好,我是果媽閱讀的創始人果媽李璇,很開心能夠與你在這裡相遇。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

昨天我們分享了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三個方面,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兒童與生俱來的一種表達自我的語言方式,那就是繪畫敏感期。

一、繪畫是一種螺旋狀的敏感期

繪畫敏感期不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段才會出現,他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很多個時間點都可能會出現。

比如說:有的小孩在兩歲多的時候就會出現,三歲多還會出現,所以,如果你一開始忽略了孩子的繪畫敏感期也沒有關係,只要你細心的去觀察,孩子在後面還會出現敏感期。

果果的敏感期基本上會從手指畫,然後到會用畫筆去塗鴉。我們家裡面的有一面牆壁,還有沙發,從白紙到地面都曾在他的敏感期被他「禍害」過。

對於孩子的敏感期,有一本非常經典的育兒作品,叫做《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這本書它分為一和二兩本,它把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和家長應該如何來做,解釋得非常的透徹。

這本書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兒童美育當中,深度的去解析過。

二、如何保護孩子的繪畫敏感期

今天我就從孩子繪畫敏感期的角度,來講一講他們是怎麼樣來表現的,我們又應該如何的去保護他們的繪畫敏感期。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這樣描述繪畫敏感期的重要性,他說如果一個孩子在6歲之前沒有握過畫筆,那麼這個孩子的繪畫天賦很可能就會泯滅。

所以真心的不要去過孩子的繪畫敏感期。我們先來看一看繪畫對於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有著怎樣的幫助作用。

1、繪畫可以同時開發左右腦

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是左腦右腦一起開工的,因為他會用大腦去思考畫什麼、怎麼畫,以及對手部運動的控制,這些都會促進左腦的智力開發。

同時,他在繪畫的過程當中,還無意的去培養了對顏色、形狀、空間、位置的判斷認知能力,這些對於右腦的智力開發也很有益處。

2、可以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孩子一開始塗鴉,他是對於自己內心當中一些事物的描繪,慢慢的他們就會加大自己的觀察力度,他的畫作當中就會有一些更細緻、更具體的內容了。

3、繪畫是可以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我們現在都常說一句話: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實際上對於未來的世界,我們並不知道它會發展到何種程度,人工智慧這樣時代的來臨可能是我們現在都無法預期的。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人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一定是未來的競爭力,因為這些活動一定都是由人類來控制著的。

4、繪畫讓孩子去學會表達他的情緒

前幾節我們講到孩子的執拗敏感期、完美敏感期、秩序敏感期,都會講到一不順心的時候,孩子有可能就會大哭大鬧。

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發育並不完善,他們也沒有辦法去更好的在前額葉發育不完善的情況下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願意用畫筆去發洩他的情緒,其實這是對於他來講有著非常好的療愈作用。

而且在兒童心理學的治療裡面就有繪畫的運用,因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諮詢師可以通過兒童的畫來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動。

5、繪畫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還有一點,繪畫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你會發現孩子的畫裡面都是有故事的。

《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這本書的作者,日本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畫家鳥居昭美也說,在孩子小時候我們是聽他畫畫,而不是看。

當孩子拿著一幅畫過來讓你看的時候,你可以讓他講給你聽,在孩子說的過程當中,無疑就會提升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在組織語言的過程當中,也會鍛鍊著孩子的思維能力。

聽到這裡,你是不是對於繪畫敏感期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了解?

既然繪畫敏感期對於孩子這麼重要,作為家長,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應對孩子的繪畫敏感期呢?

畢卡索曾說:我花了一輩子學習怎樣像孩子那樣畫畫。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他告訴我們,其實藝術活動是一種靠直覺與本能的活動,理性往往是它的敵人。

在面對孩子的繪畫敏感期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給他創設一些環境,給他提供繪畫的材料,放手讓孩子去畫,不要去糾結他畫的是否像,因為獨特性更加重要。

如果我們給孩子設定一個條條框框,讓他參照著各種各樣的範畫進行繪畫活動,其實就擾亂了孩子依靠本能的直覺進行繪畫的思考與表達,反而就幹擾了孩子繪畫創作的自由。

其實任何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擁有繪畫的能力,孩子的繪畫作品真的不是教出來的,而是保護出來的。

三、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繪畫敏感期的表現

我們下面就講一講在各個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繪畫敏感期的表現以及我們的一些應對的方式。

