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2020-12-15 馮記嘉麗

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

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說過這樣一句話吧「3歲看老,7歲看小」,就是說看一個人3歲的脾氣和品性,就可以預測出一個人老年時的行為品行,看一個人7歲左右的習慣,他小時候是怎樣的。

可以說3~6歲是孩子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和心理都會進入一個高速發育期,據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6歲時大腦發育的完成率就會達到80%,所以在3~6歲這段時間內,培養寶寶的各項能力都會事半功倍。

同時3~6歲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曾有育兒研究人員將孩子這個年齡段的性格比喻成「潮溼的水泥」,意思就是說,只要你想它可以塑造成各種形狀,所以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性格,在這個時間段一定要對孩子嚴加管教。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3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

2019年馬雲在「重回課堂」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他的3商3力」

所謂3商就是:情商、智商、逆商;

所謂3力就是:腦力,心力,體力;

相信不必多說,大家也明白培養孩子這「3商3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建議父母們從孩子3歲開始就把下面這三件事做好,絕對勝過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

一、給孩子做好情商啟蒙

馬雲老師的3商當中就有提到情商丹尼爾也曾說過: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在馬雲、李嘉誠、比爾蓋茨,在這些商業巨頭的身上,都能看到高情商的表現。

曾有記者調查過750位百萬富翁,他發現這些百萬富翁身上都有三個共同點,自律,誠實,情商高。

二、給孩子做腦力訓練

促使寶寶大腦潛能發育的一個好時機,這個階段父母可以訓練寶寶的腦力,這個階段寶寶對語言、數學、音樂等方面的接受能力特別強,家長可以通過這幾方面來對寶寶的大腦進行開發,提升寶寶的記憶力,專注力,想像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等。

家長可以給寶寶買一些益智類玩具,比如說積木、拼圖等,這不僅有助於孩子智力的開發,更加有助於寶寶動手能力的開發。

三、讓孩子鍛鍊身體

在孩子3~6歲這個年齡段是身體發育的,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肌肉骨骼的發育,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你想讓自家孩子有大高個的話,那麼這段時間一定要讓他加緊鍛鍊,你平時可以多帶寶寶出去走走,也可以給寶寶弄一個小自行車讓寶寶登,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寶寶的改變。

讓孩子鍛鍊身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少受欺負,現在大多數學校經常發生校園霸凌的事情,如果你家孩子從小就開始鍛鍊,長大以後身體肯定很強壯,上學自然就不會挨欺負。

