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 0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觀看視頻
大家好!我是家教基地的姝月。今天我們來了解孩子人際關係的敏感期。
在孩子5歲左右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這樣的狀況:媽媽,我要和我們班一位女小朋友結婚;還有的女寶寶會說:媽媽跟爸爸結婚,我長大也要跟爸爸結婚。許多家長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早熟」了,會不會有心理健康問題等各種不安與迷惑。面對這樣的情景,父母不要嘲笑譏諷,其實「結婚」只是孩子們表達愛和喜歡的一種方式,他們也會因為某種情感得不到滿足而痛苦,父母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 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下面我們從人際關係的敏感期來解讀孩子的「情感」心路歷程。
人際交往敏感期
人際交往敏感期,是兒童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我們生活在關係裡,我們的各種問題就是關係導致的,很多成人以為,兒童生活在一個集體環境中,自然就學會了人際關係,事實不是這樣的,真正的關係是在跟某個人產生連接的過程中發生的。
孩子之間的關係最開始是通過分享食物來產生的,他們認為彼此分享了食物,就是好朋友。但是過了幾個月後,他們發現隨著食物分享結束後,關係也就結束了,於是他們開始轉換一個不會結束的物品來代替這段感情,通常他們會選擇自己心愛的玩具來升級這段關係,逐漸他們發現當彼此對玩具不再感興趣之後,關係也會結束。後來,他們開始發現新的關係,比如,在同一個興趣班裡,他們可以維持一段很久的關係,他們發現有同一話題和興趣的夥伴,可以跟自己交往很久。在不斷的探索和變化中,他們最終發現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知趣相同、彼此關愛、彼此理解和相互傾聽的基礎上的,於是他們開始探索如何快速而長久的維持這段關係,他們開始向身邊的人學習,他們最直接的老師是父母,因此在此時,大多數孩子會問:爸爸媽媽,你們是什麼時候結婚的?為什麼要結婚?如果他們特別依戀某一個人,他們就會產生我也要和他結婚,或者說等我長大了,也要和某人結婚的想法。
因此,父母在孩子交往敏感期時,不要以大人的成見看待孩子的行為,也不要總感覺孩子被哪個孩子欺負了,去為他們強出頭。我們要正確的引導他們,給他們自己消化這段情緒和感情的時間,給予足夠的精神支柱,這樣孩子的交往能力就會越來越好,內心的自我形象就會日益強大。
正確引導,善於溝通
孩子們會在交往過程中進一步升級自己的能力,隨著社交圈的擴大,他們開始逐漸發展除父母之外的依戀關係,他們也學會了一些技巧來贏得愛慕的小夥伴,但是他們也知道了不再勉強他人,不會因為失去一個食物或玩具痛苦不堪,他們開始懂得了兩個血緣關係的異性是可以結婚的,此時他們會樂意當「紅娘」,並根據自己的喜好去為同伴配對,比如,他們會把自己喜歡的同學配對在一起,如果他們不喜歡某個人,他們就會給這個人配個他們認為的「醜八怪」。如果孩子在「婚姻」敏感期沒有恰當的引導,而是在被嘲笑被杜絕不被理解的情況下度過,那麼,他們在下一個人格獨立的青春期裡,就會固著這種期待和意識,出現各種因情緒或人際交往中的情感問題,影響學習和生活,調整時就不像孩子時期那麼容易了。孩童時代不被理解的孩子,長大後就更難被成人理解,嚴重的情況下,別人會認為他們是問題孩子,讓大人和孩子都很苦惱,這種情緒情感的不成熟也將會導致孩子道德問題的發生。
家庭和婚姻是陪伴我們大半生的內容,所以父母們要重視孩子這一發展階段,幫助孩子健全他的情感,健全他的家庭,健全他的婚姻,及時傳達正確的婚姻觀念。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更要注意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不可面對孩子喋喋不休,有厭煩情緒,只要大人用科學的態度跟孩子溝通這一話題,他們都是願意接受建議的。少部分有情緒的孩子和特殊的家庭,家長也可以通過專業的引導和諮詢度過這一時期。
今天就到這裡,下次將為大家分享孩子對自己身份的確認,藉助對偶像的迷念來塑造孩子的人生觀。再見!
教育是一種修行
最好的成長是陪伴
讓我們通過與孩子的密切交流和陪伴
帶著科學的生命成長規律
一起來「修補」愛吧
原標題:《【家庭教育線上課堂】第六講:兒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知多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