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告文案圈(ID:copyquan)獨家編輯
素材來源於網絡
前兩天女王在網上衝浪時
刷到了一條微博
👇
當你能一口氣念完
「可口可樂可冷可熱可盛可樂鋼杯」
「COCA-COLA COLD/HOT/COKE STEEL CUP」
恭喜你,學會了rap
女王上一次聽到這麼繞口的名字
還是QQㄋㄟㄋㄟ好喝到咩噗茶
👇
據說名創優品起這個名字
是因為去年出了款
「可口可樂可冷可熱鋼杯」
而免責聲明:「不可用於盛裝碳酸飲料」
被罵慘了
👇
和可口可樂聯名出了款杯子
卻不能盛裝可口可樂?
名創優品可真有你的!
總之,就有了今年的
「可口可樂可冷可熱可盛可樂鋼杯」
聽著跟「貨拉拉拉不拉拉的多的拉布拉多」
屬於一個語言體系
一個名字包含了
合作聯名
產品功能
材質屬性
.
至少漢語八級才能想出來這名字
俗話說:「好名字,佔山頭」
一個好名字會讓消費者更快地記住產品和品牌
有些品牌的名字在命名之初就直接影響了它的命運,就算是國外的知名大品牌,在進入一個國家的市場時也要儘量本土化,畢竟哪個品牌不想讓自己的名字被更多人記住呢?!
表情包界的槓把子——熊本熊
日本熊本縣的吉祥物、營業部長兼幸福部長
在振興熊本縣經濟、宣傳熊本縣名氣的同時,依靠自身呆萌的形象、獨特的授權運營方式,在日本本國乃至全球受到超乎想像的歡迎,堪稱人氣IP。
它火到什麼程度?
沒幾個熊本熊表情包都不好意思鬥圖!
但人氣如它,名字卻讓人記不住
我們都叫它熊本熊,其實人家的本名是酷MA萌,這是根據它英文名:Kumamon音譯而來的。極高的曝光度、表現也足夠突出、又很招人喜歡.按理說不應該記不住它的名字吧。其實主要由於它作為日本熊本縣的吉祥物,「熊本」有個先入為主的認知印象,再加上熊本熊叫起來朗朗上口不易混淆,而酷MA萌這個名字多少都覺得有點兒繞。經過再三糾正,也收效甚微,終於在2019年3月19號,日本熊本縣政府放棄治療,正式將其中文名由酷MA萌更名為熊本熊。Timberland成了「踢不爛」
Timberland創立於美國,是全球領先的戶外品牌。其中經典單品——6寸高幫靴,因其極具辨識度的黃色皮革厚重外表,被粉絲稱為「大黃靴」。原本Timberland有很多中文譯名,官方統一譯作添柏嵐。但因「踢不爛」與Timberland諧音,也符合耐磨抗造的工裝靴特點,於是接地氣的「踢不爛」更為人們熟知。Timberland品牌方也非常樂於接受這一稱呼,不僅通過官方微博發起話題「官宣蓋章」,還直接以此為題拍攝了廣告片。這種感覺就好像是一個人和大家相處地很好,大家出於對他的喜歡、也是覺得他的本名不好記,乾脆根據他的特點給他起了個綽號,叫開之後人們都覺得很貼切,於是流傳開來。像騰訊鵝廠、網易豬廠.也是外號比真名還順嘴的代表。「說黃就黃的」ofo小黃車
ofo也是品牌因用戶的稱呼習慣,而改變官方名稱的例子之一。剛推出時,因其車身主要視覺為黃色,大家都習慣性地稱之為小黃車,不過其實當時ofo的品牌名為「ofo共享單車」。但後來,ofo正式將品牌名稱改成「ofo小黃車」。據說這是ofo品牌升級計劃中的一項,其聯合創始人張巳丁表示:「ofo小黃車這個名字是用戶在日常使用中稱呼我們的,正因如此,我們讓ofo小黃車成為品牌的唯一標識,成為與用戶建立連接和產生溝通的日常語言。」更名為「ofo小黃車」,本意是讓ofo比競爭對手更貼近用戶,以此加深ofo在用戶心中的品牌感知度、與用戶建立更緊密的情感聯繫;另外,「ofo小黃車」的品牌名稱也更加契合年輕、活力、輕鬆等品牌調性。但只圖名字好記也不行
不然可口可樂可能早就從中國消失了
可口可樂在1920年進入中國市場,一開始的譯名為「蝌蚪啃蠟」,銷售量一度非常慘澹,主要是這一名稱容易讓人產生「與蝌蚪有關的飲料」「味同嚼蠟」等不好的聯想。
多虧後來可口可樂公司意識到了這一點,並開始廣泛徵集品牌的中文名稱,最後採納了蔣彝的投稿,由此改變了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的命運。
一個品牌的名字到底好不好?
這咱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但容易被人記住的品牌名通常具備幾點:
名稱與其產品或服務相關,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記憶關聯。比如支付寶,看名字就很容易與結帳付款聯繫起來;美顏相機,看名字就很容易與照片美化聯繫起來.很多品牌在進入一個國家的市場時,一般都會定個符合當地語言習慣的譯名;國內的品牌在命名時更加會注意這一點。(真沒見過哪個品牌特意取個生僻字當名字的) 今日互動
有網友表示「可口可樂可冷可熱可盛可樂鋼杯」
這名字起得可喜可賀,可圈可點,可歌可泣啊
不過這個杯子嘛,我覺得倒是可有可無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