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來稀,是古人對於年齡的一種看法,因為古人的壽命普遍不長,能活到七十的已經很稀有了,所以古稀就成了古人對於七十歲的一種稱呼。
其實在古代,人們對於年齡一般不用具體的數字來表示,而是會用不同的別稱來指代不同的年齡階段,從一個人出生到最終離世,其年齡跨度最高可到140歲,因為能活到140歲的人是非常少的,別說以前了,就連現在也是一樣。下面咱們就來具體看一看古人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稱呼,看看你是屬於哪一個階段。
嬰兒
剛出生的孩子,古人稱其為「赤子」。而孩子出生的三天之內因為有招待親友的習俗,所以叫「湯餅之期」。從第四天到孩子一歲之間叫做「襁褓」。
在孩子的一歲至兩歲之間,因為孩子此刻在牙牙學語,所以這個時期就叫「牙牙」。孩子到了2歲時,就不再是嬰兒了,從此之後孩子進入了一個新的年齡階段「孩提」,現在我們也管兩三歲的孩子叫「孩提」。
少年
從孩提到孩子八歲之間,這個階段古人叫「垂髫」。到了8歲,古時會把幼童的頭髮紮成一個角,所以此時叫「總角」。當孩子到了9歲還不到10歲的時候,這個時候被稱為「黃口」,所謂的黃口小兒就是這個時候的孩子。當孩子到了10歲,就有了「幼學」的稱呼,也有「外傅之年」的別稱。
而過了幼學之後,在稱呼上就有了男女的區別。12歲的女孩被叫做「金釵之年」,13歲的女孩被稱為「豆蔻年華」。而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則不這麼叫,像13歲的男孩就被叫做「舞勺之年」。
成年
這個成年是要區分男女性別的。因為在古代女子15歲就算成年了,而男性則要20才會被認為是成年。因而在看待古代的成年人時,就不能一視同仁,更不能按照現在的看法去看待。
古代女子15歲成年的時候,因為要用簪子把頭髮盤起來,所以叫做「及笄」。16歲的時候因為正是風華之年,所以叫做「碧玉年華」。而男子因為在15歲的時候就要開始求學了,所以叫做「志學之年」。而16歲就很簡單了,就是兩個8歲,所以叫做「二八」。
而到了男子成年的20歲,因為要行加冠禮,所以此時叫做「弱冠之年」,而女子則是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桃李年華」。
中年
成年之後,步入中年就有了另一番別的稱呼。女子在24的時候叫做「花信年華」,30歲叫「半老徐娘」。而男子到了30歲的中年期則是叫做「而立之年」。
當過了30之後,男女之間的稱呼就幾乎沒有性別差異了。40歲都叫做「不惑之年」,50歲都叫做「知天命之年」,而到了54歲還有一個用乘法口訣記憶的別稱叫「六九之年」。
老年
古代人的壽命沒有現代人長,能夠活到60的,基本已經要到生命的盡頭了。古人管60歲叫做「花甲之年」,而且因為古代的紀年法採用60年一輪迴的方式,所以60歲也叫做「還歷」。如果能活到70歲,那就很稀有了,所以70被稱為「古稀」,古代也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
到了80歲,人們會稱之為「耄耋之年」,當然到了90歲也可以用,就是用來指代這個年齡段的老人。
而如果能活到100歲,那就是當之無愧的老壽星了,所以百歲也叫「上壽」,而99歲因為離百歲還差1年,所以也叫「白壽」。
如果有幸能活到108歲,那麼此時就叫做「茶壽」,不要以為這就是最高的稱呼了,古代還有一個更長壽的稱呼叫「雙稀」是用來形容140歲的老壽星的,兩個古稀嘛,不過能夠活到這個年紀的那可是太少了。
這些古時的年齡稱呼,你知道多少呢?而你自己又是屬於哪個階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