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張愛玲《傾城之戀》:關於愛情的三個殘酷真相,你最好早知道

2020-12-13 騰訊網

作者:逸江漫海、江左梅娘

圖:《傾城之戀》劇照

01

愛情,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你心中的愛情是什麼樣的?純真?熾烈?或者奮不顧身?

第一次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大概是自己剛上大學的那會兒,讀完之後心中還有點憤憤然。愛情怎麼在張愛玲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場博弈?我想像的愛情應該是《茶花女》、《巴黎聖母院》那樣的純粹而高貴。

直到多年後,再次翻開《傾城之戀》這本書時,我驚訝於張愛玲的觸角是多麼精準而靈敏,或許這與張愛玲和情場老手胡蘭成的那段經歷有關吧,正所謂一直被愛的女人,永遠天真可愛,不被愛的女人才會心機滿滿。

白流蘇這個不被愛的女人,她受盡娘家人的白眼,卻在離婚八年後,嫁給了高富帥。而這一切無關「愛情」。

02

女主角白流蘇來自一戶沒落的官宦之家,還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儘管擁有傾城之姿、得體的舉止,但身無分文、同時又無權無勢的她,在親戚故舊間還是受盡了白眼。面對如此的困境,她渴望得到一個掙脫的機會。

恰好此時,她遇見了一個風流闊綽的單身人士範柳原。範柳原的出現就為她提供了一個擺脫這種冷嘲熱諷困境的機遇。

他表面上看起來放蕩不羈,紈絝無情,是個十足的花花公子;但是他又風度翩翩,舉止高貴,擁有大量的財富。

白流蘇想,如果能與他締結一段合法的婚姻,這不僅能夠讓她遠離目前的生活圈,還能讓重新步入一個高貴而富裕的圈層。

於是她心動了,一場博弈也就開始了。

那麼怎樣才能吸引他的注意同時又不流露出這種想法呢?或者這是白流蘇當時迫切想要知道的。當然不能直截了當,雖說她是一個破落的大家閨秀,但仍然要堅守住自己的風度,如果自己過於主動,那不是顯示太過輕薄隨意?

且對男人來說,容易得到的東西都會給人一種不珍貴的感覺,他又怎麼會珍惜呢?白流蘇非常了解男人。

而且他是一個風流的「花花公子」,見慣了女人對自己的逢迎,自己過於主動勢必會遭到他的輕視,認為她和其他風塵女子沒什麼區別,況且自己還有段失敗婚姻的黑歷史。稍不注意,一旦成了他的情婦就萬劫不復了。

因此,她在和他接觸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矜持,在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她一直裝作漠視著他的存在。

或許兩性的交往就是如此,努力使自己保持足夠矜持和神秘,拉大彼此的距離感;反而更能激起彼此的好奇和激情。正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她需要在這段交往中佔據主動,讓範柳原動心,成為主動追求的一方,她才能在這段中獲得優勢,而且在歷來的觀念中,女性都只能把自己擺在被追逐的位置。所以,她在第一次遠赴香港與範柳原見面,堅守住了自己的底線,沒有與範柳原發生關係,避免了成為他的Mistresses。

事實上,在博弈論中,她能堅持多久,就能夠有多大的砝碼來hold住他。

03

範柳原,一個瀟灑放蕩的單身漢,擁有寬裕的家境,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寂寞。為了排擠這種孤寂,他輾轉多地,時常留戀於煙花巷陌之中,內心卻愈發的空虛。

表面上,他把自己偽裝成一個紈絝多情的浪蕩子,但又渴望著一份真摯而深厚的情感。

白流蘇的突然出現,他敏銳地感受到了這個女人和其他的女人的不同;同時他又機警地告誡自己,這個女人或許和其他的女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自己的一個幻想而已。

因此,他在與白流蘇的交往過程中,表現得尤為冷淡,並不像一個追求者,不管不問,更像一個陌生人。

其實,從他自己的態度來看,反而印證了自己的第一感覺:這個女人有特殊的吸引力。他對她的冷淡與無視,只是他自己本能的反抗。

我們通常會在自己在意的人面前,表現的漠不關心,甚至是有些傲慢,尤其是一些男人。

而說到底,那都是在提高自己的形象,企圖用這種強大的形象讓對方折服,讓對方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這種情愛博弈的欲擒故縱之法,範柳原作為一個情場老手,自然用得很熟稔。

他不會輕易讓自己被折服,他需要用這種態度來告誡對方:你沒有什麼特別的;我不會在你的面前沉淪,我必須在這段感情面前佔據絕對的主動。

於是,他和她的拉鋸戰開始了。

的確,在博弈論中,他能堅持多久,就能夠有多大的砝碼來hold住她。

04

人就是這種奇怪的東西,當某樣東西離我們遠去時,我們越想去追逐它,珍惜它;當某樣東西蓋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時,我們又越想去揭開它,但我們的本能又可能讓我們去遠離它。

當雙方都處於這種焦灼的博弈下,誰會成為這場最終的勝利者呢?

