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一切念,皆當作修持:請問修行的根本意義是什麼?

2020-12-14 道音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修行」變成了一個很熱的詞彙。不論是魏晉時期的名士風流,還是自古以來便有的終南隱修;不論是數年前的氣功熱,還是時至今日火遍某音的鄉村田園作品,我們會發現其中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原來我們心中所嚮往的東西,正是在現實中所缺失的。這份缺失,不是簡單的沒有或不存在,而是基於種種條件使得我們無法去實現。於是,修行這個詞便在無意間被人們賦予了文藝的格調。

基於此,不僅要反思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對修行之事如此嚮往且痴迷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還要從「修行」本身的概念說起。道教講說的修行,涵蓋兩個方面的含義:

其一,指通過一些特殊的煉養方式,通過保持人體精炁神的充盈不竭,首先實現身體上的康泰無疾,進而達到長生久視、乃至得道成仙的境界。此等修行,對生存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大凡修為有成者也多已避世不顯,所以在我們平時的生活範圍內很難見到。同時,因為對各種修行條件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也註定其不可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此,也要友情提醒大家,雖然依舊有很多人對此事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但在沒有明師引導的前提下,切記不要盲修瞎練。修行是要衝破重重關卡的,並非是看幾本修煉的書籍就能參透其中玄機。若是一招不慎,後果難以設想。

其二,多是指對心性的煉養。這一概念的範疇相對比較寬泛,並且在諸多道經中多有論述,如大眾所熟知的《常清靜經》《感應篇》等。雖然經文中對修行的要求有深淺之別,但皆是希冀人們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點一滴做起,發善心、行善事,通過萬千人事來磨練性功,最終可以可以達到慈心下氣、悲憫人天的修行境界。相比起前一所述,此處所指的修行更具有社會普適性。也即是說,只要把修行的理運用得當,每個人都能從此等修行中獲得益處。

從常理以及宗教感情上來講,看到有越多的人對修行事感興趣,這本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奈何大眾雖然口口聲聲在講修行,卻又總是把修行的理停留在單純的思考和論說上,反而在真正去實踐的時候總是一次次跌入魔障之中不能自拔。這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如經文中提到,我們從現實中感知到的一切苦,最終只來源於「執著」兩個字。因為放不下,所以時時都要受著煎熬所帶來的痛苦。但此人真的不懂放下便是解脫的道理嗎?非也!而是道理是祖師的道理,你若沒有經過人事的歷練,即便學了再多的道理,也終究是在紙上談兵。況且,道教在講修行的時候,也從來沒有說過哪個人是可以一朝悟道的。丘祖當時「磻溪六年,龍門七載」的苦修,就是在用一次次的人間考驗,來印證自己所學所悟的理,來試煉自己的心是否仍被欲望蒙蔽。

換個角度來看,當你學了越深奧的理,也就需要更大的磨難去驗證這一道理的實用價值。這就是道教所講的修行越高、魔障越大的道理。但同時也應該意識到,正是因為一次次地在歷經著魔考,所以才能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以往所修、所學的內容究竟有哪些不足。發現不足,才能精進。

儘管我們都期望著能夠通過修學的過程,使自己可以淡然地面對人間所有浮光。但是這世上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只是被生活逼成了一個鬥士,不斷地被擊倒,又不斷地重新站起來。縱然滿身是傷,仍然能夠心懷美好。這樣的人,也許他沒有穿著祖師爺的三尺大領,或許他沒有誦讀過上聖高真的金書玉笈,但他卻毫無疑問地可以被稱為「修行人」。

須知道,修行中講的妙理,不是用來說的,而是用來行的。所謂之修行,是要從生活的本身中覺悟因為修持而帶來的改變。雖然從宗教的意義上講,修行的概念更多地是在告訴人們要出離人間的欲望,但出離不等同於絕對的放棄。而且,「出離」作為行為動詞來看,其著意的對象乃是我們本心中升起的淫慾妄想。因妄念不息,所以才受著愛河沉淪的苦楚。生活本身,既不是苦,也不是修行,而是當你以什麼樣的心念去過這場人生時,最終才會返歸給自己什麼樣的結果。

一切未來果,皆出此時因。一切修真事,皆在此時行。那些學了幾句修真的詞句後,便已自覺得了道妙的人,等待他們的歷練終將很長。在這一生的紅塵試煉中,我們究竟是得了聖真之要,亦或者是仍為一介凡夫,這些結果都不等於修行。因為若你以修行心來看,一切境緣都是修行,心中不著,萬物自然清靜;縱然你依舊出離不了世俗的心,那也無妨,因為你正經歷著的所有,都不過是在等著因緣的出現。未曾出離,不懂修行;待到經行之後的回望,才會知道當時一切苦樂,其實已在修真。

修行,沒有定義,只有自己獨屬的一份體悟。在可說與不可說的杳冥之間,觀眾生之萬相,照見自己本性真靈。觀照之間,覺悟之時,正在修行!

