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融寶吳雅楠:完成金融科技的量化與智能化,大數據很重要

2020-12-1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大數據為什麼這麼重要?


  美聯儲每個月開個會,一直把利息降到零,所以大家都在猜,市場都在猜,比如每個月15號17號18號的會議,周三周四議息決定的公布,為了獲得重要的加降息信息,有人就研究了一個方法——看格林斯潘的包。如果包變厚,說明帶很多材料去開會,這說明他肯定是要做一個重大的舉動,他要論證,比如要降息了為什麼做降息,他要舉很多材料說服其他美聯儲的同行,要加息同樣,如果包很薄估計這次沒什麼決定,一切都照舊。所以當時大家就說格林斯潘的包,只要每次要開會,大家可以看看他的包。


  從此處可以看出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重要性,請看真融寶吳雅楠博士為我們帶來的「大數據如何運用到金融科技領域」的方式解讀:


  大背景:美國和全球的金融形勢


  2000年有一個網際網路泡沫,那個時候網際網路公司也是如日中天,只要公司起個名字,皮包公司起個.com,只要公司名字.com馬上上市,幾十倍幾百倍市值的炒作,可以看到2000年的股市市值的確反映了網際網路萌芽期整個公司的代表。


  據此,吳雅楠博士提出,金融是跟周期直接相關的,周期背後是宏觀經濟的周期,我們有四大周期,現在的經濟衰退與蕭條,期望經濟未來復甦,還有通脹或者過熱,稱為經濟的四大周期,這是宏觀的經濟周期。同時金融也有不同的資產所代表的金融周期,我們金融產品就需要跨越金融周期,同時講資產配置的時候,講到全球資產配置的時候,我們需要對全球資產的變化和輪動有個很明確的認識。


  A股無論是滬市還是深市在全球表現最好,主要原因還是我國抗疫提前得比較早。美國股市短短的五周之內從技術性的熊市跌了40%,到現在技術性的牛市又反彈了20%30%,美國股市的一個特點就是流動性驅動非常強。


  吳雅楠博士認為供求不平衡是最根本的原因,其次是期貨被逼倉。


  在對全球經濟宏觀形式有了了解過後,吳雅楠博士介紹了金融產品的大數據相關觀點。


  金融大數據


  「金融產品還是要跨越整個周期對金融周期要有一定的了解,需要進行自上而下的整理。」


  金融和科技,傳統產業和新興的科技行業怎麼融合,這成為了一個新穎的話題。招行是國內最好的營收銀行,招行田行長每天都有種危機感,傳統銀行怎麼去面對科技對銀行未來的衝擊,科技和傳統金融在形成一個大家互相融合又互相競爭的關係。


  為什麼大家講金融科技現在做到如今這個地步,還是存在基礎設施?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是因為基礎設施首先鋪了路。」


  叫個外賣、線上直播、短視頻都很方便,但現在海外還缺這塊,中國這塊反而做得比較好。今年一個最大的主題除了疫情就是5G、物聯網IoT,這個會使得更多的數據形成。當我們在看我們人的時候,我們現在人生活在一個網絡世界裡,同時人也因為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生活在一個移動的數據的世界裡,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移動數據的載體,你無時無刻地留下了數據。


  現在大家更多得用拼多多、抖音,變遷非常快,現在小視頻也非常活躍。


  中國有就在金融科技這塊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環境,因為我們的市場足夠大,用戶體驗上做得非常好。中國第一是競爭,第二是人口眾多,所以我們網際網路的公司對用戶體驗這塊做得非常好,所以我們金融科技有基礎設施之後在各種各樣的應用中都用得非常好,這是金融科技為何在中國能夠發展這麼快甚至有點失控了。


  而在5G網際網路時代是個多埠的時代,我們的智能家居也是個埠。冰箱就是個智能家電,它就是一個埠,這個是在物聯網時代,我們未來是多埠的時代數據就更加泛濫,大數據就更加豐富,原來需要一個單埠的手機,未來可能是多載體的,包括線上的遠程醫療問診。


  「未來我們會生活在智慧城市。」


  另類數據越來越重要,三個特點體量大、傳播速度快、數據種類多,它是非結構化的,每個人在線上生成,或者有些商業機構像京東商城,或者設了些傳感器衛星GPS數據,現在專門有data provider專門賣數據的,在國外只要你是合法獲得的,這些數據都變成市場化了


