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10個月喜歡跳舞,音樂敏感期來了,我該報個啟蒙班嗎?

2020-12-13 閃電新聞

最近,孩子總是對著自己喜歡的視頻跳舞,甚至是聽到動感的音樂都會自己編舞,還單曲循環,玩得特別帶勁兒。

回想起孩子1歲8個月左右的時候,一聽到廣場舞的音樂就走不動了,就在那裡跟著音樂的節奏,一個勁兒的點頭,揮動著小手,旁邊跳舞的奶奶阿姨們都笑了。

那會兒,我還是一個不看書的媽媽,更不知道敏感期這一概念,就是很擔心要不要給他報一個舞蹈班?

之所以有這樣的疑慮,是因為我聽說有很多腦神經元如果不使用的話就斷掉了,聽起來感覺怕怕的。

經過了解才知道,那是孩子的音樂敏感期到了,我多慮了。

1、孩子音樂敏感期再次到來,我該報個舞蹈班嗎?

如今,孩子3歲10個月,音樂敏感期再次到來,我仍然糾結是否要帶他去舞蹈班,但是糾結的再多,不如布置一個可以滿足孩子基本需求的環境來得實在。

按照孫瑞雪老師在《捕捉兒童敏感期》裡的概念,我們在孩子的敏感期到來時,給他提供一個愛和自由的環境很重要。於是,我是這樣做的:

當他對著自己喜歡的視頻跳舞時,我跟著他一起跳,即使我不想跳的時候,也會安安靜靜的坐在一邊當個觀眾,看著他表演,也會適當的豎起大拇指。

晚睡的時候,會播放一些助眠的純鋼琴音樂,也會像以前一樣唱一些兒歌哄他睡覺;早起的時候,會播放一些歡快的純音樂或者他喜歡的舞蹈音樂來喚醒他。

唱他喜歡唱的歌曲,會找一些古典音樂或者經典名曲,但是他只想單曲循環他喜歡的那一類音樂。

孩子是否有音樂天賦?

有人會認為自己家孩子喜歡跳舞就是有藝術方面的天賦。我想,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定的音樂天賦,只不過是孩子到了音樂敏感期,會對音樂的反應會更強烈吧。

2、利用好敏感期,不要過於焦慮

有一些家長是不知道敏感期概念的,比如我,到孩子兩歲多的時候才恍然大悟,為什麼那麼冷的天,他非要坐在床上反覆的把吸管插在牛奶盒子裡。我怕把他凍著了,結果還把他弄哭了,結果只能由著他。

相信很多家長和我一樣,事情過去了才知道,已經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怎麼辦?還有機會彌補嗎?

個人認為:敏感期到來的時候,孩子是不分時間地點的,一心做他感興趣的事,即使我們不了解敏感期這一概念也沒關係,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給予孩子一種讓他自由發揮、不打擾不權威的環境就可以。

其實做到這一點也很不容易。比如:有好幾次,我們到了吃飯的時間了,但是孩子還沒玩好,我們就會威脅、生氣等各種辦法讓他回到餐桌。

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的事情還沒有做完,再好吃的東西我們是不是也不想立馬就去?

孫瑞雪老師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裡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在音樂敏感期到來的時候,順其自然地發掘孩子的音樂天賦,他們可能不用家長逼,自己就會去練;

