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年夜飯經典菜單駕到!

2021-02-27 文匯教育

馬上就是猴年春節了,對中國人來說,年夜飯毫無疑問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晚飯。和家裡人一起吃的這頓團圓飯,有哪些美食不容錯過呢?

小編是吃貨,所以請你快來看看老上海過年必吃的幾樣小菜——你家要是有缺的話,現在補還來得及哦。

先上菜單——

1、紅燒肉


上海的紅燒肉,上色主要靠醬油,而不是北方的熬糖。但是哪怕是醬油也有放糖熬的步驟,糖的品種和比例是很重要的。紅燒肉要好吃,必須是豬五花,這樣吃起來才有軟硬層次。   

紅燒肉少不得要配點別的東西,起先是覺得純大塊吃肉太奢侈,或是覺得太單調,後來慢慢地就成了習慣。自己家燒,往往加滷蛋、圓慄、茨菰、百葉結。

 

2、本幫燻魚


  
上海人習慣用青魚中段來做燻魚,去頭去尾,片成一公分厚的薄片,入滾油炸透,至金黃出鍋,放入調好的醬油中浸幾秒,待味道吃進魚肉中即可撈出,口味兼具鮮、甜、香、濃、脆。


3、八寶鴨



「八寶鴨」早在清代就有,在1887年重修出版的《滬遊雜記·酒館》記載,「八寶鴨」一菜,當時是上海蘇幫菜館的名菜,它取用肉鴨拆出骨架,盛入餡心蒸製。

30年代中期,老闆店根據一位顧客的建議,前往大鴻運酒家購置了「八寶鴨」回來研究、仿製,在操作上與蘇幫略有不同,並重用火功烹製。他們取用光鴨不出骨,配以慄子、肫肝、火腿等八種輔料,上籠蒸酥。成菜後香味濃鬱,滋味鮮美。

4、油爆蝦

 
油爆蝦是一道最典型的上海菜,也是上海菜的代表菜之一,又叫油爆河蝦。此菜紅潤發亮,鹹甜可口。滬上餐廳以老正興和老飯店的油爆蝦最出名,兩店各有擁躉,曾經互不買帳,成為一道美食風景。

老吃客點此菜,都會誇張炫耀自己的見識,有的說炒制油爆蝦只需30秒,有的說只要15秒,更有人說只要5秒。


5、花雕醉雞

 


用的蹬雞(閹雞,春節前特別緊俏,價錢飆百元朝上),肉極細膩,肥厚,洗淨後用鹽醃製,放水裡煮,煮後的湯,亦可放些黃芽菜吃;待雞冷透,斬塊,置入玻璃瓶中,排齊,擺一排撒層鹽,最後倒入5年陳的花雕,浸透,封蓋至不漏氣。吃時用小碟盛個5、6塊即可出客,極扎臺型。

6、四喜烤麩

烤麩之於本幫菜,就猶如川北涼粉、口水雞之於川菜那樣的密不可分。濃油赤醬的特色在過去是因為渴求多糖多油的實惠,現今則是粗菜細吃,功夫到家,也是上海本幫菜的地道所在。

五香烤麩用熟麵筋加調味燒制而成,吃口軟又入味,頗受許多著名國學大師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等人的青睞,當中老當中老抽和冰糖一起發力,香味濃醇,甜鹹搭配直至嘗到無人之境。

7、鰻鯗


 
「鰻影高懸,鯗味四溢」,是上海人春節最有味道的寫真。

鰻鯗本是江浙沿海一帶的風味,卻因早期大批江浙移民在上海的定居,逐漸成為上海人過年餐桌上根深蒂固的一道美食,凌厲西風吹過的鰻鯗,上鍋清蒸25分鐘,不需任何調味,鮮味渾然天成;取出冷卻後,手撕成寸條,即成一道極其惹味的佳餚。

