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手牽手,一起走

2020-12-16 正北方網

25.5萬支工作隊,290萬名扶貧幹部。在中國大地最邊遠、最苦寒的角落,他們付出了青春,灑下了熱血。他們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2020年,中央對52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行掛牌督戰。這些貧困縣和貧困村分布在西部7個省區的邊遠地區。深山、峽谷、沙漠、懸崖,自然條件艱苦,生存環境惡劣,千百年來從未擺脫貧困的桎梏。

關鍵時刻,如何出戰?

新華網專訪來自7個省區的7位駐村第一書記,講奮鬥故事。借高分遙感衛星和無人機的「天空之眼」,看山鄉巨變。

1

寧夏石山村:保護區旁的村莊,要生態也要脫貧

石山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火石寨鄉的一個小村子,地處黃土高原丘陵地帶,緊鄰火石寨丹霞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是遙感衛星拍攝的石山村地圖。2012年以來,石山村發生了明顯變化,公路修進了村莊,聯通了山裡山外。

2018年,王升來到石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說,這個村村民生計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季節性勞務為主。今年種了1000多畝大果榛子、1000畝經果林,希望通過發展經果林及林下藥材種植,引領村民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發展經濟。同時利用旅遊景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2014年,石山村的人均收入是5900多元,2019年已上升到8900多元。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200戶690多人,減少到8戶33人。 

(掃二維碼,看石山村的脫貧故事)

駐村3年,讓王升最難忘的是一件小事:有次入戶掉了一雙手套,一個禮拜後他再去入戶,村民拿出手套說:「書記,你的手套,我給你洗乾淨了。」村民交還給王升的,不僅是手套,更是一份樸實、真誠的認可。 

2

四川"懸崖村」:從鋼梯到樓梯,小康路越走越寬

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因「懸崖村」而聞名。今年5月,阿土列爾村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共344人,搬遷到了縣城附近的新家,南坪社區是其中一個安置點。

這是從遙感衛星上看到的阿土列爾村原址和新址,兩地相距不過幾十公裡,生活條件卻是天壤之別。 

為了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南坪社區的基礎設施狀況也在不斷完善。從遙感衛星上可以清晰看到南坪社區從2017年到2020年的變化。

出生於1988年的帕查有格是阿土列爾村駐村第一書記。2015年,帕查有格剛到「懸崖村」時,出行還只能依賴17段架設在懸崖峭壁上、由藤條和木棍編成的「天梯」。

成年人上山,手腳並用也需兩三個小時。村裡貧困人口的人均收入還不足2000元。 

2017年,耗費120噸、近6000根鋼管,建成了寬1.5米、2556級的鋼梯。藤梯變鋼梯,加上水電、寬帶接通,陡峭的「天梯」、大涼山腹地的風光吸引了很多人,一時間,旅遊成為「懸崖村」的重要產業。

2019年,前來觀光的遊客量近10萬人。村民們開辦小賣部、接待食宿,有的年輕人還當起網絡主播。售賣蜂蜜、青花椒、臍橙,獲得收入近百萬元。

帕查有格說,下一步,阿土列爾村將通過農業結合旅遊開發,實現穩定的增產增收。

(掃二維碼,看阿土列爾村的脫貧故事)

3

廣西勝利村:脫貧攻堅勝利在望!

春節前,村裡的合作社分紅,一次性向參與的貧困戶發放分紅款和工資36萬元。貧困戶把分紅款高高舉過頭頂,自豪地說,這是我們勞動得來的錢。看到這一幕,王暉感到無比欣慰。

(掃二維碼,看勝利村的脫貧故事)

王暉,70後,黨齡17年。2018年3月起擔任廣西大化縣勝利村駐村第一書記。

勝利村地處石漠化山區,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屬極度貧困村,全村瑤族人口佔比90%以上,收入以農業和勞務輸出為主。

這幾年,勝利村修建了59條共93公裡的屯級道路,帶動全村實施危房改造514戶,建設家庭水櫃617座,解決了住房和飲水安全保障問題。道路建設還促進產業發展,到目前為止,勝利村總共建設集中產業項目9個。2020年,勝利村還有333戶1789人預計脫貧。

王暉說,利用最後幾個月時間補缺補漏,如期完成整村脫貧摘帽的任務,我們有絕對的信心!