  未來更多的研究員變成數據工程師傳統數據另類數據是不一樣的,傳統數據是個結構化的會計信息滯後的,但是另類數據實時在發生,這個時候是非結構化的,這些非結構化的數據怎麼樣直觀的表現出來,所以可視化也很重要。


  傳統金融機構這麼龐大,你要讓它做一個內部人員的更新和組織的變化是非常難的事情所以一個大的傳統金融機構需要補的一課就是怎麼把自己慢慢變成數據驅動的,慢慢變成線上化的,變成更加互聯化的以數據為驅動的。


  所以我們未來真的不再依靠所謂公開的數據或者結構化的數據,而是更多依靠第一手的非結構化數據。


  另類數據更多的是研究個人、商業監測工具的數據,更多的是用數據挖掘的方式,用這些數據模型來給我們提供這樣的方向。現在打了個基礎,當我們講到大數據時代的時候,大數據為什麼大,大在哪裡,大數據為什麼這麼重要,剛才講了無論是研究個人,未來你可能找個女朋友找個男朋友也不用去相親網站了,也許你有些數據可以直接獲得,更加清楚的認識對方。


  這是在我們大數據時代做金融產品設計的時候不得不去考慮基礎的素材。數據就變成我們現在在大數據時代金融產品設計最重要的素材。


  金融科技產品的設計


  以大數據為基礎,吳雅楠博士介紹AI和機器學習的方式,如何在消費金融的金融產品中去設計,最主要解決金融產品給他定價的時候借款人的風險定價,給他借多少利率的貸款,同時這個人未來的還款能力意願的概率怎樣,都是需要通過金融科技做到的。這些代表了在消費金融裡該怎麼判斷一個人的風險定價是優質的金融客戶還是中等的還是比較差的,這樣的話他的風險、給他授信的額度和他借款的收益率都會差異化個性化,這在過去是無法做到的,你不可能服務得這麼細,因為他借款金額本身就小,他成本根本就覆蓋不過來。現在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方式能夠實現,人就是一個移動數據載體,因為這樣的結果我們能夠服務這樣一個個體的人,而且把他服務的個性化。


  第二是在投資領域,我們對期貨品種對他中高頻的數據進行學習,同時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捕捉到一些好的因子和特徵變量,這些是非線性的,所謂的非線性就是不是像原來MACD、RSI簡單的技術指標,而是想像不到的非線性的指標,這些反而在微觀結構裡是有效的,至少和現有的因子是相關性比較低的。


  智能投顧


  智能投顧是未來銀行券商和大家做財富管理的時候都需要面對的,個性化的投顧的模式,投顧解決的是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最基本的最經典的是我們要做有效組合前沿,根據有效組合理論找到針對他的風險偏好,一個有效的投資組合,一個投資組合針對他個人,根據他所能忍受的波動所產生的未來的預期收益率,這是資產配置的一個概念。


