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徽州有多美?
去看一看就知道了
必定是終生難忘
很慶幸離徽州不算遠,更慶幸高鐵的開通,讓我們周末二日便可與徽州親密相處。
徽州可玩的地方很多,山水、古村、美食,太多太多的誘惑,無處不在。此次行程為新安江歙(shè)縣段。
活動發起連結回顧:徒步新安江山水畫廊
從合肥南站坐動車到歙縣北站,大約需要1個小時40分鐘左右,出站坐大巴到漁梁壩20分鐘。
我們將從漁梁壩沿新安江徒步至漳潭,20多公裡的畫中遊。
漁梁壩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明代,有1400多年歷史,中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俗稱「江南第一都江堰」,明清時期徽商從這裡起航,作為新安江商賈的重要碼頭,為名副其實的「徽商之源」。
原本在壩上看看,就該往浦口方向出發了,可是我和梁老師母女倆走錯了方向,無意中走進了漁梁古鎮老街。
老街雖緊臨壩邊,人卻很少。鎮上青石鋪地,兩邊有藥鋪、有制硯鋪、有特產鋪、有廟,為唐宋古街。鎮上很多古建築還保留著以前的形制。
鎮上的主街不過二三米寬帶,兩邊一路有很多巷道,每個巷道雖然很窄,也有自己的名字,更有著美好的寓意。可以想像的到,古鎮曾經的繁榮。
從漁梁古鎮往浦口方向前進,走在春天裡,走在徽州的春天裡,瞬間被春暖花開的徽州迷醉。
還沒到仲春,河岸邊的油菜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了,清澈的河水倒映著黑瓦白牆的村莊和黃燦燦的成片花海,如夢如幻。
只想著那影也是真實的,真實在呈現在你的眼裡,靜靜的新安江讓依附在她身邊的世界幻化成兩重景,也讓自己成為一條夢幻的河流。
一路上偶有一簇小竹林,夾雜著一樹桃花,亦或有杏花、結香花、白玉蘭,而河邊則停靠著一艘或二三艘小船,間或有漁船在河中間撐過,留下一條淺淺的波痕向兩邊散開。
於是那些熟悉的古詩句不時的在腦海裡閃過,「竹外桃花三二隻」「人面桃花相映紅」「野渡無人舟自橫」「暖風燻的遊人醉」「無邊光景一時新」「亂花漸欲迷人眼」「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
春風花草香,陣陣的青草味和淡淡的花香不經意的襲擾著我們的一呼一吸,你的思緒不僅停留在眼睛所及之處,也會被味道牽引著。
這是視覺和味覺的戰爭,也是視覺和味覺的聯盟,它們讓你不知不覺的沁入其中。
說到味覺,不知不覺中就走餓啦。午餐在江邊人家碗掛麵,配上炒筍絲,坐在門口,三口二口的就吃完了。
不就是一碗麵嘛,心裡還在尋思著,為什麼會這麼好吃呢?
這一路我們時常會路過一些村莊,村裡人不多,大部分都是老人。他們會端著碗在牆邊、或路邊,坐在一起邊聊天邊吃飯。
似乎吃飯的目的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聚在一起話家常。
我們不知道他們會聊些什麼,也許是誰家的兒女去了哪個城市,找了什麼工作,收入如何,也許是山上的哪棵樹被蟲蛀了,砍下來當柴火燒了吧。
亦或,他們在想這些人為什麼要到這裡來,閒的沒事,就為看看我們種的油菜嗎?
凡是我所想,皆為我的假設,或許一切都不是他們關心的。
古村、老人、香樟和狗,這是除了花草以外明顯特色。
村子裡的很多建築應該需要修葺,各種土狗也會出其不意的出現在你面前,有的也會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和建築一樣老的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香樟樹,也和狗一樣隨處可見,卻有著大大的樹冠,綠樹繁茂著年輕的姿態。
第一天行程在漳潭村結束,乘船過江,再坐車到深渡鎮。
此鎮為徽州明清重鎮,有「深渡渡船深渡渡」的千古絕句,渡船載著我們去江心島上吃農家飯。
大家顧著吃美食,都忘記拍照了,就這麼幾張。
深渡有山有水,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有「高山林、中山果、低山茶、水中魚「的立體格局。
在這裡吃什麼鮮貨都不足為奇,資源優勢特別明顯。(走的太累了,菜又太好吃,所以吃的時候也沒顧上拍照)
夜宿深渡......
第二天清晨,輕飄飄的煙雲在新安江上,在遠處的山腰間,這我們醒來所見的最美妙的山水畫。
從深渡一路往北過昌溪至石潭,可穿古道越山峰,也可走村莊、跨田疇,很多村莊都有自己的祠堂。
徽州人重視教育,學而優則仕,家裡中了多少三甲,出了多少秀才,有幾人當上什麼官都一一記錄在家譜之上,也是對後輩的一個鼓舞。
到一個村,看到村名「坦碓」,後面的一個「碓」難住了我,不知道怎麼讀。
正好旁邊有一位村裡人,於是回頭問人家,這是什麼字。
那人說:「看來你書讀少了。」
我趕緊表示:「是的,書讀的不多。」
他慢條斯理的說:「這個字讀(duì對),搗米器具 。」
在徽州,很多地名都相對生僻。不確定時千萬別亂讀,否則會被有文化的徽州人笑話。
在村裡吃過農家午餐,下午返回高鐵站,四點多的車回到合肥正好不耽誤吃晚飯,早點休息,第二天又是元氣滿滿的新工作日。
生活就是這樣,你安排的充實,就擁有了充實。
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裡經歷的更多,生命就更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