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得慢就是笨?可能是過了「兒童敏感期」,家長應這樣補救

2020-12-18 貞媽育兒記

文丨貞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鄰居最近很為孩子的數學水平感到發愁。孩子已經5歲了,平時的表達毫無問題,甚至常常妙語連珠,鄰居看到孩子口齒伶俐斷定孩子「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樣的想法最近卻發生了改變。原來在鄰居接孩子放學時,聽到孩子同學的媽媽說自家的孩子可以算數學題,鄰居很驚訝,因為自家的孩子勉強認識數字,算數依然不可想像。

回到家後,鄰居想要給孩子補補數學,可是孩子根本接受不了。學了一會兒就被媽媽弄得暈頭轉向的,甚至提出「媽媽,你別教我了,不如我給你背首詩吧!」看著孩子苦苦哀求自己的樣子,鄰居覺得自己的教育遇到了危機「這孩子將來數學成績肯定差!這腦子也太笨了!」晚上入睡前,鄰居忍不住和丈夫如此抱怨道,顯然這個結論會讓鄰居更加睡不好了。

一、孩子學得慢就是笨?可能是過了「兒童敏感期」

林俊傑是著名的歌手,在音樂領域他的表現非常出眾。可是在他小時候,父母一度覺得他腦子有點笨。因為當別的孩子都在妙語連珠時,他卻常常是沉默不語的。家長看到其他的同齡孩子都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而他卻一副呆呆的樣子時,著實有些發愁。不過,當父母把他扔進琴房的時候,他的天賦卻被激發了出來。雖然不善言辭,但是卻在表達音樂時十分優秀。顯然,他並非是個笨孩子。

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經過多年的研究最後發現了兒童成長中有敏感期的存在。她根據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發現了孩子身上的不同表現。她認為,在此期間內對相應的行為進行引導會事半功倍。

事實上,在孩子的成長中會遇到很多個類似這樣的關鍵引導期。當他們沒有被父母們重視起來的時候,孩子身上的能力發展就可能會被抑制。等錯過了敏感期後再想要讓孩子反應敏感就會顯得有些為難。

比如說,在孩子學習爬行的時候,父母急著讓孩子學走路。最後家長們就會發現孩子確實學會了走路,但是卻怎麼都學不會爬行。這就是因為父母在教孩子走路的時候錯過了對爬行敏感的時期。

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說過,教育者在教育中最首要的任務就是激發生命並且順應生命的自由發展。也就是說,父母們應該以敏感期為契機,進行恰當的引導,幾步揠苗助長,也不有所貽誤。

不過當孩子錯過了「兒童敏感期」後,家長也不必為此過於焦慮。因為雖然錯過了最佳幹預時機,但是這卻是可以進行彌補的,只要找到恰當的補救方法,孩子的能力同樣可以被鍛鍊出來。

二、孩子錯過「兒童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補救呢?

在愛因斯坦小時候,人們一開始並沒有發現他身上的科學家潛力,反而覺得他有些笨手笨腳的。一次老師要求孩子們回家做手工,學做一把小凳子。老師在眾多的凳子作業中挑選出了一個最難看的,沒錯這把凳子就是愛因斯坦做的那把。

老師取笑說「天底下怕是沒有比這個更難看的凳子了。」這時候愛因斯坦紅著臉說「老師不是的!」隨後,愛因斯坦又拿出了2把很難看的凳子。「它們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雖然第三次做的也不好看,但是已經比前兩個好多了。」愛因斯坦的話讓在場的人都肅然起敬,其中也包括老師。

1.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當孩子第一次做得不夠好時,父母先別急著指責孩子「太笨了」,讓孩子多試幾次,相信孩子一定會越做越好。父母有必要對孩子多一點耐心,這樣對於孩子而言,孩子有了更多嘗試的機會,這會讓孩子更容易被激發潛力,也會讓孩子有機會做得更好。

2.為孩子創造一個豐富的學習環境

當孩子錯過了最佳幹預期後,父母完全可以通過為孩子提供更加豐富複雜的環境刺激來進行彌補。當孩子的興趣被激發後,孩子完全可以實現後來者居上的效果。豐富的環境刺激成了孩子學習的新的契機。

3.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

沒有孩子是天生就可以被定義的,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會爆發出強大的力量。父母的鼓勵會讓孩子更加有行動力,讓孩子更加有想要探尋的熱情。父母的鼓勵打消了孩子心裡的畏難情緒,讓孩子在自我實現的路上走得更積極主動。

孩子的成長中有多個敏感期,這就需要父母不斷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和了解,同時掌握更多的教育引導方法。不得不說,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個家長自我成長的過程。大家對於「兒童敏感期」有哪些知識分享呢?