  總結來說智能化的財富管理和智能化的金融產品、資產配置的設計,設計了幾個大的模型,大數據的分析模型,無論是資產還是用戶,投資者適當性模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在哪塊,他的流動性偏好在哪塊,他的場景在哪塊,然後就是有效組合前沿,怎麼構造一個跟他的個性化組合相關,最後變成一個產品,產品本身可以給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最終就是千面千時的模型,我們隨時隨地可以服務任何一個人,同時給他個性化。你把智能投顧提煉的話或者金融產品未來想達到什麼目的的話,這是一站式的資產配置和資產管理的平臺,這裡邊有不同的資產從不同的機構採集的資產、不同的渠道設計的產品匯集到一起之後,另外你服務的用戶是什麼樣的用戶,他需要什麼樣的資產他需要什麼樣的產品,你能夠幫他做一個有效的匹配嫁接,滿足他個性化的風險偏好,滿足他個性化的流動性需求,也滿足他個性化的生活場景需求,這就是未來的金融產品方向。(本文根據吳雅楠授課錄音整理)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金融量化大潮中的國產化曲線
    據統計,高盛33000名全職員工中超過9000名是程式設計師和工程師,在數量上比肩Facebook、Twitter這樣的頂級科技公司。為什麼呢?主要是金融發展到了今天,隨著和大數據、AI等交叉學科越來越多的相互促進,產生了一門新的學問-——量化金融。
  • 專注於大數據分析和數字基建,「格藍威馳」以金融量化科技切入資產...
    近日,36氪就接觸到了一家專注於為資產管理領域打造領先的量化分析解決方案和數字新基建的金融量化科技公司——「上海格藍威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tarhouse.ai)」(以下簡稱:格藍威馳科技)。資產管理業務SaaS平臺針對這些痛點,格藍威馳科技以專業的量化分析與建模為核心,為客戶搭建的是一個基於標準化功能模塊的定製化全生命周期業務及數據協作分析大中臺,其中包括資產管理SaaS平臺、量化分析與建模引擎、可視化商業分析三大核心模塊。
  • 務實量化金融人才,創新順勢而為
    本網11月26日訊 第二屆中國(橫琴)國際高校量化金融大賽(以下簡稱「大賽」)的舉辦是貫徹量化金融產業戰略思路,打造具有橫琴特色的量化金融產學研創新體系的重要嘗試,對培養、挖掘量化投資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 帝娜教育科技榮獲2020金融科技大數據應用技術卓越獎
    2020第二屆金融科技大會於12月9日在滬隆重舉行。在本次大會上,上海帝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帝娜」)榮獲2020金融科技「大數據應用技術卓越獎」。核心競爭力:人才、數據與科技大數據作為高科技時代下的產物,近年來對人們的生活愈加重要,可以說覆蓋了我們每日的衣食住行。在經濟生產領域,大數據產業已廣泛應用於電力、交通環保、政府、金融、銀行、電信、醫療、IT等行業,並對其效益產生了可觀的影響。當前,國內很多公司都在切⼊大數據業務,帝娜教育科技也是積極擁抱大數據浪潮中的一員。
  • 金絲路量化科技研究院乾貨合集 量化投資全解析
    量化投資最近很熱門,作為一種重要的投資方法,目前很多人可能還不太了解,今天我們就來全面解析量化投資。 量化投資的定義 對量化投資的定義是:量化投資是一種系統化方法,它利用現代金融,計算機,數學,以及其他相關行業的知識和方法,包括行為學、心理學等,把投資理念,科學理論和實際數據量化為客觀的數理模型,使用計算機技術完成全部或部分的投資。
  • 金融科技驅動銀行轉型 電子帳戶獲重點布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金融局主辦,中國民生銀行銀川分行清華EMBA寧夏校友會協辦的「2016金融科技驅動銀行轉型高峰論壇」在寧夏銀川隆重召開,近200位網絡金融高管和專家就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電子帳戶、信息脫媒以及大數據等前沿金融科技話題展開了廣泛探討。
  • 院慶35周年丨第三屆「大數據、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研討會正在報名
    會議內容由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5G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的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近年來飛速發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本次研討會邀請了國內金融科技領域的學界和業界精英,探索金融科技應用的最新領域與未來趨勢,為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把脈問診。會議將圍繞眾多金融科技前沿話題開展交流和討論:如何通過量化基金經理的能力挑選基金?大數據如何運用於股票定價和篩選中?如何進行金融大數據元知識學習?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助力小微信貸業務?
  • 開鑫科技亮相科博會中國金融論壇:科技助力供應鏈金融風控轉型升級
    9月18日,第二十三屆科博會2020中國金融論壇在京召開,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等來自監管、行業協會、國內外相關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士齊聚一堂,開鑫科技產品總監胡漢光受邀出席並發表《無感金融時代的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與風險防範》主題演講。
  • 背後的力量|華雲數據助力寶通科技實現數位化轉型
    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數位化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能。從目前來看,科技是提升產業數位化時代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企業的業務創新只有依靠科技手段才能夠快速磨合、快速響應,從而提升自身競爭力,有效地在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
  • 創新工場南京AI研究院執行院長、倍漾科技CEO馮霽:看好在量化投資...
    本次會議分論壇四以「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發展」為主題,著眼於當下金融科技和期貨行業融合發展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聚焦於金融科技對期貨行業服務模式、競爭格局、監管等各層面的影響而展開。 會上,創新工場南京AI研究院執行院長、倍漾科技CEO馮霽演講的主題為《面向數據驅動的金融工程與應用》。