答案是男主範柳原。為何?

因為女人更容易在這種博弈中動情,更容易在這種強壓下感到無助,所以常常容易妥協。

於是,當白流蘇第二次遠赴香港與範柳原見面時,在寂靜的夜幕下,在溫馨的燭光下,她妥協了,她成為了範柳原的Mistresses。

範柳原在這場博弈中勝利了,他驗證了自己內心的猜想,這個女人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一樣會淪陷在他的懷中。

這是男人的勝利,又是理性之於感性的勝利,在愛情的博弈中,男人的天性已經暴露出了他絕對的優勢。

不動情的那一方永遠都能夠hold住另一方。

只是,天公作美,劇情出現了神奇的反轉。

當範柳原決定乘坐航輪離開香港,在淺水灣遭遇了日軍的轟炸而滯留在淺水灣時,他又決定返回香港,全身心接納白流蘇,一對情侶終成眷屬,白流蘇還是得到了婚姻,她終於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為何範柳原最後會回頭?或許男人在困頓時更喜歡追憶過往或者選擇回歸。在這裡面,沒有愛情,只有自私。

他成全了她的愛情,不過只是為了自己。

05.梅娘說

《傾城之戀》是一部成功的愛情博弈的小說,它真實而精準地展現出了一對情侶內心波瀾起伏的經歷,愛情不是什麼多高貴的東西,它只是他們達成自己欲望的工具,這麼說,似乎有些暗黑,然而你不得不承認,這被張愛玲剖析出來的看待愛情的真實的角度,讓我們沉思,也讓我們反省。

我們女人,是不是把愛情看得太重了,所以才會在愛情的道路上總是跌跌撞撞,一路遇阻?

再看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你會發現愛情沒那麼純粹,它也不是簡單地兩情相悅,它暴露出三個殘酷的真相,你最好早點知道。

1.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像小孩渴望得到一個布娃娃一樣,當他沒有得到時,他會充滿各種幻想,來不斷美化這個布娃娃,而真當他得到時,他又會置之一旁。

愛情更是如此,當沒有得到時,每個人都會把對方當成聖潔美好的化身。

白流蘇和範柳原在第一次見面內心其實就已經沸騰了,若不是他們都比較矜持,有所保留,他們的戀情不可能持續那麼久。

這啟示著我們,即便進入了婚姻,女人也不能忘記成長和提高,因為在婚姻中,你們已經彼此得到了,神秘感也就逐漸消失,如果男人事業上很發達,那麼你也需要奔跑起來,這樣才能讓他有得不到的感覺,才能促使他不斷地去追求你。

這世上沒有永久的愛情,所以你不能一勞永逸。

2. 愛情在現實面前,渺小如螻蟻

羅密歐可以為了朱麗葉而殉情,梁山伯能夠和祝英臺雙雙化蝶,歌頌愛情偉大的東西看多了,你是不是相信了愛情是無比偉大的,是可以戰勝一切的?

其實愛情常常會敗於現實。很多戀愛的不成功多半都是因為現實。被父母反對是現實,男朋友太窮也是現實,你不夠美,還是現實。愛情在現實面前,渺小如螻蟻。

當範柳原初次見到白流蘇就感受到了這個女人有特殊的氣質,心中充滿了喜悅,看到了愛情的曙光,而真正在交往過程中,又不斷地去否定之前的感覺,變得患得患失。不過是不那麼愛罷了。

白流蘇的身份等等都是他考慮的現實,而最終成全他們愛情的根本不是他們之間的感情,而是時事而已。

這麼想來,是不是對我們女人來說,你就不必要把愛情看得那麼重,對你來說,愛情可能大過天,而對男人來說,他娶你真的不過是因為你適合做妻子,不過是因為那一個階段,他真的想結婚了而已。

不那麼貪戀他對你的愛情,以後也就不會那麼痛苦。

3.誰認真誰就輸了

在愛情的博弈中,誰認真就給自己心中一個暗示:他比我好,他比我更值得愛,在這種心理暗示下,你就是否定了自己,肯定了對方,將對方放在了一個更高的位置,於是在這段關係中,你會變得越來越委曲求全和患得患失。

慢慢的,你就會在這段關係中被牽著鼻子走,因而就會逐漸地失去主動權。

白、範的冷戰即使如此,白流蘇雖然一直要讓自己矜持矜持再矜持,但還是最先在這段愛情爭奪戰中認真了,便失去了主動權;範柳原最後在淺水灣滯留時也認真了,又將主動權還給了白流蘇。

