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富縣:秸稈打包 變身「飼草銀行」

2020-12-16 瀟湘晨報

富縣是農業生產大縣,種植近8萬畝玉米、水稻及豆類。為了處理好秋收後產生的大量秸稈,縣上開展飼草收貯打包工作,讓秸稈變廢為寶。

初冬時節,記者在富縣直羅鎮看到,大型秸稈還田機械正在忙碌穿梭,將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秸稈就地粉碎,然後均勻拋灑在地表,隨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爛分解。

富縣直羅鎮安家川村村民 王輝:現在全程機械化作業,再不用老百姓人力往出清理秸稈,秸稈打到地裡全當上肥,給老百姓減少了經濟負擔,這個政策好。

一邊是秸稈還田,一邊是變廢為寶,在張家灣鎮的田間地頭,玉米秸稈打包機正在忙碌作業,秸稈經擠壓打捆後,體積縮小,減少了貯存佔地面積。當地群眾也由「冬閒」變為「冬忙」,將這些打包後的秸稈拉運回家當作牛羊飼料或賣給養殖場。

富縣張家灣鎮張家灣村村民 周世成:今年打成飼草一畝地能打一噸,平均一噸能賣550元,今年賣飼草的利潤就比去年一畝地高出四百多塊錢。

據了解,富縣張家灣鎮共種植玉米和水稻15900畝,採購了15臺飼草打包機全面開展飼草收貯打包工作,讓秸稈變身「飼草銀行」。

富縣張家灣鎮鎮長 曹延河:我們張家灣鎮結合合作社帶貧益貧的機制把秸稈粉碎還田後再給貧困群眾的地通過配套每畝地40元,然後再深翻,真正的把粉碎以後的玉米秸稈讓它發酵,改變土壤的有機質,提高土地肥力。

富縣通過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及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有效破解秸稈焚燒汙染環境「頑疾」,實現經濟和環保雙豐收。目前,富縣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在川道的牛武鎮、茶坊街道辦、張村驛鎮、直羅鎮和張家灣鎮已經全面展開。

富縣農機中心主任 段雙定:富縣秸稈綜合資源大約為8萬多畝,主要採取兩種形式,飼料化和機料化。目前,我縣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進展順利,還田和飼草利用工作接近尾聲。