8、三鮮砂鍋


 
三鮮砂鍋中的粉絲要用綠豆粉絲,不易爛糊,加些榨菜味道鮮美。粉絲銀白細長,其寓意是常來常往,寄託親人的思念之情。

放一些肉圓在湯裡,叫做團團圓圓。肉要有瘦有肥,剁碎後加蔥姜佐料澱粉,朝一個方向攪拌成糊裝,然後用湯匙挖起,汆入開水中即可。

再加上幾隻金黃色的蛋餃,象徵著金元寶。來年恭喜發財,榮華富貴。蛋餃用豬油做出來的味道才香,餡子可用肉圓的材料。湯裡還可加點蝦米(金勾)和冬筍片,味道更美。

9、醃篤鮮


 
「凡是上海人應該都吃過醃篤鮮,凡是吃過醃篤鮮的人都會贊好吃。」這道上海本幫菜做起來簡單,吃起來美味,所以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以上兩個「凡是」:湯白濃,肉酥肥,筍香脆,令人回味無窮。

在團聚的日子裡品嘗,剛端上桌子的時候湯還在翻滾,肉香筍香,迫不及待地拿起湯匙舀一口湯,那種滿足無法形容,更別想在這書紙描述中分享了。

10、豬油八寶飯



八寶飯放在八仙桌正中,蒸得半透明的糯米,晶瑩剔透顆顆飽滿,筷子一戳,豆沙就滿溢出來。一口下肚,頗感油膩的腸胃,在這道甜點的撫慰下,得以安穩地休整。

雖然全國各地都有八寶飯,但似乎只有在上海,八寶飯才做得格外精緻;而上海的老牌八寶飯固然不少,但喬家柵、王家沙、沈大成,怎比得上自家姆媽做出來的入味、入心。

看了上面十道菜,是不是覺得還不過癮?嘿嘿,來聽聽一位騷客對70年代上海人製備年貨和年夜飯的描述和回憶吧。

南貨店、水筍燒肉、蛋餃、黑洋酥湯圓……這些年味滿溢的食物,會勾連出很多小時候的回憶。就像一張舊照片,泛黃了,但怎麼看都是溫暖的。

 

年貨:那些複雜、認真、艱辛的事


談瀛洲

在這裡,想寫一寫對童年時代,也就是對上世紀70年代,還是我阿婆(祖母)持家時的過年的記憶。再不寫的話,我自己也「奔五」了,許多東西恐怕都會忘掉。寫下來之後,我就可以隨便它忘掉了,因為我已經把它轉存到文字裡了。


上海人來自全國各地,所以上海的年俗也是一個各地年俗的拼盤,影響到各家人家準備的年貨也會有不同。我在這裡寫的,是70年代祖籍蘇州的上海人家的過年。

那個時候,原籍的地域文化,多少還影響著上海人的過年方式。有自己鮮明地域特色的,比如祖籍寧波人和祖籍廣東的上海人,家裡過年的方式肯定和我家會有許多不同,這是先要說明的。但有時這些不同地域的年俗,在上海也會互相滲透、互相吸收的。

阿爹(祖父)和阿婆都從童年起就生活在上海。阿爹原籍蘇州吳江人,幼年時生活在吳江,稍大即被在上海工部局任翻譯的曾祖父接來上海。阿婆原來家居蘇州城裡,聽她說開著紅木作坊,後來因為什麼原因搬來上海,我就不知道了。

我阿婆屬於中國最後一代專業的家庭婦女,那持家的本領可是相當高,從小在家裡受到做家務的全面、「專業」的訓練,每年過年,在那物質匱乏的時代還能做出一大桌子菜。我父母當時是在貴州「支內」。而且到我母親那一輩,就是「支起半邊天」的職業婦女了,既沒有時間也沒有那個精力來投入那麼多時間到家務上。到我妻子這一輩,更是從小沒有做過家務,都是結婚後自己摸索著做了。

那時過年時置辦年貨,很早就要開始了,至少要提前兩個星期到一個月。因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供應緊張,好一點的東西都要憑票。但越是平時沒吃的,過年時越要大張旗鼓地過,要好好地吃一頓,跟現在什麼吃的都能輕易買到,過年反而越來越不受重視的情形不同,這也是關於過年的悖論吧。現在想來,從70年代到現在一共也不過三四十年,但人們的生活方式真的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年貨,有些要到南貨店去買,但多數還要到菜場去買。