1~3歲的時候,孩子會拿著蠟筆,這樣比較粗一些的筆進行他們的繪畫活動,他就是通過繪畫來描述著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所以你就任由他去自由的發展就好。

可能他的作品就是一些特別簡單、抽象的符號,我們根本看不懂是什麼樣的內容,這都表露著他們最初的認識和最原始的一個記憶。

如果這個時候,你擔心孩子到處亂塗亂畫,你可以給他規定一個區域,讓他可以進行任意的塗鴉。

比如說:找一面牆,在牆上貼上大大的紙,你可以告訴他在這些紙上你都是可以任由去畫的,這樣就給了孩子一個自由釋放的空間。

慢慢的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逐漸就會畫出來一些三角形、四邊形、圓形,這對於孩子的繪畫能力來講是一次飛躍,因為能夠畫出形狀,這件事本身會還帶給孩子巨大的成就感。

當然我們不需要去教孩子,隨著他在這個過程當中的發展,他自然而然的會去習得,這個時候也不要去嘲笑孩子或者糾正他,更加不要把孩子之間的畫進行比較,因為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打擊。

孩子四五歲的時候,他可能會進入一段非常痴迷的階段,他可能慢慢的開始能夠畫出一些小人了,描繪出一些事物的基本輪廓,他的繪畫當中也逐漸的有了故事,而且這個時候他也開始關注事物細節的方向。

如果你發現孩子沉浸在他的繪畫當中,不要去打擾他,保持這種痴迷和熱忱的狀態,讓孩子能夠達到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

可能這個時候你會問:果媽,我的孩子是不是要送到各種繪畫班裡面去學習呢?

這個事情你一定要去考察,如果在培訓班當中,給孩子提供了一些大量豐富的繪畫材料,允許孩子自由的去探索,每一個孩子畫出來的畫都是不一樣的。

那麼,這樣的培訓機構你當然可以選擇,但如果說,培訓機構的老師是在指導孩子,畫範畫給孩子看,教他畫簡筆畫、畫形象、指導他用色。

然後你會發現這個班裡面出來的孩子,畫的畫幾乎都是一樣的,這樣的培訓班你可以不用去選擇。

因為等到孩子過了9歲之後,系統性地教授繪畫的技巧才開始變得有意義。

如果在這之前去教孩子畫畫,反而是一種拔苗助長的表現,會毀掉孩子的天資。

因為繪畫其實就是一種藝術表達的方式,孩子就是在用畫筆表達著他獨一無二的思想,展示著他獨一無二的想像力,以及講述著他獨一無二的故事。

所以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明白了,有時候不是父母做的太少了,而是我們做的太多了。

在繪畫的這件事情上,給孩子創造好環境,給他提供豐富的一些材料。讓他去感知鉛筆畫出來是怎樣的、毛筆畫出來是怎樣的、蠟筆畫出來又是怎樣的?

水彩筆、馬克筆各種各樣的筆,它的軟硬度、質地不同,那麼它畫出來的畫的感覺就是不同的。

孩子自由的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去探索,自然的就會發揮出來他自己的想像力,所以不如就靜下心來保護好孩子的繪畫敏感期。

學會用你的內心去感知你孩子的畫作,不評判、不指責,傾聽他在畫作當中的故事,就是你們溝通最好的橋梁。

如果你想要每一期家庭教育100講的文稿,可以去關注微信公眾號【果媽閱讀】,每個工作日我們都會去分享當天的家庭教育100講的文稿和錄音,過期的也可以在我們的公眾號當中,去回復關鍵詞【100講】而得到,方便你來進行搜索查找。

也歡迎你加入果媽閱讀的媽媽專屬社群,聽見我們的小助手的微信號就可以了。這樣我們的小助手就會把你邀請到我們的媽媽社群當中來,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育兒。

-作者-

果媽李璇:果媽閱讀創始人&CEO,知名育兒講書達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讀碩士研究生、正面管教家長認證講師、歐盟認證蒙臺梭利中級教師、平和式教養法課程認證講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認證高階講師、家長幫高效閱讀訓練營課程講師。還曾經受邀到中國太平,中國平安、索尼電子,還有各大高校學校、幼兒園、企事業單位開展講座,前後在50餘座城市舉辦了200多場講座。新浪微博@果媽李璇。

