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一女子20年三叉神經痛頑疾 毓璜頂醫院一小時微創「剷除」

2020-12-12 齊魯壹點

身體某個部位疼痛怎麼辦?相信大多數患者都會去相應的科室掛號:頸肩腰腿疼去骨科,頭痛去神經科,帶狀皰疹去皮膚科……不過,有的患者挨個診室轉了一圈,全身的檢查也做了一遍,依然查不出病因,或者病因明確但就是無法止痛。有這種情況的患者,恐怕不在少數。5月13日,記者從毓璜頂醫院獲悉,其實醫院裡有個科室可以解決絕大多數患者的疼痛問題,那就是疼痛科,科室能從頭到腳地幫患者「止疼」。

梁立升(右二)團隊業務學科。

三叉神經痛20年,微創介入手術1小時治癒了

「我患這三叉神經痛都20多年了,每次犯病的時候那種刀割般撕心裂肺的疼痛折磨得我吃不了飯、刷不了牙、睡不好覺。」今年58歲的芝罘區患者李大媽一想到那種揪心的疼痛折磨就心有餘悸,她說剛開始為了方便,自己買點止疼藥吃點就硬挺過去了,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疼痛的次數越來越多,疼痛的程度也越來越劇烈,實在忍受不了了。她決定到正規大醫院去治療,於是李大媽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看看。「結合我說的症狀,醫生一檢查就說我這就是三叉神經痛,這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很少能通過拍片檢查出來,可以手術治療。」李大媽說,「本來以為得動大手術,正在猶豫要不要做,醫生說可以做微創介入手術,手術恢復快、不留疤痕,沒想到困擾我20多年的疼痛頑疾在1小時不到的微創手術治療後就完全治癒了,真是太先進了。」

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梁立升主任介紹,像李大媽一樣的被慢性疼痛折磨的患者不在少數,只是很多人都沒把這個疼痛當做病來治療,多年一直忍受劇烈疼痛的煎熬。「急性疼痛是疾病的一種症狀,慢性疼痛卻是一種疾病。」疼痛分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一般是由創傷或原發病引起,是提醒身體出現問題的信號,原發病治癒後疼痛自然就會消失,但慢性疼痛通常在原發病治癒後,疼痛仍然持續存在數年甚至終生,如三叉神經痛,在醫學上描述為針扎樣、刀割樣、電擊樣的疼痛,這對患者是極大的折磨,三叉神經痛的微創手術治療與傳統開顱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少,痛苦少,術後恢復快,併發症少,且經濟費用低的優點。因此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規範的藥物治療後疼痛不能緩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對治療藥物產生明顯不良反應的,年老體弱不能耐受及不願接受開顱手術的,開顱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後復發的,伽瑪刀治療效果不理想、疼痛未消除者,都可選擇三叉神經微創介入手術。

梁立升(右二)為患者做檢查。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射頻療法還自由

除了這些慢性神經痛疾病外,疼痛科還接收一些不能耐受或無明顯開放手術指徵或開放手術風險高的頸肩腰腿痛的患者,來幫助患者減輕疼痛。40多歲的患者高大山就是這類患者之一,年輕當兵出身的他身體一向結實,但是20多歲時在一次工作中出了一次車禍,年輕體壯的高大山並未感覺車禍中受多大傷,沒有幾天便感覺身體恢復了,也就立即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本以為從此平安無事,卻不想10多年後高大山漸漸感覺肩部、上臂常常產生麻疼感。2014年,高大山忍耐不了疼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可能是當年的那場車禍導致頸椎損傷,如今頸椎已經不堪重負。

「隨後,我立即在當地醫院做了內固定手術,但是最近頸椎卻時常疼得睡不著覺,得天天打止痛針。」高大山說,實在沒法忍受疼痛的他再次到醫院檢查,一查發現十年前手術固定的幾個椎體的相鄰椎體、間盤發生退變,椎間盤開始突出,並壓迫了相應臂叢神經根,從而導致上臂出現酸麻疼痛,但是此時的高大山若再次進行手術風險極大,療效也不確切,為了幫助他減輕疼痛,疼痛科醫生為其進行了頸椎間盤靶點射頻治療,這項微創手術減輕了神經根壓迫,降低疼痛程度,高大山能睡著了、能工作了,也找回了「自由」。

梁立升主任介紹,除了手術風險比較大的患者能夠使用微創射頻治療外,其他突出不太重無明確手術指徵,但疼痛症狀較重,物理及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多節段頸腰椎間盤突出的頸肩腰腿痛患者,我們可採用神經根阻滯技術、椎間盤造影術等診斷性治療技術以確定「責任間盤」後,然後採用微創射頻治療術或椎間孔鏡等微創手術,達到徹底治癒疼痛的目的。