所以說給孩子做好情商培養是很有必要的,情商不僅可以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還能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體諒他人,對孩子以後有很大的幫助,情商除了父母言傳身教之外,也可以藉助繪本的力量。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和不解決,要知道,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李玫瑾教授推薦的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從孩子3歲開始,父母就把這4件事做好,勝過給寶寶報10個興趣班
    我們希望在在孩子的從幼兒園到初中這三個重要階段,能夠更加的重視,也能夠投入更多的資源。--馬雲。上面的那句話是馬雲在2017年鄉村教師啟動儀式上的講話。這令我印象特別深刻,但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我要關注幼兒園的教育資源。直到我成為一名母親,我才意識到3-6歲對孩子的一生有多重要,所以從3歲開始,父母應該花更多的時間教育孩子!
  • 李玫瑾:沒必要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作用小得可憐還費錢
    這年頭,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少不了要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畢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是社會渴求的。而且身上多一兩個才藝總歸是多了幾分優勢,興趣班的興起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父母憑著一腔熱血給孩子報了興趣班,費錢費力的,孩子卻未必領情。朋友小梁的孩子本是眾人眼中的乖乖女,但是在小梁未經孩子同意報了奧數興趣班之後,卻遭到了孩子的反對。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孩子不僅去上興趣班時還是一臉抗拒,學習成績也並沒有上升。這時小梁才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 李玫瑾:12歲之前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幾乎沒用還浪費錢
    中國的父母一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家的孩子長大以後能有大出息,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他們報各種興趣班,堅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些家長看到別的孩子學了什麼課程,也立馬給自家孩子報,根本沒有考慮這些興趣班到底適不適合孩子。
  • 說真的,這3種興趣班不適合6歲前的孩子報,浪費錢
    針對孩子要不要報興趣班,家長們普遍認為肯定是要學的,不僅可以多一項技能,還可以提高自信心,將來是一個加分項。但是多大開始報,報什麼興趣班很多家長都不太清楚,就會出現焦慮,就怕孩子學晚了,錯過時機。很多家長是寧可趕早也不趕晚,早點學就可以讓孩子早點掌握。有一位媽媽說自己孩子兩歲了,還沒報興趣班,被群裡的其他人噴慘了。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上,費時費錢還沒用
    當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越發重視,給孩子報的興趣班佔了教育支出的大頭。有數據調查如今的教育支出佔了家庭年收入的20%以上。大多數家長都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影響,給孩子報的興趣班越來越多。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 李玫瑾:孩子上學前,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上,浪費錢還沒啥用
    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表姐就是一個非常注重孩子早期教育的人,因為姐夫是公司的高管,家庭條件也算得上是小康,所以我侄女從小就被父母送去最好的興趣班,接受最好的教育,從最開始的早教班、到鋼琴班、舞蹈班、羽毛球班、繪畫班等等,從4歲到8歲四年的時間,這些興趣班加上一些樂器的費用就接近百萬。
  • 李玫瑾教授坦言:沒必要給孩子報的3種興趣班,對孩子幾乎沒作用
    在一次採訪中,當AngelaBaby被問及孩子的興趣班時,baby坦言自己是位「雞血媽媽」。雖然小海綿才3歲,除了正常的幼兒園學習外,每周還要額外上5門功課:畫滑、輪滑、滑雪、英語和中文課。其實這也是當今社會的常態,大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連周末都不會讓孩子休息,除了要完成學校的任務之外,還要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關於興趣班的問題,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的李玫瑾在一次公開講座上直言:這種行為有些操之過急,有3種興趣班,不適合給孩子報名,因為對孩子沒有益處。
  • 這「四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過來寶媽心裡話:費錢又沒啥用
    家長圈不成文說法:自家孩子沒上過興趣班,父母都不好意思說。 現在這個社會,除了拼錢,就是拼教育、拼孩子了!而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不輸起跑線,就開始熱衷於給娃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沒啥用
    之前,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節目中就有一位「望女成鳳」的家長,一口氣給孩子報了13個興趣班。光是英語就分筆試、口語和外教在線三種,其中竟然還有「跳繩班」!李玫瑾老師就說過,給孩子報班一個星期不要超過兩個,報什麼班要好好考慮,有三種興趣班就沒必要報,浪費錢還沒啥用!
  • 李玫瑾教授:寒假給孩子報興趣班,不想白花錢,遠離這三類
    但是現如今很多孩子卻有些害怕寒假的到來,對他們來說,過寒假甚至比平時上課還要累。因為父母會趁這段休閒的時間,給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希望能夠在其他孩子休息的時間,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提高,贏在起跑線上。
  • 巴菲特給兒女的忠告:報再多的興趣班,都不如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
    看到孩子學習跟不上,會焦慮;看到同班的孩子都去上各種興趣班,會焦慮。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讓孩子落後別人家的孩子太多,隨著大流給孩子也報了一堆興趣班、輔導班,孩子們的一點休閒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
  • 孩子4歲前不要接觸這2種興趣班,會影響身體發育,父母要了解
    正是現在家長的這種心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出現在家長的眼前,但是有些興趣班並不適合給孩子過早的報名。同事紅霞看到身邊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習各種興趣班,有的學畫畫,有的學鋼琴,紅霞很怕自己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便和老公商量給3歲半的女兒報名一個舞蹈班,這樣又能培養孩子的興趣,還可以從小鍛鍊女兒的氣質。
  • 巴菲特給兒女的忠告:別報沒用的興趣班,不如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
    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視程度非常高,從幼兒園就開始報各種培訓班了。而到了小學,又增加了語文、數學、英語等輔導課程。 也許正是這樣的情況,各種各樣的課外班越來越多,並且也存在搶生源的現象,每到一期課快要結束的時候,就馬上發出下一期繳費通知。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做好這5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夠高人一等,從小就聰明伶俐,既然父母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在孩子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對孩子進行潛能的培養訓練呢?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孩子年齡越小學習能力就越強,尤其是3-6歲這個年齡段。
  • 別讓興趣班毀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班,這個詞對家長和孩子們來說都不陌生。可有人卻說興趣班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孩子對興趣班,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這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包含著家長、孩子跟興趣班之間的「愛恨情仇」。不但要收回我們曾經的那些話,而且孩子的每一個興趣班,我們倆都能滔滔不絕地說出它們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各種益處。我家老大是從3歲以後,才開始逐漸上了興趣班,隨著年齡和興趣的變化,這幾年下來,體能課,繪畫課,遊泳課,陶藝,手工,書法,籃球,鋼琴,還真沒少學。
  • 小來有話說:家長請注意,不要隨便給孩子報興趣班!
    童年只有一次,家長總希望孩子的童年可以受用一生。為了給小女孩最有「質量「的陪伴,媽媽放棄了工作,鮮少聚會,鮮有旅行;小女孩小心翼翼地配合,不想惹媽媽生氣,也不抱怨,卻也談不上快樂。教育,本該快樂,本該皆大歡喜。 盲目給孩子報很多看似終身受用的興趣班,真的是明智之選嗎?
  • 這兩種興趣班,6歲之前沒必要報,邏輯思維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某網站統計出來的報表,從數據中不難看出,很多家庭在學齡前教育上的投入,完全不遜色於從小學到高中的投入總和,僅次於上大學。5歲大的孩子要上7個興趣班,父母借錢報興趣班這是我之前在天涯上看到的一則新聞,說南京某位媽媽,跟別人借錢給孩子報考興趣班。
  • 二年級孩子愛畫畫該給報興趣班嗎?
    在這種情況下,您說我是不是應該給她報個興趣班,好好培養一下?要是報班,應該怎樣選,望給建議。  ——孩子媽媽妞妞媽媽:  您好!  我是一名小學美術老師,身邊很多友人經常諮詢:孩子幾歲開始學畫畫合適啊?孩子報個什麼樣的美術班合適啊?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說真的,雖然我從事的是美育工作,但我還真不敢大言不慚地說我都懂,更不敢堂而皇之地告訴您應該選擇哪家美術教育機構。
  • angelababy給兒子報興趣班惹爭議,學興趣的年齡,家長要知道
    為了讓孩子能夠出人頭地高人一等,其實從懷孕開始,孩子們的競爭就已經打響了,各種早教班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仿佛停下來就會輸在起跑線上。這裡面也包括很多明星,楊穎在跑男節目中曾透露,兒子雖然不到三歲,但平時給他報了很多興趣班,這些興趣班有繪畫、輪滑、滑雪、英文等等。
  • 巴菲特給兒女的忠告:報再多的興趣班,都不如培養孩子的能力
    而各位家長也知道,補課是需要巨大的經濟支持,但是看到在孩子身邊的同學們補課,各種興趣班就開始著急,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下,所以也是花大價錢給孩子送進補習班,希望孩子能有所長進。但是實際情況就是,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補課班中並沒有任何長進,有的甚至於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