弄堂口在西門路上的那家南貨店明明是叫「向陽」,阿婆卻非要叫它「萬盛翔」。方浜路口那家賣黃酒的店明明是叫「豐收」,她卻非要叫它「醉不歸」。西藏路近瀏河路口那家明明是叫上海市第×熟食品廠,她卻非要叫它「殺牛公司」。後來我才意識到她叫的都是它們的老名字,至少是公私合營前的名字。至於她為什麼過了20多年還不改過口來,我就不知道了。只是她說什麼我們就知道是哪家店,儘管那家店店招上並不是那個名字。

儘管買好一點的東西都要憑票,但雞、鴨、魚、肉什麼的也要起個大早,四五點鐘甚至更早就到菜場排隊去買,去晚了就什麼都沒了。

我那時還是個被保護,不知生活艱辛的孩子。但也記得有時下半夜在睡夢中醒來,看到窗外還黑洞洞的,60多歲的祖母就已經起床,要去菜場買菜了。6點左右祖母就已從菜場趕回,給我們這些孩子準備好早飯。等我7點多鐘在瀏河路小學門口排隊準備入校的時候,邊上的菜場,已經在掃地清理垃圾了。

那時我就在想,等我自己長大後,該怎麼應付這種生活。所幸是長大後,市場經濟來了,菜場白天也開門,除了晚上,什麼時候都能買到菜。我童年時擔心的問題消失了。這才意識到,當時的那種匱乏,不過是人為製造的匱乏。

過年要準備的東西,零零碎碎有許多,我想我還是集中寫寫幾樣比較麻煩,不是簡單地就能從市面上買到,而多少要自己花時間和力氣去製作的東西吧。

那時過年有一道必有的菜叫「水筍烤肉」。必須提前去菜場買用毛竹筍做成的大片的筍乾,這種筍乾硬得要命,買回後必須在水裡浸好幾天,這時就會有從鄉下來的切水筍的人,拿著鍘刀走街串戶給人切水筍,賺一點小錢。

切成絲的筍乾必須和五花肉一起紅燒,筍絲吸收了豬肉的油汁之後就變成難得的美味,是阿爹最喜歡吃的一道菜。這道菜因為含有竹筍,所以據阿婆說包含有「節節高」的吉利的意思。

但後來有了自由市場以後就開始有發好、切好的水筍絲賣,切筍乾的人就消失了。但買來的水筍絲總有點爛爛的感覺,沒有自家發的那種好吃。後來更是聽說市售的水筍絲是用某種有害的物質浸泡,於是這一美味就從許多上海人家的年夜飯桌上消失了。

還有做蛋餃,也是一樣有些技術性的東西,我觀察過阿婆的製作方法。先要打好一大碗蛋,然後用一個半圓形的大勺,在煤氣的小火上烤熱,再在勺上塗一層豬油,以防蛋粘在勺上。然後用小勺舀一勺蛋液澆到大勺裡,把大勺一邊在火上烤一邊很輕快地一轉,蛋液就受熱凝固,變成一張半圓形的蛋餃皮了。然後重複以上程序,製作下一個蛋餃皮。

當然我這樣寫起來很容易,但這手勢的熟練和火候的掌握,是非要經過許多的練習不可的。

然後用這蛋皮包裹肉糜的餡,就變成一隻蛋餃了。在年夜飯的時候會有一隻砂鍋,裡面煮著不但有蛋餃,還可以有蝦、肉丸子、大白菜等,熱氣騰騰地端上來。這蛋餃也有吉祥的寓意,叫「金元寶」。

現在過年,很少吃到蛋餃了。一個是沒有這個手藝,二是不想找這個麻煩了。

那時候還有一樣每年過年都要做的東西就是土豆色拉(當時就叫「色拉」,所以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色拉就土豆色拉這一種),而且因為麻煩都只有到過年或國慶時才做,平時不耐煩做。這其實是個洋味的東西,可能是因為上海以前是租界,西菜的影響,也滲透到民間了吧。

