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健身的朋友來說,測試體脂率(BFR)似乎已成為家常便飯,可對於不喜歡運動的朋友來說,這些專業術語難免有些枯燥。不過等你耐心看完這篇文章之後,相信你一定會明白的~
本次評測體驗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外觀+功能,其中外觀篇包括設計用料、實際體驗感受等,功能篇主要是測試效果,數據如何解讀等。
身為一個健身愛好者,見過太多的體脂秤,繁複鄙俗的設計顯然徵服不了熱愛藝術的肌肉男。而堅持走極簡路線的小米體脂秤,讓你最愛的那一抹白,精緻的讓人過目不忘,瞬間似乎讀懂了什麼叫做怦然心動。
輕輕打開外盒拿出小米體脂秤,輕薄的讓你毫不費力。比一枚5角硬幣直徑還要薄的身體,讓它可以任意收納在家中的角落裡。一臺體脂秤、一份說明書、四節7號電池,簡單好用。
小米體脂秤整機採用了ABS工程塑料材質,同時表面還做了防滑紋處理。內置的一體成型鋼板,不僅強度更高,而且更安全,站在上面的時候感覺非常穩。
由於採用業界成熟的 BIA 生物電阻抗技術,搭配 304L 不鏽鋼金屬電極,相比其他類型的生物鍍膜電極片或鋁製電極片,測量更為精準,抗氧化能力更好。
小米體脂秤給我最為明顯的感受除了乾淨簡約的白之外,四個非常明顯的不鏽鋼金屬電極片,以及大圓角和大腳墊的設計,非常貼心。平滑順暢的邊角處理不經意間彰顯出我米對於品質的用心追求。
看了小米體脂秤之後,你是不是也想踩上去感受一下呢?除了能夠準確測量你的體脂含量之外,它採用的交流測脂技術,比業界通用的直流測脂技術更為可靠,先進。僅需測試一次,就可以分析體重、BMI、肌肉量、基礎代謝、 內臟脂肪等級、骨量、水分、體脂率、體型、身體得分,共 10 項人體數據。
小米體脂秤實際使用起來也非常簡單,只需要下載小米運動App,登陸之後按提示綁定小米體脂秤,光腳踩在四個圓形電極位置,1分鐘左右,小米體脂秤就可以為你輸出各項身體數據指標。
所謂體脂率就是你身體裡的脂肪含量和體重之比,又稱體脂百分數,反映身體裡脂肪含量的多少。也就是說同樣身高體重的人(排除穿衣品味和體態等問題),一個體脂率高的人很可能看上去要比體脂率低的那一個要臃腫。
男生的體脂率對照表(數據來自網絡)
4%~6% 健美運動員最理想的競技狀態。
7%~9% 背肌顯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塊更加明顯(健美運動員競技狀態)。
10%~12%全身各部位脂肪不鬆弛,腹肌分塊明顯。
13%~15%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鬆弛,腹肌開始顯露,分塊不明顯。
16%~18%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較鬆弛,腹肌不顯露。
女生的體脂率對照表(數據來自於網絡)
8%~10% 極少數女運動員達到的競技狀態
11%~13% 背肌顯露,腹外斜肌分塊更加明顯(女子健美運動員競技狀態)
14%~16% 背肌顯露,腹肌分塊更加明顯。
17%~19%全身各部位脂肪不鬆弛,腹肌分塊明顯。
20%~22%全身各部位脂肪不鬆弛,腹肌開始顯露,分塊不明顯。
23%~25%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鬆弛,腹肌不顯露。
26%~28% 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明顯鬆弛,腹肌不顯露。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主要是衡量你身體胖瘦的標準。過輕:低於18.5,正常:18.5-24.99,過重:25-28,肥胖:28-32,非常肥胖:高於32。
看到這裡相信你對於小米體脂秤有了一定的了解,無論從外形設計還是功能體驗,簡單好用值得喜歡運動的你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