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2歲,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自我意識和情感認知等方面逐漸突出。寶寶開始表現很叛逆,有時跟家長唱反調。還有就是動不動哭鬧耍脾氣,上一秒開心,下一秒扔掉東西躺地打滾……其實了解孩子「叛逆」背後原因。孩子還是很配合家長的。不滿足要求就哭鬧原因:1.語言表達有限。就2歲寶寶來說,語言表能力有限,想要某件玩具或者其他事物,有種「茶壺裡煮餃子,倒不出來」的感覺。再加上家長的誤解,寶寶情緒瞬間崩潰,哭得稀裡譁啦,且伴有大喊大叫。2.求關注,找歸屬感。比如孩子要求你抱抱她(他),其實孩子可能並不是要你非得抱抱。
那怕你摸摸孩子的頭,跟孩子說幾句話,來表明你是有關注孩子在做的事情就好。孩子更在乎自己在做一件自認為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希望最親近的人能看到和留意到她(他)的表現等等。3.理所應當。把每次得不到滿意或滿足的要求和回復,就用哭或者其他行為方式來表達。來發洩情緒:「寶寶心裡苦,說不出。不給我要的東西就哭給你們看等等」。一個人不理她(他)。總有一個人是會理她(他)。隨後每次以這種心理來跟家長「抗衡」。那面對寶寶,只要不滿足就跪地哭鬧等情況家長怎麼做?①.轉移注意力。用孩子平時最喜歡的玩偶給寶寶,或者你可以抱著孩子換一個環境。
比如去看看外面來往車輛等。待孩子情緒穩定後,告訴孩子:「如果你特別想要某件東西,指給媽媽看,或者叫媽媽幫忙一起去拿。這樣媽媽明白後可以幫到你,對嗎?你也不用哭的,傷心又累還得不到想要的東西……」②.教孩子遇到挫折的處理方法。這個需要長期積累。通過日常生活場景給孩子講解,也可以通過繪本和其他視頻類。③.肯定和讚許。對孩子做了某件事情後,給予肯定和讚許。不是一句你真棒,真勇敢。這樣有些不明確,你表揚前,要把孩子做了的那件事情一起說上再加讚許的語言。④.給予孩子身心靈陪伴。寶寶希望陪伴她(他)的那個人能全心全意地陪著,一起說,一起玩。
有不開心的時候能被媽媽或看護人發現,並給予安慰。結語:瑞秋·瑪茜·斯坦福說過這樣一段話:「在我們日程滿滿、忙忙碌碌、被媒體包圍的生活中,願意花時間真正了解一個人是愛的終極表現。」每天固定一個時間,那怕20分鐘。這期間做到不被手機等其它事情打擾。就是跟孩子真正相處和玩耍時間。相信寶寶感受到你足夠的愛,會越來越可愛。而不再是那個動不動就跪地上哭鬧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