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的迷人與行為主義政治——記第54屆柏林電影節(2)

2021-01-08 三聯生活周刊
小資的迷人與行為主義政治——記第54屆柏林電影節(2) 2013-04-26 11:45 作者:歌多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除了競賽單元外,柏林電影節還包括:國際新電影論壇、電影大觀等,它們常常被冷落,卻構成了電影節最張揚藝術個性的部分。

妮可·基曼出演的《冷山》

電影節的迷人與政治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雖然沒有提出具體口號,但是依然立場鮮明。電影節主席考斯裡克在《電影節手冊》中開宗明義,引用了南非消除種族隔離後的一句口號:「真理傷人;但沉默殺人。」關注政治一向是柏林電影節的特徵,但是考斯裡克另外強調要兼顧電影的「政治」和「迷人」。如何理解「迷人」呢?每部電影都希望以不同的方式迷人。或許這個「迷人」不過是個臺階,給那些不大觸及「憂國憂民」題目的電影以空間,這樣,商業的「利」、藝術的「非利」、政治的「義」與「不義」和異端的「非議」都被照顧到了。

《日落之前》(BeforeSunset)是本屆電影節「迷人」影片的代表。9年前,導演林克拉特(RichardLinklater)憑藉小成本獨立影片《日出之前》奪得最佳導演銀熊獎,《日落之前》是續貂之作。9年後,有過露水情緣的戀人在巴黎再次相遇,傑西很快就要乘機離開法國,80分鐘的電影就悠然地講述80分鐘的見面,兩個演員從頭到尾都在說話,狡黠而溫情,行雲流水。兩人在巴黎街頭和塞納河的渡船上,背景在他們身後不斷變化,長達數分鐘的長鏡頭,如影隨形地跟隨這對戀人;中間穿插著咖啡館和家中的環境,使得背景亦動亦靜,一張一弛。對話前後矛盾,將若即若離、模稜兩可、時過情遷和真摯的愛展現得淋漓盡致。時而張揚,時而收斂,典型的「戀人絮語」。

《親密陌生人》由勒貢特(PatriceLeconte)執導,帶著法式幽默,細膩,不痛不癢的變態。也是「迷人」電影的又一代表,除了明朗的電影外,競賽單元還有比較「藍調」的片子。義大利《初戀》探討了女人與身體、愛與佔有的問題;《女魔頭》也是一部很女性的電影,講述女主人公從妓女演變成連環殺手的歷程,這裡不渲染謀殺,而是探究動機、起因。女主演塞隆憑藉這一角色和《瑪利亞》女主演莫雷諾共同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非競賽單元也有很多堪稱「迷人」的影片。論壇單元的《建築與地面》(BuildingsandGrounds)片長只有45分鐘,由五段組成:影像的油畫質感很強,似乎展現了抽象派、印象派、表現主義、野獸派的架上繪畫。音樂、影像和對白之間的聯繫也是若即若離。五段對話分別來自小津安二郎、塔科夫斯基、伯格曼、費裡尼、以及一個美國大學教授關於《德希達和結構》的演講,日語、俄語、瑞典語、義大利語和英語交織在一起。有一段完全是豬肉倉庫的唯美的拍攝,同時播放的是柴科夫斯基的《四隻小天鵝》,頗有視覺藝術的實驗風格。

再值得一提的就是柏林電影節的短片,想像力豐富得讓人驚嘆。題材包羅萬象:從政治諷刺、社會批判、到愛滋病宣傳片,從成長的煩惱到家庭軼事。長長的演職員表說明雖然影片短小,但是製作陣容並沒有縮水。

至於柏林電影節的政治,可以先從電影節外圍的柏林大學生裸奔開始,這種荷爾蒙旺盛的抗議形式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都亮了相,以反對政府消減教育預算和收繳學費的計劃。電影節對待學生的克制與容納的方式就是一種政治態度的表達。

