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尼康開啟微單Z卡口時代後,在Z卡口的鏡頭上也極下功夫,小巧輕質和高圖像品質成為其鏡頭產品研發的重要追求之一。尼康的變焦鏡頭尼克爾 Z 24-200mm f/4-6.3 VR 和新推出的定焦鏡頭尼克爾 Z 50mm f/1.2 S、廣角鏡頭尼克爾 Z 14-24mm f/2.8 S 成為當下攝影玩家的關注焦點,尼康日本總部的鏡頭研發人員針對廣大消費者的疑問點做了一番解答。以下是詳細的問答。
尼康總公司出席者:
<尼克爾Z鏡頭產品策劃>
石上 裕行(映像事業部/UX企劃部/UX企劃二課)
<尼克爾 Z 24-200mm f/4-6.3 VR>
光學設計擔當:三輪 哲史(光學本部/第三設計部/第一光學課)
機械設計擔當:堺 崇弘(光學本部/第二開發部/第一設計課)
<尼克爾 Z 14-24mm f/2.8 S>
光學設計擔當:山口 悟史(光學本部/第三設計部/第二光學課)
機械設計擔當:今榮 一郎(光學本部/第二開發部/第一設計課)
Q:當我使用這款尼克爾24-200鏡頭時,我能實際感受到在拍攝視頻時減小了對焦呼吸效應的影響。尼康在開發時考慮了哪些要點,為什麼在研發時考慮了視頻記錄?
A:採用步進馬達的對焦系統可顯著減小對焦時視角的變化。用戶不僅會拍攝照片,而且對視頻錄製的需求也在增加,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在設計尼克爾 Z卡口鏡頭時考慮了視頻錄製。
Q:尼康開發此鏡頭時,為什麼沒有將焦距擴展到比240mm更長的焦距值?
A:考慮到緊湊性和減輕重量之間的平衡,我們將焦距設置為24-200mm和f/4-6.3光圈,即使圖像裁切為相當於競品的240mm時,其畫質也非常出色。
Q:24-200的光圈小於24-120和其他品牌鏡頭的光圈。在昏暗的環境中,需要憑藉相機的高感光度性能。您對此有何看法?
A:數碼單反鏡頭尼康也已經推出了DX70-300F4.5-6.3等,我們認為在實際使用中沒有什麼問題。
Q:為什麼24-200鏡頭沒有配備VR減震和AF / MF切換開關?
A:對於非S-型鏡頭,我們優先考慮提供價格更實惠的鏡頭。因此省去了這些開關(在相機上切換)。
Q:尼康Z卡口鏡頭和相機如何共同發揮VR減震性能? (是否鏡頭在2個軸的方向,相機在3個軸的方向提供減震補償?)
A:鏡頭的VR減震和相機的VR減震配合使用時,可實現5軸減震補償,包含移位和旋轉2種VR減震補償。另外,由於相機可補償僅鏡頭無法補償的抖動,因此當相機未搭載VR減震時可在2個軸的方向補償抖動,而當使用的相機搭載VR減震時,可實現5軸的補償效果。
Q:Z 24-200mm鏡頭非常緊湊,但是在開發過程中如何在圖像品質和尺寸上取得平衡? 是否為了減輕重量而犧牲了一點圖像品質?
A:由於其設計理念是「小巧輕質和高圖像品質」,因此沒有犧牲圖像品質,通過將鏡頭前部變小,大直徑卡口,並且對規格進行優化,從而能保持高圖像品質。
Q:減震性能對於高倍變焦鏡頭來說非常重要。尼康Z卡口系列全畫幅微單數位相機本身具有5軸減震性能,為什麼鏡頭還要配備減震功能呢?
A:對於焦距長的長焦鏡頭來說,由於拍攝視頻時以及在液晶顯示屏上查看時,僅憑相機的VR減震無法確保足夠的減震效果,所以鏡頭也配備了VR減震功能。通過在鏡頭上搭載VR減震,與搭載VR減震的相機組合使用時,可以發揮5軸方向的高防抖性能。此鏡頭達到約5檔的減震補償效果。
Q:Z 24-200mm F4-6.3 VR鏡頭雖然是金屬鏡筒,卻能兼顧約570g的輕量和高畫質,實現了良好的平衡。設計時為什麼選擇了24-200的焦距?尼康以前也開發了強大的28-300鏡頭。請問,在設計Z 24-200mm F4-6.3 VR時,開發者們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呢?
A:該鏡頭的設計理念是小型·輕質、高畫質,便於隨身攜帶的高倍率變焦鏡頭。
主要特點是:
①覆蓋焦距24-200mm的寬視角,一支鏡頭可應對多種場景。
②提供高倍變焦,重量比其他競品輕約200g的緊湊輕巧的鏡頭,因此即使長時間攜帶也不容易感到疲勞。
③充分利用Z卡口的高光學性能,改變了人們對高倍變焦鏡頭的普遍印象,無論拍攝照片還是視頻,都能留下高清晰的影像。
Q:很多攝影家都在追求「只帶一支鏡頭去旅行」。但是同時,對固定最大光圈鏡頭的期待也很高。為什麼尼康沒有優先推出24-120mm F4呢?或者,可以利用大口徑的Z卡口來開發24-160mm F4嗎?
