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暑假,我在王府井老美院的地下室學素描。地下室裡陰暗潮溼,永遠瀰漫著一股奇怪的味道。在那樣的環境中,就著昏暗的燈光,我開始學習畫石膏像。
我是一個很馬虎的人,經常丟三拉四。有一次上課忘記帶素描紙,只好坐在板凳上看著燈光下的石膏像發呆。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大男孩注意到了我的窘迫,主動提出來可以借給我一張素描紙。他個子比我高一些,微胖,面相善良。他說他家就在美院裡,讓我和他一起回家去拿。
我跟著他走進美院西南角的紅磚樓,心裡嘀咕:他的父母可能是美院的哪位老師吧……淺黃色的木門打開了,屋子裡陽光燦爛。大男孩的父母顯然有些意外,待知道事情的原委後就高興起來。
大男孩去裡屋拿紙,他的父母就把我當做他們兒子的朋友那樣和我聊天。聊了些什麼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他們始終笑咪咪地看著我,似乎對我很有興趣的樣子。我始終有一點害羞,好在大男孩很快把紙拿了出來,我們趕緊下樓回去畫畫。
一邊下樓我一邊想:原來美院的老師也是看起來很普通的人啊,只不過感覺特別親切……晚上回到家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爸,他很感興趣,仔細詢問我男孩父母的年紀和相貌,最後他問我那個男孩姓什麼。
他姓盧,好像叫盧悅。我父親就說,那他的父母可能是盧沉和周思聰,他們可是最好的國畫家。是嗎?可我不喜歡國畫。
過了幾年,那時我已經是美院附中一年級的學生了。也是一個夏天,我看到男孩的母親坐在輪椅上,被很多人簇擁著從大街上走過。
又過了很多年,我和一位朋友去盧悅的家拜訪他。他已經成為三維動畫圈子中公認的高手。他給我看了他的速寫本,充滿了奇思妙想。他可能不記得我了,我也就沒提那張素描紙的事,只是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狀態感到高興。
我始終不太喜歡「那種國畫」,但是沒關係,我的喜歡與不喜歡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那個陽光燦爛的房間裡,我遇到過如此善良和溫暖的一家人。他們的關門弟子日後也成了我在美院學習時的老師。
2020.8.5於三義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