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長高25釐米!這個階段是娃身高的「猛漲期」,爸媽抓緊別錯過

2020-12-22 叮麻育兒

據《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2009年)顯示,新生兒的身高標準為:男寶寶47.1-53.8釐米,平均50.4釐米;女寶寶46.6-53.0釐米,平均49.7釐米。

對於新生寶寶的身高,很多朋友非常好奇,父母的身高體重各不相同,孕婦飲食也不一樣,為什麼新生寶寶的身高基本都一樣?

《婦產科學》裡提到:到妊娠足月時,子宮體積達到35釐米*25釐米*22釐米,容量為5000ml。

女性的子.宮是一個梨形結構,雖然孕後會隨著胎兒增加逐漸增大,但是其中的空間並不是無限增大的。到了孕晚期,子宮空間增大到一定範圍後基本不變了,為了適應最大的空間限制(35釐米*25釐米*22釐米),胎兒開始把自己蜷縮起來,總長一般在50釐米前後。

另外,「50釐米」對於分娩也是非常有利的,能夠起到保護孕婦的作用。

因此,新生兒出生時,身高基本都在50釐米前後(除非早產兒或巨大兒)。

不過,等到出生後,寶寶的身高開始隨著飲食、睡眠、運動、遺傳、地域環境等影響發生改變,高矮各不相同了!

麗麗有一個非常要好的閨蜜,倆人同一年結婚懷孕生娃,孩子相差不到一個月。

產後雖然不能頻繁見面,但是常常電話聊天,交流一下育兒心得。

8個多月時,麗麗帶著孩子去閨蜜家玩,跟閨蜜9個月的兒子一對比,猛然發現,自己孩子竟然小了半個頭。

倆孩子只差一個月,個頭怎麼差的這麼大?

麗麗趕緊問閨蜜,是不是給孩子補啥營養了?

閨蜜說一直都是母乳餵養。不過寶寶1歲內有好幾個猛漲期,應該是猛漲期餵養的更用心。

說著,拿出手機把寶寶猛漲期的時間、表現、注意問題,都分享給了麗麗。

看到這裡,麗麗豁然開朗了起來,直言回家後一定緊抓寶寶猛漲期,讓寶寶身高再往上竄一竄。

出生一年長高25釐米!這才是娃身高的「猛漲期」,爸媽抓緊了

《兒科學》裡提到,人類共有嬰兒期和青春期兩個生長高峰。嬰兒期是身高增長第一高峰期,一歲內增長約25釐米,2-3歲平均每年長6-7釐米。

不過,出生後的一年內,寶寶並不是勻速發育的,其中還有好幾個猛漲期。

1、3個月前

3個月前,寶寶需要經歷3個猛漲期:出生後的7-10天、2-3個周、4-6個周。

寶寶出生後的前3個月,是身高增長最快階段,每個月可增高3.5釐米。

期間,寶寶母乳餵養或奶粉餵養,不管是哪種方式,必須滿足寶寶的發育需求,不要餵養不足,也不要餵養過度。

2、3-6個月

3-6個月,寶寶需要經歷2個猛漲期:出生後的第3個月和第4個月。

雖然3-6個月時,寶寶身高不如之前長得那麼快,但是比起後面也不低,每個月平均增高2釐米左右。

此時,很多寶寶已經添加了輔食,媽媽必須注意奶的攝入,不要本末倒置,光吃輔食不喝奶。

3、6個月後

寶寶6個月後,需要經歷2個猛漲期:出生後的第6個月和第9個月。

這個階段,寶寶的身高增長逐漸緩慢下來,每個月平均增高1.5釐米。但是出生後的第9個月,可增高3釐米左右,這是寶寶1歲內的最後一個猛漲期。

此時,幾乎所有寶寶都添加輔食了,除了奶的攝入,還得注意輔食的添加,一定要按照原則(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單一到複雜)添加。

PS:猛漲期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寶寶如何發育還得看父母的護理。

如果父母護理得當,滿足寶寶的發育需求,寶寶發育將會按照期望來,甚至比期望的更上一籌;但是如果父母護理不當,沒有滿足寶寶的發育需求,猛漲期很可能被浪費掉,娃身高也會矮人一截。

因此,建議父母一定要抓住娃發育的猛漲期,一絲一毫都別錯過!