A:針對「只帶一支鏡頭去旅行」的需求,確定了儘量將鏡頭做得更小並且提供高畫質的方案,我們優先考慮小型、輕質、高畫質這3個要素進行產品研發。針對未來的產品暫不發表評論,但我們將根據本次收到的用戶對焦距和F值等需求進行討論。
Q:其他的很多品牌推出了24-240mm產品,尼康為什麼推出了24-200焦距的產品,尼康是怎麼考慮的?
A:考慮到在小型、輕質方面的平衡,我們將焦距設計成24-200mm,光圈f/4-6.3,而且即使裁切成相當於其他品牌的240mm,畫質也非常出色。即使將200mm裁切成相當於300mm,畫質也沒有問題,所以我們沒有設計成240mm,而是採用200mm,實現了小巧輕質。
Q:據說高級發燒友對這款鏡頭的評價是,比普通的高倍變焦鏡頭的性能要更好。尼康如何同時保持高倍變焦和良好的光學性能?是否藉助了Z卡口的優勢?
A:得益於大直徑的卡口系統和短法蘭距,能夠將鏡頭後部做得更大,因此雖然鏡頭尺寸小,也能提供良好的光學性能。另外,通過採用已經用於S-型鏡頭的抗反射高清(Arneo)塗層,這是首次用於除S-型之外的Z卡口鏡頭,可減少垂直於鏡頭表面的入射光引起的鬼影和炫光。
Q:這支鏡頭重量很輕,尼康是如何實現輕量化的?
A:採用了新型鋁合金卡口,以實現緊湊輕便的設計。不僅小巧輕便,而且堅固耐用。順便說一下,設計時還考慮了重心的平衡。
Q:這是一款適合旅行的鏡頭,實用性很強。如何做到在各種焦距下均可獲得高畫質?
A:通過採用1枚非球面低色散(ED)鏡片,2枚低色散(ED)鏡片和2枚非球面鏡片,同時實現了高光學性能和小型化。
Q:50mm f/1.2與競品相比有何優勢?
A:抱歉,我們對競品不做評價。
Q:50mm f/1.2在設計時,尺寸為什麼比同類競品要大一些?
A:抱歉,我們對競品不做評價。
Q:50mm f/1.2的尺寸大一些,自動對焦性能如何?
A:無論作為F 1.2的鏡頭,尼克爾Z卡口鏡頭還是S-型系列鏡頭,其自動對焦(AF)性都能令人滿意。採用f / 1.2的設計有很多難題,然而在精度方面沒有什麼問題。可以認為其精度與F1.8的鏡頭相同。
Q:14-24mm f/2.8 和50mm f/1.2沒有搭載VR減震功能,與相機組合使用時VR減震的性能如何?是否測試過?
A:因為鏡頭沒有搭載VR減震,所以要通過和相機的VR減震裝置組合來進行減震補償。
Q:首先開發了50mm f / 1.8,然後開發了f / 1.2,但為什麼沒有開發f / 1.4?
A:首先,我們開發了f/1.8鏡頭,旨在實現更小更輕的設計。接著推出f / 1.2鏡頭的原因,是因為f / 1.2鏡頭可展示Z卡口的優勢。
Q:Z50/1.2從外形來看,非常長,從鏡頭設計角度,為何如此設計?
A:50mm f / 1.2憑藉大直徑Z卡口,實現對稱性的理想的鏡頭結構。通過採用這種鏡頭結構,光圈前後的功率平衡幾乎相同,並且傳遞到傳感器的光線不會發生強行折射,因此,鏡頭的渲染能力得到顯著提高。這樣,能夠同時實現f/1.2的淺景深提供的平滑的虛化和高解析度。
Q:尼康Z14-24以改變遊戲規則為理念,F卡口14-24推出時,實現突破性規格,F2.8做到14mm,而微單鏡頭中適馬推出了14-24/2.8,索尼推出了12-24/2.8,為何尼康Z卡口鏡頭依然還選擇14-24這個規格?
A:在初期的討論階段也考慮過其他規格,不過,為了實現以下2個目標,我們判斷14-24/2.8更合適。有為了使鏡頭前部體積不會太大,同時實現良好的光學性能和小巧輕質的設計, 也為了滿足能夠安裝旋入式濾鏡和薄片式濾鏡的眾多需求。
從尼康推出的這三個鏡頭來看,它們都是尼康在原有的技術領域中的進一步超越,面向不同需求的尼康用戶,以緊湊、輕巧為前提,以鏡頭自身創新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為重點,儘可能做到一鏡走天下,不得不說,這也許也會成為尼康Z卡口中的又一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