4

貴州戰馬村:「老奶土雞蛋」成為貧困農村老人的「養老蛋」

2019年10月下旬,80後年輕人張冬冬由中央統戰部選派到貴州省晴隆縣茶馬鎮戰馬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掃二維碼,看戰馬村的脫貧故事)

戰馬村,海拔1200米。山高、坡陡、谷深、土薄,產業發展非常困難。

村裡老年人在家中飼養土雞,土雞蛋售賣十分不便,價格還很低廉。了解這些情況後,張冬冬提出建設「晴隆好物」平臺的想法,通過「網際網路+原產地直供」推動晴隆縣農產品出村進城。不但要把東西賣出去,還要把它賣個好價錢,讓「老奶土雞蛋」成為貧困山區農村老人的「養老蛋」。

戰馬村今年種植花椒2900畝、烤菸200畝、高粱1000畝,群眾還種辣椒、薏仁米、小米等高效作物,養羊、養豬、養雞。 

張冬冬說,戰馬村將打造以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觀光農業、電商產業為一體的產業格局,向小康生活大步邁進。 

5

雲南勐根村:冬倒置蔬菜從無到有助脫貧

2017年的一天,胡紅邀請中科院專家到勐根村做茶園管理和茶葉加工技術培訓。那天下著大雨。道路泥濘,車輛開不進村。村民自發地扛著鋤頭,三人一組五人一夥,把路上稀泥巴鏟開,不平的地方填平。胡紅說,當車輛順利通過,他的眼睛溼了。 

胡紅,2015年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派駐雲南瀾滄縣酒井哈尼族鄉勐根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掃二維碼,看勐根村的脫貧故事)

剛到勐根村時,貧困戶有353戶1479人,人均收入2206元。接下來幾年裡,除了甘蔗、茶葉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勐根村的冬倒置蔬菜實現了從無到有。近200畝冬倒置蔬菜、300畝冬季玉米, 1556畝的冬季西瓜,雲南人喜愛的辣椒從34畝擴大到157畝。

到2019年年底,人均收入7407元,貧困戶還有10戶27人。胡紅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參與到脫貧攻堅戰中,很榮幸也很自豪。

6

甘肅李牙村:群眾的信任是脫貧的動力

這是一張1978年9月的黃土高原遙感衛星圖。溝壑縱橫,山高谷深。甘肅省臨夏州東鄉縣那勒寺鎮李牙村就坐落在其中的一條山脊上。

這是2020年2月李牙村所在地遙感衛星圖。 

臨夏州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 70多歲的妥有素夫婦住在土房中,依靠8隻羊和8畝山旱地勉強度日。駐村第一書記馬學良和同事帶老人到派出所進行了分戶,納入二類低保。在村公路沿線修建住房3間,通電通水,下一步,老人將被納入政府兜底保障脫貧。

馬學良說,如果每天都能幫群眾辦一件或協調一件事,一年至少能辦200多件事,就能為群眾解決很多實際困難。這個小心願,他會一直堅持下去。

(掃二維碼,看李牙村的脫貧故事)

現在的李牙村,有標準化衛生室、有集體經濟收入、有農民專業合作社、每戶有收入渠道。通硬化社道、通廣播、通自來水、通寬帶、通動力電。但還有25戶141人未脫貧。妥有素夫婦逢人就誇幫扶幹部,馬學良聽了又自豪又欣慰,更加感受到村民們的信任。他說,為群眾脫貧工作繼續奮鬥。加油!

