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能夠承接中國的全產業轉移嘛

2020-12-14 社會百科行者

上個世紀90年代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外資企業因為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優惠的稅收政策,開始紛紛入駐中國,其中就有很多的外國企業,因為大量外企的進入,使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但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在大陸、臺資、日本和美資企業因為生產成本、中美貿易戰等原因跑路美國、東南亞建廠的大背景下,當前日資、韓資企業也加快了撤資、轉移的步伐。日資世界五百強兩大巨頭——日東電工和尼康公司相繼撤離蘇州,留下廢棄的工廠和大量的裁撤人員,不僅日資企業,韓國三星電子、LG電子相繼出走中國,大量外企的出走同時在帶走了大量的配套產業鏈,帶走了大量就業崗位以及龐大的稅收,這些損失無法估量,引發了大家關於外資撤離的大討論。而更令人憂懼的是,不僅僅是三星在有步驟地撤離,松下、夏普、東芝、飛利普、索尼、霍尼韋爾安防、蘋果、希捷都已經加大撤退的力度。特別是蘋果系,這個萬億產值的商業帝國此前幾乎將全部產業鏈投放在中國,如果一旦撤離,那麼無工可打的日子真的就要來臨了!

那麼東南亞真的能夠更好的承接外資企業的產業化轉移嘛?東南亞有哪些優缺點呢

營商環境上,東南亞國家雖然也為他們提供了優惠政策,但是東南亞國家大都屬於君主體制,社會動亂時有發生,社會不穩定因素更大,在中國實行民主體制,人民是國家的當家人,社會穩定,更好的保護外企在華的利益。

其次,在就業群體質量方面。中國實現九年義務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各種就業人才質量優質,技術更嫻熟,雖然中國工人的成本已經是東南亞國家的幾倍,但中國工人性價比更高。而東南亞人口素質不高,大都學識淺薄,需要花成本去培訓,無形中也在浪費著企業人力資源成本。

從物流運輸看。雖然東南亞國家大部分都是沿海國家,從港口向海外運輸產品都很方便,但是東南亞國家的基礎設施相比中國差了不止一個檔次,中國高鐵裡程網世界第一,公路網、鐵路網、水路網四通八達,可以將產品從工廠運到港口,而東南亞國家交通網基礎設施建設差只能能通過汽車一點一點將貨物運送到港口,不僅增加了物流成本,還增加了時間成本。

從商業運營角度來說東南亞國家的供應鏈極不完善,由於日企在中國投資已有很多年,在投資地圍繞大型外企建立起來的供應鏈非常完善,一個完整的產業集群應運而生。因此,對很多外資企業來說,就近獲得工業生產所需要的配套設施無疑是最方便的。

最後筆者想說,東南亞人口稠密,單純的勞動力價格低,但也存在著加工生產與勞動力素質差異之間的矛盾,而且中國經過改革開放,社會經濟取得巨大發展,國民收入穩步提高,市場廣闊。而東南亞經濟發展低迷,國家貧窮,國民收入低,不足以支撐廣闊的中高端消費市場。綜上所述:外資企業目前撤離到東南亞顯然有點不明智。