誰認真,誰就喪失了主動權,然後就會在情場上輸了,女人在婚姻中的痛苦的感受多半都是因為自己太過認真,從而喪失了主動權,所以,才會面對渣男還戀戀不捨,希望他能夠悔改,殊不知,對於從來就不肯認真的人,你就是在機場等一艘船。

認真的女人,一定要學會不認真,學會不在乎,才能不為情所困,站在婚姻的主場之上,讓渣男不敢小覷你,最終才能hold住他。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

-END-

相關焦點

  • 從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之中,看亂世之中的愛情故事
    《傾城之戀》已經掐斷了「傾城之戀」原本所負載的文化信息,從反面對它進行別樣的闡釋,題目與文本相矛盾,傾城的內涵在小說文本中呈現出怪誕的倒錯,由此也賦予文本蒼涼、反諷的感情基調。《傾城之戀》確實也有才子佳人的外殼:白流蘇,一個遺老家族的中國古典淑女,風韻猶存,已離異;範柳原風流倜儻,經濟殷實的華僑後代,黃金單身漢。
  • 張愛玲《傾城之戀》:當婚姻與愛情無關
    才華橫溢,出名趁早 張愛玲是完完全全靠才華寫作的作家,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發表了大量的很優秀的作品。今天要講的這本《傾城之戀》也是在她23歲左右發表的。 在這一年她同時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所以她的真實創作年齡是很小的,也體現她的才華。
  • 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悲劇色彩
    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刻畫了三種人間悲劇,並通過獨有的視角和反差烘託等,將其中的悲劇色彩體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的悲劇色彩進行簡析,並對其中悲劇色彩的產生原因進行研究和探討。在「傾城」時期,亂世佳人和風流才子的愛情顯得非同尋常,也展現了歷史背景下,親情、愛情、倫理綱常的不堪一擊。《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代表作,在作品中體現了張愛玲一貫的陰鬱筆鋒,並將蒼白的故事寫得字字珠璣,極具研究和研討的價值。本論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簡單論述作品中悲劇色彩的研究價值,第二部分具體寫這種悲劇的表現,第三部分寫小說悲劇的表現手法,最後一部分寫悲劇的研究價值。
  • 《傾城之戀》:從張愛玲的生活經歷,解析張愛玲感情觀
    而張愛玲真正被人熟知是1938年在上海《紫羅蘭》雜誌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後又較陸續發表了《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而《傾城之戀》被很多人肯定並喜歡。從表面上看《傾城之戀》講述是的一個離婚女人白流蘇在娘家受到的冷眼與鄙視,後又與範柳原陰差陽錯的愛情。
  • 張愛玲《傾城之戀》:如果婚姻與愛情無關
    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好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才華橫溢,出名趁早張愛玲是完完全全靠才華寫作的作家,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發表了大量的很優秀的作品。今天要講的這本《傾城之戀》也是在她23歲左右發表的。在這一年她同時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所以她的真實創作年齡是很小的,也體現她的才華。
  • 所謂男女愛情,就是一場博弈——張愛玲《傾城之戀》
    書籍《傾城之戀》而作為張愛玲唯一以圓滿結尾的小說《傾城之戀》,曾經由著名導演許鞍華執導,周潤發和繆騫人分別擔任男女主角,被搬上大屏幕,成為張愛玲首部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傾城之戀》把愛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男女雙方各自捉迷藏式的打探、不動聲色的較量刻畫得入木三分,成為張愛玲剖析愛情與人性的最佳代表作。她告訴我們,大多數愛情都不是真正清澈無暇的,而是一場功利與真情並存的戰爭,在愛情這場戰爭中,男女雙方要經歷無盡的博弈,才能夠贏得愛情。
  • 從《傾城之戀》之中,看張愛玲的愛情觀
    因此對張愛玲的研究從未停歇,可以這麼說,張愛玲是時代的一個符號,她詮釋了那個時代所具有的特徵,而這特徵又深入到社會底層,達到了她所追求的「蒼涼中的更多的回味」。《傾城之戀》作為張愛玲小說創作中的代表性作品,在張愛玲小說思想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決定性作用。
  •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數量如此之多,主題如此集中,就顯然不可能是胡蘭成。先不論寫的內容如何,單就1943年12月與1944年1月也連續有「蘭」的戲評發表,這已與胡蘭成當時身陷囹圄的時間相悖了。這個蘭到底是誰呢,姑且不論了。他評的是舞臺上的《傾城之戀》,他說「一般看過小說的人都抱著一個很大的希望去看這個話劇,許多人都相信《傾城之戀》當中的人物和故事在舞臺上比在紙上要更加活躍而生色。」
  • 張愛玲與她的《傾城之戀》
    張愛玲(1920.9.30—1995.9),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