在帶有政治意味的電影中,希臘的電影大師安哲洛普羅斯的《哭泣的草地》受到媒體的一致好評,這是三部曲中的首部。整個故事始於1910年的希臘,止於今天的紐約,一個希臘家庭的際遇濃縮了一個世紀的悲歡。第一部講述到20世紀40年代的希臘內戰。影片的畫面充滿水的元素,美術的龐大投入讓人驚嘆,影像充滿詩意,讓人聯想到塔科夫斯基,具有史詩一樣的敘述,沉重的象徵,荒原、戰爭、水的意象反覆出現,也有巨著的長度——180分鐘。我在被電影折磨了若干天之後,終於在中場昏昏入睡,最後被女演員的「蒙克」似的吶喊驚醒。在快餐盛行的時代,觀眾極易審美疲勞,或許《哭泣的草地》只能供小眾細細玩味。

克羅埃西亞導演維柯·布瑞安的《見證》用多角度敘述的方法描述了波赫戰爭。除此之外,還有關於戰爭的紀錄片,大觀單元的《控制室》(ControlRoom)講述了美國侵略伊拉克戰爭期間媒體大戰,立體介紹了阿拉伯世界半島電視臺、英美以及其他國家媒體對戰爭的報導。這是美國和埃及的聯合製作:美國不缺少具有批評意識的人,這裡的悖論在於人們兜了一大圈,還是在為大資產效力:如黑槍文化(TheawfulTruth)的導演麥可·摩爾說自己片子的買主就是自己整天罵的人。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網絡編輯:薛芃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燃Ran」、「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小資的迷人與行為主義政治——記第54屆柏林電影節
    小資的迷人與行為主義政治——記第54屆柏林電影節 2013-04-26 11:45 作者:歌多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第70屆柏林電影節公布評審團陣容 2月20日開幕
    第70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成員揭曉1905電影網訊北京時間2月4日,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成員公布,英國演員傑瑞米·艾恩斯擔任主席,成員包括阿根廷/法國演員貝熱尼絲·貝喬、德國製片人貝帝娜
  • 第62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組圖)
    2月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中國演員霍思燕亮相柏林電影節開幕式紅毯。(新華社發)2月9日,柏林電影節開幕影片《再見,王后》的演員迪安・克魯格亮相電影節開幕式紅毯。(新華社發)新華社柏林2月9日電(記者郭洋)雪花紛飛的傍晚,鮮亮的紅毯,閃爍的燈光,數百圍觀的群眾……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9日晚在德國首都柏林電影宮拉開帷幕。《斷背山》主演、本屆柏林電影節評委傑克・吉倫哈爾、中國女演員霍思燕等明星紛紛走過紅毯,引起場外陣陣歡呼。本屆電影節以法國導演伯努瓦・雅科執導的影片《再見,王后》開場。
  • 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幕 "逐金"陣容成色不錯
    當地時間9日晚,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正式開幕。艾蒂安·科馬爾執導的法國傳記電影《姜戈》作為開幕影片在全球首映,由荷蘭導演保羅·范霍文擔任主席的評委會將最終決定金熊獎的歸屬。本屆柏林電影節不乏中國元素,由張震主演的合拍片《龍先生》入圍主競賽單元,導演王全安出任評委。 張震第四次角逐影帝 此次開幕片《姜戈》為艾蒂安·科馬爾的導演處女作,講述了上世紀著名吉他手和作曲家、被稱為「三指琴魔」的爵士樂琴師姜戈·萊因哈特的故事。
  • 第63屆柏林電影節 雖有巨星難掩紅毯黯淡
    舉報 第63
  • 綜述:貼近現實的柏林電影節
    新華社柏林2月23日電  綜述:貼近現實的柏林電影節新華社記者田穎 張毅榮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24部影片到23日已全部亮相,其中19部影片將角逐金、銀熊獎。
  • 英國演員海倫·米倫獲頒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月27日,英國女演員海倫·米倫在德國柏林獲頒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榮譽金熊獎。海倫·米倫1945年7月在英國倫敦出生,20多歲時開始舞臺演出,參加過大量舞臺劇、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影視角色,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演技派「常青樹」。
  • 第64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之歐美勢力
    雷乃曾以1994年的《吸菸/不吸菸》和1998 年的《法國香頌》兩次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雷利的生活》是他第三次衝擊金熊大獎。這部電影講述了一群親密的朋友聚集到一起,但一個壞消息給他們的相聚帶來了陰霾,他們的朋友雷利患上了絕症,時日無多。不過,朋友們為了讓雷利生命中的最後時光充滿歡樂,都想盡辦法逗他開心。這是一部講述友誼和人生命題的感人劇情片。
  • 《美麗人生》羅伯託·貝尼尼攜新作亮相柏林電影節
    《美麗人生》羅伯託·貝尼尼攜新作亮相柏林電影節 時間:2020.02.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 藏語兒童電影《旺扎的雨靴》亮相第68屆柏林電影節
