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倡導就地過年。但是在往年,提起春節,大家能想到的就是團聚、串門、拜年。既往要團聚,勢必會在一起吃頓飯,既往吃飯,又怎麼能少得了酒呢。所以,酒幾乎是每家每戶過年的必備品。在中國,飯桌上的酒文化是源遠流長的。從小到大,看到長輩們在酒桌上「想盡辦法」勸對方喝酒,最後全桌人一起喝醉的場景歷歷在目。自從去120工作後,每月出診醉酒的人也不計其數,年齡從十幾歲到幾十歲不等。有的人喝醉後可能只是睡幾個小時的事,但是也有人因為喝酒誘發腦血管意外釀成悲劇,所以,喝酒要適量,敬酒雖好,不可貪杯。
酒精中毒,就是我們俗稱的「醉酒」,是指過量飲酒後引起以神經精神症狀為主的急症。
酒精中毒的機制包括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和幹擾代謝。乙醇具有脂溶性,可通過血腦屏障作用於大腦神經細胞膜上的某些酶,影響細胞功能。乙醇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呈劑量依耐性。小劑量可阻斷突觸後膜苯二氮卓-γ-氨基丁酸受體,解除γ-氨基丁酸對腦的抑制,產生興奮效應。隨著劑量增加,可依次抑制小腦、網狀結構和延腦中樞,引起共濟失調、昏睡、昏迷及呼吸和循環衰竭。另外,乙醇還可幹擾體內多種代謝,使乳酸增多、酮體蓄積,進而引起代謝性酸中毒,還可使糖異生受阻,引起低血糖症。
酒精中毒的臨床表現與飲酒量及個體耐受性有關。臨床上分為三期:
第一、興奮期:血乙醇濃度>500mg/L,有欣快感、興奮、多語、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粗魯無理或有攻擊行為,也有沉默、孤僻。
第二、共濟失調期:血乙醇濃度>1500mg/L,表現為肌肉運動不協調,如行動笨拙、步態不穩,言語含糊不清,眼球震顫、視物模糊,噁心、嘔吐、思睡等。
第三、昏迷期:血乙醇濃度>2500mg/L,患者進入昏迷狀態,瞳孔散大,體溫不升,血壓下降,呼吸淺慢,且有鼾聲,嚴重者可發生呼吸、循環衰竭而危及生命。
根據飲酒史、相應臨床表現,結合血清或呼出氣中乙醇濃度測定,一般即可作出診斷。但是,急性酒精中毒還應與顱腦疾病、代謝性疾病及其他中毒所致的昏迷相鑑別。
酒精中毒的急診處理包括一般處理和支持治療。一般處理包括:興奮躁動者適當約束,共濟失調者嚴格限制活動,以免摔傷或撞傷。催吐、洗胃、導瀉對清除胃腸道內殘留酒精可有一定作用。應用葡萄糖溶液、維生素B1、維生素B6等,促進乙醇氧化為醋酸,達到解毒目的。血乙醇濃度>5000mg/L,伴有酸中毒或同時服用其他可疑藥物者,應儘早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支持治療重在維持心、肺、肝、腎、腦等生命器官功能。應用納洛酮0.4-0.8mg靜脈注射,對昏迷患者有促醒作用。
不論因為何種原因飲酒,都一定要量力而為。如果因為喝酒釀成悲劇,於人於己都得不償失。
1、2020急救抗疫實錄
2、2020急救抗疫實錄2
3、急救手冊,人手一份(2020版)
▲長按掃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