寶寶1歲內有7個猛漲期,三個表現是信號,不想矮人一截就別錯過

進入猛漲期,寶寶的飲食、精神、睡眠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總結來這幾個表現是很常見的猛漲期信號,一旦出現,父母必須抓住別錯過。

表現一:奶量大增,但是吃奶又不太老實

正常來說,寶寶每天的飲食很有規律,哪頓吃多少基本不會突然發生很大的改變,而且吃奶時常常很安靜、很集中,不會走神溜號。

如果寶寶奶量突然大增,一天到晚吃不停,不讓吃就鬧騰,吃奶時經常溜號,手腳亂動,不老實,估計是猛漲期到了。

表現二:頻繁夜醒,睡眠不穩

猛漲期期間,寶寶需要非常多的營養滿足他們的身體發育。此時他們吃奶次數和頻率明顯增加,夜奶尤其嚴重,以往一晚上吃兩三次,猛漲期卻幾乎一小時一次。

白天睡眠不錯,但是一到晚上,就開始睡眠不穩,折騰父母了。

表現三:情緒不好、亂發脾氣

猛漲期期間,寶寶發育速度加快,加快的速度可能會給他們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進而出現情緒不穩,亂發脾氣的現象。

不過,這些都是暫時的,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這個階段,父母一定要用心護理,耐心安撫,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

1、用心護理

猛漲期的一天,也有發育快慢的階段,比如晚上是生長激素分泌階段,如果寶寶能夠早點進入深度睡眠,生長激素將會成倍分泌,發育自然也會更上一籌。

因此,父母護理要用心,不僅注意寶寶的吃喝拉撒,身體狀況,心理情況,還得給寶寶養成一個早睡的好習慣。

2、耐心安撫

寶寶煩躁哭鬧時,父母多哄哄、多抱抱,或者做些有趣的事情,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千萬不要不耐煩,或者打罵訓斥寶寶。

3、滿足需求

猛漲期吃奶,不僅是生理需求,還是心理需求

父母需要滿足寶寶對奶的需求,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都要根據寶寶的需求增加餵奶的次數和頻率,保證他們吃飽喝足。

