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中國式婆媳關係」一直以來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並且從很多的生活實例來看,婆媳關係確實是剪不斷理還亂,這其中的問題錯綜複雜,婆媳之間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甚至常常引發「大戰」。
細看這些矛盾,最主要的不外乎帶娃和贍養這兩個突出的問題,如果將這兩個問題擺在明面上來說,或許就能夠直擊「婆媳痛點」。可如果將「帶娃」和「贍養」之間冠上條件關係,那會怎麼樣呢?
「婆婆不幫你帶娃,你會給她養老嗎?」寶媽的回覆惹爭議
同事小李最近因為帶娃問題,跟婆婆鬧得不愉快,丈夫也因此感到有些尷尬和難堪。
情況是這樣的:小李的女兒今年才兩歲半,不到上幼兒園的年紀,本來家中有請一位保姆幫忙照顧家裡的各種情況,小李可以工作並且孩子也有人照顧。
但是今年保姆老家有事就辭職了,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保姆,於是小李想著先讓老家的婆婆先過來住一段時間,幫忙照顧一下孩子。然而,婆婆拒絕了,理由是老家還有農活,並且不習慣城裡的生活,想讓小兩口自己帶孩子就可以了。
這個回答讓小李感覺到很生氣,她認為婆婆不考慮家庭,只是短暫地過來幫一下忙都不願意。
有人就問她,如果婆婆老了是否願意贍養,小李的回答是:「怎麼說呢,該贍養還是要贍養,但是就目前這種情況來看,我覺得婆婆不願意解我們的燃煤之急,若是以後需要出錢的地方我可以出錢,要是需要病床前伺候我可能做不到了。」
她的回答很真實,也很現實,同時也遭到了一些質疑和爭議。
很明顯,同事是將「帶娃」和「贍養」這兩個話題,從條件關係上給它們定義了,簡單地說就是「不幫忙帶娃就不給養老」,相信很多人也會有一樣的想法,只是沒有明說。
不帶娃就不養老?這種觀念為何成為「常態」,原因是雙方面的
人們將「帶娃」和「贍養」聯繫起來,已經成為常態化。
從同事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同事和婆婆之間的矛盾很明顯,並且直接由帶娃引起。
婆婆態度堅決,不想為兒媳婦解決燃眉之急,而兒媳婦生氣也是可以理解的,同事明確表示,該贍養的她還是會贍養,該出錢的的還是會出錢,只是會想到婆婆堅決地拒絕了她,所以還是會心中存有一些怨氣。
其實很多婆媳之間的矛盾,就是從這些小事情中來的,一方做得有些不對,另一方將不對的地方放大,從而引發雙方的不愉快。
人人都想要老有所依,養兒防老也是常常被人掛在嘴邊的話,所以老人想要子女們對自己好一些,而同樣的道理,子女們因為日常工作壓力大,想要家裡的老人能夠有時候幫助一下自己,解決一下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這個時候如果雙方沒有協調好,或者其中的一方只是想要得到而沒有付出,則婆媳之間的矛盾就必然會出現。
中國式婆媳關係並非不可調和,只是需要雙方互相理解、適當包容
雖說婆媳關係很「艱難」,但是融洽的婆媳關係也比比皆是,並不是所有婆媳關係都是糟糕的,最重要的是婆媳雙方要做好以下兩點。
一、將心比心,多點溝通多點包容
婆婆和兒媳都是一個家庭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享受到的應當是家庭的溫暖和幸福,而不是互相猜忌和對立,這只會讓作為中間人的兒子或者丈夫很難做。
如果需要對方幫忙,可以多一些溝通,將自己的難處或者希望得到解決的問題向對方說明,如果能夠做到,作為家人也應當主動為對方解決問題。
比如前面提到的同事,因為工作忙顧及不到女兒,這個時候婆婆可以將老家的農活先放一放,過來幫忙帶一下孩子,等到兒媳婦找到合適的保姆,就可以讓婆婆回到老家繼續忙,這樣的結局豈不是皆大歡喜,只是因為雙方缺乏溝通,從而影響到婆媳之間的關係。
年輕人壓力大,有時候很需要身邊有老人家可以幫助一下自己,而老人家期待享福不願意多幫助孩子,這樣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雙方都退一步,互相理解包容,或許結果就會大不同。
二、少點「惡婆婆」行為和「壞兒媳」行為
婆婆和兒媳婦都是女人,那麼「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我們總是會有刻板印象,認為婆婆會是「惡婆婆」,兒媳婦也會有「壞兒媳」,因此雙方都對彼此有了不好的印象,在生活中就會自動帶入這些不好的印象,從而加速婆媳之間的矛盾。
有的婆婆會有「終於熬成婆」的想法,認為自己是長者,想要讓兒媳婦感受一下自己當年受過的苦,於是就會用老一套的思想強加於兒媳婦,這必然會導致兒媳婦的不滿,婆媳關係自然也會變得糟糕。
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女人的痛苦只有女人知道,因此婆媳之間應該做的是互相憐愛,互相體諒,彼此照顧,這樣才能夠為一個家庭帶來歡樂和幸福。
討論話題:對於婆媳關係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