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業都有專業和業餘之分,投機行業同樣如此。
相對其他行業,由於進入門檻相對比較有形,所以業餘者和專業者同場競爭的現象很少見。
但是有趣的是,作為最複雜的資本市場。
卻始終長期充斥著專業和業餘選手之間的正面競爭,大約這就是一勝二平七負的來歷。
交易是一趟艱苦的旅程,當我們踏進交易市場的時候滿懷信心、充滿期望。
多年後才發現,交易並沒有我們當初想像的那麼美好,真是一入侯門深似海。
財富和情感上的痛苦,時時伴隨著我們的交易生涯。
之所以一直交易做不好,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我們用的是自己虧不起的錢來做交易,或者說,剛開始能虧得起。
但是在交易的後半段用的是借來的錢,刷信用卡的錢來做交易。
這樣做交易就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已經到了懸崖邊。
每個股票投資者在其交易生涯中都會遇到許多困難。
比如,重大虧損,爆倉出局,面對恐懼,生存壓力,一些投資者被困境直接擊敗,面臨被淘汰。
有些人在困境中掙扎了很長一段時間,還不夠堅強,仍然被拋棄。
但是有少數的投資者,會在困境中抵抗壓力,抵制那些負面情緒,刻苦總結學習,然後突破。
交易是人性的放大器,因此當投資者獲得利潤時,必然會覺得自己聰明強大,天生就是交易高手。
在這個階段,大多數人只會總結勝利的經驗,加強成功的快感。
投資者自己,投資者自己的情緒正是在這個風險市場上生存和發展的敵人。
交易中往往自己的情緒被交易者當成自殘的武器用來對抗市場。
事實上,市場就是市場,市場沒有感覺,也沒有感情,它自始至終並未傷害過你。
可笑而可悲的是,多數的投資者被自己的情緒打敗了。
很多人認為自己在股市,交易的是機會、是價格的波動、是行情的變化。
這都沒錯,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我們實際上交易的是我們自己認為的機會。
我們預期的價格波動、我們預測的行情走向,說到底,我們交易的是自己的想法。
如果這個想法和市場的表現吻合度高,則能賺到錢,反之則要虧錢。
想要在交易中,做好並持久下去,就必須要打磨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投機準則。
當然對於參與時間較短的朋友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投機準則,是在你長期的實戰交易中反覆摸索出來的。
根據自己的性格偏好,總結出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
縮量是相對的
單純的縮量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我們一般需要先對縮量前的放量去看。
再從他們的相互位置去看,可以分為高位放量後的縮量、低位放量後的縮量。
高位放量下跌很多時候是主力不顧一切出貨的一種表現。
而後面出現縮量時往往是主力已經沒有對股價做出控制,也並不在乎股價走勢是怎麼樣。
而剩下在裡面的散戶也沒有辦法控制股價,所以常常就會在K線圖上顯示量價無序的情況。
高位放量滯漲的情況,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主力出貨手法。
但當主力出貨完後,會有很長時間縮量的下跌,下跌過程中也會常常出現好幾次地量但不是低價的情況
股票縮量下跌意味著什麼
對於個股來說莊家為了能夠吸貨打壓股票的價格,但是股票的成交數量並不是特別的大。
說明散戶惜售這種時候應該進場,莊家在這種時候也會拉升股票的價格,從而能夠更好的方便自己吸貨。
在這裡還想提醒每一位投資人說量下跌之後繼續下跌的可能性也是比較大的。
但是是不是一路的下跌到底總是在中間出現短暫或者是一定的調整。
縮量下跌對於大盤而言,是個調整過程或分歧階段,短期漲跌看後面的消息的方向了,利空消息將導致下跌,反之向上。
股票的縮量下跌意味著股價會止跌,然後進入盤整狀態。
股價在下跌過程中不放量是正常現象,沒有接盤因此拋不出去,沒有人願意割肉。
實盤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無量陰跌天天跌的現象,只有在出現恐慌性拋盤之後,再次放量才會有所企穩。
下跌無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下跌初期,接盤少。
另一種是下跌末期,持有者惜售,拋盤減少,預示將有反彈出現。
下跌無量,說明前期主力無出局意願或者無法出局,只能委曲求全,捨命陪君子,與普通投資者一起暫時同患難。
一旦大盤企穩,該類股票的價格離套牢密集成交區較遠。
反彈過程中解套壓力輕,下跌時無量,反彈時也將無量。
其反彈的力度自然會加大,市場對該類股票的跟風也最熱烈。
一旦出現縮量下跌通常情況下這種下跌趨勢都會延續一段時間,形成較完整的下跌趨勢。
除非有突發性利好或公司運營方面的實質性改變才會使得縮量下跌的態勢出現扭轉,否則股價大多以縮量陰跌的態勢持續下去。
此時市場處於弱勢,極小的成交量就能引發股價大跌。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應儘快出局,等市場成交量有所恢復,股價再次上揚之後在進場。
縮量下跌,如何看盤
當股指開始調整時,第一天的量很大,隨著股指的不斷下跌,成交量急劇萎縮。
當成交量萎縮到一定程度後,展開反彈,這就是縮量下跌最後走出的轉強特徵。
當股指開始反彈時,如果量能逐漸萎縮,就是一個反轉的特徵。
如果某一交易日,突破放量後,股指被拉高。
但隨後量能開始降低,並且領漲的藍籌股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這意味著反彈結束。
反轉的時候,量能會隨著指數的上漲而穩步上升,一定要有價量配合。
其實所謂的牛市,即大盤所達到的一個又一個的峰位,都是由增量資金進入所堆積的金山和銀山而形成的。
如果沒有了增量資金的流動,大盤上漲了,投資者的心態也不會踏實。
那麼低位的放量後又是如何呢?
從上面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可能是下跌中繼的縮量,也有可能是真的到了底部的縮量。
下面我們從一些案例來看看這兩種情況如何分辨
我們先來看看下跌中繼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雖然下跌過程中不斷出現地量,但是卻沒有止跌,後面不斷創新低。
所以只是地量的話,不能說就是地價了。
這種有放量後才出現縮量的是否就可以認為是到底呢?
當然還是不能確定的,主力建倉後,也是有可能出現破位的,原本放量區域反而成為後面反彈的壓力。
所以這也有可能只是下跌的中繼,這種情況在縮量下跌的行情中經常可以看到。
另一種低位放量後的縮量洗盤,會有怎麼樣的不同?
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主力建倉後縮量洗盤,再試盤的過程。
後面股價重新回到並突破建倉位置,這樣就證明了前面就是建倉後的縮量洗盤,而不是下跌中繼。
大家可以點擊頂部藍色關注筆者,然後給我發消息,更多股市心得和交易技巧,每天第一時間就可以看到。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