76歲肺癌患者得上胰腺炎 止疼泵「智能」注藥減痛苦

相比慢性神經痛、手術風險大的疼痛患者,癌症晚期的患者對減輕疼痛折磨、平靜度過人生最後階段的需求更加迫切。梁立升主任介紹,他常常接收一些老年癌症晚期患者,由於不能夠再進行手術治療,減輕患者痛苦的重任就壓在了疼痛科醫師的肩膀上。

「前幾天還有一個肺癌晚期的老年患者,老爺子已經76歲了,肺癌廣泛轉移,合併胰管結石,引發慢性胰腺炎。」梁立升主任說,晚期癌痛合併慢性胰腺炎患者,往往會引發劇烈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飲食和睡眠,身強體壯的人都沒法忍耐,別說一個七旬老人了,實在讓人不忍心看他如此痛苦,只有減輕痛苦,才能提高他的生活質量。如果大量服用止疼藥物,會產生一系列的藥物毒副作用,例如精神萎靡不振,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全身瘙癢等。」梁立升說,如果這樣下去,老人的生活質量可想而知,家人的負擔也與日俱增,因此我們為他進行了鎮痛泵體內植入術,即在腰椎穿刺後蛛網膜下腔內植入一根很細的管道,通過止痛泵把藥物輸入到中樞神經周圍,這樣就達到了用藥量少,併發症少,鎮痛效果好的目的,且患者能夠根據疼痛的程度,自行調節止痛泵的給藥量及給藥速度,而不影響患者日常活動,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明顯提高,減輕家人的照料負擔。

據梁立升介紹,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是以診療慢性疼痛性疾病為主的專業臨床科室,是煙臺市大型綜合性醫院中開展疼痛診療業務最早、規模最大的特色專科。除了先進的鞘內輸注系統外,科室還擁有先進的加拿大Baylis雙極射頻疼痛治療儀,德國佐斯曼醫用臭氧治療儀、銀質毫針導熱治療系統、日本柯尼卡超聲系統、神經肌電刺激儀及衝擊波疼痛治療系統等先進的疼痛治療設備。先後開展了多種在國內領先的疼痛診療技術,尤具特色的是影像引導下的微創治療技術,如鞘內輸注系統置入術、脊髓及周圍神經電刺激術,三叉神經半月節射頻熱凝術、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球囊壓迫術,腰椎間盤靶點射頻熱凝術及化學融盤術、軟組織松解術等微創手術治療各類頑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頸腰椎間盤突出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及各類骨關節、全身性疼痛等疾病治療各種急、慢性疼痛及晚期癌症疼痛。一貫堅持安全、有效、微創、經濟的治療原則,為疼痛患者提供優質的診療服務。

【專家介紹】:梁立升,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碩士。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學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煙臺市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疼痛醫學會頸肩腰腿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疼痛醫學會神經病理性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疼痛醫學會神經損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疼痛學專業委員會神經病理性疼痛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疼痛學醫師分會疼痛專科醫師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