期間,母乳餵養的媽媽可以多吃一些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鈣鐵鋅的食物。

一般來說,只要父母能夠抓住猛漲期,並且做到上述幾點,寶寶發育將會很健康!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抓住寶寶身高「猛漲期」,一年長高25釐米,讓孩子卓越成長
    其中有一個階段一年就能夠長高25釐米,家長一定要把握好。閨蜜小麗跟小美迎來了一個好消息,她們都生了一個大胖小子,不過小麗早生一個月。剛生下寶寶的時候由於身體非常虛弱,因此兩個人不能見面,只能通過電話的方式向對方祝賀,並且詢問一下在照顧孩子方面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等到小麗的孩子9個月大的時候,小美帶著兒子過來玩。
  • 春天是孩子身高猛漲期,家長抓住了機會,可幫孩子長高10釐米
    在嬰幼兒時期,孩子一個月可長高2釐米以上;而青春期,孩子一年時間可以長高10釐米左右,上半年還能穿的衣服,下半年就完全沒法穿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和統計表明,一年四季中,孩子每個時期長個的高度都不一樣,其中以春節長個子的速度最快,主要集中在五月左右,生長最慢的就是冬季10月。
  • 孩子身高有3個「猛漲期」,父母抓不住,娃比同齡人會矮25釐米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長高一點,畢竟這樣看上去在外形條件上會更具優勢,孩子的身高雖然和遺傳因素有著很大的關係,但和後天環境的影響也是分不開的。如果能夠抓住孩子身高增長的三個黃金期,那麼孩子的個子至少不會太矮。
  • 孩子長身高的3個「黃金期」,爸媽若能抓住,娃可長高10釐米
    常言道「嬰兒一天一個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對於此階段的孩子來說,父母若能正確監測孩子的身高,就能真正了解到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然後再根據飲食、睡眠、運動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讓孩子長出理想的「身高」。
  • 1周歲前也有猛漲期?寶寶有這三大表現,說明寶寶在偷偷長高
    寶寶變化如此重大,其實是因為寶寶在滿一周歲之前經歷著人生中的第一個猛漲期,寶寶身上的所有的變化都是寶寶發育良好的表現。 寶寶在一周歲之前,生長的速度是最快的,第二個人才是青春期,把握好這個階段有利於身高的發育。
  • 爸媽若能把握住孩子發育3個「黃金期」,娃能再多長高10釐米
    曾有一則新聞是這樣的,寶媽曉琳夫妻倆都是矮個子,自孕育生娃後就一直很關注孩子的身高發育情況,就是擔憂孩子遺傳父母基因長成矮個子。為了孩子的身高問題,寶媽曉琳從不吝嗇那微薄的薪水,竟不惜高價給女兒買「增高藥」。起初,女兒吃了第一年身高真的長了「10釐米」,寶媽和丈夫都很欣慰,眼看這孩子將要高過父母了,甚是開心。
  • 孩子長高的3個「黃金期」,家長若能抓住,娃個頭再長10釐米
    孩子的長高問題,一直是各位家長的心頭要事。畢竟沒有一位家長不希望自家娃身材高挑,從小就佔據身高優勢。不過有些家長太過於粗心,錯過了孩子長高的最佳時期,到後來自家娃可能比同齡人要矮上一截。何女士心裡十分開心,認為孩子肯定會照這個趨勢繼續長,畢竟起點已經比同齡人高了。沒想到,兩個孩子上了初中後,小滿便不再長高,每年最多增高1~2釐米,而小豆反而蹭蹭蹭地長高。初三時,小豆已經長到比小滿高半個頭了。何女士非常鬱悶,自家孩子怎麼就長不高了呢?
  • 一歲前有7個發育「猛漲期」,家長別錯過
    所以寶寶是真的有可能「睡一覺」就長高了,如果你家寶寶正在1歲前,記住這7個「猛漲期」,家長千萬別錯過。前兩個月抓住3個「猛漲期」,寶寶身高不用愁寶寶1歲前一共有7個發育「猛漲期」,其中有3個「猛漲期」都是在前兩個月,如果家長能在寶寶前2個月發力,那麼寶寶的身高也不用愁了。
  • 00後若有「3跡象」,或是「停止長高」徵兆,一個不中,恭喜你
    中國年輕人的平均身高已超過日本人,但還是比不上韓國人。根據研究發布的一個的全球人類近100年身高變化調查,20歲左右的中國男性平均身高為171.8釐米,女性為159.7釐米。在人體身高發育的時期,初中階段堪稱「黃金期」,在這個時期多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身高就會像雨後的春筍一樣「猛漲」。那麼:00後若有「3跡象」,或是「停止長高」徵兆,一個不中,恭喜你!
  • 寶寶1歲前有7個「猛漲期」,前倆月佔3,把握機會贏在起跑線
    一歲內寶寶的7個「猛漲期」,前倆月佔3,家長把握好,有機會讓娃贏在起跑線1. 第一個「猛漲期」:出生後1周孩子剛生下的時候會出現體重減輕的情況,這個時候,很多新生寶媽會感到恐慌,明明寶寶出生後就在吃母乳,體重不增加反而降低。
  • 寶寶1歲前有多個猛漲期,抓住了一個,往往能比同齡娃多長十釐米