  • 文學欣賞:張愛玲《傾城之戀》賞析
  • 從《傾城之戀》普通人的傳奇中,解析張愛玲的寫作風格和藝術目的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愛情故事中唯一以圓滿收尾的作品,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小說之一。小說主要寫了離婚後的白流蘇住在娘家,受盡哥嫂,家人的嫌棄和白眼,不得已,想通過嫁人來尋求出路;而富家公子範柳原愛她卻無意婚姻,在淪陷的香港中,患難與共的兩個人,終結秦晉之好。
  •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傾城之戀》的電視劇改編
    摘 要:《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小說之一。2009年,《傾城之戀》以電視劇的形式被改編、拍攝,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關鍵詞:張愛玲;《傾城之戀》;傳播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2-0104-02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張愛玲熱」席捲兩岸三地,她的許多作品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和話劇,實現了文化的再生產和傳播。其中陳數、黃覺主演的電視劇《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作品中比較有名的一部,且播出後一炮而紅。
  • 張愛玲: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張愛玲 《傾城之戀》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見了也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
  • 二婚女再嫁富商,讀懂《傾城之戀》的殘酷,你才明白張愛玲的清醒
    小說《傾城之戀》裡,張愛玲借範柳原之口,說出了從愛情裡剖出利刃的那句經典——「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最後一個「淫」字,連綴在一起斷然說不出口,這份冷眼旁觀的淡漠,太觸目驚心、太辛辣無情。近來交錯讀張愛玲和嚴歌苓的作品,同樣擅長從女性視角去切入,嚴歌苓是從女性的苦難中萃取出人性的偉大與光輝, 底色悲憫,是一個女性的歌者。
  • 讀張愛玲〈傾城之戀〉:一場賭上餘生成敗的愛情博弈
    如果能抓住他的心,就能獲得更好的歸宿;但如果失敗,將失去容身之處。一起來看白流蘇的這場愛情豪賭。1941 年冬,中國香港淪陷。而張愛玲筆下關於戰時的愛情篇章《傾城之戀》誕生了。名為「傾城」之戀,悽美而諷刺,而故事也戲劇性發展,一個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一段佳話。故事裡,上演的不是浪漫的戰時戀愛,而是一對男女在愛情與現實間的拉鋸之戰,對女主角白流蘇而言,更是一場「賭上」餘生成敗的愛情博弈。在女性主義開始「覺悟」的 1930 年代,她爭取的不只是愛情與婚姻,更是女人能「自主」命運的可能。
  •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在現當代著名女作家中,出過許多才女,如寫過《生死場》的蕭紅,寫過《莎菲女士的日記》的丁玲,最觸動小編心的,卻是張愛玲。在張愛玲看來,所謂愛情,不過在講一場風花雪月的傳奇。
  • 張愛玲的愛情悲劇《傾城之戀》,其中的「悲」從哪裡可以得到體現
    《傾城之戀》以文學的形式展現了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脆弱的感情,也包含了作者追求完美又冷靜客觀的愛情態度,且對男權社會受壓迫的女性表達了不滿。對《傾城之戀》進行深刻解讀,挖掘其蘊含的內涵,不僅有助於更加深入地解讀張愛玲的作品,也有助於喚醒讀者正確的愛情觀。
  • 豆瓣8.5《傾城之戀》:冷靜、古典美、悲劇,張愛玲的悲觀主義
    傅雷在評論《傾城之戀》時曾說這是一部40年代淪陷區的廢墟上綻開的罌粟花,後來被人們大量用於評論張愛玲本人。張愛玲,中國現代女作家,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不屬於任何流派,是個獨特的存在,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 《傾城之戀》:淺析張愛玲的婚姻觀及現實意義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裡,道出了對愛情、婚姻和人性的獨到理解,在她的筆下,傳遞了這樣的觀點:舊社會的女人和男人是沒有愛情的,在巨大的生存壓力面前,愛情變得無關緊要,婚姻與愛情並不掛鈎。《傾城之戀》裡張愛玲著力描寫的,是一段「廢墟之愛」。所謂傾城之戀,是指一座城市的淪陷,成就了一段戀人。
  • 是成功的逆襲,卻不是浪漫的愛情,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我覺得張愛玲算是作家中最早的標題黨之一。早年提到張愛玲,都說她是言情作家。初次看到《傾城之戀》這題目,滿心以為是講一個傾國傾城美女的浪漫戀愛故事,於是被吸引了去讀,才發現跟想像完全不一樣。遺老家的六小姐白流蘇,因為不堪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而離婚,這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中國,要算是膽大妄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