相關焦點

  • 不止紡織業 這些產業也在向國內轉移 投資機會在哪裡?
    同時,推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積極承接東部地區製造業民營企業轉移,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等重點功能平臺建設,為製造業民營企業有序轉移創造條件。在當下,全球疫情蔓延推動製造業向國內轉移。此外,本來向東南亞轉移的產業,也加速在國內轉移。目前哪些行業產業轉移在推進過程中?是長期趨勢還是短期應對?用何種思路看待產業轉移?
  • 低端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警惕之外該如何做?中國製造正在行動
    遙想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製造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揮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優勢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以「三來一補」為代表的低端製造蓬勃發展,即:「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在80年代中期,以「溫州模式」為代表的民營企業輕工產品異軍突起。
  • 為美好而來 永清承接轉移產業 未來發展可期
    致敬城市奮鬥者,城市建設,產業先行。永清是臨空經濟區之一,且為承接非首都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以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以及國際視野,規劃產業新城大格局,未來將導入大量產業人口,為城市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區域發展前景廣闊。
  • 大批外資企業撤離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如今它們過得怎麼樣了?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的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對於外資企業的落地要求也越發嚴格,部分汙染較大的低端製造產業被遷出,「中國製造」開始向「中國智造」轉型。今年有一則消息傳來,美、日兩國再度呼籲企業撤離中國,試圖吸引外資企業將工廠遷回本土或是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擺脫所謂的「中國依賴」。
  • 廣東省四川大安商會成立大會暨自貢·大安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2月8日,廣東省四川大安商會成立大會暨自貢·大安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推介會在深圳舉行。現場籤約5個項目,總投資8.53億元。廣東省四川大安商會成立大會暨自貢·大安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推介會現場 攝影 廖志全  此次籤約的共有科技創新工場(特種機器人)培訓和生產項目、商業顯示及智能終端(電視)項目、輕質複合牆板項目、CBD家居川南生產基地項目
  • 「河南省產業轉移助力脫貧攻堅現場會」為何在民權召開?
    據悉,近年來民權縣始終把產業轉移作為事關全縣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聚焦精準扶貧方略,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立足民權優勢,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以製冷裝備製造、葡萄酒加工兩大主導產業為著力點,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有效提高了全縣工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產業轉移助力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
  • 四川自貢大安在深圳召開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招商推介會 籤下特種機器...
    張洪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12月8日,廣東省四川大安商會成立大會暨自貢·大安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招商推介會在深圳舉行。現場籤約5個項目,總投資8.53億元。大安區交通區位、產業承接、文化旅遊資源優勢明顯,尤其是在產業承接方面,大安區布局了10.5平方公裡的科技教育新區、5.7平方公裡的大山鋪鐵路物流園,總規劃面積13平方公裡的張家壩老工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大塘山現代特色產業園、川南旅遊商品產業園正加快提檔升級。
  • 低端製造業不向內地和東北轉移,而直接去了東南亞,這是什麼原因
    有一個網友,問了我一個問題:中國的製造業那些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的製造業,為什麼不像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進行轉移?而是直接去了寮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等這些東南亞國家,這和曾經預想的是不是不一樣?我們喊了這麼多年的振興東北工業以及呢,西部大開發,最後這些沿海地區淘汰的產業竟然沒有像我們的內陸地區進行轉移。這是什麼原因?那麼今天啊我就解答一下這個網友的疑問,以及給大家講一講中國的低端製造業,為什麼去了東南亞國家,而不是像我們的內陸地區或者是東北地區進行轉移。其實這件事兒呢,並不複雜。
  • 白溝產業新城,承接什麼產業,有多大潛力!
