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中秋|瓶花大師徐文治: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評現在,誇讚過去!

2020-12-23 脈搏藝術網

2020年9月24日-26日,瓶花大師徐文治的瓶花藝術將亮相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博覽會,並將在25號下午14:10分為大家奉上《古人如何過中秋》的精彩講座,迎接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

遙想去年中秋,四時應物應邀參加了在徐文治老師的工作室舉辦的中秋活動,從車水馬龍的北京三環踏進徐文治老師的工作室,仿佛走入了另一個時空。

這個時空裡一切井井有條,空氣中瀰漫的氣味打消了「秋老虎」帶來的煩躁,人會不自覺得慢下腳步,把思緒寄託到目所能及的一切——每一個鏡頭定格時,都是一幅畫。

供奉月宮娘娘

您平時不是都研究插花藝術的嗎,怎麼這一次在展覽中會單獨開一畫兔兒爺的展區?

其實我們這次的作品不是兔兒爺,也不是插花,而是整個中秋。中秋節不僅僅是吃月餅,還要用當季的圓形瓜果梨桃供奉月宮娘娘(嫦娥);人們還會供奉兔兒爺,因為它是月宮的象徵,是月宮娘娘派來減少人間苦難的;插花其實只是傳統中秋活動的一部分——而且古時候人們插的是雞冠花。

2019年中秋活動現場——畫兔兒爺

兔兒爺是北京人過中秋一個很重要的節物。兔子是月宮裡搗藥的,所以民間就有了迷信的說法要供兔兒爺。

兔兒爺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騎著獅子、老虎,有的也像人形。現在大家已經沒有供奉的習慣了,所以我們準備了兔兒爺給大家上色,也是供小朋友藝術創作的途徑,讓大家感覺傳統文化很有意思,能夠走進傳統文化。

畫兔兒爺

把整個傳統節日作為作品,這個概念對我來說挺新奇,很有吸引力。

古代在過節的時候有很多儀式,大多都有祭拜活動。人們根據時令,用不同當季的花果來供奉。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去讀四書五經,這個是不現實的。我覺得從老百姓開始,推廣傳統節日是傳播傳統文化很重要的抓手,因為人人都要過節。

中國傳統節日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多美好的含義。

我們祖先的祭拜和一些宗教裡面的拜是不一樣的,不是把自己供奉給冥冥之中的神明,而是希望得到神明的庇佑。就像我們供奉月宮娘娘,希望她保佑我們家庭平安、團圓。我們的供奉有很積極的意義,希望生活變得更好。

在這個含義上理解的中國文化,是非常積極向上的樂生觀念。「樂生」的觀念來源於道家,人在這一生有了問題就解決問題,解決不了希望神明來保佑我們。

就像中秋節的願景是希望家庭和睦、天下人團圓,所以我們中秋所有的供品都應該是圓的——從明代到清代,書上記載月餅必須是圓的,因為月餅象徵團圓,不然就是一個點心。

畫兔兒爺

徐文治瓶花藝術

但是現代人對傳統節日的情愫越來越淡了,科技發展、商業環境和社會文化氛圍的改變,您覺得哪一個因素影響最大?

這不是商業,也不是人心,文化的發展需要社會基礎。過去人們旅行不像現代人那麼方便,所以過去人們家庭觀念很重,團圓的概念植根在人們的心裡。現在社會流動越來越快,我們很容易把父母接到身邊,接不到身邊也可以打視頻電話。

大城市是發展的方向,我們越來越不願意回到出生的小城市裡面。傳統農耕社會受到現代城市文明衝擊開始消亡,這是文化發展必然的方向。但是再過一百年這個趨勢會不會倒過來,誰也說不準。

文化的東西是不會斷的,我們處在變革的時代。傳統的味道越來越淡,但是同時我們又看到了復興,就像大家不僅僅滿足吃月餅,還開始挖掘它背後的意義。

我們把傳統文化有意思的元素拿出來,經過展示和講解,做當代化的轉化讓大家更能接受。比如現在讓小孩子磕頭、跪拜是不現實的,那讓小孩子來鞠個躬是可以的,保持他們對文化的敬畏心。

可是這個變化在我看來並不是一種樂觀的變化。

文化是起起伏伏的,歷史在螺旋式上升。

看我們的傳統文化,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中秋節起源於唐代,但是和現在截然不同;宋代家家戶戶在中秋主要賞月,並沒有團圓的概念,同時這一天還是新釀的酒上市的時候,所以那一天商戶都會放假,這是豐收和喜悅的季節;到了明代以後大家開始拜月,才開始祈求團圓。

這就好比如清代人和明代人畫人像是不一樣的,現代人和清代人又不一樣。你說誰高?只是不同時代有不同氣息,這些元素就映射到我們的藝術上。

現代人沒有節日的概念了,這就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古人最開始在中秋也不插花和供兔兒爺,民間元素增減的原因誰也不能說得準確。

