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的書法,個個精彩,各有高度!

2020-12-21 騰訊網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將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攪了個天翻地覆,使得散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然而他們的書法造詣也是相當令人驚嘆!

1、韓愈(768—826)

▲ 韓愈《長安道詩帖》局部

韓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今天我們能看到他作的很多散文,從碑帖中能看見他的書法:

▲ 韓愈 《揪樹帖》

▲ 韓愈《盆池詩帖》

▲ 韓愈《桃林詩帖》

▲ 韓愈《餘杭北關鬴》

2、柳宗元(773—819)

▲ 柳宗元《龍城石刻》

一直以來學界對柳宗元的研究大多側重在文學和思想體系方面,對於其書法的研究幾乎空缺。柳宗元在文學上的成就遮蔽了其書法上的貢獻。僅存的《龍城石刻》又一直存在爭議。不能看到全貌實屬一大遺憾!

3、蘇軾(1037—1101)

▲ 蘇軾《寒食帖》局部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大名,舉國皆知,本文不作累述。

▲ 蘇軾《尊丈帖》 約書於1093年(元祐八年)

▲ 蘇軾《歸安丘園帖》

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世人說:「門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蘇軾的成就是最高的,勝過蘇洵和蘇轍。「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蘇軾《邂逅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可算是整個宋朝寫字最厲害的一個人,可是,他的字沒有王羲之的隨意,顏真卿的工整,張旭的灑脫。乍一看,他寫的字怎這麼「醜」呢?蘇軾就說了,我這個字很特殊啊,顏真卿那個叫顏體,柳公權的叫柳體,我這個字呢,叫石壓蛤蟆體!

▲ 蘇軾《寶月帖》,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蘇軾是善於調侃嘲弄自己的,人人都在炫耀自己書法俊美的時候,他確說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蛤蟆體」,是被石頭壓死的癩蛤蟆的風格。其實,這正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精彩正在於此。

▲ 蘇軾《致季常尺牘》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蘇軾《陽羨帖》

書於1085年(元豐八年)

▲ 蘇軾《屏事帖》

書於1085年(元豐八年)

▲ 蘇軾《致南圭使君帖》

書於1096年(紹聖三年) 行書

▲ 渡海帖局部

4、蘇洵(1009—1066)

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應試不舉,經韓琦薦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佑集》。工於書法,氣韻有餘。

▲ 蘇洵 《道中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蘇洵 《道中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蘇洵 《道中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蘇洵 《 陳元實夜來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蘇洵 《陳元實夜來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5、蘇轍(1039—1112)

蘇轍(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號穎濱遺老。與父蘇洵、兄蘇軾並稱「三蘇」。

宋神宗年間曾任翰林學士、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為文注重養氣,風格汪洋淡泊,也有秀傑深醇之氣。

6、歐陽修(1007—1072)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我們再看看「一代文宗」的書法水平怎麼樣?

▲ 歐陽修 《集古錄》

歐陽修,在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範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

▲ 歐陽修 《自書詩文稿卷》

▲ 歐陽修《灼艾帖》

▲ 歐陽修《致端明侍讀留臺執事》

歐陽修善寫楷書。蘇東坡曾中肯地評述他的書法特色:「用尖筆乾墨作方闊字,神採秀髮,膏潤無窮,後人觀之,如見其清眸豐頰,進趨曄如也」。這段話不但明白地指出歐陽修的書法面貌,也同時讚譽了他的儀表風範,真是所謂的「書如其人」。

7、王安石(1021—1086)

▲ 王安石《過從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曾鞏《局事帖》

《局事帖》是曾鞏62歲那年寫給同鄉故人的一封信,這要從王安石說起。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與父親皆為北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中有兩位和他一生關係重大——一是老師歐陽修,二是好友王安石。

他與王安石年輕時便交好,但為官之後,因政治理念不同,關係日漸尷尬。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得神宗信任,推行新法,曾鞏主動要求離京外放任地方官。他未曾料想的是,這一去竟是整整十二年。待到寫《局事帖》時,已是滿頭白髮的花甲老人。