    2017年9月北京推出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一核雙翼」發展格局:新區成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一翼。2019年1月《關於支持河北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及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出臺,明確要求「在京科研機構、國企總部及分支機構向新區轉移」。
  • 南雄產業轉移工業園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認定南雄產業轉移工業園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定名為韶關南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現行的省級高新區政策。南雄產業轉移工業園創建於2008年初,2010年被認定為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是全省產業集聚度較高、特色鮮明的專業園區。
  • 日本VC 在東南亞市場的網際網路產業布局
    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分別將很多工廠、公司轉移出了日本的本土市場。根據 2012 年日本 JETRO 公布的數據來看,外流的資本投入增長幅度很大。先看此圖。依靠 M&A 退出 引進產業資本如果翻看日本 VC 在此前 10 年的投資路徑,比如奇虎 360 背後的 GMO、土豆網背後的 CyberAgent 以及阿里巴巴背後的軟銀,基本上是通過將這些企業帶到美國 NASDAQ 上市從而退出的模式。而這一模式,是否也會在東南亞的這些創新企業身上進行沿用呢?
  • 東南亞小霸王,竟然是它?
    越南能夠吸引外商投資,要歸功于越共政治經濟、外匯、通脹和利率等三大穩定因素,河內、胡志明市、峴港三大城市作為經濟特區,承接了外國產業的投資項目,共同特點是人口稠密、具備完善基礎設施。製造業及加工業的投資項目約佔外商投資製造業總額的80%。這點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 產業合作走進雲南,漢麻、植物染差異化發展成亮點
    ,雲南搶抓機遇,將輕紡產業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產業。  會上,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金肇元從政策、區位、資源、基礎、平臺、市場六個方面介紹了雲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他強調,雲南將繼續加強與中東部省區在輕紡產業方面的合作,重點承接中東部地區急需轉移的紡織服裝、玩具箱包、製鞋、家電、日化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著力引進更多的東部知名龍頭企業來滇投資興業。
  • 河北永清縣建設服裝產業承接平臺——沙荒地上長出時尚小鎮(推動...
    從京臺高速永清縣曹家務出口駛出,右側是一片波浪形建築群……這裡,就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重點承接項目——位於河北廊坊永清縣的雲裳小鎮。  抓住企業需求,聚合全產業鏈。雲裳小鎮規劃建設服飾商貿、服飾博覽、服飾會展、服飾雙創、服飾品牌基地和舒適宜居區六大板塊,形成集時尚設計、研發、生產、培訓、品牌發布、跨境營銷及創業創新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集群,為轉移商戶搭建了充足空間,培植了發展沃土。
  • 酸雨已逐漸從珠三角轉移 或因工業產業汙染減少
    「酸雨是否隨產業轉移到了非珠三角地區」的質疑一時也甚囂塵上。權威專家分析認為,目前並沒有證實兩者有必然關聯,但從酸雨流動輸送的特性以及各地機動車汙染增加的情況看,酸雨的治理各地既要掃好門前雪,各市間也應建立聯防聯控的機制,並全省一盤棋統籌考慮產業布局,謹防「汙染隨產業轉移而轉移」的說法從擔憂變成現實。
  • 中國憑藉產業升級,可以晉升為發達國家嗎?
    ,第三次產業轉移,因為中國體量的原因成為了歷史上接受產業轉移最多的國家。這就導致了每個國家都想向更高的產業轉移。這就是產業升級,的原因,區別是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了。而如今又到了中國人想賺更多錢的時候。所以第四次產業轉移已經在中國開始。因為有著眾多的榜樣在前面,很多人對此很有信心,有樣學樣嘛。無數的專家表示只要學習韓國日本,那麼中國也會成為一個發達國家。
  • 東南亞的關稅優勢,能否撼動中國服裝出口第一大國地位?
    由於產業鏈完善、可生產的品類齊全,導致中國仍然是紡織品服裝出口第一大國。而受益於生產成本優勢,外部貿易協定優惠,以及來自他國的產業技術和管理的輸入,包括孟加拉、越南等在內的東南亞國家正逐步進入紡織品服裝出口國的行列。
  • 印度和東南亞各國,誰將繼承中國「世界工廠」這頂帽子?
    後來,「世界工廠」開始轉移到東南亞的亞洲四小龍,到了八九十年代之後,中國開始著手接管「世界工廠」這頂大帽了,但是隨後「山寨之王」與「假冒偽劣」等都相伴而來了。在中國做了「世界工廠」二十多年後,「世界工廠」已經開始向更好的區位不斷地轉移,而中國在近年來也終於開始有了一絲跡象擺脫「山寨之王」的代名詞了!那麼,繼中國之後,誰將是下一個「世界工廠」呢?
  • 疫情讓安倍驚醒,日本產業已被中國套牢,日企真的要撤離中國?
    不僅汽車業,中國還提供了日本80%的口罩,和汽車零件一樣,也運不過去,結果日本又出現口罩緊張。由此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向政府提出,需要撥款支援日本企業度過難關。3月5日,安倍在未來投資會議中表示,在中國減少向日本出口時,整個產業會遭受影響的領域,必須考慮讓那些對國家來說依賴度高的產品,讓他們的生產基地回歸日本。
  • 中國網:承接大紅門服裝批發業態 為滄州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了讓從北京轉移來的商戶們在滄州安居樂業,滄州和東塑集團出臺了一系列優惠保障措施,包括租金、物業費的減免,為商戶按成本價提供住宅,協助商戶辦理各類營業執照,特別是為商戶解決戶口落戶和子女入學問題。這些舉措不僅打消了外來商戶的顧慮,也為他們在滄州開始新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趙曼說,她的孩子已經順利在當地上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