    1歲內寶寶有七個猛漲期研究顯示:新生兒在1周歲內身高約能長25釐米;其中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前6個月每月平均長高2.5-3釐米,體重增加至少600克,後6個月身高增速約1-2釐米,體重增加約300克。出生後的7-10天:新生兒在出生後,會有一個排胎便、排水的過程,因此容易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在第7天恢復,然後進入猛漲期,體重每天增長約25-30克;第2-3周:這個時期寶寶的體重會以剛出生時的30%速率增長,能夠達到2-3斤
  • 2年突然長高15釐米, 25歲小夥慌了!醫生:已錯過最佳治療期
    2年突然長高15釐米, 25歲小夥慌了!醫生:已錯過最佳治療期 2020-05-22 04: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3歲定身高?在長高「3倍速」的春季,父母如何幫忙飆身高?
    第二個生長高峰期是青春期,這個階段無論男生、女生的身高,都會出現一個迅猛增長期,男生能長30釐米,女孩稍差一些,但平均也在25釐米。而據相關數據顯示,早熟的娃成年後的身高普遍偏低6釐米。 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 以前大人總說,孩子的個頭主要看娘,媽媽不高,生的孩子都不會高,而爸爸則不受此限制。因此媽媽的身高尤其受到關注,在擇偶的時候也是不少男性考慮的標準。
  • 中國19歲青年平均身高「東亞第一」?00後身高「猛漲」背後有奧秘
    00後身高「猛漲」背後有奧秘,父母要抓住孩子身高增長「黃金期」很多家長或許有個誤區,認為孩子是否能長高,主要靠遺傳和營養,遺傳無法改變,只要孩子的營養夠了,父母就已經「竭盡全力」了。1)嬰兒時期是孩子長高的「黃金階段」嬰兒時期是孩子一生中長高迅速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出生後的首年可以長高25釐米;次年能夠長高10-12釐米;第三年還能長高8釐米左右。
  • 2020年兒童身高標準:無論男女,10歲以內身高都要達這個數才合格
    由此可見,身高對於娃來說尤其重要。看見這麼多媽媽的分享,其實孩子的身高發育有3個重要階段,寶媽可千萬別錯過了。1、4~6歲基礎階段4~6時,兒童的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0克,身高平均每年增加5~8釐米,而且身體的各個部位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下肢發育較快。
  • NBA球星林書豪,與父母身高差可不小,抓住秋季讓孩子多長几釐米
    編 輯:柔山審 核:許百萬長輩常常說:春季是孩子的黃金長高期,秋天長高特別慢。其實不是的,一年中不同的季節對寶寶的身體發育,產生的影響都是不同的。其實秋季是孩子長高的大好時機,媽媽們可要抓住時機哦,尤其是處在青春期裡的孩子,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個秋季,多長高几釐米!
  • 孩子身體出現這3個信號,暗示進入猛漲期,醫生:錯過少長7釐米!
    孩子的身高一直就是爸爸媽媽最在意的事情,所以很多爸爸媽媽從小就會給孩子特別的訓練,讓他們的身體得到一個好的鍛鍊,在同齡的小朋友面前才會顯得更加的高大以及威猛。但是很多父母會忽視掉孩子身體釋放的三個信號,而這三個信號就是孩子猛漲身體的指示燈。
  • 25歲小夥2年突然長高15釐米, 恐慌就醫!醫生:已錯過最佳治療期
    日前,南方科技大學醫院內分泌科門診收治了一位因為長高而恐慌的特殊患者,該患者是名25歲的男性,2年內身高突增15釐米,目前身高175釐米。醫生進一步了解得知,他在20歲之前,身高只有150釐米,相當於小學生身高,但是由於家中父親年輕時也是「長得慢」,並未引起家人重視,也從未踏足醫院檢查,直到這次突然長高,才慌了神。
  • 孩子長高的「黃金期」,父母別踩4個「雷區」,很多人卻不以為意
    現如今家長們對孩子的身高越來越重視,但是卻不知道孩子,身高增長的黃金時期是什麼時候,往往會錯過孩子長高的最佳時機。即便父母個子不高,也不要對孩子的身高放棄,孩子通過後天的努力也是有機會逆襲成大高個的,只要把握好孩子長高的2個"黃金期",孩子也是可以長出大高個兒的,但是別踩4個「雷區」。1、 不注意飲食:孩子大多數都喜歡吃甜食、碳酸飲料以及油炸高熱量的食物,可是這些"美食"卻是導致孩子長不高的"罪魁禍首"。
  • 哈佛研究:娃一生中3次大腦「猛漲期」,輔食吃得好,養出聰明寶
    哈佛兒童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大腦有3次「猛漲期」,家長根據孩子大腦發育規律,來訓練孩子的大腦,可以讓寶寶大腦發育更好。小糖果出生以後,我總是擔心自己會不會照顧不好她,特別是成長發育階段,擔心自己什麼地方照顧的不到位,特別的她的大腦發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