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是我國特有的名貴珍稀瀕危觀賞樹種(瀕危等級:國家Ⅱ級),其樹形多姿,四季蔥鬱,枝條稠密,挺拔茂盛,加上極具裝飾性的樹皮美麗奇特,深受人們喜愛,是東亞唯一的三針松;我國有著千年以上的白皮松栽培歷史,在華東地區的蘇州園林中應用廣泛。白皮松同樣也受到了海外園林的青睞,自1846 年就已被引入到歐洲和北美洲,被外國植物學家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樹種之一。
「葉墜銀釵細,花飛香粉幹。寺門煙雨裡,渾作玉龍看。」明人張著的《白松詩》,是對白皮松的形象刻畫。唐代大詩人王維三隱秦嶺北麓終南山,留下傳世佳作《山居秋溟》:」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為後人留下時代傳誦的隱者之歌。詩中之松便是白皮松。
▼拙政園的白皮松(網絡)
▼常綠喬木(2016.4.13興國園)
▼花果同株(2016.4.13興國園)
▼(2016.9.29興國園)
▼(2016.9.14長江飯店)
【分布區域】
為我國特有樹種,產於山西(呂梁山、中條山、太行山)、河南西部、陝西秦嶺、甘肅南部及天水麥積山、四川北部江油觀霧山及湖北西部等地,生於海拔500-1800米地帶。蘇州、杭州、衡陽等地均有栽培。
▼樹皮片狀剝落(2016.9.14長江飯店)
▼(2016.4.13興國園)
▼三針一束(2016.9.29興國園)
▼(2016.9.29興國園)
▼穗狀花序(2016.4.13興國園)
▼球果(2016.9.14長江飯店)
▼球果(2016.9.29興國園)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ex Endl.)松科松屬常綠喬木,別名白骨松、三針松,白果松,虎皮鬆,蟠龍松。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3米;有明顯的主幹,或從樹幹近基部分成數幹;枝較細長,斜展,形成寬塔形至傘形樹冠;幼樹樹皮光滑,灰綠色,20年後樹皮成不規則的薄塊片脫落,露出淡黃綠色的新皮,老則樹皮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脫落,脫落後近光滑,露出粉白色的內皮,白褐相間成斑鱗狀;一年生枝灰綠色,無毛;針葉3針一束,粗硬,長5-10釐米,徑1.5-2毫米,先端尖。雌雄同株,雄球花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l釐米,多數聚生於新枝基部成穗狀,長5-10釐米。球果通常單生,初直立,後下垂,成熟前淡綠色,熟時淡黃褐色,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5-7釐米,徑4-6釐米,有短梗或幾無梗;種鱗矩圓狀寬楔形,先端厚,鱗盾近菱形,有橫脊,鱗臍生於鱗盾的中央,明顯,三角狀,頂端有刺,刺之尖頭向下反曲,稀尖頭不明顯;種子灰褐色,近倒卵圓形,長約1釐米,徑5-6毫米,種翅短,赤褐色,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1月成熟。
【生長習性】
為喜光樹種,耐瘠薄土壤及較乾冷的氣候;在氣候溫涼、土層深厚、肥潤的鈣質土和黃土上生長良好。深根性,但能在淺土層上生長,不喜歡高溫高溼,要求土壤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栽植地,pH值適應範圍為6~8。對溫度適應性強,可耐-30℃低溫和40℃炎熱。壽命長,生長緩慢。抗二氧化硫及煙塵。
【栽培管理】
庭園綠化觀賞多選用大苗。栽植地點應選在地勢稍高,土壤疏鬆、排水通氣良好的地方,低洼積水或土壤粘重之處,可事先築高臺或換土後栽植。移植土球應為樹苗根徑的10~12倍,新栽樹木要立支架,以防被風颳倒。枝幹生長緩,一般不必整形,但如想培育單幹型樹冠,可在栽植時將基部側枝剪去,如想培育多幹型,則可把主稍剪去,促發分枝。
【實際應用】
1、白皮松樹型如塔,樹姿雄偉,樹冠翠綠,樹皮白色或褐白相間、極為美觀,在園林綠地中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群植均很美觀。古代常植於宮苑、寺廟、古剎、庭院、公園。也可做盆景材料。
2、白皮松環保抗汙性能好,對二氧化硫及煙塵的汙染抗性強,是汙染地段和華北地區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也可作為極好的公益生態林和防護林種植,其在降低風速、阻滯塵埃、抗擊汙染等方面能發揮強大的作用。
3、心材黃褐色,邊材黃白色或黃褐色,質脆弱,紋理直,有光澤,花紋美麗,比重0.46。可供房屋建築、家具、文具等用材;
4、松果可入藥,稱為白松塔,性溫味苦,花粉及種子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