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使命的公眾號』
致力於中醫尤其是中醫民間的成長和傳承
每天陪伴中醫人成長
第 1140 期
作者 / 唐迎雪 梁曉東 山東中醫藥大學
編輯 / 劉剛 ⊙ 校對 / 錢秀華
白朮為菊科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性溫、味苦、甘,主歸脾胃經,功能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臨床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脾虛失運水溼內停、氣虛自汗、胎動不安,已為醫者悉知。但對其治痺的應用,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有關論述研究較少。故本文結合白朮臨床配伍應用和歷代醫家對白朮治療痺症的認識,探討其治痺作用及機理,以冀對臨床合理應用有所裨益。
1 健脾和中燥溼白朮具有補氣健脾和中、運脾燥溼之功效。《金匱要略》曾用甘草附子湯治療陽虛風溼邪氣留著骨節之骨節疼痛和屈伸不利。方中用桂枝溫經散寒、祛風解表以通經絡。用白朮燥溼和中而運水溼,誠如清·王子接在《絳雪園古方選注》中所言:「甘草附子湯,兩表兩裡之偶方,風淫於表,溼流關節,陽衰陰盛,治宜兩顧。白朮、附子顧裡勝溼,桂枝、甘草顧表化風。」《不知醫必要》載白朮湯,用白朮配伍生薏苡仁治療腰溼痛,如系重物方用白朮、薏苡仁健脾化溼,脾健溼除,邪不下犯則腰痛可愈。《馮氏錦囊·雜症》載術附湯,用白朮配炮附子治療風溼相搏、腰膝疼痛和中氣不足、四肢重著。方以白朮健脾燥溼,附子溫腎散風,兩相輔佐風溼俱去,經絡暢通,諸症自除。《辨證錄》載術桂湯,用白朮與肉桂配伍,治療房勞損腎、勞役傷脾,又感風溼、留著腎府之腰痛沉重不能俯仰兼腰痛者。方中白朮為君,重在健脾益氣燥溼,輔以肉桂溫補腎陽祛風,脾腎健、精氣足、風溼去而腰痛止。
2 補氣行氣利溼白朮長於補氣健脾,氣足則氣機通暢,以化氣行溼。《本草綱目》言:白朮「通水道」。陳士鐸《本草新編》謂:白朮「利腰臍之氣,非利腰臍之水也。腰臍之氣利,則氣即通於膀胱,而凡感水溼之邪,俱不能留」。楊月明臨床用白朮配杜仲、川斷、雲苓等治療腰痛,認為白朮有健脾祛溼利小便作用,對於腰痛之類(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屬於溼邪較重者效果較佳。梁輝等認為,白朮治療脾虛溼熱下注、寒溼入侵經絡腰痛、肝經溼熱下注腰痛有特效。上述以白朮治痺者,均取其補氣行氣利溼之功用。
3 補氣和胃生津白朮既能補氣健脾以助津液輸布和津液化生,又能固表止汗防止陰液耗損。如金元時期名醫張元素謂:「白朮其用有九:溫中,一也;去脾胃中溼,二也;除胃熱,三也;強脾胃,進飲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本草求真》云:白朮「既能燥溼實脾,復能緩脾生津」。《金匱要略》載:「溼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其病機為外感寒溼,寒鬱肌表,溼滯筋骨,表陽被遏,營衛運行不利。方中桂枝既可和營達衛又能通陽,以助麻黃髮汗解肌,對溼家非用麻桂辛溫發散不足以開鬼門而通玄府者適宜。但為避免大汗傷陰,寒去溼留。清·陳修園在《金匱方歌括》中指出:「加白朮補土生液而除溼氣,此發汗中寓緩汗之法也。又白朮補脾祛溼之功甚大,且能助脾之轉輸而利水。」符合張仲景所云:「若治風溼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溼俱去也」之意,值得重視。此外應用汗法治療風溼病,在大隊辛溫祛風溼藥中配伍白朮,可在扶正祛邪的同時借其固表止汗作用,使發汗無傷陽氣之虞。
4 補氣行氣活血白朮功善補氣健脾,氣旺則氣暢血行。《名醫別錄》云:白朮「主大風在身面……利腰臍間血」。《本經逢原》亦云:「白朮,生用則除溼益燥,消痰利水,治風寒溼痺……散腰臍間血」。李中梓言白朮:「《別錄》以為利腰臍間血者,因脾胃統攝一身之血,而腰臍乃其分野,借其養正之功,而瘀血不敢稽留矣。」由此可見,白朮補氣而善於利腰臍之氣,去腰臍死血。羅繼林報導白朮治療腰痛有特效,並強調一宜生用,才有利氣散血之效;二宜重用,每劑50~60 g少則無效;三中病即止,以免耗氣傷陰;四陰虛內熱忌用,認為白朮善治腎虛夾瘀腰痛,使用常規藥物無效者可用。張志遠治寒溼腰痛、腰下冷痛,如坐水中陰雨天加重為主症者擬寬腰湯加減,重用白朮80 g,認為以其燥而善動可使氣機順暢,配伍大劑量茯苓、薏苡仁,既可增強白朮利腰臍之氣,又可利膀胱之水,使溼氣之邪從小便而出。認為白朮能調和氣血,使氣行血瘀除,經脈通利而痛自止。任之堂治療頑固性腰痛久不愈,腰間有死血死肌、阻礙氣血不能流通者,一般蒼朮、白朮聯用且須重用。
5 補氣養血除痺白朮功能補氣健脾以助氣血生化之源。劉完素用白朮湯治療妊娠血虛氣滯肉麻,屬脾胃虛弱、營衛不能宣通所致者。方中重用白朮調脾胃以資氣血生化,配人參、茯苓、甘草補氣生血,配當歸、芍藥養血。王好古論白朮「在氣主氣,在血主血」,可見一斑。
6 結語綜上所述,白朮在外能補氣固衛以防邪擾,在裡在中能健脾運溼和中以絕溼源,還能補氣生津,在下能利氣滲溼以除溼邪;補氣之中兼有養血活血之意,氣血調和、氣機通暢則諸痺自愈。故臨床應用中通過合理配伍可治療多種痺症,每收良效。現代研究證實,白朮所含白朮多糖有增強體液免疫功能和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白朮揮髮油中所含蒼朮醇、β-桉葉油醇有鎮痛作用,這也為其治療痺症提供了藥理學依據。
I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17年第12期第1754-1755頁。○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與我們聯繫,立即刪除。I 投稿郵箱:445288908@qq.comI 諮詢合作:微信號:lianshangpuying
I 注意警示: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知識,僅供參考,不做為處方,不構成任何之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
推薦閱讀
蒼朮、白朮同中有異,合用功倍
「國學髓」公眾號文章選摘:一代風水宗師總結的 」風水規律」,看完會很受益
更多內容請在歷史文章裡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