所以我們簡單的說回到古代,這是不可能的,時代在流變,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評現代,誇讚過去。

我們現在的文化是經過了一千多年發展慢慢總結的,這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有些不適的東西會消亡,有些因為文化的快速發展會斷裂。過後我們會反思這些變化,或許重拾傳統文化,但是重拾了以後又會是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這一次我們不用傳統的畫來供奉月宮娘娘,而是用聲光電的形式,用現代科技豐富表達,但還是表達相同的美好溯源,解決當代的問題。

也許我們的藝術在時代巨變中可以為這些文化提供一個棲息之地,它也許只是不適應當今這個時間點,等未來某個對的時機一到,它會散發巨大活力。

我們的文化出現過斷層,所以首要任務是在豐富的史料基礎上先去搞研究,搞清楚它是什麼,有什麼內核?我們把這些東西展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地域的人再根據不同的風土人情往裡面加入自己的喜好,地區間形成了差異,這就是文化。

過去大家供兔兒爺,是不能摸的;但是我們根據時代的變化,寓教於樂,現在的兔兒爺給大家做藝術創作。兔兒爺還是中秋的節物,是節日的元素,但不是一個神像了。

我們現在應當想的事情是,如何讓傳統文化和當代形成對接:比如說我們現在可以畫老北京傳統的兔兒爺,我們也可以讓小朋友畫漫畫風的兔兒爺,為什麼我們只能畫明代的兔兒爺呢?你知道你堅持的明代傳統真的就是它的全貌嗎?

怎麼就能讓小朋友畫漫畫風的兔兒爺了呢?我們去迎合這種市場的需求不會擠佔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嗎?

這是文化的交融和發展。現在很多年輕人看動漫多了,動漫就是他的文化和視覺記憶吻合的東西,你讓他接受一個民間的東西他可能接受不了。

古老文化只有中國文化蔓延不絕,是因為它不閉塞,兼容並蓄,然後用我們的文化把外來的文化內化了。文化是交流的,我們不是做一個日本的娃娃然後就說它是中國的,我們是用中國的內核去做大家能接受的形象,這不是簡單的哈日哈韓。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不能把大家眼睛遮住,告訴大家不是中國的東西不能看,我們應該想的是傳統文化如何當代化。讓小孩子穿著不知道來自哪個朝代的漢服然後背四書五經,這是簡單的貼標籤,這才是對傳統文化的誤解。

我們的傳統文化有能力去消化,有信心把兔兒爺做成動漫人物的形象。如果拿日本的形象講日本的故事,那是日本文化。但是用大家能接受的動漫形象講中國的文化,讓大家更容易接受,這個並沒有喪失文化的內核。

您小時候吃的月餅是怎樣的?

我小時候很不喜歡吃月餅,因為那時候月餅硬邦邦的,都是青紅絲兒和大冰糖塊。這些東西在當時都是好東西,因為青紅絲兒和冰糖都很少見。但是當大家每天吃大魚大肉,大多數人都不再接受這些口味的東西。

這就是時代的發展。

那咱們現在市場上有不少西式口味的月餅,比如說抹茶和巧克力餡兒的,這麼說這些只是根據需求產生的新品種,並不能簡單的歸結於商業化的結果和文化入侵對吧?

月餅為什麼不能根據時代需求改變口味呢?以後我們對健康需越來越高,為什麼不能變成有機蔬菜的呢?

餡兒、皮兒、油鹽比例都可以變,我們唯一要堅持的就是月餅不能做成方的,因為我們吃月餅的核心目的在於表達美好的團圓願景,變成方的就喪失了它最初的意義。

這就是中國人變與不變的智慧。

徐文治瓶花北京藝術中心創始人、資深藝術媒體人、策展人、空間藝術規劃師致力於傳統生活美學研究,對文人茶事及瓶花藝術頗有心得。有《瓶花之美》、《瓶花六講》、《不知有花—山木野草的四時之態》、《銅瓶紙帳貯梅花》等研究著作。

中秋雲淨出滄海

半夜露寒當碧天

莫辭達曙殷勤望

團圓拜月又經年

徐文治老師此次聯手「四時應物」,用現代的方式在近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大家講述、呈現、重新演繹中秋傳統佳節的全貌。

2019年中秋活動現場——畫兔兒爺

現場有交互式沉浸體驗空間、畫兔兒爺等互動活動等你來!