麻煩主要是在做色拉醬上。當時沒有現成的色拉醬買,要自己做。方法就是打兩個雞蛋,只能取蛋黃,要把它小心而完整地留在半個雞蛋殼裡,蛋白當然也不會浪費,一會兒可以蒸熟了切丁,拌在色拉裡。然後把蛋黃在碗裡打碎,再小心地一點點地倒入花生油,拿筷子往一個方向攪拌,不能顛倒。要攪拌很久,一直攪到蛋白變成白色的乳劑狀才行。最後還可以加點白醋。

然後,再拌上前面說過的蛋白丁、煮熟的豌豆和土豆丁,還有「殺牛公司」買來的紅腸切成的丁,色拉就做成了。

至於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的湯圓,也很早就要準備了,因為要自己磨水磨粉。

製作水磨粉是我作為一個小男孩曾參與其中的工作,所以記得特別清楚。

 


先要買來糯米,然後找來幾口大鍋,把糯米浸在裡面,要浸幾天。然後自己家裡沒有石磨,市面上也買不到,只能從鄰居家借一個來。考慮到家裡磨水磨粉的需要,父母后來還巴巴地從貴州帶了一副石磨回來。為什麼要到貴州才買得到石磨呢?現在想想,應該是因為貴州「山高皇帝遠」,所謂「資本主義的尾巴」,還沒有割盡吧,還有石匠可以自己製作一些東西,拿到集市上去賣,而在上海附近就買不到了。

磨麵時我自告奮勇來推磨,阿婆負責加米和水,就是用一把小勺,把浸好的糯米,連米帶水一勺一勺地慢慢從磨子上的那個洞裡倒下去,不能心急,不能加得太快。磨的時間長了阿婆也會讓我休息一會兒,我來加米和水,她來推一會兒磨。

加米時阿婆說,一定要有米有水,水越多粉越細,當然磨起來也就越慢。但無論如何,至少要一半米一半水,不然磨出來的粉會粗,就不好吃了。因為之所以要自己磨水磨粉,要的就是它嫩滑的口感,不然買市售的水磨粉或者乾粉就可以了。

磨下來的水磨粉其實也不是粉,而是米漿一樣的東西,滴在一口大鍋裡,讓它慢慢沉澱。於是原來的幾大鍋浸著的糯米,最後就變成幾大鍋這種米漿了。粉沉澱下去以後上面會有一層清水,過一兩天就要舀去換新鮮的水,不然會變餿。

在吃之前,隔夜就要拿一個大碗把沉澱下來的水磨粉舀起,倒在一個帆布口袋裡掛著讓它慢慢滴水,第二天早晨從帆布袋裡把瀝乾的水磨粉倒出,溼度正好,就可以做湯圓了。

還有製作圓子的黑洋酥,也是一件麻煩的事。先要拿芝麻炒熟了,然後放在一個小石臼裡舂碎。我也舂過,但實在沒有那個耐心做好。因為在小石臼裡芝麻不能放太多,一多你手裡拿著那個石杵搗下去的時候芝麻就會四濺。舂一會兒手就會很酸。把芝麻一點一點搗碎之後,就看到阿婆從菜場買豬的板油回來,白白的一大塊,切成小塊放在炒鍋裡熬成豬油。然後用這豬油把搗碎的芝麻揉成一大團,就成黑洋酥了。

當然,做湯圓的時候還要把這團黑洋酥搓成一個個小圓球,然後在外面包上水磨粉。

有時大年夜還要守歲,我們小孩子心急,於是過了夜裡12點阿婆就下圓子給我們吃了,熱騰騰的,一人幾個。那時候過年,真不知道怎麼能吃下這麼多東西。第二天早晨,會有阿爹的那些老朋友們上門來拜年,每人也會奉上一碗湯圓。親戚上門也是如此。這幾大鍋水磨粉,總要吃上半個月吧。

想想湯圓只不過是過年時吃的一樣東西,那時就要投入這麼多的心思和氣力。對現在的人來說,湯圓只不過是花不多的錢從超市買回來的一樣冷凍食品罷了。

年貨,如果定義為年前所要預備、購買的東西的話,那麼也不局限於吃的。還有一樣一定要採購的是鞭炮和焰火。但上海當時很難買到焰火,只能買到鞭炮。(註:今年上海外環內都不讓燃放煙花爆竹呢,年味肯定要淡很多!!)但不知為什麼貴州那裡還在生產焰火,而且是比較傳統、精緻的那種,於是父母有一年便從貴州帶了一些回來給我們小孩子玩。

