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旅行的意義就在於增長其見識,開闊其眼界。因此在兼顧趣味性的同時,我總是更加傾向於有歷史底蘊的景點。說起常州,除了西瀛門城牆、京杭大運河、春秋淹城遺址,也少不了專門進貢給皇室使用的梳子。
篦梳,又稱櫛,與簪、髻、釵、步搖等並稱為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常州人從晉代(公元265-420年)開始做梳篦,迄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從常州穿城而過,當時運河兩岸的整街滿巷都是篦梳作坊,因此也就誕生了木梳街、篦箕巷的名稱。光緒年間, 蘇州織造府官員每年要到常州定製60把黃楊木梳、60把梅木脊梁象牙的高級梳篦,作為貢品進獻皇帝。
非常幸運的是,篦箕巷從名稱到位置,都保留至今。而且如今這條短短的巷子也依舊主打售賣木梳。 篦箕巷位於城西古運河北 岸,從西瀛門城牆步行370米約5分鐘便是。從西瀛門城牆走過來,看到這座文亨橋的時候,就到啦。
圖為明朝開始在此設立的驛站。
圖為十二釵造型的梳子,還有更多你想不到的造型。
江南 有諺云: 揚州胭脂蘇州花, 常州梳篦第一家。 跟隨百家號X馬蜂窩一起宅在家中雲旅行,分享我眼中最美的風景。等這場疫情過去,答應我,一定去看看篦梁燈火,去看看古老傳承的 篦箕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