(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

相關焦點

  • 20年三叉神經痛頑疾 一小時微創「剷除」——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治療...
    梁立升(右二)為患者做檢查三叉神經痛20年,微創介入手術1小時治癒了「我患這三叉神經痛都20多年了,每次犯病的時候那種刀割般撕心裂肺的疼痛折磨得我吃不了飯、刷不了牙、睡不好覺。」今年58歲的芝罘區患者李大媽一想到那種揪心的疼痛折磨就心有餘悸,她說剛開始為了方便,自己買點止疼藥吃點就硬挺過去了,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疼痛的次數越來越多,疼痛的程度也越來越劇烈,實在忍受不了了。她決定到正規大醫院去治療,於是李大媽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看看。「結合我說的症狀,醫生一檢查就說我這就是三叉神經痛,這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很少能通過拍片檢查出來,可以手術治療。」
  • 毓璜頂醫院梁立升:疾病以「痛」吻你 醫者用「心」撫平
    如今六年過去了,疼痛科已步入規範化發展的快車道。科室現有醫師6人,其中碩士3人。癌痛和三叉神經痛的微創治療在煙臺地區處於領先地位,多項治療技術處於煙臺地區疼痛專業的領先地位。  刀割般的疼痛忍了20年微創手術一小時治癒  「我患這三叉神經痛都20多年了,每次犯病的時候那種刀割般撕心裂肺的疼痛折磨得我吃不了飯、刷不了牙、睡不好覺。」年過五旬的李女士說。
  • 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梁立升:疾病以「痛」吻你,醫者用「心」撫平
    如今六年過去了,疼痛科已步入規範化發展的快車道。科室現有醫師6人,其中碩士3人。癌痛和三叉神經痛的微創治療在煙臺地區處於領先地位,多項治療技術處於煙臺地區疼痛專業的領先地位。梁立升(右二)為患者做檢查刀割般的疼痛忍了20年,微創手術一小時治癒「我患這三叉神經痛都20多年了,每次犯病的時候那種刀割般撕心裂肺的疼痛折磨得我吃不了飯、刷不了牙、睡不好覺。」年過五旬的李阿姨說。
  • 毓璜頂醫院陳鴻光: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  陳鴻光(左一)團隊討論患者病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妍明 通訊員 成修 凌峰 煙臺報導  腦出血、腦瘤、腦外傷,神經外科隨便一種病症都足以致命,但保命卻不是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團隊的唯一追求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2005年,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在省內率先細分創傷、腫瘤、血管、功能四個亞專業,後又成立神經重症亞專業,經過潘樹茂、湯國太等前任主任和科室十幾年的努力,從開顱到介入再到「雜交」複合手術,血管神經外科一直都在省內名列前茅。為最大限度保功能,利用「術中喚醒」和患者互動,腫瘤神經外科在膠質瘤的診治方面已處國內先進水平。
  • 20年三叉神經痛,一「針」治癒
    看到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神內腦血管科醫生來查房,她高興地對醫生說:「非常感謝你們,一下子就把我這20多年的病治好了,現在左邊的臉一點都不痛了。」80歲的舒婆婆在20多年前左側臉部出現電擊樣劇烈疼痛,吃飯、漱口、刷牙及講話都會立馬誘發疼痛,每次疼痛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劇烈難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她起初一直以為是「牙痛」,自行服藥後效果不佳。
  • 嶽陽市二醫院:微創手術解除三叉神經痛頑疾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 (記者 李銘虎) 近日,市二醫院通過微球囊壓迫術成功完成一例罕見的三叉神經第一支疼痛康復手術。兩個月前,年近古稀的郭奶奶出現持續性右側眼眶疼痛,輾轉多家醫院就診均無法有效控制病情。6月中旬,老人在市二醫院被確診為腦部三叉神經第一支痛。醫院疼痛科主任李勇輝介紹,三叉神經有三個分支,一般情況下,出現第一支原發性疼痛的現象僅佔到病例的5%左右。經過多項技術診斷,醫院採取靜脈呼吸機複合全身麻醉下行三叉神經球囊壓迫術,患者不用開顱便可完成神經康復。
  • 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楊光詩:腳踏實地 做患者「手護神」
    這便是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副主任楊光詩的工作常態。由於手足外科大多為急症手術,患者一旦就診就需要醫生迅速反應,每一次手術都是如履薄冰,每一次治療都是針尖上繡花。被病痛反覆折磨的曲先生來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進行就診。經醫生查體後發現,曲先生的左腕尺側擠壓試驗疼痛,加之左腕核磁共振檢查,考慮為三角軟骨體損傷,這種疾病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但由於傳統手術的限制,治療效果並不理想,經過科室討論以及全面評估,決定為患者進行關節面下微創手術,只有2個0.5cm手術疤痕。
  • 八旬阿婆臉疼20餘年 一查竟是三叉神經痛
    本報訊 (記者張沼婢 通訊員陳汝聘 林燕玲 翁海軍)頑固性三叉神經痛被喻為「天下第一痛」。近日,飽受此病折磨20多年的許老太太,慕名來到福醫二院求治。疼痛科醫生巧施「微球囊壓迫術」,為許老太太一朝除頑疾。 許老太太,今年85歲,因「右面部疼痛20餘年,復發並加重1月」入住福醫二院疼痛科。
  • 腳踏實地做患者「手護神」——專訪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楊光詩...