印象比較深的一種叫「母雞下蛋」,就是硬紙板糊成的一個小母雞,屁股那裡點著引線後會放出五六個螢光閃爍的「蛋」,整個過程也就幾秒鐘而已。

還有一種最精緻的叫作「宮燈」,沒有放的時候是一個餅狀的八角形,要用一根竹竿挑起燃放,點燃引線後就會在空中快速旋轉如UFO狀,最後底盤落下,變成一盞宮燈,燈身還是用模仿玻璃的半透明的油紙做的,上面描畫著細緻的花鳥蟲魚圖案。

因為難得,所以這些焰火不捨得一下子放掉,每年過年都只拿出一兩個來燃放,餘下的收著,收藏了許多年。

還有一樣要買的是家裡的植物裝飾。那時每年都買了插瓶的有銀柳,還有臘梅。臘梅是難得買到的。銀柳有剝去花芽的殼的,也有沒剝去的。沒剝去的就自己買回家以後剝去,插幾枝在水瓶裡,從過年可以一直養到開春,而且總有幾枝會長出根來。曾想過要自己種一種,但到現在也沒有,因為沒有那麼大的地方。

還有就是水仙和天竺(又稱南天竺)了。水仙當然必須提前一兩個月就去買,買了養在水盆裡,配上漂亮的石子。因為我喜歡植物,所以家裡照顧水仙一般是我的任務。如果能養到正好春節開,那就是最好的彩頭了。

至於天竺,則必須是家裡早就種著的,到過年了再去買,在當時是買不到的。有幾年阿爹就種了一盆,養在一個長方形的紫砂盆裡。天竺在初夏時就開小白花,然後結果,到冬天時果子成熟變紅,過年時欣賞的就是它的果實,當然還有那陪襯的綠葉。

70年代時置買年貨之繁難,和人們對過年之重視,都是現在成長在物質豐富的年代的年輕人所不知道和難以理解的吧。如前所說,我把這些寫下來,只是為了防備忘卻,讓現在的孩子們知道,以前的人們過年的那種認真、複雜和艱辛。

 

(談瀛洲,原名談崢,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本文原刊發於《三聯生活周刊》)


 