7

新疆艾勒恰克村:從找礦會戰到脫貧會戰

潘維良是60後,今年57歲,就快退休了。 36年前,他參加工作就投身找礦「會戰」,踏遍天山南北,為國家尋找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如今,他臨近退休,又義無反顧投身脫貧「會戰」。紮根南疆農村,為村民尋找增收致富之路。

總面積0.66平方千米的艾勒恰克村地處沙漠邊緣,從遙感衛星上可以看出自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沙漠邊緣地帶發生的一些變化。沙退了,綠色多了,農村公路網織密起來。

潘維良每天要在村裡轉好幾圈。317戶1433位村民,每個人的冷暖安危都牽動著他的心。作物種植、家禽養殖、庭院經濟、產業發展,與村民收入相關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道路硬化、教育發展、文化建設、素質提升,與村民幸福有關的所有問題都至關重要。

(掃二維碼,看艾勒恰克村的脫貧故事)

潘維良說,地質人身上最不缺堅韌不拔的精神和不獲全勝不收兵的決心,那是被崑崙山磨練出的意志。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幹勁。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以手相佐,即為扶。

扶一把老百姓,手牽手一起走。

詳細報導  

甘肅臨夏李牙村 第一書記馬學良:在奔小康的道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新疆墨玉艾勒恰克村 第一書記潘維良:脫貧會戰靠的是崑崙山磨練的意志

四川昭覺阿土列爾村 第一書記帕查有格:「懸崖村」脫貧的路越走越寬

貴州晴隆戰馬村 第一書記張冬冬:「戰馬加鞭」奔小康

廣西大化勝利村 第一書記王暉:勝利村勝利在望

雲南瀾滄勐根村 第一書記胡紅:村裡來了位「暖心秘書」

寧夏西吉石山村 第一書記王升:脫貧路上有信心不拖後腿!

出品人:田舒斌

總監製:郭奔勝

總策劃:周紅軍

監製:翁偉慶、肖陽、馬軼群

統籌:邱小敏、安傳香、謝素香、李霞、王釩、黃文新、董志濤、蘭霞、陳婕、李由、翟子赫

撰稿:邱麗芳、曹瀅

前方記者:吳曉、羅帥、曹鵬、盧志佳、趙普凡、劉東、劉昌餘、鄭琬、杲均豐、盛元、紀桂紅、張潔龍、劉君

[責任編輯:邢俊清]

