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梁立升:疾病以「痛」吻你,醫者用「心」撫平

2020-12-23 齊魯壹點

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

對於「病痛」兩個字梁立升有著特別的感受,他不僅要直面患者這種身體上的不舒適以及情緒上的不愉快,同時還要深入探究這份疼痛背後的「真相」——有時,疼痛本身也是一種疾病,急需治療。

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成立於2014年,作為醫院的第一代「疼痛」人,梁立升之前一直在醫院從事麻醉工作。多年的麻醉工作經驗為他從事疼痛醫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路走來一路探索,從麻醉科醫生轉型為疼痛科醫生,這個過程需要學習研究更多更深的臨床醫療知識與技術,通過對病人查體、病事採集以及對一些輔助檢查的判讀等,綜合分析以後對病人的疼痛進行診斷。這一切對梁立升來說是一個壓力,也對他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

如今六年過去了,疼痛科已步入規範化發展的快車道。科室現有醫師6人,其中碩士3人。癌痛和三叉神經痛的微創治療在煙臺地區處於領先地位,多項治療技術處於煙臺地區疼痛專業的領先地位。

梁立升(右二)為患者做檢查

刀割般的疼痛忍了20年,微創手術一小時治癒

「我患這三叉神經痛都20多年了,每次犯病的時候那種刀割般撕心裂肺的疼痛折磨得我吃不了飯、刷不了牙、睡不好覺。」年過五旬的李阿姨說。

經人介紹,她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梁立升主任接待了她,憑藉多年的經驗,梁主任一看便說這是三叉神經痛,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一般不能通過拍片等輔助檢查發現具體的病變位置,只能根據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和疼痛的特點診斷,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

一聽手術,李阿姨瞬間慌了神,正在猶豫要不要做的時候,醫生告訴她可以做微創介入手術,恢復快、不留疤痕,在梁主任的精心治療下,困擾李阿姨20多年的疼痛頑疾在不到1小時的微創手術治療後,就完全治癒了。

「急性疼痛是疾病的一種症狀,慢性疼痛卻是一種疾病。」梁立升說,疼痛分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一般是由創傷或原發病引起,是提醒身體出現問題的信號,原發病治癒後疼痛自然就會消失,但慢性疼痛通常在原發病治癒後,疼痛仍然持續存在數年甚至終生,如三叉神經痛,在醫學上描述為針扎樣、刀割樣、電擊樣的疼痛,這對患者是極大地折磨,近幾年開展的三叉神經痛的微創手術治療與傳統開顱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少,痛苦少,術後恢復快,併發症少,且經濟費用低的優點。因此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規範的藥物治療後疼痛不能緩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對治療藥物產生明顯不良反應的,年老體弱不能耐受及不願接受開顱手術的,開顱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後復發的,伽瑪刀治療效果不理想、疼痛未消除者,都可選擇三叉神經微創介入手術。

肺癌晚期患者「痛不欲生」,植入鎮痛泵後「癌痛」被抽走

數據統計顯示,每年全國癌症死亡人數大約有280萬,同時新增癌症病例大約430萬,越來越多的人正遭受癌症之苦,相比其他疼痛患者,癌症晚期的患者對減輕疼痛折磨、平靜度過人生最後階段的需求更加迫切。梁立升主任介紹,他常常接收一些老年癌症晚期患者,由於不能夠再進行手術治療,減輕患者痛苦的重任就壓在了疼痛科醫師的肩膀上。

76歲的孫先生因肺癌晚期廣泛轉移同時合併胰管結石,引發慢性胰腺炎。晚期癌痛合併慢性胰腺炎患者,往往會引發劇烈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飲食和睡眠,身強體壯的人都沒法忍耐,別說一個年近八旬老人了,「痛不欲生」的狀態讓人不忍心看下去。

