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兒童敏感期
兒童敏感期是指:由於兒童在這一階段智力、秩序感、節奏感、行走、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而產生的一段對環境,秩序,感官,動作,社會規範等一系列的敏感情況,而這一時期被稱為兒童敏感期。
一、空間敏感期
從2歲起孩子開始進入空間敏感期。兒童通過物體的位置探索空間,通過物體的運動探索空間,還通過彎曲的視界探索空間。通過不在視界中的物體探索空間,他們由此得到空間感,通過不在視界中的物體探索空間,他們由此得到空間感,形成空間概念。
這些都是空間的要素:直觀的位置,直觀外的位置,速度與時間的關係。這就是科學邏輯的起始點。彈力球是幼兒最初的探索空間的最好的東西。仍東西的動作雖然簡單,但卻非常重要。
二、語言敏感期
(0~6歲)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啞啞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三、認識符號、書寫符號的敏感期
(3.5~4.5歲)孩子對認識符號、書寫符號(文字、拼音、偏旁部首)產生興趣。我們在孩子的這個敏感期,特別強調使用實物教學,也就是用孩子認識的事物來認識相關的文字,比如孩子喜歡的食品、玩具等,把文字製作成字卡讓孩子和實際的物品配對,這樣,孩子就能夠避免用記憶去死記硬背文字了。而讓孩子通過實物配合文字的形式來學習,才能夠真正讓孩子將抽象的符號和現實的實物結合起來,學習文字就會有意義了。同樣的道理,孩子在書寫符號之前,一定要先觸摸符號。幼兒園的孩子基本上在畢業之前,就能夠掌握符號的書寫。
四、閱讀敏感期
(4.5~5.5歲)孩子的書寫能力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就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充滿書香的居家環境,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五、秩序敏感期
(0~3歲)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裡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六、感官敏感期
(0~6歲)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3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3~6歲則更能具體地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只要是不具有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七、細微事物的敏感期
(1.5~4歲)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培養孩子細心、認真的好時機。
八、動作敏感期
(大肌肉1~2歲小肌肉1.5~3歲)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開發。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小肌肉的練習也同時進行,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的訓練。不僅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九、社會規範敏感期
(2.5~6歲)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興趣。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十、追求完美敏感期
(3~4歲)從對完整性的審美發展到對事物完美的追求,這個發展的過程使孩子在審美上有了更大的範圍。第一反抗期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總是手拉著手一起走來。
三到四歲,這是一個在成人眼裡不可理喻的年齡。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在園長懷裡摔倒了,但是誰抱他都不肯起來,他會一直哭著,到樓上找到平時經常帶他的老師,再把老師帶到他剛才摔倒的地方,重新摔倒一次,讓這位老師把他抱起來。這時,他的哭聲才會停住。對此你能理解嗎?其實,孩子在這個時候所表現出的,正是強烈的使用自我的意識。
十一、性別敏感期
(4~5歲)大概4歲時的孩子最重視的就是誰是男孩誰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間,他們一定要跟著去,原因是想觀察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孩子對身體的探索和認識來自於觀察,成人在給孩子解釋時,態度必須客觀和科學,就如同認識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樣。當然百科全書這時是最好的工具了。
十二、人際關係敏感期
(2~5歲)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從和許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兩個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經歷了人際交往的全過程,而這種交往智能是與生俱來的。
十三、婚姻敏感期
(5~7歲)在人際關係敏感期後,孩子便真正展開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時候孩子會想要和爸爸、媽媽「結婚」。之後,他們就會「愛上」自己的老師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歲左右,他們才會「愛上」一個小夥伴,比如只給自己喜歡的孩子分享好吃的東西,而且經常在一起玩,產生矛盾時也不願意讓其他人幹預等等。總之,他們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十四、身份確認敏感期
(4~7歲)「我是警察」、「我是霸王龍」、「我是小錫兵」、「我是白雪公主」。孩子們會給自己一個又一個身份。這種現象是因為孩子開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個偶像。在幼兒園裡,經常有穿著白雪公主服裝的小朋友,你必須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應你。孩子在這個身份確認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他們開始透過自己的偶像來表達自己。
十五、文化敏感期
(6~9歲)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起於3歲;而到了6~9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秘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捕捉兒童敏感期第三章讀書心得
孩子從呱呱落地到會走路,吃飯,讀書,寫字。孩子從一無所有到完全認識適應這個複雜的世界,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一步步走的那麼踏實完整。據專家介紹,那是因為兒童敏感期賦予兒童的生命助力,當孩子產生敏感力時,孩子內心會有一種遏止的動力,來驅使孩子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狂熱的學習動力,知道內心得到滿足。
敏感期直接關係著兒童的成長健康。當敏感期在需求方面無法得到發展或者受到阻礙,就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最佳機會,如果日後再想學習,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何運用敏感力讓孩子更完美的成長呢?下面專家來給您幾點意見,希望父母能及時的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尊重個體: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細心觀察: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豐富學習: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孩子準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鼓勵孩子: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適時協助:當孩子熱中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已做」,避免幹預。不過,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培育心靈:幼兒敏感期(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僅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展。因此,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生命力。
由此可見捕捉兒童敏感期尤為重要,敏感期是父母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一旦錯失,就不能「亡羊補牢」。當孩子用手,用感官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全力投入,幫助寶寶健健康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