相關焦點

  • 《不知有花》:讓中華兒女一眼就能認出中國審美
    對話徐文治:沒有花才是大自然的常態  廣州日報:您為什麼要寫《不知有花》這樣一本書?  徐文治:我前面出的兩本書(《瓶花之美》《瓶花六講》)側重於文字的論述,從歷史、史料的角度來論證中國傳統的插花。《不知有花》則用圖片形式直觀展示。
  • 養榕樹盆景,掌握「4點」技巧,顏值常年在線,花友見了直誇讚!
    導語:養榕樹盆景,掌握「4點」技巧,顏值常年在線,花友見了直誇讚!今天分享的這款植物叫做榕樹盆景,很多老人都喜歡在家養護,算是比較常見的一款盆景。1、施肥:首先探討一下施肥環節如何操作,現在依然處於冬季,但即將迎來春天,所以大家都放鬆了警惕。在冬季要遵循一個原則,儘量少施肥,而且每次施肥一定要將肥料混入土壤內,建議最好是兌水稀釋。在選擇肥料的時候要以磷鉀肥為主,這對後期的生長尤為關鍵。
  • 一味地批評也許並不能解決矛盾衝突
    總說中專是低分學生的集聚地,是問題學生的收容所。我從不否認中專學生身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從未輕視過每一位學生。就是因為中專學生來源的特殊性,因為學生身上沒有及時糾正更改的問題,也給學生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 中國原產遞 | 東西方糕點大師聯袂巨獻!中秋月餅就愛它!
    ●燕麥牛油果月餅悠然自得 Please yourself 「植物黃油」牛油果作為西方素食餐檯上不可缺少的超級C位和什麼搭配都像天生一對燕麥便是其中一味東方中點大師羅寶鐙大師專注中式糕點50年廣式月餅泰鬥,中國十大月餅大師
  • 中秋見親友乖巧風穿搭,不要再嘮叨啦
    中秋和國慶撞到一起,但是中秋節這天回家和父母團圓見親友的慣例可不會改變,穿得個性回家又雙叒要被嘮叨啦!哈哈,這次我們隱藏一下,穿一套乖巧穿搭回家,不想再聽耳邊的念叨了!穿搭二乖巧風絕對不能少的日系三件套,圓領襯衫、
  • 《瓶花之美》:從文人案頭,到尋常百姓家的中國傳統插花初探
    作者徐文治,中國傳統插花研究學者以上這些疑問在《瓶花之美》一書中,都能找到答案。那麼,什麼是中式插花,為什麼很多時候會用「瓶花」來指代中式插花?中國傳統插花,萌芽於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距現在有3000年歷史,那時插花主要是為了祭祀,是一種佛前供花的禮儀。
  • 丁香花這樣養,學習「3點」知識,花色鮮豔,老花匠見了直誇讚!
    導語:丁香花這樣養,學習「3點」知識,花色鮮豔,老花匠見了直誇讚!第一次接觸丁香花是被一首歌所吸引,相信聽過這首歌的朋友如今大多數都已經成家了。2、澆水:丁香花適合生長在溼潤的環境中,但盆內一定不能出現積水,所以大家可以採用水霧的方式補充水分。也可以嘗試老花友口中的「見幹見溼」。若是一些新手朋友難以操作,可以一次澆透,再等土壤乾旱之後進行補水。
  • 牧民說,我們把美麗刻在中秋禮盒上
    這個中秋,拒絕千篇一律的禮尚往來!
  • 我們請俞灝明和蔣方舟,談了談他們中秋愛喝的酒
    還由調配大師手工臻選來自蘇格蘭四大產區的珍貴單一麥芽和穀物威士忌原酒,運用傳承200年的技藝精心調配而成。其中還包括已關停的「消逝的酒廠」中的珍貴酒液。不可複製的特質讓它具有難以比擬的深邃風味,天鵝絨般的順滑口感,能帶給品酒者不可思議的悠長回味。在2020中秋到來前夕,中國文化和蘇格蘭文化傳承有了世紀的交融。
  • 不見批評的時代,從錢鍾書談起
    對談藝錄的初次閱讀經驗,想必大多數人和老俠一樣,「如初涉水之人面臨大海,以為自己肯定遊不過去,或要花終生精力才能遊到一半,不被淹死就算造化大了。」比起一味刻薄人間的圍城,談藝錄顯得格外天高地闊,滄海橫流。但卻仍不免中等頻率地流露出一些牽強的說辭與賣弄過度的痕跡。
  • 陳劍:一隻保溫瓶
    一隻保溫瓶 文/陳劍家裡有一隻塑料外殼的保溫瓶,紅色的蓋子,乳白色的瓶體,還繪有彩色的花,極其素雅。父親怕外祖父吃不慣醫院的飯菜,就到新開業的「家惠」超市買了這個保溫瓶,每天在家熬好了小米粥,做好了外祖父喜歡吃的豆沫、棒子麵粥、大燴菜,步行送往3華裡外的縣醫院。有時夜裡外祖父想吃綠豆面煎餅了,父親也在家做好送到醫院。一直到那年的中秋節前,94歲的外祖父去世,從未間斷。外祖父臨終前幾天,一再叫著父親的名字說:「我一萬年也忘不了你,我一萬年也忘不了你。」
  • 王一博新歌拿下暢銷榜第一,被丁太升批評,「我還會繼續說下去」