本文由貞媽育兒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是笨,而是過了「兒童敏感期」,家長可以這樣補救
    但是有一天他在家裡教女兒學習數字的時候,卻發現無論怎麼教孩子都學不會。小李非常的鬱悶,因為她知道其他的孩子在女兒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能夠輕鬆地學會這些了。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女兒會有這樣的情況。小李自己心裏面也是非常的著急,她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甚至還開始懷疑起了女兒的智商。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作父母的,為了自家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能力出眾,簡直操碎了心。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著不少「敏感期」,這也是孩子能力開掛的「黃金期」!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對於特殊的環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期,這種敏感期與生長現象密切相關,並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兒童發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之上。正是這種敏感性,使兒童以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接觸外部世界。
  • 了解孩子的敏感期,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笨」標籤
    一般來講,在孩子敏感期,訓練孩子相關的行為,孩子會學習得更快,並且還可以增加他的好奇心。當啟蒙方式得當時,還會給他們之後的人生發展帶來很多的好處。2、敏感期時間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因為一個敏感期而錯失更多敏感期很多父母發現孩子正處於這個敏感期,常常會給孩子更多的訓練行為,由於不知道敏感期持續多長時間,所以,常常敏感期已經過了還在給他繼續學習相關的知識。這樣子,孩子是可以把此行為學得更加優秀,但是也因此錯失了其他的敏感期。
  • 孩子隨便把東西送人怎麼辦?家長應注意,孩子進入了人際關係敏感期!
    孩子在4到6歲會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這個時候孩子會特別喜歡交朋友,也比較樂於參與群體活動。最容易出現跟朋友交換玩具,或直接贈送玩具的行為,這些行為背後的潛意思就是:我送給你東西,咱們兩個就是好朋友。這個時候孩子交朋友也是比較直接單純的。 有研究表明:人際交往的敏感期,是兒童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
  • 孩子學英語這事,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
    孩子與孩子之間後期語言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完全來源於家長的懶(zhi)惰(shang)。這麼多年總結出來,孩子學英語這事兒,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我的孩子要學美音這是在我面前被我抨擊最嚴厲的一個問題,不是因為我是一名英音輸出者。
  •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什麼是「敏感期」和「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是正常的還是有問題,應不應該糾正?口腔敏感期與吃手有什麼關係?
  • 幼兒教育:詞彙敏感期,孩子學大人說話是沒有禮貌嗎,父母要注意
    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中的詞彙和實際活生生的人和物還無法連在一起,他不明白詞語是人和物體的「身份符號」、特指和專屬,只要有相同的或者類似的場景、和感受那就是一樣的。詞彙敏感期的孩子,對待學習詞語運用是很認真的,他們的學習和感知能力也很強。
  • 別再做無知父母了,了解孩子的兒童敏感期,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事實上,想要達到我們的目的,除了要有積極性和幹勁,最重要的是得在對的時機做對的事情,不然做的再多都只能是無用功。只有抓準時機,家長才能真正地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會總是多做無益。義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指出,孩子的發展是存在敏感期的,在某些特定時期孩子就在發展特殊的能力,對於特定的事物高度集中,這些都是孩子發展的重要時期。
  • 孩子說髒話家長尷尬,過了詛咒敏感期,從這四個方面糾正
    孩子說髒話如果是在4歲左右,可能是進入了詛咒敏感期,具體表現在說髒話,說類似咒罵的語言。詛咒敏感期的孩子通過說髒話,感受語言的力量,並讓自己成為焦點。如果父母過度關注,則可能會強化。如果孩子不是在詛咒敏感期,家長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孩子會改掉說髒話的毛病。一、孩子突然說髒話家長學會冷處理孩子突然說髒話了,爸爸媽媽不要太過分的批評指責孩子,因為小孩子只是從別人嘴裡聽到學會的一句話,並不明白這是一句不好聽的話。
  • 孩子嫉妒心重怎麼辦?可能是情感敏感期到了,家長需用心陪伴
