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劑量臨床應用——白朮

2021-02-12 醫承有道

導讀:本品為菊種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主產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產。以浙江嵊縣、新昌地區產量最大;於潛所產品質最佳,特稱「於術」。

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採挖,除去泥沙,烘乾或曬乾,再除去鬚根,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入飲片。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洩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規定劑量:6-12克。

古今超大劑量應用

1.治胃虛苦饑寒痛:白朮五兩(折合72.1克),人參、茯苓、當歸、川芎、陳皮、厚樸、桔梗各三兩,桂心,炙甘草各二兩,吳茱萸二兩,炒麥芽二升。水煎服(《外臺秘要》人參補虛湯)。

2.治疝氣,睪丸作痛,後變為術而不痛者:白朮三兩(折合111.9克),附子、甘草、延胡索、柴胡各一錢,肉桂三錢,黃芪一兩。水煎服(《辨證錄》衛睪丸)。

3.治婦人任督脈虛,帶脈下墜,腰酸背痛,胸滿腹脹,倦怠欲臥,不能受孕:白朮一兩(折合37.3克),人參、荸薺粉、制鱉甲、茯苓各三錢,沙參五錢,肉桂、制半夏、炒神曲各一錢。水煎服(《傅青主女科》升帶湯)。

4.治黃疸之症,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思飲食,不得臥:白朮二兩(折合74.6克),肉桂三錢,茯苓、山藥、薏苡仁各一兩,茵陳一錢,芡實五錢。水煎服(《辨證錄》濟水湯)。

5.治呆病如痴,默默無言:白朮二兩(折合74.6克),人參、白芥子、菟絲子各一兩,茯神三兩,半夏五錢,附子五分,白薇、硃砂(衝服)三錢。水煎,分2次服(《石室秘錄》逐呆仙丹)。

6.治脾胃虛寒,氣逆欲嘔,大便滑洩:炒白面二兩, 冬白朮一兩(折合37.3克),補骨脂五錢,研末,加白糖,開水調服(《景嶽全書·新方八陣》敦阜糕)。

7.治小腹癰,漫腫堅硬疼痛,皮色不變,有熱漸紅,或無熱不紅:白朮、金銀花各三兩(折合111.9克),茯苓、肉桂各三錢,附子二錢,當歸二兩,蛇床子五錢。水煎服(《瘍醫大全》闢寒救腹丹)。

8.治療胃柿石合併急性胃翻轉:生白朮60克,枳實15 克,川樸、鬱金各12克,香附、蘇梗各10克,當歸、火麻仁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劉欒荳.中醫藥學報. 1994;(1):51)。

9.治療腰痛:白朮40-120克,薏米30-90克,川斷20克,桑寄生20克,並隨症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共治療50例,結果:治癒42例,顯效4例,有效3例,無效1例(周黎民等.陝西中醫.1985;(7): 297)。

10.治療肝硬化腹水:生白朮30-60克,地骷髏、石見穿、仙靈脾各30克,黨參、茯苓、當歸、牛膝、車前子、肉蓯蓉各15克,廣木香、知母各6克,炒白芍、商陸各10克,黃柏、陳葫蘆各9克,肉桂3克,炙鱉甲12克,大溫中丸30克包入煎,並隨症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顧耀平.浙江中醫雜誌,1987;22(3):102)。

古今醫論

1.《醫學衷中參西錄》「一婦人因行經下血不止,服藥旬餘無效,勢極危殆。

遂於治下血藥中加白朮一兩,生雞內金一兩,服一劑血即止,又服數劑以善其後。一少年咽喉常常發乾,飲水連連不能解渴。診其脈微弱遲濡,當系脾胃溼寒,不能健運,以致氣化不升也。投以四君子湯加乾薑、桂枝尖,方中白朮重用兩許,一劑其渴即止。」

2.上海名醫顧丕榮主任醫師,治療肝病,擅長超大劑量應用白朮。

當白朮用於實脾時,小劑量用15-30克;中劑量用30-60克;而大劑量用60-100克;用於肝硬化腹水時,取白朮健脾行氣利水之功,劑量常用30-60克(史宇廣等主編.肝炎肝硬化專輯.中醫古籍出版社,1988:317)。

3.名醫魏龍驤治療便秘症。

提倡超大劑量應用白朮,取其運脾通便之功,單用或配伍升麻、生地應用,劑量用60克,均取得良好的療效(劉樹民等.中醫藥學報.1990;(2):30)。

4.唐文安認為:白朮超大劑量應用必須對症,必須是脾胃氣虛證或因虛致實旺。

相反,凡實證或虛實挾雜之證,要慎用,更不能超大劑量應用,否則會加重病情,出現不良反應。他還列舉了嘔血症及痢疾症用大劑量的白朮60、40克,反使病情加重的實例(唐文安.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87;(4):45)。

