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的迷人與行為主義政治——記第54屆柏林電影節

2021-01-08 三聯生活周刊
小資的迷人與行為主義政治——記第54屆柏林電影節 2013-04-26 11:45 作者:歌多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除了競賽單元外,柏林電影節還包括:國際新電影論壇、電影大觀等,它們常常被冷落,卻構成了電影節最張揚藝術個性的部分。

電影節主席考斯裡克在頒獎典禮上

柏林電影節蒙太奇

早在柏林電影節開幕之前一個月,記者專場就開始了,放映了除競賽單元外的所有電影。由於各個環節同步進行,電影院東一個、西一個,主題也五花八門,一時讓人覺得懵懵的。電影節頭幾天,競賽片和隨後的記者發布緊鑼密鼓,佔盡風頭。漸漸地,我才開始了解非競賽單元影片的精妙所在。除了競賽單元外,柏林電影節還包括:國際新電影論壇、電影大觀等,它們常常被冷落,卻構成了電影節最張揚藝術個性的部分。

進入競賽單元的電影在各方面堪稱技藝成熟,其投資也夠競賽的規模,所以競賽電影大都既要立場,還兼顧市場,這也在情理之中。強調「獨立」對於大片而言多半出於姿態。一次發布會上,一位上海記者批評本次柏林電影節有「好萊塢」化傾向。今年的美國影片佔了參賽電影的1/4:包括愛情片《日落之前》、西部片《失蹤》、科幻倫理片《最後的剪接》、有女性主義風格的《女魔頭》、關於移民和文化差異的《美麗鄉村》(與挪威合拍)和《瑪利亞》(與哥倫比亞合拍);除此之外,還有三部非競賽的參展片:有妮可·基曼出演的《冷山》、南希·麥耶斯執導的演員陣容強大的《愛是妥協》、以及安東尼·福庫的《瓶中閃電》。柏林電影節每年的預算是1000萬歐元,與其他電影節相比已經算是個樸素的盛會了。德國經濟今年不景氣,不得已要借好萊塢的財大氣粗壯壯自己的人氣。另外,雖然美國電影的數量比重大,但是並沒有影響到柏林電影節的風格:一如既往的支持政治立場和藝術電影。這種雙贏戰略如今也很時髦:藝術沾商業的財氣;商業沾藝術的才氣。

大觀單元的重點是政治和邊緣人群:今年共有來自32個國家的34部劇情片、16部紀錄片、26部短片。大觀單元的影片小部分來自競賽單元的漏網之魚,但大部分都是自己選片,「主題先行」,注重內容的衝擊力,歷來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聲音,所以有很多關於同性戀、女性,以及少年與老人的孤獨生活的電影。在技術上大觀兼容DV和數碼。在採訪中,大觀單元的主席預言「膠片」必將滅亡。「膠片」的龐大開支、物質和生態耗費都帶著大工業的壟斷痕跡,當然膠片到目前為止還有其不可被替代的質感和美感,不會很快淡出影像藝術,但是新貴數碼「DV」將掀起更民主和多元化的電影敘述。

國際新電影論壇(曾譯青年論壇)是柏林電影節的一個獨立單元,是西方最重要的展出獨立電影、非主流電影、非商業電影和發展中國家電影的電影節。上世紀60年代末,柏林電影節的參展影片無視當時的局勢,依舊事不關己,風花雪月,在這種情況下,格利高爾夫婦和德國電影資料館之友協會創立了帶有68風格的國際新電影論壇。它強調紀實性、政治性、實驗性。後來柏林電影節進行改革,為了避免內耗,將論壇單元融為電影節,並保持其獨立性。如果說柏林電影節和坎城電影節是競爭對手的話,那麼國際新電影論壇就和鹿特丹電影節志趣相通。

自1971年誕生以來,國際新電影論壇為許多作者導演提供了平臺和跳板,許多通過論壇起步的導演如今已經成為電影王國的大師:包括即將來華的文德斯、法斯賓德、奇斯洛夫斯基、塔可夫斯基、肯·洛奇、安哲洛普羅斯、大島渚、麥可·摩爾、昆廷·塔倫蒂諾。華語導演中李安、侯孝賢、楊德昌、王家衛、陳凱歌、吳文光、賈樟柯等也是通過論壇獲得了世界的關注。從1971年至2001年擔任論壇主席的格利高爾對中國很有感情,聽說他能說一口流利的粵語,邀請幾乎所有來柏林的中國導演到動物園附近的「老友記」吃中餐。

