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芸芸看到兩條新聞,感觸頗多:
一條是家長帶孩子吃牛排,家長節儉給自己點了白開水,卻給孩子點了牛排、意面等豐盛大餐,全程只有孩子一個人在吃,還配文「爸爸媽媽不需要吃好吃的,孩子吃好就行」,惹得網友在下面大呼這就是在坑娃!
另一條是一位小學生暑假在自家店裡打工掙錢,幹了9天拿到了180元工資。這180元可以用來買衣服、買玩具……她卻選擇了帶爸媽出門吃了頓飯,這頓飯總共花了173元。爸爸問她花這麼多心不心疼,她回答「掙錢就是給你們花的」。這條新聞下面網友一水兒誇孩子,都說太暖心了,誰不想要這麼貼心的小棉襖呢?
兩條新聞,都是一家人出門吃飯,但得到的評論卻兩極分化。這也不能怪網友多管閒事,第一條新聞裡的家長看似愛孩子,實則是在溺愛,一味的犧牲自己滿足孩子,只會養出自私、不知感恩的孩子。
現在這個社會,溺愛出來的孩子出社會後很快就會被淘汰。想要讓孩子優秀獨立、懂得感恩,家長就必須給孩子這幾種教育:
一、吃苦教育
上一代人過得太苦,於是就在下一代人身上彌補回來,恨不得把孩子當作「小皇帝」養,什麼都捨不得孩子做。結果呢,就導致這一代孩子特別脆弱,生活上不獨立,精神上還承受不了一點壓力,終究只是溫室裡的花朵。
想讓孩子成長為大樹,要實施吃苦教育,以此來鍛鍊孩子獨立、堅忍不拔的品質,面對挫折時不逃避、不退讓,能夠直面生活中的困難。
吃苦教育並不是真的要讓孩子吃多少苦,而是首先家長要改掉事事包辦的壞毛病,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務活分配給孩子,讓他明白家長的艱辛;寒暑假多帶孩子出門做社會實踐,一點一滴磨練出孩子的意志。
二、感恩教育
觀察周圍你會發現,家裡越是得父母寵愛的孩子,長大後往往越不孝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家長越寵愛孩子,就越能培養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就像開頭第一條新聞裡的孩子,家長省吃儉用讓他吃大餐,他會覺得是理所應當的,習慣向父母索取而絲毫不懂得感恩。這類孩子長大後也容易成為「啃老族」,只要自己過得舒服就行,完全不考慮父母。
想讓孩子懂得感恩,家長就要避免溺愛孩子。在成長中,家長不能過度以孩子中心,比如好吃的永遠都給孩子、電視永遠看孩子愛看的,這種容易養出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不懂得感恩。
三、尊重教育
想讓孩子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人,家長還需要給他尊重教育,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建議。像第二條新聞裡的女孩子,不管是在自己店裡幫忙給報酬,還是拿著錢請家人吃飯,都是家人尊重她的表現。換做有些家庭,哪怕是孩子用自己的錢請家裡人吃飯,都會被嘮叨「亂花錢」,傷孩子的心。
家長尊重孩子,就是在鼓勵他、肯定他,是在幫助孩子形成獨立思考能力。如果家長太強勢,總是否定孩子,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變得唯唯諾諾,只會依賴父母,不會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所適應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但相同的是,孩子生來就是要與家長漸行漸遠的,你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家長要做的,是要培養出孩子自信、堅強、獨立等品質,讓他離開家庭後,一個人也能獨當一面。你有做到嗎?
芸芸高級育嬰師,專注於孩子早教、幼兒護理、寶寶心理髮育、親子成長等多領域。從備孕到孕期,到寶寶平安降落,芸芸一路伴您和寶貝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