    這次丁太升不出意外地繼續批評,稱王一博唱得實在夠差。而丁太升不僅對王一博進行批評,同時也提示到許多歌手,認為唱國風音樂,是一種很low的行為。對於丁太升這番言論,我個人認為,太過偏見,但也並不無道理。趙麗穎剛稱讚完王一博的新歌好聽,丁太升也是毫不留情的批評。甚至在批評過後,覺得力度似乎還不夠,又發了一個動態「誇讚」,一句趙麗穎加油,與之前的說辭形成鮮明對比,嘲諷之意不言而喻。
  • 第一次去女方家,望中秋買東西一共花了5000多,這價位算正常嗎?
    小夥子第一次去女方家,為表誠意,都會買很多東西過去拜訪,這時候其實對小夥子的考驗就已經來了,根據男方買的東西,就可以看出很多東西來。第一次去女方家,望中秋買東西一共花了5000多,為表誠意他真的盡力了候琦和他女朋友王潔從4月份認識到現在已經快半年了,兩人是在健身房鍛鍊的時候認識的,所以直到一個月前,王潔媽媽一次聊天中才知道自己女兒悄悄的竟然已經有了男朋友。
  • 末法時期的善知識,想暫時一見而不可得!
    我們應當多想一想,古人在交通很不方便的情況下,為什麼不遠千裡萬裡,一定要去親近知識。如果只是在家看他寫的書就可以了,又何必要不遠千裡萬裡去當面親近呢?實際上對於我們現在煩惱習氣特別重的人,學佛懈怠持戒又不好的人,如果你不能夠常常親近在善知識身邊,那你想要學佛有成就,必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正如,《有部毗奈耶雜事》中曰:「阿難陀言: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
  • 中秋國慶白酒銷售旺季來臨,茅臺價格創新高超2800元/瓶
    臨近中秋、國慶雙節,高端白酒迎來一波價格漲幅。有位於北京的茅臺酒商在9月6日向記者表示:53度飛天茅臺整箱批價報2850元/瓶,散裝2570元/瓶,北京地區有部分菸酒零售店的報價甚至超過3000元/瓶。
  • 熱點鑑真┆對丁璇,我們不能只是一笑了之
    還有的留言:看完忍不住要翻翻日曆看看現在到底哪年哪月,真讓人懷疑眼前是不是在上演一出「穿越」大戲。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就是2010年代的今天,一所大學特意邀請來的所謂女德大師所做的講座。雖然這所學院曾回應說是網友斷章取義,也有朋友說沒有親身去聽講座不知是否真假,可是這些真實的視頻截圖和筆記照片所反映的內容足以讓人驚詫。
  • 心理學:永遠不要做一個「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會摧毀我們
    心理學家指出,永遠不要做一個「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會摧毀我們。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什麼樣的人算是好人。從行為心理學角度,「好人」指的是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人,他們一般具有以下八個顯著特徵。
  • 中秋逢國慶 看今年「花」開「月」正圓
    「我們團隊稱它為「月亮包」,在產品視覺大片的拍攝中,這款包包似一輪滿月遊移在La Moda的絢爛花叢中,細膩的花卉浮雕面料寓意著花好月圓!」設計師說。La Moda創始人耿睿珵介紹,自2014年起,La Moda每年都設計生產中秋月餅花禮。2020年,他們希望為這個特殊的年份留下點什麼,「也讓我們的品牌更多元化,更貼近生活,算是一次突破性的嘗試。」
  • 芋艿、毛豆、踏月亮,那些忘不了的中秋記憶
    仲富蘭教授介紹道,流行在吳地的中秋祭月習俗叫做「齋月貢」。「過去的人家的房子不像現在這樣,那時候有天井有弄堂,於是人們朝著月亮的方向,搭起神臺,擺上供桌,掛起月神像(俗稱月光紙)。在供桌上,放上瓶花和香案,獻上月餅、水果、芋艿、毛豆、蓮藕、糖果等貢品。燃燭焚香,作揖跪拜」。
  • 西安這座天橋被央視點名批評,我們很難受!將錯就錯還是削足適履
    在西安,這座天橋被央視點名批評,我們很難受!在昨天的央視《新聞周刊》欄目中,白巖松就此前被曝光的朱宏路人行天橋奇葩設計新聞,進行了一針見血地點評。他說,有些設計真是太黑色幽默了,得是什麼腦子才能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