論壇每年都有側重,派專人前往選片。前年的重點推介是中國,一共有13部中國電影入選參展。今年入選論壇的有來自23個國家的65部影片,重點是種族隔離前後的南非,包括10部專題片。此外,論壇用對話代替發布,讓導演和觀眾直接交流。考慮到非主流電影的「小眾」特點,論壇在電影節後幫助參展影片及其導演解決發行問題。主持論壇工作的德國電影資料館之友協會還管理著「軍火庫」(Arsenal)電影院,這家電影院緊挨著電影博物館,定期播放專題電影,最近剛剛舉辦了瑞典導演伯格曼的回顧展。一個拍紀錄片的朋友說,她的電影教育是在「軍火庫」完成的。電影觀眾無法生而知之,需要培育,在一個僅有商業電影和美國大片的環境裡,電影只可能是商品,而無法成為作品;觀眾也只能以消遣找樂為主。

入選論壇的影片應是未在歐洲放映過的新片,申請入選的方式簡單,形式不限。不論35毫米、16毫米膠片電影,還是錄像或數碼均可。申請表可從網上下載(www.fdk-berlin.de),報名截止日期是每年的11月1日,充分體現了論壇的開放和透明。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網絡編輯:薛芃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燃Ran」、「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小資的迷人與行為主義政治——記第54屆柏林電影節(2)
    小資的迷人與行為主義政治——記第54屆柏林電影節(2) 2013-04-26 11:45 作者:歌多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第62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組圖)
    2月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中國演員霍思燕亮相柏林電影節開幕式紅毯。(新華社發)2月9日,柏林電影節開幕影片《再見,王后》的演員迪安・克魯格亮相電影節開幕式紅毯。(新華社發)新華社柏林2月9日電(記者郭洋)雪花紛飛的傍晚,鮮亮的紅毯,閃爍的燈光,數百圍觀的群眾……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9日晚在德國首都柏林電影宮拉開帷幕。《斷背山》主演、本屆柏林電影節評委傑克・吉倫哈爾、中國女演員霍思燕等明星紛紛走過紅毯,引起場外陣陣歡呼。本屆電影節以法國導演伯努瓦・雅科執導的影片《再見,王后》開場。
  • 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幕 "逐金"陣容成色不錯
    當地時間9日晚,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正式開幕。艾蒂安·科馬爾執導的法國傳記電影《姜戈》作為開幕影片在全球首映,由荷蘭導演保羅·范霍文擔任主席的評委會將最終決定金熊獎的歸屬。本屆柏林電影節不乏中國元素,由張震主演的合拍片《龍先生》入圍主競賽單元,導演王全安出任評委。 張震第四次角逐影帝 此次開幕片《姜戈》為艾蒂安·科馬爾的導演處女作,講述了上世紀著名吉他手和作曲家、被稱為「三指琴魔」的爵士樂琴師姜戈·萊因哈特的故事。
  • 第70屆柏林電影節公布評審團陣容 2月20日開幕
    第70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成員揭曉1905電影網訊北京時間2月4日,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成員公布,英國演員傑瑞米·艾恩斯擔任主席,成員包括阿根廷/法國演員貝熱尼絲·貝喬、德國製片人貝帝娜
  • 綜述:貼近現實的柏林電影節
    新華社柏林2月23日電  綜述:貼近現實的柏林電影節新華社記者田穎 張毅榮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24部影片到23日已全部亮相,其中19部影片將角逐金、銀熊獎。
  • 第63屆柏林電影節 雖有巨星難掩紅毯黯淡
    舉報 第63
  • 第64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之歐美勢力
    雷乃曾以1994年的《吸菸/不吸菸》和1998 年的《法國香頌》兩次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雷利的生活》是他第三次衝擊金熊大獎。這部電影講述了一群親密的朋友聚集到一起,但一個壞消息給他們的相聚帶來了陰霾,他們的朋友雷利患上了絕症,時日無多。不過,朋友們為了讓雷利生命中的最後時光充滿歡樂,都想盡辦法逗他開心。這是一部講述友誼和人生命題的感人劇情片。
  • 《美麗人生》羅伯託·貝尼尼攜新作亮相柏林電影節
    《美麗人生》羅伯託·貝尼尼攜新作亮相柏林電影節 時間:2020.02.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 英國演員海倫·米倫獲頒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月27日,英國女演員海倫·米倫在德國柏林獲頒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榮譽金熊獎。海倫·米倫1945年7月在英國倫敦出生,20多歲時開始舞臺演出,參加過大量舞臺劇、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影視角色,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演技派「常青樹」。
  • 第54屆坎城電影節揭曉 臺灣音樂設計師獲獎
