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學校管理流行成立家長委員會,而成立家委會的意義在哪值得思考?
01
近日,某地有網友在「政府服務直通車」後臺反映孩子所在學校在疫情期間組織學生統一購買教輔資料。當地政府回復稱,此過程中學校班主任、老師均沒有任何參與行為,也沒有從中謀利,是家長委員會聯繫的圖書商,本著學生自願的原則訂購了部分輔導資料。
也就是說,讓學生購買教輔資料是實事。作為一名老師其實特別理解,在當前開展線上教學之時,出於安全的考慮,教材和統一徵訂的教輔沒有發到學生手中,單一的收看老師上課的視頻沒有什麼學習效果,讓學生購買少量教輔資料也是為學生學習考慮。
但是為什麼要統一購買呢?不知道現在統一讓學生購買資料是一件很敏感的事嗎?老師統一一下書名,讓學生自行在網上購買不就能解決問題?說是學生自願購買,如果真是所有學生都自願,為什麼會有家長舉報呢?
事件發生後,當地主管部門回復把學校和老師撇得清清的,說是家長委員會的行為。這讓我聯想到近年來,只要有學校老師有了亂訂資料亂收費等不規範的行為,如出一轍地把所有的事都推給家長委員會。一樣的材料一樣的配方,什麼時候家長委員會成為學校不規範辦學行為的「擋箭牌」?
02
國家很早就提倡各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教育部在2012年還專門出臺了《關於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建立家長委員會,對於發揮家長作用,促進家校合作,優化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意見也明確:家長委員會應在學校的指導下履行三項職責。參與學校管理。對學校工作計劃和重要決策,特別是事關學生和家長切身利益的事項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予以支持,積極配合。對學校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監督,幫助學校改進工作。參與教育工作。發揮家長的專業優勢,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發揮家長的資源優勢,為學生開展校外活動提供教育資源和志願服務。發揮家長自我教育的優勢,交流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溝通學校與家庭。向家長通報學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準備採取的重要舉措,聽取並轉達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向學校及時反映家長的意願,聽取並轉達學校對家長的希望和要求,促進學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
03
建立家長委員會的目的是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中,加強家校溝通,而不是讓家長委員會成為學校和老師不規範辦學行為的「擋箭牌」,家長們怎麼就成了「背鍋俠」?
近年來,只要是網絡上爆出有學校或老師有什麼違規行為,最後一回復,統一的口徑都是家長委員會幹的。年初看到一名網友寫的一篇文章,他是孩子所在學校家委會主任,學校想統一補課,讓他這個家委會主任代表家長們籤字。用他的原話說:
讓我們幾個家長委員會的人給籤字,這樣就代表了家長的意願。換句話說,如果一旦將來有人舉報,或者出了其他事情,我們的籤字就成了一道擋箭牌!
最後為了孩子,他妥協了。因此他的文章說,自己就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委員會主任。
當然,現在家委會變了味也並不只是出在學校身上,有家委會組織給老師過教師節送禮等事情也常有發生。去年還爆出一個學校班級家委會要家長交錢給孩子的教室裝修的事。
04
同時我還發現了另一個問題,現在有些學校,特別是發達地區的名校,學校接待各種各樣的參觀學習的活動多,每一次大型活動,學校總是讓家長來組織接待工作。
過年一次去深圳的某學校參觀學習,看到一個個穿戴整齊,身上掛著綬帶的家長忙前忙後,內心很有感觸。與其中的一位家長簡單的交流了一下,她告訴我差不多一周要安排一天到學校參與活動。我問她如果家長工作忙走不開怎麼辦?她說家長工作忙也要抽時間,當然有家長真沒時間,學校也能理解。
話雖這樣說,但這裡卻有另一個問題,輪到哪位家長到學校輪值,家長不能來,家長們心裡是不是會不安,他們是不是會想,老師會不會對我有意見,認為我不支持學校工作?這會不會影響到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在我看來,家長委員會的成立有其積極的意義,但成立家長委員會的初衷卻肯定不是讓家長們成為學校的志願者,更不是讓家長成為學校的「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