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令人心動的offer2》中,加油團成員們談論起了對裸辭的看法。周深因此回憶起了自己在烏克蘭留學時的經歷,當時因為做著不適合自己的事情,感到非常的痛苦。他認為裸辭在某種程度上是在解救自己。有過裸辭經歷的人看到這句話一定深有共鳴吧?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裸辭從來不是褒義詞,特別是當HR問你離職原因的時候,一種無形的壓力就會襲來。很多人認為職業生涯能夠無縫連接,才是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完美的表現。有時候裸辭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說明你沒有找到下家卻不得不辭職。還會有些人認為,這種辭職是不是被動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被辭退?
其實,裸辭只是一種工作的狀態而已,就像聽音樂按下了暫停鍵,想找到一首更好聽的曲子,卻沒找到。生活不是只有工作一種方式,切換一下狀態,不過是生活中的插曲而已。
在春天裡,暖風吹,燕兒飛,花兒還沒綻放,因為缺一場春雨來滋養。難道你會覺得花兒有問題?
小葵要說的是,未來是一個不確定的時代,沒有人會在一個公司待一輩子,公司的崛起與衰落也是迭代得越來越快,找到合適的公司也越來越不容易。除了本職工作,副業的興起也說明了人們要有多重保障,每個人越來越像一個超級個體,可以和各種公司合作互聯,不再是簡單的一個人一個公司,而是一個人N個公司,N種身份。
一個廚師,可能是一個司機,也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的部長等等。一個人賺錢的方式可能包括工資、收租、網店、代駕等多種途徑。工作可能只是其中一種而已,甚至連一種都沒有佔到。
對於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從一家公司裸辭,說明不了什麼,既不能說明他能力不行,也不會說明他不負責任,對自己沒有規劃。相反地,從一家公司毫無牽掛地離開,不拖泥帶水走一遭,還能給自己喘息的機會,反思和深省一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樣才是正常的。否則一個人就像一個機器,不停地運轉,遲早會崩潰。人需要有時間停下來,思考,不然靈魂會跟不上身體的節奏。
當一個人在一個不喜歡的環境裡待著,就像一粒種子在一個被汙染的環境裡腐爛一樣,如果不換一個土壤,它只能爛掉,當心都壞了的時候,就成了「廢材」,換一個環境,有了新鮮的空氣和土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麼?
有人會說這個時代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職場對職業生涯中斷的人來講非常不友好。是得,不知從何時起,人們沒時間停下來,甚至都沒時間迷茫,但迷茫和失誤從來不會放過我們,如果心已經不在一件事情上,還能指望做出多麼精彩的業績麼?
人們學習和掌握了很多工具,幫助人類更好地完成工作,工業革命以來,人們對科學和技術的崇拜到了一種狂熱的地步,網際網路的發展更是加速了社會的變化,人們在追逐新科技和新熱點的路上狂奔著。
就像這兩天比較火的一個視頻,是烏魯木齊市一個女孩總是踩點上班,成為公司網紅,在臨近上班的時間點在馬路上一路狂奔,有人說不去國家隊可惜了,真的是邁著甩開一切的步伐,跑出了一道「風景」,同事和老闆為了拍她奔跑上班的視頻,竟然都提前到公司,就為了在窗口拍視頻。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的人覺得這個女孩可愛,有的人覺得她可以去國家隊,但誰體會到了她拼命奔跑的辛酸和疲累?
這位女孩難道不能早5分鐘出門麼?可能,在她的價值觀裡,那5分鐘用來睡覺會更合適。同樣地,我們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難道不能停下來休息一會嗎?有人覺得這樣的停頓是值得的,也是為了自己能更好地開展下一份工作。是誰規定一個人只能向前?生命都是一個螺旋前進的過程,誰也不是出生就不停地前進的。
大家羨慕那種天才,可是天才畢竟是少數人,多數人是做不到毫無中斷地向前的。公司在招聘的時候喜歡「掐尖」,那些「不夠尖」的人,才是大多數。當社會對大多數人不友好的時候,就是需要變革的時候。
當35歲、裸辭等職場招聘條件越來越苛刻時,要麼催生出一批自己創業的大齡職場人,要麼造就一批失業人員,湧入更低端的崗位,比方說菜市場,然而前一陣菜市場也不太友好,規定了女性要45歲以下。
職場的本質是一群人合作打造一個產品或服務,並以此獲得勞動報酬,勞動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當這個勞動被不斷壓榨,不斷提升效率,人們只會把自己逼入死胡同裡,捨棄健康的身體和靈魂,不得已提前「退休」。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接受「裸辭」,給職場人一個喘息的機會。關於裸辭,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可以關注我,職場小葵,一個老HR的解憂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