  • 「數據+模型+系統」一體化 百融雲創打造全方位智能風控體系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發展,科技對於金融的促進作用正被不斷強化,創新型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正不斷誕生,也驅動了國內風控技術不斷更新迭代。  從扁平的專家經驗風控時代,到數據、模型驅動,再到算法、智能驅動時代,AI智能風控引擎大腦打造的全域風控系統,經受住了無數次黑產攻擊、高並發處理,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後的處理方式。專業人士表示,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下,金融科技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重視發展金融科技,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數字紅利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
  • 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
    百融雲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融雲創」)成立於2014年3月,是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應用平臺。憑藉優秀的市場表現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百融雲創已完成由中國國新基金領投,老股東紅杉資本增持的10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未來,百融雲創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打造一個開放、多元、共享的金融創新技術應用平臺,致力於成為金融行業發展的基石。
  • 未來銀行之路 交行行長劉珺談「金融科技」的重塑力
    金融與科技的關係不一樣,不僅是範式變化(paradigm shift)和結構變化、不僅是劃時代變化(epoch-making),而且是一種新範式(a new paradigm)、一個新時代(a new era)。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內核是智慧生產,是一切皆互聯,而與之對應的金融更是網絡化、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的科技先行者。
  • 量化投資者是如何獲取實時行情數據的呢?
    數據內容將擴大到包含股票、基金、期貨、債券、外匯、行業大數據,同時包括了數字貨幣行情等區塊鏈數據的全數據品類的金融大數據平臺,為各類金融投資和研究人員提供適用的數據和工具。baostock證券寶http://www.baostock.com是一個免費、開源的證券數據平臺(無需註冊)。提供大量準確、完整的證券歷史行情數據、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通過python API獲取證券數據信息,滿足量化交易投資者、數量金融愛好者、計量經濟從業者數據需求。
  • 金融科技如何推動數字經濟發展?2020年中新金融峰會告訴你答案
    期間,由兩江新區、江北嘴投資集團與度小滿金融協辦的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如約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多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抓住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的新商機,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數位化轉型。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出席活動並致辭。段成剛表示,近年來兩江新區堅定不移深化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數字經濟,著力建設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
  • 金融科技服務商棧略數據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
    金融科技服務商「棧略數據」宣布獲得數千萬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智資本領投,廣發乾和投資跟投,山景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從產品角度看,目前棧略數據旗下擁有醫療險智能理賠平臺、醫保智能風控平臺、長護智能管理平臺、大數據反洗錢平臺、IFRS17系統平臺、金融誠信體系平臺等產品。
  • 中國太保「風險雷達」風險大數據項目榮獲2019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
    原標題:中國太保「風險雷達」風險大數據項目榮獲2019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三等獎   在日前揭曉的2019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獲獎項目中
  • 股市狂歡下的思考,金融科技的機會在哪裡?
    參考美國資本市場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在技術和金融創新的加持下,未來中國居民的多數資金都將配置到以股票、基金、保險為主的權益類金融資產上。 用製造業的創新來類比資本市場的變化,我們發現產業升級的邏輯都具有相似性:產業分工、數據化、自動化、智能化和個性化是大概率會發生的趨勢。
  • 亮相2020全球創交會,優卡科技起步金融科技布局廣告生態
    依託區塊鏈等底層技術實現蓬勃發展的金融列陣也成為了此次創交會的重要參與群體。一、時代機遇:新基建下的金融科技2.0今年3月份,中央提出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包括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範圍。
  • 數禾科技完成品牌升級 定位智動化金融家
    數禾科技是上海一家金融科技企業,於近期宣布已經完成了品牌升級。【數禾科技品牌標識前後變化】新的品牌標識集合了網際網路、金融、智能、科技等多重元素,詮釋了數禾科技的定位,即「智動化金融家」。數禾科技將金融機器人自動化流程引入零售金融的運營流程中,賦能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從顏色上,數禾的品牌標準色為「數禾白、藍、深藍、青綠」,代表一種科技感、智動化,體現以智能金融科技的視覺感受,服務於每一個合作夥伴和客戶。科技感的藍色與綠色,勾勒出數據化小方塊的移動軌跡視覺印象,整體呈現出數禾科技是一家數位化科技公司的品牌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