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吉林長春的「女孩穿露背裝在電車拍照」事件,雖然輿論爭議比較大,但是更為包容和理性的聲音也並沒有缺位,也就是事情因道德化緣起,同時也在去道德化的聲浪中逐漸走向消逝。要知道,在基本的道德化斥責中,主要傾向於兩個層面,其一:公共場所拍寫真可能將別人的影像收錄進去,存在一定冒犯他(她)者的可能性;其二:公共場所露背拍照在國內會被認定為不道德。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其一層面」的問題雖然存在,但是好像人們也並不在意,因為在社交媒體時代,公共場所拍照錄像已經不成問題,只要涉入方式合理,沒有人會在意是否被冒犯。所以,問題的癥結主要還是歸結到「其二層面」,也就是「露背裝」公共涉入當不當的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當事女孩無論是面對斥責時的辯解,還是面對媒體時的回應,其實還算比較講原則。但是,她所強調的「若旁人覺得被冒犯,可以表明」還是沒有搞清楚問題的真正癥結是什麼,這導致在道德和原則之間,只能是「雞同鴨講」。
事實上,媒體在具體的報導時也簡單地交代了一下女孩拍照的背景,其中有提到女孩在國外讀研,之前在長春上學四年,拍照只是為留下回憶。這也正好說明,女孩之所以敢露背拍照,也跟其國外留學的經歷有一定關係。因為在一些歐美國家,類似露背街拍的行為,只要不影響周遭秩序,是不會引發道德化爭議的。
所以,對於「女孩穿露背裝在電車拍照」事件來講,就不是簡單的對錯之爭,而是觀念的疏離和歧路之爭。這種問題本身在於,各自都想把自己的認知作為基本尺度,所以就很難建立起都能接受的「一切人的價值尺度」。於是,「你說我不道德,我便懟你沒原則」。
好在,從媒體輿論的場域中,也並非「挺一揍一」,而是就事情的源起,將「入鄉隨俗」和「多元構建」同時匯入其中。因為在基本的現實圖景之中,女孩肯定知道露背會被道德化,而她之所以還敢繼續拍照,就在於她在新觀念的塑造之後,更相信原則秩序的存在。只可惜,當她遇見不講理的大爺大媽時,貌似一切原則都是坍塌的,畢竟有些觀念的改變需要幾代人的不斷進化。
不過就大爺大媽斥責的邏輯來講,最終還是墮向「狩獵思維」,前一嘴是道德,後一嘴卻變成「你不就是想紅嗎?」的碾壓性追問。說實話,如果說這也是講道德,那麼道德自然就很不道德。可就國內的道德化來講,其實就是這般嘴臉,也就是人碾壓人還覺得挺有理。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的道德化,其實就是用自己的自由幹涉別人的自由,雖然有公序良俗存在,但是能認真遵循的人卻並不多,要不然世間怎會如此紛亂。所以,在看待「女孩穿露背裝在電車拍照」的問題上,更要看見大爺大媽的不堪嘴臉。
就如露背拍照女孩所言,覺得被冒犯可以示意,但是在具體的溝通中,絕大多數公共場所的交涉都並不愉快。因為在「勸說和矯正」的範疇內,絕大多數人都會進入道德化序列,也就是示意者覺得自己站在道德高地上,而被示意者覺得自己被道德貶損,所以結局基本上就是爭吵,很難有溫和的圓滿。
與此同時,女孩穿露背裝在電車拍照,雖然本人在回應中提到用的是「人像模式」,也就是對「周圍乘客進行了虛焦處理」,並且也沒有喧譁。但是就情境涉入而言,她確實有些不適當。之所以這樣強調,我們是站在解決問題層面而言的,而非是強調對或錯的問題。
畢竟在國內生活過的人,都清楚這類行為意味著什麼,所以在具體的情境涉入過程中,就要考慮可能存在的阻力和紛爭,而非因為自己的觀念認知較高,就覺得對方不可理喻。而這種處置方式之下,最終只能是拍照泡湯,並且還引發不必要的公共關注。
不得不說,女孩是太年輕,敢於突破,敢於挑戰,而斥責她的大爺大媽是太頑固,敢於出手,敢於接招。總的來講,這對於公共觀念而言算是一次重塑。因為,就相關的行為和認知的考量上,其實往往處於模糊地帶。畢竟當「露乳溝」已經被完全接納下來時,「露背」為何就必須背上莫須有的罵名呢?
於此,要承認一點,只要我們活得足夠長,就會發現人類的是非觀是反覆循環的。所以,很多時候在看待觀念衝突時,就沒要過度進行情緒化的停留,因為保不準再過幾年就變成「這都不是事兒」。所以我們唯一可改變的就是,豐富自己的認知半徑,在具體的處置效率上下功夫就行,至於誰對誰錯,終究就是一坨情緒大糞。
有句話講得好:「每一條狗都有它自己的時代」。上了年紀的人和年輕人之間,其實也需要互相理解的,而非總說有代溝就不去溝通。社會在變化,人也在變化,不能因為你自己不高興就覺得時代變壞,也不能因為自己高興就覺得時代變好,這本來就是一種情緒觀。
所以,回到世事的本質上,無論怎樣都在變化,就看我們怎麼去看待和理解。當然,能認識到這一點,其實就意味著「自己的尺度」不能強加在「別人的尺度」上,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體構建」,並且是最不想讓別人肆意踐踏的,即便是打著公序良俗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