按語

白朮系常用益氣健脾中藥,毒性極低。關於其毒性的動物實驗報導,完全與臨床觀察的結果相反,臨床上常用白朮來治療貧血症、白細胞減少症,因此,需要對其亞急性毒性進行進一步的證實。

臨床用於虛性便秘、慢性腰肌勞損、肝病時劑量常超大,經驗比較成熟,可以推廣應用,劑量以每日30-60克為宜。

版權申明:文章和配圖的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侵權,請聯繫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學習中醫

↓ ↓ ↓

相關焦點

  • 中藥大劑量臨床應用——葛根
    【規定劑量】9~15克。1.治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半斤(折合115.36克),甘草二兩(炙〉,黃芩三兩,黃連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湯)。
  • 白朮和蒼朮,都能燥溼健脾,但功效應用卻不同,臨床藥師說出實情
    白朮和蒼朮,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中藥。對於白朮來說,可能大家潛意識裡知道的是補氣健脾藥,其實它也有燥溼的功效。但是和蒼朮的燥溼功效相比,它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的,今天就為大家仔細講講。白朮白朮,在中藥學上屬於補虛藥大類中的補氣藥,藥性甘、苦,溫,歸脾、胃經。具有益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主要用於以下疾病:脾氣虛證:白朮甘苦性溫,主歸脾胃經,以健脾、燥溼為主要作用,被前人譽為「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 簡述中藥破壁飲片的臨床應用研究
    1、中藥破壁飲片在心腦血管疾病上的臨床應用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冠心病:臨床研究採用基礎藥物治療+參斛複方中藥破壁飲片、基礎藥物治療+參斛複方中藥合劑、基礎藥物等3個方案治療冠心病。
  • 白朮治痺應用探析
    但對其治痺的應用,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有關論述研究較少。故本文結合白朮臨床配伍應用和歷代醫家對白朮治療痺症的認識,探討其治痺作用及機理,以冀對臨床合理應用有所裨益。1 健脾和中燥溼白朮具有補氣健脾和中、運脾燥溼之功效。《金匱要略》曾用甘草附子湯治療陽虛風溼邪氣留著骨節之骨節疼痛和屈伸不利。方中用桂枝溫經散寒、祛風解表以通經絡。
  • 中醫科普|生白朮通便的臨床運用
    白朮為菊科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性味甘、苦、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主要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洩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生白朮廣泛用於治療便秘,效果甚好。《醫學啟源》載白朮:「除溼益燥,和中益氣」,「和胃、生津液」。陳修園的《神農本草經續》謂:「白朮之功在燥,而其所以妙處在於多脂。」《本草正義》記載其「能振動脾陽,而又疏通經絡,然又最富脂膏,雖苦溫能燥,而亦滋津液,且以氣勝者流行迅利,本能致津液通氣也」。《本草崇原》亦謂:「白朮氣味甘溫,質多脂液,乃調和脾土之藥也……白朮作煎餌,則燥而能潤,溫而能和,此先聖教人之苦心,學者所當體會也。」
  • 白朮: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大家注意看了補中益氣湯那個原方劑量,它的最大劑量就是大概是三錢兩分,就是不到10克。 氣虛發熱這個病,其實在我們現在臨床很常見,就是經常熬夜的人,再飢一頓飽一頓,到了早上不吃飯,到中午特別餓的時候,就會出現心慌、頭暈、潮熱、出汗的現象,這個跟補中益氣湯證非常像。這其實有點類似於低血糖,那其實喝一口補中益湯就相當於吃個巧克力或者吃個水果糖。
  • 【中藥方劑】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方劑名】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出自漢·《傷寒論》。別稱「苓桂術甘湯」。  【組成】茯苓四錢(12克)、桂枝三錢(9克)、白朮三錢(9克)、甘草二錢(6克)。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合併脂肪肝、冠心病心絞痛、精神藥物所致肥胖症等病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將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常規給予洋地黃毒苷及利尿劑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3個月為1個療程。以心功能糾正至I級,症狀、體徵基本消失,各項檢查基本恢復正常為臨床近期治癒標準。
  • 仲景經方應用精華 2015·附苓理中湯臨床驗案集錦
    過段時間再測,等我回鄭州後給她用點保胎中藥調理一下就沒事了。二診:2015年8月4日,邵女士氣色及身體均感覺很好。脈滑,苔薄白,齒痕已明顯減輕。唯覺小腹略微脹痛,給予當歸芍藥湯加味進行調理。處方:附苓理中湯方組:制附片15克 茯苓60克 黨參45克白朮45克 乾薑45克 炙甘草45克劑量:七劑(每日一劑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劑藥水開後再煮25分鐘,分三次溫服。
