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洞察家族財富管理
Photo by Adrien on Unsplash
1.
新冠疫情深刻改變了全球奢侈品版圖,即便疫苗最終挽救了歐洲和美國,奢侈品牌「向東看」的勢頭也不會停止。
不少業內人士的看法是,預計未來奢侈品牌會在亞洲開展更多業務。與此同時,削減巴黎和米蘭等城市客流量減少的門店,也是它們的當務之急。
顧問公司Savills PLC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設計師品牌在亞洲開設的精品店數量,超過其他任何地區。
歐洲通常是最受此類品牌歡迎的新店開設目標地區,但Savills PLC的歷史數據顯示,今年是歐洲的受歡迎程度首次被其他地區超越。
而在同一時間段裡,這些品牌在北美地區新開門店的數量,佔全球新開門店總數的比例較去年同期減少一半。
各行各業熱炒的東西方「權力轉移」,今年率先在奢侈品領域實現了。而對中國來說,奢侈品消費持續向本土市場回流,其實是一件好事。
2.
設計師品牌在亞洲開設最多的精品店數量,而中國又在亞洲佔據主導地位,這對長期觀察奢侈品領域的分析師而言,並不出人意料。
事實上,今年大部分新開的門店,都在中國,尤其是內地。在經歷年初的封鎖時期後,中國的奢侈品需求已經迅速恢復,支撐了各大品牌的雄心壯志。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2020年迄今,在全球開設的所有奢侈品門店中,約20%位於上海和深圳等中國內地城市,遠高於過去三年中國內地新開門店數在全球總數中平均6%的佔比。
造成西方時尚都市徹底停擺的疫情,導致這一「權力轉移」的趨勢進一步加速。不少分析師預計,疫情結束之後,因為慣性等原因,這種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即便長距離航線恢復正常,中國消費者也可能更多選擇在國內購買奢侈品,畢竟算上機票錢,國外也沒什麼優勢,疫情又令巴黎和米蘭們的浪漫光環略有褪色。
Photo by Clarisse Croset on Unsplash
3.
要知道,中國消費者是奢侈品行業的最大買家,消費金額遠超其他國家買家的水平。如果這部分購買力廣泛留在國內,其影響力將會非常震撼。
在疫情之前,中國消費者70%的奢侈品,是在海外購買的,特別是在像巴黎這樣的時尚都市。
但今年夏天,中國已將消費者的免稅額提高,並在國內開設免稅店,此舉有助於把錢留在國內。聰明的奢侈品牌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開始了大舉布局。
各大奢侈品牌目前在中國籤署的租約,時間最長可達8年,是亞洲平均租期的兩倍多。這一方面反映出,奢侈品牌認為,中國國內的消費趨勢將會持續下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各大品牌圍繞最佳門店位置的激烈競爭。
加大中國布局的同時,企業自然需要在銷售低迷地區削減門店成本,一些老牌門店可能會被迫關閉。
金融巨頭Jefferies LLC估計,去年迪奧母公司LVMH集團歐洲門店佔比達35%,如今幾乎沒了遊客,想不被砍都難。
當然,另一個選擇是砍租金。歐美高檔購物街需求低迷,這讓品牌面對房東時有了籌碼。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第三季度,全球主要購物街對奢侈品牌租戶的租金要價降幅普遍超過10%。
Photo by Simon Launay on Unsplash
4.
一年時間,巴黎和米蘭就不香了,因為奢侈品牌普遍忙於在中國擴張,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全球銷售額。為了適應中國需求,它們也加大了市場調研力度,總結了一些市場趨勢。
1.奢侈品消費者的年輕化趨勢繼續延續。有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30歲以下的消費人群佔比首次過半,其中二線城市奢侈品消費者年輕化趨勢顯著,這是布局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2.中國奢侈品消費繼續向高端城市靠攏,中小城市消費佔比降低,這個判斷支撐了不應盲目布局的思路,消費下沉不可操之過急,需要尊重地域經濟。
3.奢侈品線上渠道銷售佔比提高,其中一個推動因素是,疫情期間線下門店關閉長達數月,此間消費者購買渠道也發生了結構性改變。
4.奢侈品本土化戰略也正逐漸受到青睞。像以往那樣「端洋架子」,連翻譯都省了的情況,恐怕越來越少。一些業內人士指出,未來的聖誕營銷,可能會逐漸跑輸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的本土化營銷。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可供設計師借鑑的判斷是:品牌經典款產品,配合本土元素細節,有望收穫最多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