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
原料:糯米300克、白糖50克(微甜,喜歡甜一些的可以增加糖量,也可以在做好的年糕塊上澆上蜂蜜、糖漿、桂花糖、玫瑰糖等)
製作方法:
1、將糯米淘洗乾淨用涼水浸泡3個小時以上,泡到米能用手輕輕碾碎的程度;
2、將泡好的米撈出來分次用擀麵杖擀碎;
3、將擀碎的糯米放到溼的紗布上攤開蒸,大火燒開後中火蒸30分鐘;
4、關火打開鍋蓋,將蒸好的糯米碎用紗布拎出來,趁熱放上白糖;
5、手上不時的沾涼開水隔著紗布(也可以直接放到案板上手沾涼開水)反覆地摺疊按壓糯米將白糖摺疊融化進糯米裡,使糯米變得緊實光滑;
6、用紗布卷緊糯米揉成長條,完全涼後就是水晶年糕了,口感很Q,微甜,原始的糯米香味;
7、吃的時候可以將刀沾涼開水切成小段直接吃或者澆上蜂蜜、糖漿、桂花糖、玫瑰糖等,也可以分成幾塊擀成片狀,中間夾上豆沙或者果脯,水果丁等;可以將年糕條用保鮮膜包上冷藏保存,也可以將年糕條切成小塊用保鮮膜分塊包上,特別適合外帶。
據說年糕是從春秋戰國時期吳國都城(現江蘇省蘇州市)傳遞到四面八方。寧波一帶民間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人們還用年糕印板壓成「五福」、「六寶」、「金錢」、「如意」等等形狀外觀,象徵」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有的則做成「玉兔」、「白鵝」等小動物,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寧波餘姚河姆渡史前遺址中就發現了顆粒飽滿、保存完好水稻的種子,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慈城年糕生產歷史悠久,距今有上千年的歷史。相傳春秋末期伍子胥自刎後,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姑蘇城團團圍住,吳軍困守城中,炊斷糧絕,街巷內婦孺哭聲慘不忍聞。他臨死前對部下說:「如果國家有苦難,百姓斷糧,你們到城牆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糧食。」
伍子胥死後,他的部下被越軍包圍,城中斷糧已餓死不少人,這時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話,就去挖城牆,挖了三尺多深,果然挖到了許多可吃的「城磚」即年糕,結果打了勝仗。原來是當年伍子胥在姑蘇城督造城牆時,已做好了屯糧防飢的準備。從此以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做年糕,年夜飯就吃年糕湯來紀念伍子胥。
歡迎各位朋友將自己的醃製食物方法也分享到「醃菜網(www.yancaiwang.com)」讓更多熱愛美食的朋友看到您的傑作,互通有無,豐富餐桌。
醃菜網官方微信公眾號:yancaiwang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