「如果大量服用止疼藥物,會產生一系列的藥物毒副作用,例如精神萎靡不振,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嚴重便秘,全身瘙癢等。」梁立升說,這樣的結果不僅讓老人的生活質量下降,同時家人的經濟負擔也與日俱增。在此情況下,梁立升結合主治團隊為老人進行了鎮痛泵體內植入術,即在腰椎穿刺後於蛛網膜下腔內植入一根很細的管道,通過輸注泵把鎮痛藥物持續不斷的輸入到中樞神經周圍,這樣就能達到用藥量少,併發症少,藥物副作用少,鎮痛效果好的目的,且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疼痛的程度,自行調整止痛泵的給藥量及給藥速度,而不影響患者日常活動,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明顯提高,給家人也減輕了不少負擔。

梁立升(右三)為患者做檢查

煙臺毓璜頂醫院在成立疼痛科以後,首先從解決晚期癌痛入手,包括調整患者的口服藥量、神經阻滯技術以及神經毀損技術等,梁立升針對這些課題,帶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新的診療技術應用,比如針對晚期癌控制的病人,開展了一個鞘內鎮痛泵置入術。鞘內鎮痛泵植入術是目前國內外鎮痛領域的領先技術,是一種全新的給藥方式,其安全性高、創傷小、患者耐受性好、併發症少、鎮痛效能高、效果明顯,減輕了患者對癌痛的恐懼感和家屬的心理負擔。

心理疏導先行,多管齊下讓女白領痛有「出口」

患者張女士在銀行工作,長期的工作讓她的後背和肩頸疼痛不斷。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加劇,即使是晚上休息也得不到緩解。張女士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加之多次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張女士產生了嚴重的焦慮抑鬱情緒,這種情緒甚至影響到了家庭和諧。

無法忍受病痛折磨的張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

梁立升主任根據張女士的病史和體徵診斷為後背部肌筋膜炎。但張女士剛剛生完小孩,小孩還在哺乳期,不太適合使用藥物治療,因為一些藥物會通過乳汁對孩子的安全產生一定的影響。梁立升針對張女士的特殊情況為其制定了一份專屬的診療方案—細銀針導熱治療配以心理疏導與康復鍛鍊。一方面進行心理疏導,排解心理壓力,讓張女士對自己疾病的治癒有信心。另一方面通過康復鍛鍊,改善張女士的身體狀況,加速病情的好轉,同時也可以起到維持治療效果的作用。同時為張女士進行了一次細銀針導熱治療術,該技術就是必須根據病變肌肉軟組織的解剖結構及病變部位,結合肌筋膜的理論,使用布局合理的銀質針,通過巡檢儀進行一定溫度的加熱治療,這種微創治療具有創傷少,效果可靠,恢復快,併發症少,經濟費用低的優點。

通過梁立升醫生的精心治療,張女士的睡眠和精神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疼痛的程度也完全緩解。

「就診的時候她就覺得非常地委屈,給她做心理疏導,給她治療提供康復計劃的時候,她也很委屈,都哭了,因為她得不到家人的理解。」除了關注張女士的病情,梁立升更加關注張女士的心理狀況:「她說『你看我的這個病導致工作都丟了,婆婆對我印象也不好,在家裡心情也沮喪,什麼事情也不願意幹』。於是這兩次門診我們都為她做了心理疏導,再加上康復鍛鍊的動作。」不過兩次門診之後,張女士的病情就已經得到了很大地緩解。

無獨有偶,38歲的高先生陸續出現頸肩和後背部疼痛,起初家人和同事都不以為意,但酸脹和針扎似的跳痛越來越嚴重,以至於上班時他常坐立不安,極度影響工作。他先後到到脊柱外科、關節骨科、類風溼科、康復科等尋求治療,均不見明顯的效果,後在朋友引薦下找到毓璜頂醫院疼痛科。經CT、核磁共振檢查排除其它疾病可能,最終梁立升和他的團隊確診高先生患的是頸肩部肌筋膜炎。經過一次細銀針導熱治療,高先生疼痛症狀完全緩解,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鍛鍊,他很快就恢復了健康。

「醫」路前行探索疼痛新領域,讓治療更「專業化」

記者採訪了解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成立於2014年,在此之前,梁立升有著近20年的麻醉科工作經歷。一直致力於解除患者的痛苦,多年的麻醉工作經驗也為他從事疼痛醫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梁立升(右二)團隊業務學習