即使後來沒有學什麼樂器,但如果具備了良好的樂感和鑑賞力,比起那些把拉琴當成拉大鋸的痛苦的孩子,他們對音樂的感覺也要好很多。

網上有很多敏感期的文章,有的時候,我們難免被那幾十個敏感期搞得很焦慮,但是記住一點,理解孩子,給予他一種自由的環境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若想提高孩子的心智水平,請重視成長中的12個「敏感期」!
    盤點孩子成長中的12個主要的敏感期1、光感的敏感期(0~3個月)剛出生的寶寶,對光線比較敏感,這個時候寶寶需要適應白天和黑夜的差異,所以白天要拉開窗簾,晚上要關燈睡覺,讓寶寶適應自然的光線變化。家長可以給寶寶買那種「黑白卡圖案」,多給寶寶觀看。
  • 抓住孩子識字敏感期,每天3個「10分鐘」,認字量破千並不難
    因此,說到教孩子識字的時候,我嫂子真是侃侃而談專業的好像專門學學前教育專業的一樣。識字敏感期嫂子還提到了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她說:「識字敏感期期間教孩子識字更容易,如果錯過了學起來就更吃力一些。」識字敏感期(4歲到7歲)階段,孩子對識字有本能的興趣和需求,而且這一階段孩子對圖形比較敏感,因此記憶漢字的用時更短、數量更多、記得更牢。嫂子還特別提醒我,教孩子識字不能讓孩子覺得這是個任務或者學習,而是要讓孩子覺得他在玩一種新的遊戲,這才能保證他的興趣。
  • 4歲孩子只會說2個字詞語,錯過了語言敏感期,家長卻不自知
    樂樂擔心:"現在孩子4歲,如果表達能力不好的話,是不是會直接影響到上小學?"我跟她說,答案是會的。家長應該考慮的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孩子表達能力差的表現在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之前,先一起來分析,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首先,不斷重複,表達不清自己的意思。
  • 4-7歲是孩子的拼音敏感期,用3個趣味方法,讓孩子快樂學拼音
    所以教孩子拼音成了各位家長的老大難,那麼我要怎樣教孩子學些拼音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件事情,孩子什麼時候學拼音最好。根據蒙特梭利的敏感期理論,拼音認知敏感期應該是孩子4-7歲這個階段。2、5~7歲5~7歲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孩子的手部已經發育得很好,可以進行一段時間的支撐,而這個時候孩子也非常喜歡拿筆到處的畫,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去模仿拼音進行書寫,給孩子後續的書寫打下基礎。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從出生起,嬰兒就會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覺來認識和熟悉環境,外界的信息通過感官輸入寶寶的大腦,促進其神經元突起與別的神經元聯繫,從而產生突觸並使髓鞘形成,最終完成神經迴路網絡,讓寶寶做出條件反射。3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3一6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 3歲半小女孩「我要把你打死」,孩子說狠話,是詛咒敏感期到了
    安安是一個3歲半的可愛小女孩。安安媽上周在我們公眾號後臺留言,說最近遇到了一件令她哭笑不得的事情。最近的安安在生氣的時候,會開始喜歡放出各種狠話。比如:「你這個大笨蛋」,「你這個臭粑粑」演變到後面就是「我要把你打死」。安安媽感到十分的困擾,自己家可愛的安安,是從哪裡學來了這些不好的語言呢?
  • 怎麼區分孩子的異常屬於感統失調還是敏感期現象?
    —4-12個月 這時寶寶喜歡吃手,他在用口進行嘗試、感覺,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 02 手臂發育的敏感期—6-12個月 這個時候孩子喜歡扔東西,這時最早的手眼協調發育的標準。
  • 孩子4歲左右突然對數字著了迷,這是孩子到了「數字敏感期」
    桐桐非常喜歡數數,上樓梯會數數,走路會數數,看到行駛的汽車也要停下來數數開過去多少輛。等綠燈亮時,他還會跟著紅燈的顯示時間倒著數數。吃飯時,桐桐會數一數拿了幾個碗和幾雙筷子,還會數一數有幾個菜,他會把筷子和碗按順序排放好,還不讓家長動,就怕亂了秩序。桐桐還會不停地念叨「1+1=2」、「1+2=3」,雖然大人覺得很簡單,他卻覺得很好玩。
  • 蒙特梭利育兒法 | 寶寶成長路上的6個敏感期你了解嗎?
    我在學習蒙特梭利育兒法的時候,get到了原來寶寶從0-6歲,大概會經歷6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1-3歲)、語言敏感期(0-6歲)、感官精緻化敏感期(0-5歲)、細小食物的敏感期(1.5-2歲)、動作協調敏感期(1.5-4歲)、社會性行為敏感期(2.5-6歲)。我家2歲多的angel正處於秩序敏感期、感官精緻化敏感期和動作協調敏感期這三個兒童敏感期。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3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2019年馬雲在「重回課堂」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他的3商3力」所謂3商就是:情商、智商、逆商;