這十餘年裡,回京遲遲無望,曾鞏的內心始終被豁達與沉鬱兩種情緒反覆糾纏,此時,他收到一位朋友來信,或是有了希望,《局事帖》便是他寫下的回信。

▲ 曾鞏《局事帖》局部

這短短124個字的信中,曾鞏將長年外放的苦悶直白道來,讀來意味深長。

▲ 曾鞏《局事帖》局部

——往期經典,點擊文字直接閱讀——

關注學術   傳播經典

相關焦點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唐宋八大家」首次同框「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也是遼寧省博物館繼『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展覽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介紹說。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態各異的唐宋八大家畫像。
  • 首個「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終於來了,有哪些看點
    今日,遼博「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正式開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遼寧省博物館2020.12.02-2021.03.02從傳世精品的角度展示「唐宋八大家」的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這樣的主題文物展可是有史以來頭一個。
  • 百餘部「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在遼博首次聚集
    原標題:百餘部「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在遼博首次聚集 中新網瀋陽11月26日電 (韓宏)記者26日從遼寧省博物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展出百餘部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是「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的首次聚集。
  • 「唐宋八大家」來了!原來這些男神和咱遼寧有不解之緣
    說起唐宋八大家,無人不曉,但你知道八大男神,和咱遼寧的淵源嗎?這次展覽有啥非看不可?本次展覽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除了讓我們了解「唐宋八大家」的傳奇人生經歷和可貴的家國情懷,展覽中也一些我們所了解較少的關於「唐宋」八大家」知識點。
  • 公益講堂教你如何看懂「唐宋八大家」
    這是遼寧省博物館繼 " 又見大唐 "" 又見紅山 " 展覽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也是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 " 唐宋八大家 " 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展覽展出了與 " 唐宋八大家 " 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 115 件。本次展覽讓我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唐宋時期一些名家的文學及書法作品。
  • 遼博年末大展掀起觀展熱潮: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唐宋八大家」首次同框「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也是遼寧省博物館繼『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展覽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介紹說。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態各異的唐宋八大家畫像。
  • 遼博將展唐宋八大家 哪些國寶級文物會亮相
    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 " 唐宋八大家 " 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是遼寧省博物館繼 " 又見大唐 "" 又見紅山 " 展覽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展覽將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 115 件(組)。
  • 遼博年末大展掀觀展熱潮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唐宋八大家」首次同框「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也是遼寧省博物館繼『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展覽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介紹說。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態各異的唐宋八大家畫像。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2020-12-02 17:1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唐宋八大家千年後聚首瀋陽,寧可食無肉,也不可錯過的盛宴!
    但此次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卻從「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個方面為我們展現了唐宋最高水平的精神追求,以及文物經典!而唐宋八大家在千年之後,依舊能堪為經典,除了妙筆文章,德行天下、為國而憂的君子之風更是掀起人們追風熱潮的本源!
  • 李白文採出眾,為何沒有進入唐宋八大家?蘇軾才是文壇真正的魁首
    一、唐宋八大家是明朝人評選出來的。其實任何封號,都是後人給強行加上的,比如說李白的詩仙、杜甫的詩聖都是後人給按上的。同樣的道理,唐宋八大家也不是當代人的稱呼,是後世推崇出來的。從此以後,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界的名聲就這麼傳開了,大家學習寫古文,必須是拿這8個人的散文出來作為典範。這就好比是被列為了後世朝代的教科書一樣,到了清朝,著名學者魏源又寫了一本《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一共8卷,使得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界的地位更加穩固。
  • 寫給「唐宋八大家」的16首詩
    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 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 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你打卡了沒?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另有歐陽修、蘇軾、曾鞏、王安石四人,稱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 唐宋八大家之蘇軾楷書品鑑,筆法渾厚自然,結體遒勁雋秀,好書法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蘇軾的楷書極少,從《前赤壁賦》和《祭黃幾道文》二作可以看出,書作與嚴謹的唐楷大相逕庭,不僅字形多欹側而向左傾斜,且筆法自然不拘、多帶行書意。
  • 本報專訪「唐宋八大家」文物展策展人 帶你品讀韓愈蘇軾的時代...
    唐宋八大家關係圖。遼瀋晚報記者 查金輝 攝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局部)。北宋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12月2日,遼寧省博物館推出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正式與觀眾見面。本次展覽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除了讓我們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傳奇人生經歷和充滿大愛的家國情懷,展覽中可能了解到一些平時了解較少的關於「唐宋八大家」的知識點。記者採訪了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全方位為我們揭秘本次文物展。
  • 李白、杜甫被譽為詩仙、詩聖,但為什麼沒有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而且兩個人都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喝酒,李白的詩大部分都是在酒中誕生的,杜甫這個人有酒中仙之稱。但更奇怪的是,李白、杜甫的詩歌成就那麼高,為什麼沒有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我們知道,唐宋八大家分別是指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軾、王安石、蘇轍、蘇洵、韓愈。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品讀韓愈和蘇軾的時代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的主題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今天起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設置,有藝術界人士表示,這樣的展覽亮點確實不少,用文物或書畫釋讀「唐宋八大家」,很不容易,難度很大,從呈現的作品看,策劃用心,名跡較多,「不過感覺有部分展品用以釋讀這一主題還是有些牽強。」
  • 蘇軾,不只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也是著名「唐宋書法八大家」之一
    蘇軾擅長行、楷書,在宋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與唐代書法四大家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並稱「唐宋書法八大家」。其書法能與「顏筋柳骨」並稱,可見他的造詣之高。文學方面已經驚豔了歷史歲月,還寫得一手好書法,這樣的奇才才應該被眾人所熟知,而不是崇尚那些虛無的東西。
  • 作為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詩人,李白為什麼沒有入選唐宋八大家呢?
    但是,對於李白,卻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在後人評出的唐宋八大家當中,被公認為詩仙的李白,竟然未能名列其中! 這又是為什麼呢? 1.唐宋八大家是誰評的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的唐代的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八人。
  • 唯一傳世的唐宋八大家書法真跡,124字拍出2億天價,一字一輛法拉利
    「蘇公書法自顏行,猶謂蔡公居第一。」2016年5月15日的夜晚是屬於書法名跡的夜晚。曾鞏《局事帖》被拍出了1.8億的高價,算上市後的佣金和手續費,最後的成交價格為2.07億元。相信大家都非常好奇這幅書法作品到底有何稀奇之處,竟然能排出如此高的價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