麻醉和疼痛,也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發展方向的專業,雖然有相通,但是大部分的東西還是有區別的。麻醉的技術可以應用於治療疼痛,而疼痛科相對來說,更加關注的是疾病的診斷和診療方案的制定,需要細緻全面的病史採集及專業的查體,輔以必要的輔助檢查,有時還需要團隊的討論或多學科的會診,才能獲得正確真診斷,只有找準病灶所在和疼痛的原因,制定專業的治療方案,才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梁立升帶領團隊還針對肩周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梨狀肌症候群、脊神經卡壓、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等病症開展了超聲引導下的神經阻滯術和關節腔注射術研究,利用超聲設備引導,準確地把治療的藥物注射到病變的部位,就和我們長了一個「第三隻眼睛」一樣,治療效果可靠,病人痛苦小,無需反覆穿刺,而且對於患者來說花費還少。該治療方式的成功開展也有效擴大了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在山東省內以及國內的影響力。

「疼痛的發展呢,涉及很多相關專業學科的知識。這就需要更多來源於不同學科的精英共同合作,求同存異,共同推動學科的發展。我們也打算,引進骨科、神經科、風溼免疫科、精神科等方面的高層次的研究型的人才,共同的致力於疼痛發生、發展的研究,從而攻克疼痛疾病的治療。」 關於團隊建設,梁立升如是說。

此外,他還提出了疼痛發展「專業化」的目標,一是疼痛科亞專業的發展,可以分為為四個亞專業,如頸肩腰腿痛、肌肉軟組織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晚期癌痛等四個方面的亞專業方向,做到術業有專攻,使治療方案更加合理、治療更加精準、效果更佳;二是專業技術細化,使每一個疼痛科醫師具有更加熟練的治療技術,更能發揮自己的技術特色,減少治療過程中的併發症,從而保證患者的安全及滿意的治療效果。

專家簡介:

梁立升,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學科帶頭人,英國倫敦大學醫院疼痛管理中心訪問學者。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學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第一屆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煙臺市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疼痛醫學會第一屆頸肩腰腿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疼痛醫學會第一屆神經病理性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疼痛學專業委員會神經病理性疼痛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疼痛學醫師分會疼痛專科醫師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從事臨床疼痛診療及麻醉工作20餘年。主持參與市級科研課題4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5篇,主編著作3部,參編著作5部。多次獲院中青年技術標兵及優秀帶教老師稱號。擅長頭痛、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頸肩痛、腰腿痛、晚期癌痛等各種疑難頑固性疼痛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擅長使用各種微創介入技術為廣大疼痛患者解除痛苦。擅長頭痛、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頸肩痛、腰腿痛、晚期癌痛、關節及軟組織疼痛等各種疑難頑固性疼痛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採用神經及神經節阻滯與毀損療法,CT、DSA及C型臂引導下頸、腰椎間盤的化學溶盤療法,射頻微創神經介入鎮痛術,介入下臭氧治療等。率先開展三叉神經球囊壓迫術,三叉神經半月節脈衝射頻術;鞘內鎮痛泵置入術;脊髓及周圍神經電刺激術及細銀針導熱治療術等。