    中新網巴黎5月20日消息:為期12天的第54屆今晚閉幕,同時揭曉了第54屆坎城電影節獲獎名單。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落入義大利導演南尼莫瑞提新作《兒子的房間》手上。為臺灣電影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和侯孝賢的《千禧曼波:薔薇的名字》設計音響的杜篤之則獲得技術大獎。
  • 藏語兒童電影《旺扎的雨靴》亮相第68屆柏林電影節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青年藏族導演拉華加的處女作《旺扎的雨靴》入選了新生代競賽單元。,今年是第一次帶孩子來看電影節的兒童電影。迪爾曼說:「整體來說,柏林電影節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我可以看到平時電影、電視裡很少出現國家或者地區的影片。這部電影我很喜歡,因為是用很平緩、寧靜的方式在敘述,自然風光很漂亮,也讓我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習俗。」
  • 柏林電影節爭議《娜塔莎》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柳玉鵬第70屆柏林電影節當地時間2月29日落下帷幕,伊朗電影《無邪》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美國影片《從不,很少,有時,總是》獲得評審團大獎,韓國名導洪常秀憑藉新作《逃走的女人》獲得最佳導演獎
  • 午夜表情 Glashütte Original 格拉蘇蒂原創與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星光時刻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作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柏林以對電影內涵和實力的關注,吸引著全球電影人和影迷的目光。作為電影節連續六年的官方合作夥伴,Glashütte Original格拉蘇蒂原創如約開放位於克爾霍夫塔(Kollhoff-Tower) 24層的貴賓廳
  • 2021年柏林電影節改為線上舉行
    近日,據外媒報導,2021年第71屆柏林電影節原定於2月11日-21日線下實體舉行,但因德國近期新冠疫情嚴重反彈的形勢所迫,電影節組委會將不得不做出折中選擇。第71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將推遲至2021年3月初線上進行,與此同時歐洲電影市場會全部在線上展開。
  • TESIRO通靈讓柏林電影節星光閃耀
    憑藉《戰火中的伊甸園》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的瑪利亞.思奇拉德佩戴TESIRO通靈亮相柏林紅毯。Michèle Ohayon 是著名的導演。2008年,她出品的電影Steal A Pencil For Me入選柏林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佩戴TESIRO通靈鑽飾的她更顯雍容華貴。完美設計徵服柏林TESIRO通靈已成為柏林電影節的老朋友了。作為柏林電影節官方合作夥伴,TESIRO通靈已連續第三年成為柏林電影節官方合作夥伴。參加影展熠熠生輝的電影明星們,對珠寶品牌的挑選都極為苛刻。
  • 藝評|變中求新的柏林電影節
    儘管全球暴發疫情,第70屆柏林電影節如期舉行,只是避免與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撞車而推遲十來天。該電影節雖已年逾花甲,但不像奧斯卡獎那般固步自封。德國影片《溫蒂妮》雖是柏林電影學派領軍人物安·佩爾措德掌鏡,但著重刻畫片名女主角對愛情的忠貞和純真,故其扮演者葆·貝爾勝過導演而封后。其次,本屆破例地讓電影小國柬埔寨的紀錄片《輻射》獲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這也印證了柏林電影節在選片和評獎上有別於奧斯卡獎的獨特標準。
  • 柏林電影節動態:傑瑞米·艾恩斯擔任評審團主席
    柏林電影節動態:傑瑞米·艾恩斯擔任評審團主席 時間:2020.01.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成第70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紅毯唯一中國演員超霸氣
    當地時間2月20日,第70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紅毯正式拉開帷幕。這個與坎城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為世界三大電影節的紅毯盛宴,也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 蝴蝶效應:柏林電影節因中國疫情遇冷?
    發布時間:2020-02-24 06:38:23來源:大河客戶端 柏林當地時間2月20日,第70屆柏林電影節正式開幕
  • 柏林電影節比奧斯卡更愛女導演
    剛剛開幕的第70屆柏林電影節便試圖用事實推翻這個行業潛規則:競逐金熊獎的主競賽單元18席作品中,有5席給了6位女導演的作品,雖然數量仍不及男導演作品,但已經給了「重男輕女」的電影圈一拳重擊。  中國臺灣導演蔡明亮的《日子》是唯一入選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這部拍了四年都沒劇本的電影入選,再一次證明了柏林電影節在選片上區分於奧斯卡和其他兩大歐洲電影節的獨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