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縣始豐源恐龍地質公園開發有限公司 張元軍
天台盆地是以晚白堊紀為單元的典型陸相紅盆,主要為泥砂質建造,曾是恐龍及其它生物繁衍生息的生態樂園,亦是我國東南沿海罕見的恐龍群體化石埋藏地。
一、產地位置
盆地內恐龍化石點多達220餘處,集中分布在賴家、屯橋、落馬橋及縣城等4個片區,賦存恐龍蛋、骨骼、甲片等,化石豐富。
二、化石的發現
1997-2002年期間,因天台縣城建設、高速公路開挖等工程施工,在天台縣城及高速公路沿線一帶,發現192處恐龍蛋化石,登錄的蛋化石數量達1300餘枚,賦存3-5個化石層位。
2003年,賴家村村民張式亮發現松裡灣恐龍骨骼化石,在天台縣國土部門組織下進行了搶救性挖掘,2005年初在中科院董枝明、中國地質科學院陳克樵兩位教授以及天台縣蔣嚴根等努力下,成功修復恐龍骨骼,於2007年命名「始豐天台龍」。
2005年11月,根據屯橋村老鄉提供的信息,在黃眉山發現我國東南沿海罕見的鴨嘴龍群體化石埋藏地,並開展搶救性挖掘,發現4個化石層。
三、主要化石
1、賴家化石區有:始豐天台龍、蜂窩蛋、賴家長形蛋、大孔副蜂窩蛋、小孔副蜂窩蛋、和二連副圓形蛋等。
2、屯橋化石區:埋藏恐龍肋骨、趾骨、脊椎骨、牙齒,以及一窩恐龍蛋(3枚)等化石183件,部分裸露的還有脛骨、肋骨、椎骨、肱骨、腓骨、趾骨、股骨、肩胛骨、腰帶等骨骼以及陸龜的龜板骨等化石80餘件。其中包括3具完整的鴨嘴龍個體,有幼年的也有成年的。恐龍蛋化石主要有:樹枝蛋、圓形蛋、網形蛋等。
3、落馬橋化石區:西峽巨型長形蛋(大小43~48cm×13~15cm)、天台長形蛋、張頭曹圓形蛋、橋下巨型紡錘形蛋、赤城山長形蛋、樹枝蛋、石嘴灣副圓形蛋等。
4、天台城區:主要化石有天台越龍、天台長形蛋、張氏蜂窩蛋、蔣氏網形蛋、張頭曹圓形蛋、網紋副長形蛋、田思村副蜂窩蛋、樹枝蛋化石、稜柱蛋、橢圓形蛋、圓形蛋和蔣氏陸龜蛋等。
四、研究概況
(1)痕量元素研究
2000-2002年,中科院礦產所與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對採集的恐龍蛋化石進行痕量元素研究,解剖發現,蛋殼內外層與蛋腔內含物保存完好,採用電子探針能譜定性和波普定量分析,蛋內層與殼內壁方解石中都呈現輕稀土元素釔(Y)和銥(Ir)元素含量異常,這是地外物質加入的特徵。
(2)DNA探索
2002年,為研究恐龍的種屬及消亡與恐龍遺傳基因變異的關係,北京大學生物技術系採用分子古生物學研究方法,探索恐龍蛋化石中的遺傳基因DNA,對2枚完好的恐龍蛋進行DNA物質提取,遺憾的是電子探針沒有DNA片段顯示。
(3)毒害元素與病變特徵研究
2007年,浙江省水文隊採集81件樣品,委託中科院物化所對樣品中的重金屬砷(As)、鎘(Gd)、鉛(Pb)、汞(Hg)等13種元素進行全定量測試,結果表明毒害元素含量偏高。為進一步研究恐龍病理特徵,中科院陳克樵教授等,對蛋化石進行電子顯微分析,發現部分蛋皮表明有瘤狀突起,表明當時恐龍具有明顯的病理特徵。
五、化石產地的科學價值
1、天台盆地不僅有鐮刀龍類的始豐天台龍,而且還有草食類的鴨嘴龍、甲龍,小型獸腳類的肱骨和牙齒,以及虛骨龍類的肢骨。說明隨著湖盆的演化和古氣候的變化,恐龍群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出現了骨骼由實心龍向虛骨龍類變化。
2、恐龍蛋的結構形態在蛋殼中發生稜柱層、乳突層變異,氣孔道結構有從不發育到發育的演化趨勢,為全球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這一重大地質歷史事件的科學研究提供重要證據。
3、屯橋片區恐龍骨骼、蛋、龜化石共生一體,3具鴨嘴龍化石保存完好,既有成年龍,也有幼年龍,這些都是災害性地質事件的典型產物,具有原地埋藏性質,體現了當時的生態環境惡化及恐龍被埋藏的真實性和自然性。
4、通過對化石產地採集大量光譜樣品,對恐龍骨骼、蛋化石及含化石地層的有毒有害元素全定量測試分析,初步印證了當時砷(As)、鎘(Gd)、鉛(Pb)、汞(Hg)等元素異常。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偏高,顯示當時環境出現異常變化,對今後開展恐龍與生態環境研究具有科學指示意義。
5、蛋殼及殼內層鉑族元素銥(Ir)和輕稀土元素釔(Y),這些地物物質的發現,佐證當時小行星撞擊地球這一全球事件。
六、產地保護與文化開發概況
天台縣盆地的恐龍化石區,被天台縣政府劃定為三級保護區,並立碑實施原地保護,發掘出的恐龍化石已送至天台縣博物館進行保護、展覽。
2003年浙江省天台縣恐龍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已實施,目前在縣政府統籌規劃下,建設天台縣恐龍地質公園,著手打造以恐龍地質遺蹟文化為主的高端高品位旅遊文化。恐龍化石區既是國內外古生物研究專家高度關注的科研考察基地,也是培養青少年探索恐龍之謎的科普基地。
科研與科普互相促進,科研人員進行科普工作是責任和義務。
化石網堅持把最前沿的科學內容和科學故事以最為通俗易懂的形式分享給最廣泛的大眾。
願意與社會各界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
化石網(http://www.uua.cn/)——科研與科學傳播
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投稿請聯繫 徐洪河(郵箱:hhxu@nigpas.ac.cn )
鑑定化石請至化石網論壇(http://bbs.uua.cn/forum.php)