相關焦點

  • 毓璜頂醫院梁立升:疾病以「痛」吻你 醫者用「心」撫平
    經人介紹,她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梁立升接待了她,憑藉多年的經驗,梁立升一看便說這是三叉神經痛,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一般不能通過拍片等輔助檢查發現具體的病變位置,只能根據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和疼痛的特點診斷,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
  • 20年三叉神經痛頑疾 一小時微創「剷除」——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治療...
    她決定到正規大醫院去治療,於是李大媽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看看。「結合我說的症狀,醫生一檢查就說我這就是三叉神經痛,這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很少能通過拍片檢查出來,可以手術治療。」李大媽說,「本來以為得動大手術,正在猶豫要不要做,醫生說可以做微創介入手術,手術恢復快、不留疤痕,沒想到困擾我20多年的疼痛頑疾在1小時不到的微創手術治療後就完全治癒了,真是太先進了。」
  • 煙臺一女子20年三叉神經痛頑疾 毓璜頂醫院一小時微創「剷除」
    5月13日,記者從毓璜頂醫院獲悉,其實醫院裡有個科室可以解決絕大多數患者的疼痛問題,那就是疼痛科,科室能從頭到腳地幫患者「止疼」。梁立升(右二)團隊業務學科。她決定到正規大醫院去治療,於是李大媽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看看。「結合我說的症狀,醫生一檢查就說我這就是三叉神經痛,這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很少能通過拍片檢查出來,可以手術治療。」李大媽說,「本來以為得動大手術,正在猶豫要不要做,醫生說可以做微創介入手術,手術恢復快、不留疤痕,沒想到困擾我20多年的疼痛頑疾在1小時不到的微創手術治療後就完全治癒了,真是太先進了。」
  • 毓璜頂醫院陳鴻光: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顱神經疾病微血管減壓手術的規模和效果逐年提高,重型顱腦創傷的搶救成功率達95%左右,居國內先進水平。而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各個亞專業團隊並駕齊驅,各有所長。  很多「微觀」考量在這些探索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在陳鴻光看來,微創和快速周轉不是目的,跟得上最先進的治療方式和理念,結合患者病情給予最準確的治療,在此基礎上的「微創」和加速康復才更有現實價值。
  • 煙臺毓璜頂醫院馬黎明:刀尖兒之上走春秋
    5月7日,記者從煙臺毓璜頂醫院獲悉,心臟外科醫生的日常,如同刀尖在心臟上起舞,風險與挑戰並存,責任與壓力共勉。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外科專家馬黎明,三十年心外科生涯,主刀手術5000餘例,每每手術刀下與死神搏鬥,令業界信服,患者尊崇。
  • 毓璜頂醫院楊光詩:腳踏實地 做患者「手護神」
    這便是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副主任楊光詩的工作常態。由於手足外科大多為急症手術,患者一旦就診就需要醫生迅速反應,每一次手術都是如履薄冰,每一次治療都是針尖上繡花。被病痛反覆折磨的曲先生來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進行就診。經醫生查體後發現,董先生的左腕尺側擠壓試驗疼痛,加之左腕核磁共振檢查,考慮為三角軟骨體損傷,這種疾病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但由於傳統手術的限制,治療效果並不理想,經過科室討論以及全面評估,決定為患者進行關節面下微創手術,只有2個0.5cm手術疤痕。
  • 煙臺毓璜頂醫院乳腺外科喬廣東:為乳腺疾病患者重塑「完美」人生
    因為他心裡始終惦記的是慕名而來的病人,想的是如何精進自己的技術水平,用一流的醫學手段幫助乳腺疾病患者重塑「完美」人生。喬廣東(左一)團隊討論患者病情時刻傾聽患者心聲用先進的醫學技術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早上九點多鐘,煙臺毓璜頂醫院乳腺外科的病房非常忙碌,剛查完房的喬廣東正在解答患者和家屬的病情諮詢。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顱神經疾病微血管減壓手術的規模和效果逐年提高,重型顱腦創傷的搶救成功率達95%左右,居國內先進水平。而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各個亞專業團隊並駕齊驅,各有所長。很多「微觀」考量在這些探索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在陳鴻光看來,微創和快速周轉不是目的,跟得上最先進的治療方式和理念,結合患者病情給予最準確的治療,在此基礎上的「微創」和加速康復才更有現實價值。
  • 毓璜頂醫院專家常駐!煙臺榆悅醫養中心老人享全天候醫療保障
    該中心最顯著的特點是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全天候的醫療保障,中心內設有康護醫院, 集預防保健、慢病防治、醫療康復於一體,由煙臺毓璜頂醫院統一管理。在此基礎上,煙臺毓璜頂醫院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入住前健康體檢、專家定期查 房、會診服務。老年人病情加重或突發急症時,可通過綠色就醫通道轉入毓璜頂醫院。如何將養老真正實現「醫養結合」,是國內不少養老和醫療機構研究的課題。
  • 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楊光詩:腳踏實地 做患者「手護神」
    被病痛反覆折磨的曲先生來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進行就診。經醫生查體後發現,曲先生的左腕尺側擠壓試驗疼痛,加之左腕核磁共振檢查,考慮為三角軟骨體損傷,這種疾病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但由於傳統手術的限制,治療效果並不理想,經過科室討論以及全面評估,決定為患者進行關節面下微創手術,只有2個0.5cm手術疤痕。