    15日至25日舉辦的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青年藏族導演拉華加的處女作《旺扎的雨靴》入選了新生代競賽單元。,今年是第一次帶孩子來看電影節的兒童電影。迪爾曼說:「整體來說,柏林電影節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我可以看到平時電影、電視裡很少出現國家或者地區的影片。這部電影我很喜歡,因為是用很平緩、寧靜的方式在敘述,自然風光很漂亮,也讓我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習俗。」
  • 第54屆坎城電影節揭曉 臺灣音樂設計師獲獎
    中新網巴黎5月20日消息:為期12天的第54屆今晚閉幕,同時揭曉了第54屆坎城電影節獲獎名單。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落入義大利導演南尼莫瑞提新作《兒子的房間》手上。為臺灣電影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和侯孝賢的《千禧曼波:薔薇的名字》設計音響的杜篤之則獲得技術大獎。
  • 柏林電影節爭議《娜塔莎》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柳玉鵬第70屆柏林電影節當地時間2月29日落下帷幕,伊朗電影《無邪》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美國影片《從不,很少,有時,總是》獲得評審團大獎,韓國名導洪常秀憑藉新作《逃走的女人》獲得最佳導演獎
  • 2021年柏林電影節改為線上舉行
    近日,據外媒報導,2021年第71屆柏林電影節原定於2月11日-21日線下實體舉行,但因德國近期新冠疫情嚴重反彈的形勢所迫,電影節組委會將不得不做出折中選擇。第71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將推遲至2021年3月初線上進行,與此同時歐洲電影市場會全部在線上展開。
  • 午夜表情 Glashütte Original 格拉蘇蒂原創與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星光時刻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作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柏林以對電影內涵和實力的關注,吸引著全球電影人和影迷的目光。作為電影節連續六年的官方合作夥伴,Glashütte Original格拉蘇蒂原創如約開放位於克爾霍夫塔(Kollhoff-Tower) 24層的貴賓廳
  • TESIRO通靈讓柏林電影節星光閃耀
    網易娛樂2月14日報導 柏林電影節盛會之上,除了紅毯之外,TESIRO通靈珠寶沙龍便成為聚集諸多明星的地方之一。
  • 柏林電影節動態:傑瑞米·艾恩斯擔任評審團主席
    柏林電影節動態:傑瑞米·艾恩斯擔任評審團主席 時間:2020.01.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成第70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紅毯唯一中國演員超霸氣
    當地時間2月20日,第70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紅毯正式拉開帷幕。這個與坎城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為世界三大電影節的紅毯盛宴,也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 蝴蝶效應:柏林電影節因中國疫情遇冷?
    發布時間:2020-02-24 06:38:23來源:大河客戶端 柏林當地時間2月20日,第70屆柏林電影節正式開幕
  • 藝評|變中求新的柏林電影節
    儘管全球暴發疫情,第70屆柏林電影節如期舉行,只是避免與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撞車而推遲十來天。該電影節雖已年逾花甲,但不像奧斯卡獎那般固步自封。德國影片《溫蒂妮》雖是柏林電影學派領軍人物安·佩爾措德掌鏡,但著重刻畫片名女主角對愛情的忠貞和純真,故其扮演者葆·貝爾勝過導演而封后。其次,本屆破例地讓電影小國柬埔寨的紀錄片《輻射》獲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這也印證了柏林電影節在選片和評獎上有別於奧斯卡獎的獨特標準。
  •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寵兒」賈樟柯和他的電影
    北京時間2月21日,第70屆柏林電影節盛大開幕。開幕當天,首場特殊展映的影片便是賈樟柯導演的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說來,賈樟柯可謂說是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寵兒」。1998年2月,初出茅廬的賈樟柯帶著首部長片《小武》來到第48屆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首映,並獲青年論壇首獎沃爾福岡·施多德獎及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引發轟動,賈樟柯蜚聲國際影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