本文作者 | 高璟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念此咒語可讓容貌變的美麗莊嚴,男女皆可用!
    修持此尊密法,能斷生死輪迴,消除一切魔障、業障、病苦等,並能消災、增福、延壽、廣開智慧,凡有所求,無不如願成就,且命終往生極樂世界。綠救度母,有二十一個化身。是值得修密宗的人敬仰的大菩薩,最容易親近,也最容易得到相應的,有些人一生專修「綠度母」法,得到很大的智慧,眾生只要誠意稱念她的名字,持「綠度母」的心咒,修行自能得果。綠度母為廿一尊度母之主,綠度母咒乃廿一度母之根本咒。
  • 索達吉堪布:前行修持具有關鍵重要性,是一切修持最重要的基礎
    如果沒有打牢前行基礎,隨隨便便就直奔正行,一味地好高騖遠,其結果往往會無功而返、事與願違。 寧瑪巴大成就者頂果欽哲仁波切在《成佛之道》一書中說:「不要以為前行法是某種比較初級、屬於初學者的簡單修持,或者不如大手印、大圓滿等法門深奧。事實上,前行修持之所以放在最開頭,就是因為它具有關鍵的重要性,是一切修持最重要的基礎。
  • 【什麼是四念處?】
    四念處包括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四念處的內容主要以五蘊為主: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從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  四念處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佛經中說,認真修學四念處的人,快者七天,慢者七年方可證悟初果。四念處能去除眾生有常、樂、我、淨四顛倒,使眾生清淨,克制一切煩惱和悲哀、祛除痛苦和憂愁,從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
  • 專題 《金光咒》修持問答48
    此留言不合適,也請老師刪除。我說:如是如是,總結得非常好,足見用功之深,思考之精。悟道者當如是,自能打開智慧之門,與道相應。答博友金光咒修持之問。博友問:昨晚第一次念太乙金光神咒,晚上夢到好幾條金蛇?我說:金蛇是陽氣的象徵。蛇乃北方玄武之象,金色為陽氣之象,則金蛇為腎中真陽之氣,頗合丹道。丹道命功,最貴者即是此玄武金氣、陽氣。
  • 頂果欽哲仁波切 | 虹光境界的修持與上師相應法
    此修法易於進行,無著魔的危險,且能趨入高超成就。此法集納所有其他教法於內,了無遺漏。上師相應法,為增進修持、排除障礙的主要方法,可謂一即是一切的法門。上師相應法,雖名為加行的一部分,而實際上為一切修持的核心。上師瑜伽為八萬四千法門的主體,甚深廣大無與倫比。此法門實為一切法之根本與不二法門。所謂一個佛法修行者,乃是指面對任何順逆諸境,皆能轉極逆的境界為助緣的修行人。
  • 一切修行的根本要義就是無分別心
    一切修行不管是禪定瑜伽氣功丹道還是其他等等,其中的根本要義就是沒有分別心,分別心是修行質量高低的關鍵,不管是修什麼法門,在修的時候都要注意一個分別心的問題,六祖慧能如是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即定,歷史上一般根基低的人接受不了高階的法,高階的人也不喜歡低階的法。
  • 【佛教常識】【四念處】是什麼?什麼是四念住?
    四念處是什麼?什麼是四念住?  四念處,又名四念住,是指身、受、心、法四種觀想。
  • 綠度母心咒修持的功德利益
    修持此尊密法,能斷生死輪迴,消除一切魔障、業障、病苦等,並能消災、增福、延壽、廣開智慧,凡有所求,無不如願成就,且命終往生極樂世界。綠救度母,有二十一個化身。是值得修密宗的人敬仰的大菩薩,最容易親近,也最容易得到相應的,有些人一生專修「綠度母」法,得到很大的智慧,眾生只要誠意稱念她的名字,持「綠度母」的心咒,修行自能得果。綠度母為廿一尊度母之主,綠度母咒乃廿一度母之根本咒。
  • 【佛教常識】四念住(1)——早期修行
    共相,則為諸法共通之性,即一切法皆具有非常、苦、空、非我等之性。四念住即:(一)身念住,又作身念處。即觀身之自相為不淨,同時觀身之非常、苦、空、非我等共相,以對治淨顛倒。(二)受念住,又作受念處。即觀于欣求樂受中反生苦之原由,並觀苦、空等共相,以對治樂顛倒。(三)心念住,又作心念處。即觀能求心之生滅無常,並觀其共相,以對治常顛倒。(四)法念住,又作法念處。