  • 腳踏實地做患者「手護神」——專訪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楊光詩...
    被病痛反覆折磨的曲先生來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進行就診。經醫生查體後發現,董先生的左腕尺側擠壓試驗疼痛,加之左腕核磁共振檢查,考慮為三角軟骨體損傷,這種疾病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但由於傳統手術的限制,治療效果並不理想,經過科室討論以及全面評估,決定為患者進行關節面下微創手術,只有2個0.5cm手術疤痕。
  • 中日再生醫療臨床試驗中心落戶煙臺毓璜頂醫院
    在原中國駐大阪大使銜總領事李天然等來賓的直接推動下,煙臺毓璜頂醫院與樂敦投資(中國)有限公司、銀豐生物集團籤下合作協議,標誌著中日再生醫療科研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2021年7至9月,「對話山東—日本·山東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濟南舉行。
  • 醫者之美︱三叉神經痛專家楊超,真正的「刀尖上的舞者」
    (原標題:醫者之美︱三叉神經痛專家楊超,真正的「刀尖上的舞者」)
  • 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第42期:揭秘反覆生化妊娠的原因
    12月3日下午,煙臺毓璜頂醫院生殖醫學科聯合膠東在線網站開展公益直播課,煙臺毓璜頂醫院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馬玎做客直播間,揭秘反覆生化妊娠的原因。馬玎表示:生化妊娠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育齡婦女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驚慌,生化妊娠一般不會影響下一次的懷孕。除非發生兩次及兩次以上這樣的情況,才有必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 煙臺毓璜頂醫院30個專科獲評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數量位居全省地市級...
    膠東在線12月21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崔方榮) 近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確定2020年度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的通知》,在所評選的35個專業中,煙臺毓璜頂醫院產科、耳鼻咽喉科、風溼免疫科、婦科、骨科、呼吸內科、急診科、口腔科、泌尿外科、內分泌科、普外科、燒傷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 毓璜頂醫院孫世傑團隊:披肝瀝膽只為患者早日康復
    在人體構造中,肝膽胰脾排列緊密、結構複雜,又是癌症高發區,成為這方面的佼佼者,不僅僅是一個頭銜,更是德藝雙馨高水平的體現,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主任孫世傑做到了。  抱著一線希望,劉先生和家人找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孫世傑,診斷後,孫世傑主任決定對病人實施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個手術將是煙威地區首例,手術如果成功將填補煙威地區這一領域的空白。  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手術歷經10餘小時順利完成。
  •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賴興國醫生:以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仁心_綜合_江西...
    後來,在家人朋友的勸導下,她找到成都西南腦科醫院的賴興國醫生。賴興國醫生經常對身邊的醫務人員說,在工作中要始終把病人的需求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要始終堅持為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才能更好的幫助患者治療疾病,同時與患者建立起更多的理解與信任。
  •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院長崔樹森:醫者純粹 永在徵途
    崔樹森:醫者純粹 永在徵途東亞經貿新聞報社社長辛麗娟對話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院長崔樹森記錄那些抗「疫」日子的高光時刻純粹的醫者是什麼樣的?在三支英勇的醫療隊凱旋歸來之際,東亞經貿新聞報社社長辛麗娟走進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對話三院高繼成書記、崔樹森院長,探究三院人身上純粹醫者的魅力,追憶那些抗「疫」日子裡,屬於三院人的高光時刻!
  • 2020煙臺毓璜頂醫院第三批派遣制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本科及以下非...
    2020煙臺毓璜頂醫院第三批派遣制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本科及以下非護士崗位進行筆試的通知 2020-12-17 17:37:46| 煙臺毓璜頂醫院 根據《2020年煙臺毓璜頂醫院第三批派遣制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啟事
  • 煙臺毓璜頂醫院田文獲「山東省中醫藥傑出貢獻獎」
    1954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1958年參加山東中醫學院「西學中」班學習3年,1965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4年,1969年調入煙臺毓璜頂醫院從事臨床工作,曾任煙臺毓璜頂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煙臺市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