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先生是個可敬可佩的人,不僅藝術成就斐然,品德也高尚,可謂德藝雙馨。
在他老人家去世以後,大家會用不同的方式緬懷他。下面我們一起欣賞啟功先生在不同時期的書法,在這些璀璨的藝術作品裡,探索獨屬於書法的美,緬懷前輩的風採。
眾所周知,啟功還是小夥子的時候,他的字不怎麼樣,真正達到制高點是在32歲之後,在此之前,他的書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成長積累過程。
而在藝術家成名以後,他們的日常書稿也會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啟功先生也不例外。
在啟功先生年輕時候的那個時代,溝通都靠的是書信。現在這些書信的曝光,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也有機會一飽眼福。
下面的幾幅作品就是啟功先生成名前的親筆書信。
從以上書信的字跡上看,當時啟功先生的用筆更加疏放、自然,且筆筆入法,沒有拘謹,也沒有違和感和應付之感,一切都是自然暢意的表達,隨心、隨性,這樣的書法作品才是其當時書法水平的真實寫照。
無論是點畫的安排,還是從字形結構上看,都有別於後來的「啟功體」。
雖然現在的「啟功體」在書法界已經根深蒂固,但是他早期的書信卻是一樣的經典,字字珠璣,筆筆到位,一筆一划都透著文人的那種穩重之感,也透著濃濃的書卷氣息,比成熟的啟體更加耐看一些、灑脫一些。
啟功先生成名以後,過的比較累。每天有很多的工作和不得不參加的應酬,再加上有很多人慕名來求字,先生基本上也都不會拒絕,所以難免有些力不從心,連帶寫的字就會帶有些許應付之感。連他自己都開玩笑說,自從成了書協主席以後,他的字也成了偽劣產品了。
上了年紀的人,睡眠質量都不怎麼好,我們普通人最多的就是看看電視啊,閉目數羊啊,可是啟功先生卻是練字。一起欣賞先生在失眠時候寫的小楷吧。
這些隨手寫的小楷,用筆上更率性,結構緊湊有序,書寫不慌不忙,每一撇每一捺都是先生心境和性情的最好展現,平和舒展、飄逸灑脫,自然隨意。線條的粗細對比和用墨的濃淡對比,再加上捺筆都是採用反捺來寫的,既含蓄內斂,又極具文人特性。
啟功先生的作品,有種出世的瀟灑不拘,溫潤和諧;同時也不失剛正秀雅,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