相關焦點

  • 手牽手 我們一起走
    很高興遇到你們,很開心認識到更多的家人,我們彼此又走近了一步,我們的心又靠近了一點。好了,就讓我們在新的一天開始新的旅程吧。兩個小時的車程,方舟的小美女們用美妙的歌聲陪伴著我們,純真的聲音,可愛的面容,為漫長的車途增添不少樂趣。我的前面還坐著一位超級可愛的小傢伙,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真摯而堅定的眼神,一直盯著我們看個不停。伸出小手,握握手,跟我們打個招呼。
  • 【必看】手牽手,我們一起走!
    【必看】手牽手,我們一起走!來源: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標題:《【必看】手牽手,我們一起走!》
  • 「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在荔園堡採訪,眼前展現的是草長林茂、牛壯羊肥、谷豐藥香的美麗新畫卷,生機勃勃、充滿希望;時時刻刻感受到的是老區人民不等不靠、拼搏實幹、奮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兒。在荔園堡採訪,文明鄉風浸潤人心,精神扶貧為鄉村鑄魂。荔園堡村建立協商民主議事制度,村裡大事小事大家商量著辦。家家戶戶孝老愛親,鄰裡和睦。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二)
    全面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廣「習近平總書記來視察玫瑰谷時特意叮囑我們要回報土地、回報老鄉,帶動更多老鄉奔小康,總書記這份赤誠的老鄉情始終感染著我」,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玫瑰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瑩女士回憶起2013年總書記來考察時的囑託仍記憶猶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搬出沉陷區,告別髒亂差,東華園社區百姓開啟安居樂業新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6月30日,吃過晚飯,家住撫順市順城區前甸鎮東華園社區的陳玉芳一家,坐在一起聊天、唱歌,屋內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 一起去看幸福!上海廣播「脫貧之戰——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全...
    中共上海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共同指導上海廣播電視臺主辦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攜手各區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聯合承辦的《脫貧之戰——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 一起去看幸福儘管崎嶇山路阻擋奔跑的腳步儘管偏遠村落隔離春天的溫度我們有嶄新公路從貧窮通往財富我們有神奇網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鄉村變得「淨、綠、美」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手牽手,我們一起走!
    惠風時雨小康路,社舞村歌三農情。快意豐饒馳捷步,秦王頭上逞英雄。壯美皋狼地,宏圖繪脫貧古地溢古意,新村煥新景關注主 編:採 禾小 編: 含 函"呈現眾生相 傳播真善美"讓我們一起用文字記錄家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五堡鎮小泉子村:趕著雞鴨鵝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五堡鎮小泉子村:趕著雞鴨鵝奔小康 2020-07-22 00: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 發布日期:2020-10-23 09:17 信息來源:海鹽新聞瀏覽次數: ■全媒體記者 馬卓儀 劉行  潘成豪  見習記者 鄧黎傑本報訊 昨天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大型媒體採訪活動正式啟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位」不老女神「的保養秘訣,你get到了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位」不老女神「的保養秘訣,你get到了嗎?段天穎說:「剛走不行,腳還是一順子,手都不自然,個子低就得穿超高,14釐米,多高呀,稍不注意就崴了腳了,腳疼得樓梯都下不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看,小康路上的幸福笑容
    有一種話語是暖陽,有一種笑容是希望,有一種幸福是小康……脫貧攻堅最大的任務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是貧困群眾綻放的笑容。 夏末秋初,記者跟隨「亮麗北疆、幸福小康」內蒙古跨盟市記者交流採訪團走進興安盟、通遼市各旗縣區、蘇木鄉鎮、嘎查村,處處能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給貧困群眾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到處洋溢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喜悅,在鏡頭下呈現出一張張收穫幸福和希望的笑容。 這些「笑容」,見證了貧困群眾生活苦去甘來、如意幸福,是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②|老家河南,今朝更出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全面小康質量高成色足、脫貧攻堅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世矚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區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持續進行中第二站我們來到河南圖為2019年通車的運寶黃河大橋。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甜!甜!甜!西瓜圓了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甜!甜!甜!「近期,我們折橋鎮高原『美都』西瓜已經陸續成熟,為了充分展示我們特色產業取得的一些成效,和市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我們鎮上定於7月11日、12日,在折橋鎮苟家村甘苟路和慈王村分別舉辦折橋鎮高原『美都』西瓜採摘節,屆時將舉辦『美都』西瓜免費品嘗等系列活動,歡迎廣大群眾前來參加採摘活動。」折橋鎮副鎮長張志強說。
  • 浙江衛視播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譜寫「兩山」新篇章》,永康...
    ,我市作為經濟強市,更是承載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為記錄好呈現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永康人公眾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旗袍阿姨驚豔歲月的芳華
    隊伍剛剛成立的時候,隊員們沒有受過正規訓練,走臺步總是不太協調,她們就從最基礎的站姿練起,每個細節一點點抓。「每天早上6點到8點定時訓練,颳風下雨都不停歇,雖然很辛苦,但大家卻從不抱怨,第二天依舊按時來訓練,這都源於對走秀的熱情。」孫婉玲告訴記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國內首個沉浸式...
    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宣傳部署,由徐州市檔案局、徐州市委研究室、徐州市檔案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史志辦、徐州市總工會主辦,該館通過徐州城鄉普通家庭「衣食住行娛購健學」等全方位的巨大變革,以小見大呈現國家發展、社會變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耄耋老人如何C位出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耄耋老人如何C位出道 2020-07-30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區的燈亮了 居民的心暖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區的燈亮了 居民的心暖了 2020-08-03 19: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太原市美術作品展
    本次展覽共展出美術作品100幅,美術有國畫寫意畫、工筆畫,油畫、版畫、水粉畫,內容有山水、花鳥、人物,作品通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鮮明主題,呈現了新時代勞動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脫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的精神,描繪出太原市的風景名勝、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