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採訪中,當AngelaBaby被問及孩子的興趣班時,baby坦言自己是位「雞血媽媽」。雖然小海綿才3歲,除了正常的幼兒園學習外,每周還要額外上5門功課:畫滑、輪滑、滑雪、英語和中文課。
其實這也是當今社會的常態,大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連周末都不會讓孩子休息,除了要完成學校的任務之外,還要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
關於興趣班的問題,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的李玫瑾在一次公開講座上直言:這種行為有些操之過急,有3種興趣班,不適合給孩子報名,因為對孩子沒有益處。
老師資質不明的興趣班
現在市面上開設的興趣班可以說是遍布大街小巷,學費也高低不等。很多學習班興趣班為了掙錢,會隨便聘用老師,並且不會詢問老師是否有從業資格,只要能上課就行。
所以父母送孩子去興趣班之前需要先了解授課老師的資質。畢竟老師是非常重要的,老師會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好老師的標準就是,用最簡單易懂的方法,讓孩子學習高深的知識點。
說可以培養出天才的補習班
有些興趣班為了吸引家長的關注,就會提出一些特別誇張的口號,比如說可以激發孩子天才的一面,把孩子變成小天才等等。
敢這樣承諾的學習班,一般都是為了騙取學費的,因為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興趣點都是完全不同的,沒有人能保證所有的孩子在相同的時間內能夠完全吸收掌握一門技巧。其實只要冷靜的思考一下,就會知道這是虛假的廣告效應。
孩子不感興趣的補習班
如果你的孩子一開始就很排斥興趣班的報名,持有反對意見,他就會有反抗情況,如果父母一味地強迫孩子上他們不喜歡的興趣班,只會引發孩子的牴觸心理,甚至讓孩子厭煩相關科目。
如果孩子犟不過家長的情況下就會被迫去上課,這樣的話不僅孩子們學不到有用的知識,還會浪費錢,簡直就是兩敗俱傷。
其實,在家一樣可以學到知識
家長應該側重於孩子的腦部開發,讓他的左右腦平衡發展,並且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與其強迫孩子去參加不喜歡的興趣班,還不如讓孩子在家裡學習。興趣說白了就是培養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但是老師講解的終究比不上書本裡描述的。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助力腦部發育呢?
一方面,父母可以陪孩子玩一些益智遊戲,寓教於樂最為關鍵,可以陪孩子一起走迷宮、做拼圖等等。
另一方面,可以藉助書本的力量。遊戲書近幾年風頭正盛,有無數的家長熱衷於給孩子買遊戲書看,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遊戲書正好迎合了孩子的發展特點。孩子不喜歡聽大道理,而且他也聽不懂,他喜歡的是有趣的事物。
小編特地為你們找到了一款很火的書籍,這是一套專為幼小銜接設計,重點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遊戲書——《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冊。
全套400道題,夠娃們玩很久;題目中還融入很多圖形、運算、比較、統籌等銜接小學的基礎知識;而且在小朋友靜下心來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專注力等也同步提升。
連線-立體圖形和空間想像
齒輪旋轉-觀察力和推理力
數字運算
不僅豐富好玩,更驚豔的是,它有非常科學的內容編排。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
而這套書就很好地將孩子們對方向的認識,融入到了遊戲中。比如判斷小機器人的朝向,用東南西北多種方向的訓練,訓練孩子邏輯推理能力。
還有分左右的,觀察傳送軸運轉方向的左右變化,推理三隻小刺蝟會掉到到哪個桶裡
甚至是更高難度的,在左右、旋轉方向訓練的基礎之上,又加入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訓練。
通過這樣的遊戲,孩子對方向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他們不但可以準確迅速地分辨出不同的方向,而且還掌握了規律,會在不同情況下運用方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皮亞傑還指出,孩子的學習大都是通過活動完成的,知識起源於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活動。
因此,《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簡直是兒童必備書籍!
家長只要抓住孩子的發展特徵,選擇正確的方式,即使不報興趣班,孩子一樣可以贏在起跑線。
原價199元,現有商家做活動只需要99.9元,共10冊,算一下每本書都不到10元!
只要幾杯奶茶的價格,就能讓孩子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成為大家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