  • 抓住0~6歲孩子5大敏感期,成長路上父母不迷茫,孩子更聰明!
    敏感期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經常聽到,可是怎樣把握孩子敏感期的成長,助孩子一臂之力,讓孩子更聰明呢?看到一個小故事,讓我心生悲哀,又強烈感受到孩子敏感期教育的重要性。01口腔敏感期口腔敏感期在6個月左右,持續到1歲。
  • 孩子喜歡鑽小洞洞?6歲之前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父母別過多保護
    商場的服務人員這才告訴她,在巡視的時候,發現孩子在消防栓後面,問孩子在幹什麼,孩子說他正在和媽媽玩「躲貓貓」,等了好久都不見人來,只好把孩子帶到了廣播。聽完服務人員的話之後,秀秀還是後怕,幸好沒有遇到壞人。
  • 符號敏感期需要停下來指讀嗎?會不會錯過語言敏感期?
    1901,66號,ANGLE,三歲八個月,教材2a7,漢語四,理解性閱讀牛津5海尼曼中一半: 1、複述剛開始,複述很花時間能不能減少其他內容。 2、小孩現在符號敏感期要停下來做指讀嗎?會不會錯過敏感期?
  • 4歲孩子喜歡撒潑哭鬧?每個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霸道」
    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變得任性喜歡撒潑哭鬧,別擔心,這只是孩子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讓孩子不再「霸道」。我家孩子4歲了,但還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孩子。
  • 善用感官敏感期,抓住孩子發展關鍵點,蒙臺梭利教育在家就能操作
    「姐,現在你們幼兒園收費都這麼貴的嗎?一個月四五千,說什麼蒙臺梭利教育,不是忽悠人吧?」前兩天大姨帶著她家孫子來家裡玩,恰好和表妹談到孩子上幼兒園該怎麼教育的話題,引發了表妹的一番抱怨。 我們所處的位置是一個二三線的小城市,幼兒園的收費標準相比一線城市來說要低很多。
  •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這是因為孩子不喜歡太大的空間,在用被子搭建的帳篷裡面內心會比較平和有安全感,同時還可以用身體來探索空間。孩子喜歡用身體來探索空間,是因為他們到了空間敏感期。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指出:「這是因為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到了。喜歡狹小的空間正是孩子在空間敏感期裡的一種表現。
  • 孩子不說話,你覺得是貴人語遲?抓住語言敏感期,寶寶金句頻出
    其實不然,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自身情況不一樣,說話會有早晚之分,而且通常女孩比男孩說話要早,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擔心,一般4-6個月的差異都是正常範圍,但如果滯後時間太長,建議家長們要及時就醫。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除了一部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另一部分就是在孩子語言敏感期時,家長是否有進行正確引導。
  • 敏感期系列分享(五):手的敏感期
    有一天他發現了大米袋,他喜歡從米袋裡抓大米,然後運輸到一個地方……樂此不疲。  這個時候丁丁的動作已經發展到用一個指頭就能準確無誤地做一些事情。又過了幾個月,丁丁喜歡上了捏香蕉、捏草莓,把盤子裡的食物抓來抓去,搞得粘粘糊糊,然後再放到嘴裡,他竟然用手在感覺各種不同質地的東西。這讓媽媽感到驚異,以前她認為孩子在活動手,但並未意識到,手,也在認知著東西。
  • 4個月寶寶還不會翻身?別急,「翻身敏感期」了解一下
    義大利醫學博士瑪利亞·蒙臺梭利最先提出有關兒童的敏感期概念,她表示0~6歲的孩子在不同發展階段對某種事物和活動會特別敏感,或者產生一種特殊的興趣和愛好。她把這一階段稱為「敏感期」。她認為,敏感期是很寶貴的黃金時間,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
  •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孩子發育過程中有很多個敏感期,比如視覺敏感期、聽覺敏感期、口腔敏感期、動作敏感期、感覺敏感期等等等等,敏感期不是一下就來,一下就走,它有一個逐漸顯現、日益突出的過程。到了某個敏感期的高峰時,有些行為會表現的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