相關焦點

  • 觀察孩子的變化,捕捉孩子的語言敏感期「27」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昨天我們講到了孩子為什麼會那麼固執?是因為孩子處在執拗和完美的敏感期,他正處在探索和發展的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希望得到我們的理解和幫助。
  • |家庭教育100講「24」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上一節我們分享了關於什麼是自我意識,以及為什麼是可怕的兩歲,而其實在我們心裡看,他是了不起的兩歲。當你了解到,自我意識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你就會明白在這個時候我們是需要去尊重孩子,因為一個沒有自我的人不能歸屬於自己,就必歸屬於他人。今天我們要繼續來分享的是第五大敏感期,細小事物的敏感期,大概在孩子一歲半到兩歲之間,孩子會進入敏感期。
  • 【家庭教育線上課堂】第六講:兒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知多少?
    【家庭教育線上課堂】第六講:兒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知多少?面對這樣的情景,父母不要嘲笑譏諷,其實「結婚」只是孩子們表達愛和喜歡的一種方式,他們也會因為某種情感得不到滿足而痛苦,父母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 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下面我們從人際關係的敏感期來解讀孩子的「情感」心路歷程。人際交往敏感期人際交往敏感期,是兒童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
  • 捕捉兒童敏感期 捕捉兒童敏感期第三章讀書心得
    捕捉兒童敏感期兒童敏感期是指:由於兒童在這一階段智力、秩序感、節奏感、行走、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而產生的一段對環境,秩序,感官,動作,社會規範等一系列的敏感情況,而這一時期被稱為兒童敏感期。一、空間敏感期從2歲起孩子開始進入空間敏感期。
  • 繪畫敏感期來了,鑑賞165幅經典畫作,讓孩子像大師一樣創作
    孩子從三四歲開始,就喜歡上了畫筆,他們會拿著畫筆四處畫,從最開始的點點到毫無規則的線條,再到有些模糊形狀的圖形,這標誌著孩子繪畫敏感期的到來,他們雖然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卻可以通過塗鴉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孩子在紙上畫一些線條和類似圓形的東西,我們會覺得這什麼都不是,但在孩子眼裡可是一個美麗的世界,他會指著畫講出一個故事,線條是小樹、小草,圓形的東西是太陽、是月亮,太陽在和小樹、小草玩捉迷藏等等。在兒童畫畫敏感期,家長應該陪著孩子「玩」畫畫,什麼是玩畫畫呢?
  • 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大家介紹奧爾夫音樂教育方式
    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奧爾夫音樂教育」,它的益處還不僅於此。奧爾夫音樂教育是打破傳統音樂教授方法的一種教育方式。它用語言、身體的律動、戲劇、舞蹈等方式讓複雜的音樂內涵。在不經意間傳達給每一個人。它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
  • 育嬰房(育兒)——最全最清晰的兒童敏感期列表
    音‍樂的敏感期 呈現出螺旋狀發展過程,最早的幼兒喜歡節奏,2歲時就能把握好節奏,到了3,4歲時,兒童對簡單而重複的旋律開始感興趣,5-6歲時,開始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並自發用動作表達旋律較為複雜的音樂,6-8歲時,兒童已經能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美妙感受,某些孩子會流淚,或是深深沉浸在音樂中。
  • 別再做無知父母了,了解孩子的兒童敏感期,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只有抓準時機,家長才能真正地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會總是多做無益。義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指出,孩子的發展是存在敏感期的,在某些特定時期孩子就在發展特殊的能力,對於特定的事物高度集中,這些都是孩子發展的重要時期。
  • 【優咪早教時刻】你不可不知的兒童藝術啟蒙敏感期