延安市融媒體中心通訊員 張偉莉 王菲

【來源:延安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長江商報公益聯盟力促延安特產直銷華中 富縣有機蘋果與中商超市...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公益聯盟隊員與延安富縣高塬玫瑰有機蘋果負責人孔建軍共話公益助農。長江商報公益記者李璟江楚雅「我很感動,沒想到湖北的媒體如此有情有義,能這樣扎紮實實幫我們宣傳和銷售延安蘋果。」作為陝西延安富縣高塬果業專業合作社(下稱高塬合作社)的總經理,他這次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帶著首批約1萬斤富縣有機蘋果抵達武漢,第一次讓陝西延安的富縣蘋果實現了華中地區直供,填補了延安有機蘋果在湖北地區的市場空白。
  • 新民市:秸稈打包離田環保又增收
    秋收結束,秸稈打包離田與秋季整地相繼開始。在新民市梁山鎮湯屯村,將田裡的秸稈打包變現成為新趨勢。記者採訪時看到,新浩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玉米秸稈打包機在田間忙個不停,把殘留在地裡的廢棄秸稈收集起來,擠壓綑紮成方方正正的「草磚」等待運輸。
  • 秸稈機械化利用「好戲連臺」
    農田裡隨處可見打包成捆的秸稈,等待運輸離田。梁闖 攝初冬時節,田野一片蕭瑟。19日,在農安縣三崗鎮的農田裡,摟草機、打包機、撿拾機、還田機等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機具正在往返作業。數萬噸秸稈有的被粉碎還田,有的被打包成捆送往養殖場,還有的將作為熱力燃料離田加工……秸稈處理不再靠燃燒。「秸稈全量化處置,全指望這些農機設備,全程機械化作業縮短了作業時間,有效解決了田間焚燒秸稈帶來的汙染和危害。」三崗鎮副鎮長李東升介紹說,全鎮禁燒區15.5萬畝耕地,將逐地塊排列時序,科學合理調配農機具,6.3萬噸秸稈將全部還田離田,從源頭杜絕秸稈焚燒。
  • 化身纖維、變身板材、提取聚乳酸……秸稈製品琳琅滿目 小秸稈 大...
    化身纖維,織出與普通純棉無異的衣服;變身板材,搭建起紋理漂亮、防水隔熱的美麗小屋;提取聚乳酸,製成可降解塑膠袋和一次性餐具……  近年來,琳琅滿目的秸稈製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活中。作為秸稈資源大國,我國的秸稈產業化之路進展如何?有哪些將秸稈變廢為寶的好做法?秸稈利用過程中還存在哪些難點?記者進行了採訪。
  • 陝西富縣:亮眼彩繪扮靚城市新貌
    近日,陝西富縣茶坊街道沿途的鐵路橋梁、橋墩被換上了「彩色棉衣」,上面畫滿了樹木、動物等,這些作品讓冷冰冰的水泥有了一種親和力,也為這個冬日增添了一抹鮮豔色彩。圖為:彩繪覆蓋了冰冷的水泥圖為:橋墩上面有「人家」「我們受富縣住建局邀請,對這座橋梁進行美化,希望富縣越來越美,就像畫上的一樣。」畫師齊洛說道。
  • 小秸稈 大產業
    國家推薦性標準《秸稈收儲打包體系建設規範》參編單位徵集經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於組織執行2019年第四批國家推薦性標準計劃的通知》(供銷科標字【2020年03號)文件批覆,中國再生資源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安徽省質量和標準研究院作為起草單位,起草推薦性國家標準《秸稈收儲打包體系建設規範》。
  • 【非遺故事】陝西富縣燻畫:當剪紙遇上「煙火氣」
    在富縣,有一種民間藝術珍品,是剪紙經過「煙燻火烤」後的升級版,然而對這種藝術門類,知之者甚少。這就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富縣燻畫。在富縣,燻畫與剪紙「珠聯璧合」,成為民間手工藝精品。
  • ...吐」出「黃金棒」——石家莊市開展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效果好
    2020年,石家莊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在97%以上。其中,通過機械還田的形式利用秸稈,能夠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通過青貯,把秸稈轉化為優質飼料,可發展畜牧養殖;通過秸稈沼氣、秸稈壓塊、秸稈發電等能源化利用,推進農村新能源開發利用。
  • ...警營慶生表關懷—富縣交警大隊工會委員會為會員慶祝生日
    歲末年初,1月14日,富縣交警大隊工會委員會主席任志剛及工會委員一行4人為會員唐勤貴送上生日祝福,溫情的一幕一掃冬日的寒冷,熱血而又直擊心靈。當天上午,唐勤貴和往常一樣,正撲在電腦前忙碌的工作,一份幸福突然而至,工會領導和委員們共同為他送上生日蛋糕和祝福語。「很意外,也很驚喜,非常感謝組織的牽掛與關愛!」唐勤貴接到生日蛋糕後,激動驚喜之情溢於言表。
