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字是有口不言或閉塞不通的狀態,否卦與泰卦寓意相反,否態是小人得勢,其卦辭大往小來,表明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內陰外陽,內柔外剛,內小人外君子,實為小人道長君子道消的環境。
否卦象辭說,否態下的君子應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也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一旦順應了否的環境,就可能幫小人招惡果。否卦下坤,初六爻辭,拔茅其以其匯貞與泰卦相同,但用力向下,意為退守裝傻。六二爻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意為堅守正道,警惕不為上所亂。六三爻柔居剛位,提防與上合流蒙羞。九四爻有命無咎,疇離祉,聽上面指令並少出餿主意就無咎。九五爻:休否大人吉,喻意否到九五可休止見吉祥,孔子對九五爻的註解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上九爻:傾否,先否後喜,就是把去否的力量傾覆掉,才能否極泰來。
泰到否只有一步,而從否到泰要經過六十二卦之遙。若想走捷徑達泰來,就要以人為的方式來加速,通過兩爻對換爻之,能把否卦調成益卦,益卦顛倒過來就是損卦,把損卦上九與六三爻對調就變成泰卦。卦的爻之可牽一髮而動全身,卦的相綜互錯的等等變換,意味著事物背後的複雜關聯。
否與泰卦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磨合,目的是用人力的爻之保泰去否。否泰之變告戒人們,事物由盛而衰要快過由衰而興的轉變,人在不得意時還能保持君子心態,一旦得意往往瞬間變小人,小人逆取就是說不擇手段上位,而後可能改變心態順守,那麼,寬容逆取順守的人也算是有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