相關焦點

  • 上海人吃年夜飯的規矩&菜單 請儂記記牢
    大家都在說年味淡了個麼為什麼淡了呢大家都越來越不講規矩了呀上海人的年夜飯有著一整套的規矩
  • 嘗鮮|「鼠」於法院人的年夜飯菜單來啦
    嘗鮮|「鼠」於法院人的年夜飯菜單來啦 2020-01-2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援鄂醫療隊返滬隔離菜單曝光,遲到的年夜飯也補上咯
    3月18日,上海援鄂醫療隊首批返滬隊員在圓滿完成各項醫療救治任務後回到上海。不過,他們暫時還不能與家人團聚,需要在酒店隔離休整14天。這14天裡,我們的醫護人員吃的怎麼樣、住的怎麼樣?最近,網友爆出一份上海援鄂醫療隊返滬的隔離菜單:紅酒燉牛排、雪汁豆腐魚、宮保鵝肝、蟹肉鍋貼、三丁包、粢飯糕……中餐西餐、日料韓料、小吃甜品頓頓不重樣、天天有驚喜變著法兒「投餵」我們的返滬英雄!
  • 珍藏上海人年夜飯必備的28道大菜!歡聚團圓會有時!
    今年的年夜飯,可能沒有往年熱鬧了。但小儂搜集了上海人的年夜飯記憶,為你的新春「雲聚會」添上一些色香味。醬鴨上海人的年夜飯餐桌上少不了醬鴨,色澤油亮,肉質筋道,鮮嫩誘人~不過自己在家燒醬鴨還是很考驗烹飪水準的,大部分人家都是到熟食店直接買回家,上海一些老字號熟食店的醬鴨味道也一直很靈光。
  • 湖北人的年夜飯菜單,看看有你的最愛嗎?
    從小年夜開始,湖北人就可以吃起團年飯了。聽爺爺奶奶那輩人說,老武漢人的年夜飯,一般要上「三全」(全雞、全鴨、全魚)、「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還有一條擺在正中間的魚,這條魚可是只能看不能吃,意味著年年有餘。下面來看看湖北人的年夜飯菜單,看看有你的最愛嗎?
  • 上海各餐廳年夜飯預訂已達九成還有少量餘位
    綠波廊副總經理王時佳告訴記者,今年顧客預訂年夜飯的熱情不輸往年,最早從7月份開始就陸續有顧客上門詢問了,「那時候連年夜飯菜單都沒定,就有人要預訂年夜飯了」。作為享譽滬上的老字號餐廳,綠波廊的年夜飯向來都很「搶手」,吃完年夜飯逛一下豫園燈會,是不少上海人過年的保留節目。
  • 叮咚,你的年夜飯菜單上線嘍!
    你們家的年夜飯由誰主廚呢?我們家是我!嘿嘿,不敢想像原來的廚房小白居然變成能夠操刀年夜飯的廚房達人,嘻嘻。給大家秀一秀我做的年夜飯。感謝因為美善品,我擬好菜單後用它能做出美食,還能得到別人的誇獎,說我廚藝好,嘿嘿,開心哇!最經典的莫過於這道硬菜了,超級好吃!美善品簡直就是上天派來拯救我的天使。
  • 雲南人的年夜飯菜單,看看你最愛吃哪道菜?
    馬上就要過年了,家裡的年味已經很重了,把家裡的灰塵都撣了一遍,年貨也都置辦好了,還剩最後一樣重頭戲,那就是準備年夜飯!在遍地美食的雲南,年夜飯上的菜餚不但美味,還充滿了祝福和美好的寓意。雲南的年夜飯上都有哪些經典菜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如何做一頓經典年夜飯?
    過去一年飽受咋整委員會怪咖風格薰陶,轉眼就到了年夜飯的餐桌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都在,如何展現自己智慧發亮的小腦門呢?對於一般的平頭百姓來說,只有餃子是年夜飯中最為重要的。富裕的人家,要單包素餡餃子來敬神,自家吃的則是肉餡,窮人則是菜肉混合,但有肉、有菜也取了很好的寓意——「有財」。剁餡的時候全家參與,每個人都要「剁小人」,寓意保平安。在老規矩裡,餃子不能全部煮完,初一時要吃除夕沒煮完的,討個吉慶有餘。四四席的菜式,普通人家常見的有芥末墩、豆醬、紅燒鯉魚。
  • 今年留在上海,一起吃頓年夜飯吧!
    另有鮮甜味濃的芝士黃油焗澳洲龍蝦、清嫩滑口的清蒸東星斑、濃油赤醬的龍鳳經典黑金炒和牛粒等美饌,讓你在新年伊始感受祥和與美好,開啟全新幸福年。由楊超主廚匠心打造,呈現吉祥如意、五福臨門、福氣滿堂三款菜單,可滿足4到10人的用餐需求。吉祥如意四人套餐是四口之家的完美之選,四道江南精美前菜、一鍋暖意融融的砂鍋花膠雞、金蒜黑椒牛肉粒等等。
  • 酒店「年夜飯+住宿」套餐賣瘋了!今年上海人流行住本地...