  • 秸稈竟可以建房子、制桌椅、提取新材料
    變身板材,搭建起紋理漂亮、防水隔熱的秸稈草屋;厭氧發酵,配製出可供牛羊食用的營養飼料;提取二氧化矽,廣泛應用於橡塑製品、日用化妝品等生產領域……11月13日至14日,在2020年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上,500平方米的阜陽館內,阜陽市參展企業展出的「拳頭」產品,讓觀展者和客商大開眼界。
  • 【秸稈綜合利用】林源鎮:秸稈離田工作有序推進
    【秸稈綜合利用】林源鎮:秸稈離田工作有序推進 2020-12-21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方水土丨富縣燻畫:當剪紙遇上「煙火氣」|手工藝人|剪紙|魯躍芳|...
    在富縣,有一種民間藝術珍品,是剪紙經過「煙燻火烤」後的升級版,然而對這種藝術門類,知之者甚少。這就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富縣燻畫。在富縣,燻畫與剪紙「珠聯璧合」,成為民間手工藝精品。農閒時節或逢年過節,當地婦女聚在一起,畫的畫、剪的剪、燻的燻,許多人家的炕頭、牆壁、碗架等各處貼著燻畫,五彩紛呈,美不勝收。
  • 澄邁:秸稈有效處理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把粉碎後的秸稈青貯起來,賣給需要它來餵牛、羊的客戶,實現有效利用。」近日,在位于澄邁縣永發鎮的澄邁潤來種養殖農民合作社,工人們將粉碎後的秸稈塞到全自動化設備進行壓縮打包。據澄邁潤來種養殖農民合作社理事長王成軍介紹,合作社將回收的秸稈經過粉碎機粉碎細化後,再經密封打包儲存等工藝處理,最終成為牛、羊的青貯飼料,實現秸稈飼料化利用。
  • 用好了,秸稈也能「變」牛肉
    今年,通河縣清河鎮將秸稈處理放手交給合作社,肥料化、燃料化、飼料化等多種形式利用為農家院帶來新收益,農戶更有幹勁了,腰包也跟著鼓起來。自從收完糧食,建農秸稈綜合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於學良就沒閒著,在1.5萬平方米的燃料壓塊加工廠內,機聲轟鳴加班加點趕工作業。
  • 秸稈發電 變廢為寶
    伴隨著引擎的轟鳴聲,打捆機在高平市廣闊的農田裡進行秸稈收集打捆作業。打捆機所過之處,玉米秸稈便自動打包成塊,散落在田地裡。「自從去年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投產運營,我就往這裡送秸稈了,幾天送一車,一年差不多能送100多噸。」
  • 機器「吃」進秸稈「吐」出飼料,膠州小鎮集體回收秸稈變廢為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震 通訊員 劉芬 膠州市鋪集鎮作為傳統農業鎮,每到收割時秸稈處理就是大難題,今年,鋪集鎮設立秸稈收儲運中心,運用機械將秸稈變成飼料,萬畝秸稈可為農民增收20餘萬元。6月19日,在山東省膠州市鋪集鎮馬家村的麥田裡,伴隨機器的轟鳴聲,一臺臺秸稈撿拾打捆機,像「清道夫」一樣,「吃」進一根根秸稈,「吐」出一捆捆稻草方塊。「今年一畝地能打這樣的捆12-15個,打一畝地的人工機械成本30元左右,零賣一個捆能賣5塊錢,大客戶按噸要,一噸能賣到150-200元,這樣的小麥秸稈捆供不應求。」鋪集鎮秸稈收儲運中心負責人鹿炳展說。
  • 「復工復產」昌黎:秸稈回收 變廢為寶
    時下正是春耕備耕的季節,以往農作物收割後留下來的秸稈,是一件令農戶頭疼的事,成堆的擺放在一起,不僅佔地方還影響春耕,想要處理也找不出好的辦法。如今,昌黎縣朱各莊鎮老雨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不斷探索秸稈處理的新出路,引進十幾臺多種秸稈處理機械,將秸稈「變廢為寶」,出售賣錢,提高了農戶的收入,也保護了環境,徹底解決了當地百姓秸稈處理這一「老大難」的問題。
  • 中國農村玉米秸稈的加工再利用,是未來養牛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牛是草飼動物,對於飼草的要求不高,尤其是優質牛更是耐粗飼。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區所產出的農作物有區別,要根據自己地區所生產農作來飼養,這樣就給養殖戶降低成本帶來了非常好的渠道。南北差異比較大,飼餵的草料也不同,有青料,有乾料,有青儲黃儲,還有一些地區餵玉米芯的。其實不管給牛餵什麼,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增加養牛的收益。下面東哥主要介紹介紹玉米秸稈的利用,給廣大養牛人一個非常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