  • 中藥用量該如何把握?古今中藥劑量換算,數學不好也能看懂
    2.用量規定範圍和臨床的實際應用相差甚遠國家頒布的《中國藥典》在中藥用量規定範圍上,存在與臨床有一定差異的情況,這也是很多臨床用藥的困擾。如醫師範麗霞對10762張處方中的50味藥進行對比,發現臨床用量與《中國藥典》規定的用量只有26%是相符的,可見臨床與典籍之間差異較大。
  • 白朮三味通便湯,老年救命之良方
    在家調養期間,請了當地有名的老中醫開了個中藥方,連服兩個多月,雖有所改善,但無大的起色,老人幾乎三五分鐘就得去一次廁所,一個晚上也要從床上抱起來三五十次之多,時間久了,殘留尿逐漸增多,小腹脹如鼓,由於老人年老體虛、胃腸運動減弱,糞便不能及時排出,導致糞便內水分過度吸收而糞便乾結,連續幾天不能排便,又出現了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頭暈乏力、全身不適、失眠等一系列症狀。加之休息不好,身體已極度虛弱。
  • 中藥當中的四君子
    在植物世界裡,梅、蘭、竹、菊被譽為四君子;在中藥世界裡,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亦被譽為四君子。我們皆知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蘭空谷幽放,香雅怡情;竹篩風弄月,清雅澹泊;菊凌霜飄逸,不趨炎勢。那麼,這中藥四君子,又有何特性呢?且看下文詳解。人參【性味歸經】甘、微苦,微溫。歸肺、脾、心、腎經。
  • 淺談臨床應用對中成藥藥效的影響
    中成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生產的中藥製劑,辨證施治仍是中成藥使用的原則。同一疾病,由於病因、病勢以及患者個體差異等原因,服用同一種藥物,療效各有差異。在臨床應用時,應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辨證施治,方能發揮中成藥的最佳療效。 如用於治療感冒的中成藥種類很多,但有的用於風熱感冒,有的則用於風寒感冒。若使用不當,不僅不能治病,而且會加重病情。
  • 大劑量甲氨蝶呤化療中的臨床藥學監護
    在臨床治療上,主要採取大劑量甲氨蝶呤(HD-MTX)聯合化療方案,治療策略為誘導緩解、鞏固強化、維持治療,在降低白血病細胞數目的同時,保護中樞神經系統[1]。HD-MTX主要是靜脈持續給藥,不良反應較重,並且個體差異大,有些嚴重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HD-MTX個體化治療及臨床藥學監護非常重要。
  • 白朮——炒白朮
    白朮來源:屬於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
  • 常用中藥藥性——白朮
    於術,臺術,烘術,焦白朮,炒白朮,【歸經】溫,苦,甘。【鑑別應用】1.白朮生用取其健脾而不燥,炒用則燥溼力量增加,炒焦則用於脾溼有寒,土炒則補脾止瀉,米泔水制者,可以完全消火燥氣,適用於脾虛肝旺之體。2.術有蒼白二種,古時曾通用不分,但因性效有殊,分別應用亦已甚久。
  • 黑螞蟻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4、調節血糖黑螞蟻對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模型小鼠有明顯降血糖作用,且與劑量呈量效關係,但對正常小鼠的血糖無明顯影響。黑螞蟻乙醇提取物能明顯改善遺傳性KKAy 2 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糖耐量,且50%、95%乙醇提取物均能明顯改善不同性別的NIH小鼠和昆明小鼠的糖耐量,表明其乙醇提取物可能是改善糖代謝的有效部位。
  • 《中藥配方顆粒臨床應用國際專家共識》正式發布——濰坊市中醫院...
    主辦方誠邀國內知名中醫臨床專家、藥學專家、循證醫學專家及漢方醫學專家參會。此次大會以「傳承、匯通、創新」為主題,達成《中藥配方顆粒臨床應用國際專家共識》, 濰坊市中醫院孫長崗教授應邀出席並進行專題學術報告。以循證醫學方法構建中醫藥臨床研究體系,以現代工業化改造傳統劑型,有利於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 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解碼中藥」,為臨床醫生提供最有效中成藥
    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解碼中藥」,為臨床醫生提供最有效中成藥 2020-10-09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藥蟾酥(蟾蜍)的臨床應用
    近年來發現,蟾酥對組織培養的癌細胞、動物腫瘤模型有抑制作用,臨床應用也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治"一切惡腫",殆即指此而言。現代研究蟾酥漿液的成分很複雜,其中主要含有蟾酥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質及蟾蜍毒素;蟾蜍毒素製成蟾棧時已水解為蟾毒配質、辛二酸和精氨酸。
  • 附子在古代、近現代醫學當中的臨床應用,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他用附子之量更是驚人,一般在30g以上,多至100g、200g、300g,最多用至450g。常將附子加入辛溫發散劑、溫裡和胃劑、補氣劑、滋潤劑等方藥中。他用附子之法有三,一是用炮製附子;二是與乾薑、上肉桂(研末泡水衝入)配伍使用;三是久煎(大劑量煎3個小時以上)。顯示出嫻熟的臨證用藥經驗。其用附子之量,確有過人之膽識,至今在雲南等地仍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