    記者從第三方預訂平臺獲悉,這些酒店的年夜飯套餐基本分為6人桌和10人桌兩種,包括一晚或兩晚住宿,人均價格也都在1千多元,推出後一般2、3天內就賣光,尤其是6人桌的適合小家庭的套餐,基本上屬於「秒光」。客人以中老年為主,菜單加入老上海口味住星級酒店享受團圓年夜飯,除了方便之外,星級酒店推出的年夜飯還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年夜飯|菜單設計8強化,拿走就能用!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已經來到了年底,很多餐廳開始定製年夜菜單。拉菜單對廚房管理者來說不是難事,但是年夜飯的菜單跟普通的宴會菜單截然不同,既要考慮到食客的接受程度,又要考慮快速、穩定的出菜,還要考慮到年節時刻食材漲價、供貨不穩定等因素,所以年夜飯菜單的設計較其他宴會菜單的設計要複雜很多。那麼,年夜飯的菜單如何設計才能更吸引人,還能獲得高毛利呢?
  • 上海年味漸濃,豫園老字號年夜飯預訂火爆,5個人也可以訂!
    那時候連年夜飯菜單都沒定,就有人要預訂年夜飯了。」 作為享譽滬上的老字號餐廳,綠波廊的年夜飯向來都很「搶手」,吃完年夜飯逛一下豫園燈會,是不少上海人過年的保留節目。特別是從去年十月綠波廊完成升級調改,重新亮相以後,變得愈發時尚精緻的綠波廊可以說是老字號裡當仁不讓的「網紅」,不止吸引了老一輩有情懷的上海人,更讓80、90後也開始紛紛相約「打卡」,感受一番老字號的新魅力。
  • 上海人年夜飯必吃的20道菜!少了一個都不行!
    小編看了一下媽媽的菜色準備帶大家一起回味一下正宗老上海人的年夜飯必吃的20道菜!上海人自家吃年夜飯,有一樣東西不會少,就是這個「圓臺面」!千萬伐要小看這張臺面,在老早以前可不是家家都有的,而且它的尺寸大小,都能顯示出這家人的「立升」,也就是請得起多大的排場!
  • 2019年夜飯菜單|團團帶你了解全國各地年夜飯都有什麼必不可少的美食!
    過年最溫暖的大概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吃一頓年夜飯時代的不同,地區的差異年味也大不相同這一份年夜飯地圖從北國到西南從沿海到內陸裡面是否有一道菜能夠喚醒你的味蕾和記憶?山東人的「年」過得很熱鬧,每年進入臘月二十六七,家家戶戶就開始蒸餑餑、做年糕、包餃子。山東年夜飯的主菜,更是有山東特色。
  • 上海美食節 I 年夜飯來咯,再不下手就晚啦!
    年夜飯產品:時間:2021年2月11-12日套餐價格:3888元/套(10人);5888元/套(10人)上海淳大萬麗酒店座落於活力四射的浦東商業新區,周圍環境繁華熱鬧。酒店毗鄰浦東世紀公園,距離集休閒、購物和娛樂為一體的大拇指廣場和聯洋社區僅幾步之遙。
  • 上海人年夜飯的35道菜:堪稱全國最奢華!全吃過才算正宗上海寧~
    上海的小夥伴們你們準備好了沒有?前方重頭戲年夜飯馬上要來了!上海人自家吃年夜飯有一樣東西不會少就是「圓臺面」儂伐要小看這張圓桌它的尺寸大小都能顯示出這家人的「立升」——請得起多大的排場等大家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就該上第一道熱菜了上海人年夜飯裡上的第一道熱菜一般是炒蝦仁最後一道是點心或是熱湯
  • 廣西人的年夜飯菜單,看看你最愛吃哪道菜?
    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也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按照中國傳統習俗,年夜飯不但菜品豐富,而且講究意頭。一般有雞寓意吉利、魚寓意年年有餘、髮菜寓意發財、腐竹寓意富足等等,以求吉利。年夜飯又稱團年飯,除夕這一天對中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下面來看看廣西人的年夜飯菜單,看看你最愛吃哪道菜吧!
  • 河南人的年夜飯菜單,你最喜歡吃哪道菜?
    年夜飯,是中國人最重視的一頓飯,還承載著這一年的生活,與新一年的願景。這一年過得好壞,工作業績的高低,都不影響大家在這一桌菜餚上拼盡全力。年夜飯,全國各地有各地的講究。在咱大河南,年夜飯備上哪幾道菜才算是一頓正宗的河南年夜飯?小編來告訴您吧!
  • 門頭溝:「菜單式工作法」解決「年夜飯」退費難題
    原標題:「菜單式工作法」解決「年夜飯」退費難題   本報訊(記者 王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造成春節期間大量「年夜飯」退訂。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門頭溝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及時推出的「菜單式工作法」有效解決了轄區內「年夜飯」退費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