  • 頂果欽哲仁波切:在生活中修行
    當我們遭逢逆境之時(諸如反感、惡語、指責、或入獄等),我們都不應該抱怨而認為:「我不斷地祈請三寶,所以不應遭此災難。」而是應該認為此乃過去世損害其它生命所造成的惡業。因此,今生受此災難並思維「籍此災難,願一切有情眾生過去世的惡業,皆由我身承受。」不要認為我的苦惱是無意義的,我們應該時時明了一切的考驗,均是蓮花生大師的善巧示現,藉此來消除我們的惡業。
  • 心性的修持
    在生命裡,如果沒有心性的修持,我們就無法開發本具的智慧,而沒有開發本具的智慧,就沒有行動,沒有證悟的旅程,以及創造的能量。
  • 三寶的修持方法
    先找出根本再解決,這樣就是妙智慧了。全身唯性是真,身外皆是虛妄不實。因此時時觀想此『一真』,而不讓六賊走旁門,心不隨外境所專,守玄之妙到達關無所關之境。則久久功純,觀而無觀,想而非想,一切隨心所欲而皆不踰距,如常應緣不變,則六根常靜常應,常應常靜,而超脫六道輪迴,已操在自己之手矣!守玄之人,最初乃以收萬念皈一念,收一念而率性,至終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此一真觀法成矣。
  • 念此咒語可讓容貌變的美麗莊嚴,男女可用
    修持此尊密法,能斷生死輪迴,消除一切魔障、業障、病苦等,並能消災、增福、延壽、廣開智慧,凡有所求,無不如願成就,且命終往生極樂世界。綠救度母,有二十一個化身。是值得修密宗的人敬仰的大菩薩,最容易親近,也最容易得到相應的,有些人一生專修「綠度母」法,得到很大的智慧,眾生只要誠意稱念她的名字,持「綠度母」的心咒,修行自能得果。綠度母為廿一尊度母之主,綠度母咒乃廿一度母之根本咒。
  • 南懷瑾老師:這是佛法修持最高原理的深密,必須要在色界才能成佛
    兩個腳踏風火輪,腳底心乃三昧真火,手裡拿的也是火,都在玩火,不過他的肉身已不是普通的肉身,這是中國化的色身三昧。要在修持的真理上,以三昧真火轉化色身,也就是用地水火風的火大力量來轉化色身,徹底成就一切色身三昧。
  • 罪從心起將心懺,寧舍一切持戒修行.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 禪悅佛心:【非常有效的睡中修行】
    我們現在這裡跟印度不一樣,印度是赤腳的,所以他當然睡覺的時候要洗一下,我們這兒穿了鞋子的,當然夏天要洗澡,冬天可以不必。然後去睡,睡的時候要這樣睡,這我們大家都曉得的,吉祥臥。為什麼要這樣呢?  如獅子臥者,猶如一切旁生之中,獅力最大,心高而穩,摧伏於他。
  • 佛法修持顯發果地階次簡述
    ,為利末法行者修持歷程中能自我鑑證,故作此述:「佛教」為「顯教」之理,「佛法」為「宗密」之證,為便於學人理解「教」與「宗」的關係,姑且以此分之。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只為煩惱妄想執著所障。」眾生雖然浮沉生死,妄想顛倒,然佛性無異,人人本具,在佛不增,在凡不減,眾生本覺智慧與佛無二,行者信願持證佛法,明此理體,知迷則眾生,覺則佛陀之理,則入「理即佛」地,但這僅是解悟非證悟境界。
  • 什麼是念佛、念法、念僧?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楞嚴經指掌疏》說:心存佛國,即是念佛;心持咒印,即是念法;事善知識,即是念僧。不以自修為累;不以度生為擾,無所畏懼。因此說,眾生修行,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心存佛國、心持咒印、事善知識,即是念佛、念法、念僧,當下即為其土眾生,這個「土」是指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
  • 心靈迷失or純潔之念?慧能認為「無念」是禪宗最基本修行法門
    慧能將它表述為「無念」,並且認為是禪宗自己最基本的修行法門。對於無念,慧能做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規定,亦即「無念為宗」、「無住為本」和「無相為體」 。所謂的「宗」、「本」和「體」都具有相同的意味,是指事物的根本。無念、無住和無相同為禪宗修行法門的根本,且三者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