    這便是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副主任楊光詩的工作常態。由於手足外科大多為急症手術,患者一旦就診就需要醫生迅速反應,每一次手術都是如履薄冰,每一次治療都是針尖上繡花。被病痛反覆折磨的曲先生來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進行就診。經醫生查體後發現,董先生的左腕尺側擠壓試驗疼痛,加之左腕核磁共振檢查,考慮為三角軟骨體損傷,這種疾病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但由於傳統手術的限制,治療效果並不理想,經過科室討論以及全面評估,決定為患者進行關節面下微創手術,只有2個0.5cm手術疤痕。
  • 老村醫飽受6年三叉神經痛折磨,微血管減壓術「一招止痛」
    說起什麼最痛?很多人會答:女人生孩子時、牙疼時、外科動刀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疼痛指數最高的其實是三叉神經痛,發作起來痛不欲生,堪稱為「天下第一痛」,而且它還最「偏愛」盯上老年人。
  • 毓璜頂醫院楊光詩:腳踏實地 做患者「手護神」
    這便是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副主任楊光詩的工作常態。由於手足外科大多為急症手術,患者一旦就診就需要醫生迅速反應,每一次手術都是如履薄冰,每一次治療都是針尖上繡花。「與傳統手術相比,腕關節鏡手術術中視野良好、可藉助微創器械進行細小操作,具有組織剝離少、粘連少、創傷小、患者術後恢復快等特點,目前已成為處理腕關節疾病的首選治療手段。」楊光詩說。  隨著手術技術的變革,如今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微創技術越來越被患者青睞,尤其是在小型C臂和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技術在手足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 煙臺毓璜頂醫院乳腺外科喬廣東:為乳腺疾病患者重塑「完美」人生
    2020年,煙臺毓璜頂醫院乳腺中心已正式通過歐洲標準(EUSOMA)乳腺中心認證,是全國第二家獲得認證的單位,這意味著在乳腺癌治療過程中的規範化程度、前沿的技術手段和高水平的服務能力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 中日再生醫療臨床試驗中心落戶煙臺毓璜頂醫院
    在原中國駐大阪大使銜總領事李天然等來賓的直接推動下,煙臺毓璜頂醫院與樂敦投資(中國)有限公司、銀豐生物集團籤下合作協議,標誌著中日再生醫療科研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2021年7至9月,「對話山東—日本·山東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濟南舉行。
  • 7旬婆婆三叉神經痛,一把止痛藥痛沒止住差點掉命 成都三醫院醫生...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因為被三叉神經痛折磨得無法正常生活,70歲的楊婆婆吞下了一把「混搭」的止痛藥物。結果疼痛沒有解決,反而是引發嚴重的藥物反應進了醫院。幸運的是,近日,經過成都三醫院及時救治讓老人家脫離了危險。
  • 毓璜頂醫院孫世傑團隊:披肝瀝膽只為患者早日康復
    在人體構造中,肝膽胰脾排列緊密、結構複雜,又是癌症高發區,成為這方面的佼佼者,不僅僅是一個頭銜,更是德藝雙馨高水平的體現,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主任孫世傑做到了。若進行傳統的開腹手術,手術切口超過20釐米不說,創傷大,恢復慢。  抱著一線希望,劉先生和家人找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孫世傑,診斷後,孫世傑主任決定對病人實施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個手術將是煙威地區首例,手術如果成功將填補煙威地區這一領域的空白。  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手術歷經10餘小時順利完成。
  • 太原紡織醫院:如何不走彎路,治療好三叉神經痛
    核心提示:由於三叉神經的第二、第三條分支位於上下牙的位置,因此很多三叉神經痛的患者會與牙疼混淆,長期以牙病醫神經痛,得不到正確有效的治療。下面太原紡織醫院張建國主任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牙疼與三叉神經痛的關係。
  • 八旬老人身患「天下第一痛」 鄞醫採用微血管減壓術治癒頑疾
    半月前,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鄞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張劍平主任醫師帶領的手術團隊,經採用微血管減壓微創技術,成功為一名84歲的老年解除了多年的三叉神經痛。6月22日,老人康復出院。為了治好老人的病,二年前,其子女曾帶老人來到市內一家醫院嘗試經皮穿刺球囊壓迫技術治療三叉神經痛,但術後初期有效,後因復發,疼痛一直折磨著老人。今年6月初,劉老伯經人介紹找到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鄞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張劍平主任醫師。
  • 婁底市中心醫院PBC技術微創治療「天下第一痛」
    可是,有一種痛苦,比生孩子更甚,吃飯、喝水、說話、走路甚至連呼吸都痛,更要命的是,這種痛不是幾小時、幾天的事情,往往一折磨就是好幾年,讓人生不如死。這種痛,就是「三叉神經痛」,號稱「天下第一痛」。來自雙峰的毛阿姨就飽受這種痛苦的折磨。
  • 2020煙臺毓璜頂醫院第三批派遣制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本科及以下非...
    2020煙臺毓璜頂醫院第三批派遣制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本科及以下非護士崗位進行筆試的通知 2020-12-17 17:37:46| 煙臺毓璜頂醫院 根據《2020年煙臺毓璜頂醫院第三批派遣制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