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雖然現在處於戀愛婚姻自由的時代,但是要從一段痛苦的婚姻圍城裡逃出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多多少少會給自己留下傷痛,所以在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前,不管男女都不能草率地做決定。
然而,老一輩的婚姻卻沒有我們現代人這樣自由,他們大多都是父母之約,媒妁之言。儘管他們在婚後經歷了很多的生活磨難,最終攜手走過一生,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真正體會到。
鄰居小惠,她的公公婆婆之間就是那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婚姻。因為處於婚姻中的兩人都體會不到來自雙方的體貼和溫暖,婚姻索然無味,但是真的要捨棄這看似幸福的婚姻,卻也讓人感到很惋惜,畢竟兩人曾走過了多年的風風雨雨。
她的公公是一個看似很完美,實際上卻是個表裡不如一的男人。小惠說,她的婆婆不止一次在她面前訴苦,說是假如自己處在當今這個時代,絕不會嫁給她的公公,只是現在都這把年紀了,怕別人笑話,才不得不委屈求全,再說自己眼前也沒有能力改變現狀了。
在整個村子裡提起小惠的公公,很少有人能說出他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和外人相處,她的公公是一個從不會佔別人便宜的人,而且對待外人很熱情,也很客氣,甚至很慷慨。在別人看來,小惠婆婆應該生活得很幸福,因為她的公公是退休幹部,每個月都有不菲的退休工資,這樣的條件在農村不是一般人都具備的。然而實際生活中,小惠的婆婆卻是有苦難言。
小惠的婆婆是一位地道的農村老人,沒什麼文化,因為意外使得她失去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兒女們都不在家,所以平日的做飯洗衣這些家務活都是她的公公在做。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小惠的婆婆雖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但也沒有給她的公公帶來太多的麻煩,可是小惠的公公就是嫌棄她的婆婆,在她的公公面前,她的婆婆永遠沒有話語權,甚至有時在兒女面前,她的公公都不會給她的婆婆留面子,對她要麼斥責要麼就是不理睬或是冷戰。可是一旦有外人在,她的公公就會假裝對她婆婆又很好的樣子。
每年家裡來親戚,她的公公都會很慷慨大方地招待他們,然而親戚走後,對待家人,特別是婆婆,卻是又一副面孔。他們在一起生活了快一輩子,若是有人問起她的婆婆,公公每月能有多少工資,她的婆婆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她根本就不知道,她的公公從來都不會告訴她關於工資的事。
看到婆婆整日卑微的樣子,小惠有時試著勸說公公對婆婆能不能好點,畢竟都生活了近一輩子了,也給兒孫做個榜樣,可是她的公公不但不聽,還說小惠掙錢沒有他兒子多,沾了他兒子的光,氣得小惠要不是看在他兒子對自己還不錯的份上,真想跟他大吵一架。
小惠的公公婆婆之間的婚姻之所以讓人覺得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根本原因還是她的婆婆嫁了一個看似很完美,實則虛偽,固執,且根本不愛她的男人。
其實這種男人很會偽裝自己。一個人如果對待自己的親人都不能夠用真心,那麼,對待外人再好,再熱情那都不過是虛假的表演。在他的內心深處他真正愛的只有他自己。
在這種人的心理衡量愛的標準是雙方的物質條件,物質不對等,愛的天平就會傾斜。就如文中小惠的公公婆婆之間,她的公公看到的只是自己有不錯的收入,而小惠的婆婆卻沒有。但是她的公公卻看不到婆婆曾經為家庭付出過,是意外導致她的婆婆失去了勞動能力,現在小惠的婆婆又老了,所以和她的公公比起來,更是沒有可比性。
現在對于小惠的婆婆來說,想憑藉自己的能力改變現狀是不太可能了。所以,希望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在步入婚姻之前都要小心,要多了解對方的人品、性格、以及三觀是否一致。還有就是努力提升自己,這樣即使婚姻不再繼續,自己也有獨立生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