    我們會發現,孩子在逐漸長大後,會開始在意父母的所有權,也就是容易嫉妒。家裡如果有兩個孩子,父母與其中一個太過親密,就容易引起另外一個的嫉妒心理,就算是獨生子女,看到父母逗弄別人家的小孩時,孩子也是會不高興的。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就會有那麼強的佔有欲呢?
  • 捕捉兒童敏感期 捕捉兒童敏感期第三章讀書心得
    捕捉兒童敏感期兒童敏感期是指:由於兒童在這一階段智力、秩序感、節奏感、行走、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而產生的一段對環境,秩序,感官,動作,社會規範等一系列的敏感情況,而這一時期被稱為兒童敏感期。一、空間敏感期從2歲起孩子開始進入空間敏感期。
  • 【家庭教育線上課堂】第六講:兒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知多少?
    【家庭教育線上課堂】第六講:兒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知多少?面對這樣的情景,父母不要嘲笑譏諷,其實「結婚」只是孩子們表達愛和喜歡的一種方式,他們也會因為某種情感得不到滿足而痛苦,父母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 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下面我們從人際關係的敏感期來解讀孩子的「情感」心路歷程。人際交往敏感期人際交往敏感期,是兒童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
  • 4-7歲是孩子的拼音敏感期,用3個趣味方法,讓孩子快樂學拼音
    所以學拼音這件事情需要各位家長重視起來。拼音也是學習漢字的最重要的輔助方法之一。所以學好拼音對後期是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教拼音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視頻,是一個媽媽看到自己孩子拼讀,真的是忍不住笑出了聲。
  • 抓住語言敏感期,這樣教娃學英語,輕鬆養出「雙語」寶寶
    我記得我高中三年的同桌,上英語課似乎從沒清醒過。他說:「聽著就想睡覺」!而這是很大一部分男同學的心聲。所以我有了兒子以後,特別擔心他不愛學英語,所以就想英語要早早啟蒙,將來少吃英語的苦。當然我這所說的英語敏感期是不存在的,但語言敏感期就是學習任何語言的好時機。對於孩子來說,別管母語還是外語,在生命之初都僅僅是語言而已。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什麼時候?
  • 家長質疑:孩子到底有沒有敏感期?5000字長文給你講清楚蒙氏教育
    ——出自《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一、 我們眼中的「小麻煩」,正處於「感官敏感期」0-6歲階段的孩子,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攪得新媽媽們忙翻各種育兒寶典,還是沒弄明白孩子小腦瓜裡裝的是什麼。"我要自己來!"
  • 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到了第三天,我見她還是這樣,便聯繫了對方的家長,要求他們給個說法,卻遭到了拒絕,因為對方的孩子也被女兒抓傷了。最後,在幼兒園老師的協調下,孩子之間的矛盾才解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在意別人的評價,也非常渴望跟小朋友一起玩,並通過與人交往,尋找認同感。
  • 真實原因不是你太笨
    教了兩次以後我就發現不對勁了,這阿姨也太笨了,怎麼教也教不會,我都說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把泡泡糖嚼軟了,然後一邊放在牙齒的外揚,用舌頭抵住下顎骨往外吹就行了。言傳身教多次,但是阿姨就是死活學不會,不是把泡泡糖吹到地上,就是啵的一聲泡泡還沒出口就破了。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了——儘管泡泡糖很誘人,但是阿姨實在太「笨」了!
  • 若想提高孩子的心智水平,請重視成長中的12個「敏感期」!
    曾經有位媽媽跟我說,她的孩子突然有段時間喜歡翻垃圾桶,把垃圾桶裡面的頭髮、碎紙屑、紙盒撿出來玩,經常弄髒地板,為此她特別生氣。經過幾次嚴厲斥責不成功後,她就用木板打孩子的手掌,教育孩子改掉這種壞習慣。打了幾次以後,孩子果然不再翻垃圾桶了,這位媽媽很高興地說:「有時候就得適當體罰,否則孩子真的不聽話。」
  • 孩子不說話,你覺得是貴人語遲?抓住語言敏感期,寶寶金句頻出
    其實不然,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自身情況不一樣,說話會有早晚之分,而且通常女孩比男孩說話要早,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擔心,一般4-6個月的差異都是正常範圍,但如果滯後時間太長,建議家長們要及時就醫。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除了一部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另一部分就是在孩子語言敏感期時,家長是否有進行正確引導。
  • 孫瑞雪微課 第一期關於兒童敏感期微課實錄
    第一個是志趣的敏感期,第二個是口手的敏感期,第三個是行走的敏感期,第四個是社會性的敏感期,第五個是細小事物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在闡述敏感期的時候,他這樣描述人類的兒童跟生物界本質的不同點。他說胚胎期是所有哺乳動物的一個共有的特質,人類的兒童也有胚胎期,就是在媽媽肚子裡懷胎十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