    是的,在每個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無數個敏感期,作為家長,更好的了解兒童成長中的這些密碼,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但什麼是敏感期呢?    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且在某段短暫的時間裡,對某種藝術、知識或某些作品會有非常強烈的感受以及創作的欲望。敏感期的出現使孩子對某個領域突然有了強烈的興趣,幾乎掩蓋了其它層面,並且在這期間的孩子會出現大量的、有意識性的活動,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發展!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蒙特梭利在20世紀初提出了兒童「9大敏感期」的概念。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有助於抓住兒童健康成長的生命發展規律。如果家長能夠了解並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就能激發孩子內在生命力;如果家長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靈和人格的發展。每一個敏感期來臨,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一開始就做對,勝過後期最努力的彌補!
  • 孫瑞雪老師講敏感期(錄音+文字合集收藏版)
    在這12年裡,兒童完成、形成並破譯了他的精神胚胎。    很多人會問這個精神胚胎是什麼,是不是這個精神胚胎只有人類才有,而動物沒有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有人類擁有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如果用文學的詞彙來描述的話,可以稱為靈魂;如果用宗教的語言來說,精神胚胎是我們內在的佛性;如果用教育的語言來說,我們就稱他為精神胚胎。
  • 家長質疑:孩子到底有沒有敏感期?5000字長文給你講清楚蒙氏教育
    我們絕對有必要讓每一個獨特的個體從事內在生命的自我教育。6歲前的孩子既是「天使」,也是「魔鬼」。這是由他們這個階段的特點所決定的:蒙臺梭利博士在了解孩子特點的基礎上,通過反覆觀察和實證摸索,提出了"兒童敏感期」的概念"。本文側重介紹的是感官敏感期。她認為兒童從出生至五歲是感覺發展的敏感期。
  • 2020·廊坊· 正念繪畫治療工作坊
    布魯克林學院心理學教授 Jennifer Drake 指出:繪畫之所以能提升心情、紓解負面情緒,是因為手繪的過程正好符合正念心理學中的核心觀念 —「專注」的過程是很好的情緒調節練習,必需要動腦思考的「手寫」效果更好。
  • 大人們,先從讀懂孩子的「畫中話」開始吧!
    怎麼引導幼兒運用繪畫媒介表達自我?我們換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吧! 大人們,面對小幼班的孩子在家中或學校藝術區塗鴉,您能讀懂孩子的「畫中話」嗎?您是否觀察過…您有發現嗎? 2歲左右的孩子一開始塗鴉,都會從「圓圈圈」開始,線條龍飛鳳舞似的,有時候會一圈一圈然後塗成一團黑黑的「作品」?
  • 2020·廊坊· 童玉娟老師·正念繪畫治療工作坊
    布魯克林學院心理學教授 Jennifer Drake 指出:繪畫之所以能提升心情、紓解負面情緒,是因為手繪的過程正好符合正念心理學中的核心觀念 —「專注」的過程是很好的情緒調節練習,必需要動腦思考的「手寫」效果更好。
  • 抓住語言敏感期,寶寶金句頻出
    什麼是語言敏感期敏感期最初是由荷蘭生物學家德弗裡研究蝴蝶幼蟲發育期的趨光性所得出的,後來,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發現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也有相同的現象,於是提出了兒童敏感期的概念,敏感期主要集中於0-6歲。
  • 孫瑞雪微課 第一期關於兒童敏感期微課實錄
    在這12年的時期兒童完成形成並破譯了他的精神胚胎。很多人就會問這個精神胚胎是什麼,是不是這個精神胚胎只有人類才有,而動物沒有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有人類擁有精神胚胎。精神胚胎如果我們用文學的詞彙來描述的話,精神胚胎可以稱為靈魂。如果我們用宗教的語言來說的話,我們說精神胚胎是我們內在的佛性。如果我們用教育的語言來說,我們就稱他為精神胚胎。
  • 雜談∣學會欣賞兒童畫,了解兒童繪畫語言
    美術教育作為人類的特有行動,是一種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方法對受教育者施以多方面影響的活動。繪畫不僅和文字一樣,是一種表達方式,同時也是一門創造性的藝術,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創新能力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研究表明,會畫畫的孩子在視知覺能力、分類能力、圖片詞彙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測試成績遠高於普通孩子。
  • 辣媽新職業:兒童心理繪畫指導師
    繪畫是孩子的一種特殊「語言」,具有內在的邏輯和表現形式。如果你是一名美術教師,如何解讀學生的繪畫作品與其內心的關係,助其成長?如果你是一名細心愛著孩子的家長,如何解讀孩子日常中的情緒狀態,提升心理資本?參加兒童心理繪畫師資班您將收穫的是:1.透過體驗繪畫的創作過程,親自體驗非語言的工具如何將混淆的心、不解的感受導入清晰、有趣的狀態。
  • 抓住語言敏感期,這樣教娃學英語,輕鬆養出「雙語」寶寶
    當時我正好在讀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著作,要知道蒙氏教育理念在歐美早教領域可以說是擁有響噹噹的名號!而當時在那本書中,我了解到了敏感期的概念(指的是在某個特定時期,孩子擁有吸收性心智,會被某些特定事物不由自主地吸引,更容易習得一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